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零差时间间隔法振动幅相特性校准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桥 于梅 马明德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5,共5页
详细描述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时间间隔法。按照该方法建立的振动幅相特性校准系统,使用普通迈克耳孙激光干涉仪和双通道同步数据采集卡,能够在800 Hz频率范围内实现加速度传感器复灵敏度的精确校准,满足相关国际标准的不确... 详细描述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时间间隔法。按照该方法建立的振动幅相特性校准系统,使用普通迈克耳孙激光干涉仪和双通道同步数据采集卡,能够在800 Hz频率范围内实现加速度传感器复灵敏度的精确校准,满足相关国际标准的不确定度指标要求,幅值不确定度0.5%,相移不确定度1°(k=2)。利用加速度仿真试验和振动标准套组比对试验,验证了该改进方法的正确性,并对其相关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改进的时间间隔法具有软件算法简单高效、硬件平台通用经济的优势,尤其适于在发展中国家的计量院和国内的激光绝对法振动校准实验室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绝对振动校准 零差激光干涉 时间间隔法 复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间隔分析法在放射性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勇 马雄楠 +2 位作者 李园 路小军 张艾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9-743,共5页
主要介绍了时间间隔分析法的原理、记录辐射衰变事件脉冲发生时间的计数器和接入方式,以及该方法在天然放射系核素含量的液闪测量和气载人工核素实时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时间间隔分析 放射性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间隔分析法低活度^(220)Rn测量装置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颜拥军 朱皓 +1 位作者 曹真伟 付德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9-852,共4页
介绍了时间间隔分析法测量低水平活度^(220)Rn的装置的设计,该装置基于STM32,由FD-125闪烁室探测器、主放大器电路、信号整形电路及系统软件结构组成。仪器设计根据^(220)Rn级联衰变特性,采用时间间隔分析法对采集到的核脉冲时间序列进... 介绍了时间间隔分析法测量低水平活度^(220)Rn的装置的设计,该装置基于STM32,由FD-125闪烁室探测器、主放大器电路、信号整形电路及系统软件结构组成。仪器设计根据^(220)Rn级联衰变特性,采用时间间隔分析法对采集到的核脉冲时间序列进行时间间隔分析。开展了对标准^(220)Rn源单独及混合场的测量实验研究,其结果相对偏差分别在5%、9%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FD-125 时间间隔分析 低活度220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采集卡的时间间隔分析核素监测研究
4
作者 刘彩虹 颜拥军 樊越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88,共9页
构建了一套基于时间戳的时间间隔分析法放射性核素监测装置,包含复合晶体探测器、核信号模拟处理电路、具有时间戳功能的高速数据采集卡等硬件部分,上位机界面基于C#语言的开发而成,获取时间间隔分布统计信息,实现监测级联衰变的目标放... 构建了一套基于时间戳的时间间隔分析法放射性核素监测装置,包含复合晶体探测器、核信号模拟处理电路、具有时间戳功能的高速数据采集卡等硬件部分,上位机界面基于C#语言的开发而成,获取时间间隔分布统计信息,实现监测级联衰变的目标放射性核素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在多核素混合场条件下提取需要测量的核素,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晶体探测器 核素 时间 时间间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0kHz高频振动幅值和相位基准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于梅 左爱斌 +3 位作者 孙桥 杨丽峰 刘爱东 马明德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6-221,共6页
在外差激光干涉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外差正弦逼近法和基于波峰波谷的外差时间间隔法,研制了Mach-Zehnder外差式激光干涉仪和信号调理仪,构建了PXI虚拟仪器测量系统,在压电高频(2~50 kHz)振动台上,实现了1~500 nm振幅范围内的... 在外差激光干涉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外差正弦逼近法和基于波峰波谷的外差时间间隔法,研制了Mach-Zehnder外差式激光干涉仪和信号调理仪,构建了PXI虚拟仪器测量系统,在压电高频(2~50 kHz)振动台上,实现了1~500 nm振幅范围内的纳米级振动传感器灵敏度幅值和相移的测量,建立了国家高频振动幅值和相位基准,并在2~10 kHz频率范围内完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与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的国际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高频振动幅值和相位基准 外差激光干涉 改进的正弦逼近 基于波峰波谷的时间间隔法 压电高频振动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TIM测量原理的智能探头在环境γ辐射监测中的测量和报警统计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德强 郑平子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9,共10页
芬兰RADOS公司研制的RD-02型智能探头,是一种用GM计数管作传感器、用脉冲时间间隔法(TIM)监测γ、X辐射剂量率的探头。本文着重对这种智能探头在环境γ、X辐射剂量率监测中的测量和报警统计特性作了分析计算,并指出了该探头用于环境γ... 芬兰RADOS公司研制的RD-02型智能探头,是一种用GM计数管作传感器、用脉冲时间间隔法(TIM)监测γ、X辐射剂量率的探头。本文着重对这种智能探头在环境γ、X辐射剂量率监测中的测量和报警统计特性作了分析计算,并指出了该探头用于环境γ辐射剂量率监测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还建议在核辐射测量及其应用方面对采用时间间隔法予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Γ辐射 监测 时间间隔法(TIM) 智能探头 统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雨事件对南方红壤区径流和输沙的影响——基于赣江支流濂江上游流域的长序列分析(1984-2020年)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利祥 郭忠录 +2 位作者 聂小飞 廖凯涛 郑海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3-2143,共11页
为探究极端降雨对南方红壤区流域水沙的影响,本文基于江西省鄱阳湖水系赣江上游濂江流域1984—2020年逐日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使用95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雨,并采用最小事件间隔时间法分割降雨事件,综合应用Pettitt检验和线性回... 为探究极端降雨对南方红壤区流域水沙的影响,本文基于江西省鄱阳湖水系赣江上游濂江流域1984—2020年逐日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使用95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雨,并采用最小事件间隔时间法分割降雨事件,综合应用Pettit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水沙突变、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发生极端降雨事件的时期是流域泥沙输出的关键时期,极端降雨对输沙量的贡献率达85.58%~87.79%,而对径流量的贡献为38.33%~43.42%。(2)在极端降雨情景下,年径流量从1984—1995年的209.21×10^(6)m^(3)下降到1996—2020年的165.23×10^(6)m^(3),而年输沙量从1984—1995年的3.65×10^(4)t增加到1996—2020年的12.8×10^(4)t,相比于1984—1995年,1996—2020年的极端降雨所产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占比有缩小趋势,分别表现为从43.42%到38.33%和从87.79%到85.58%。(3)极端降雨情景下影响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9~0.57,而普通降雨情景下水沙变化主要受前期降雨量的影响,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0~0.29。(4)仅对极端降雨而言,相比于1984—1995年,1996—2020年前期降雨量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有所上升,分别从0.33提高到0.36、从0.12提高到0.17,即前期降雨量的作用在“径流减少,输沙增多”时期对水沙变化的影响更明显。因此,在制定流域管理策略时应重视极端降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以确保措施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事件间隔时间 降雨特征参数 径流量 输沙量 赣江 濂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典型流域极端降水与径流响应研究
8
作者 王伟华 刘贵花 +4 位作者 丰青艳 王家雪 仝兴庆 谷新晨 林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5年第4期34-42,52,共10页
基于定南水流域1982—2022年的气象水文数据,采用95百分位数法和最小事件间隔时间法识别极端降水事件,结合M-K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极端降水演变及其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极端降水频次呈不显著下降趋... 基于定南水流域1982—2022年的气象水文数据,采用95百分位数法和最小事件间隔时间法识别极端降水事件,结合M-K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极端降水演变及其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极端降水频次呈不显著下降趋势,但强度有所增强,呈现“低频高强”特征,且主汛期(5—6月)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中雨日数(R10)、降水强度(SDII)、5 d最大降水量(Rx5day)等指标呈微弱上升趋势;年均径流量在2004年发生突变,2005—2022年极端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由突变前的46%降至39%;总降水量(PRCPTOT)与年均径流的相关性最强(r≥0.82),大雨日数(R25)和强降水量(R95p)次之,而持续干旱日数(CDD)和5 d最大降水量(Rx5day)的影响较弱(r<0.30);极端降水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70)。研究揭示了定南水流域极端降水-径流响应的非线性机制,为区域防洪减灾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径流 最小事件间隔时间 M-K检验 非线性机制 红壤丘陵区 定南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