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冰冻灾害对植被绿叶始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夏浩铭 杨永国 毕远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63-11165,11178,共4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植被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显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笔者用2005~2008年1~7月每8 d时间序列的MODIS/EVI数据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运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NTS)算法对EVI数据进行去云...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植被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显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笔者用2005~2008年1~7月每8 d时间序列的MODIS/EVI数据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运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NTS)算法对EVI数据进行去云处理。对处理后的结果,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该区域2005~2008年植被物候(生长始期)及其分布格局,并将冰冻灾害年份跟正常年份植被物候分布格局进行对比,分析冰冻灾害对该地区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EVI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冰冻灾害对植被物候的影响,准确地反映了冰冻灾害的实际影响范围。该研究结果说明,通过HANTS法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可较为准确地反映植被的生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数据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NTS)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哨兵2号时序特征与连续变化检测分类算法的优势树种识别
2
作者 陈丹 李晶 +3 位作者 霍江润 马天跃 闫星光 李雨霏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516,共12页
优势树种识别是林业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优势树种识别精度对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获取霍东矿区2023年1~12月哨兵2号(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基于连续变化检测分... 优势树种识别是林业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优势树种识别精度对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获取霍东矿区2023年1~12月哨兵2号(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基于连续变化检测分类算法(continuous chang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CCDC)算法及归一化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fraction index,NDFI)构建树种的年内生长轨迹特征,提出一种结合树种“轨迹特征+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的长时序遥感影像的优势树种分层识别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运用分层分类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霍东矿区油松、辽东栎、白桦、华北落叶松、侧柏、山杨、其他杨树7种优势树种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通过NDFI指数可以很好地将落叶林和常绿林区分开来;2)基于“轨迹特征+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的优势树种识别效果较好,总体精度可达79.6%,Kappa系数为0.742,比对照组的总体精度高出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树种识别 GEE 时序轨迹特征 归一化退化指数 CCDC算法 时间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星NDVI时间序列重构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天祺 朱秀芳 +1 位作者 潘耀忠 刘宪锋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5,共8页
利用目前时间序列曲线重构中较为常用的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Double-Logistic曲线拟合、S-G滤波和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对环境星NDVI时间序列进行重构处理。分析了上述4种植被指数时间序列重构方法对环境星数据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对... 利用目前时间序列曲线重构中较为常用的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Double-Logistic曲线拟合、S-G滤波和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对环境星NDVI时间序列进行重构处理。分析了上述4种植被指数时间序列重构方法对环境星数据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环境星数据,在4种方法中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Double-Logistic曲线拟合法更适用于对植被地物的时间序列进行重构,对照参考数据,其重构曲线对植被物候的表达有较高的一致性;而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对原始数据的扰动最小,适用于非植被地物的时间序列重构;S-G滤波在4种方法中的重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环境星 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 Double-Logistic曲线拟合 S-G滤波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的红树林-盐沼生态交错带监测——以广西丹兜海为例
4
作者 董迪 黄华梅 +4 位作者 高晴 张胜鹏 李亢 魏征 孙玉超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红树林-盐沼生态交错带是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监测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区域,但其特有的动态性、过渡性和空间异质性给遥感监测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以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问题显著的广西丹兜海为研究区,基于卫星数据... 红树林-盐沼生态交错带是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监测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区域,但其特有的动态性、过渡性和空间异质性给遥感监测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以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问题显著的广西丹兜海为研究区,基于卫星数据获取红树林-盐沼生态交错带的最佳观测时间窗口,指导无人机数据的采集,继而开展红树林-盐沼生态交错带的红树林和盐沼高精度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密集时序Sentienl-2A/B卫星数据和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重构的红树林和盐沼归一化植被指数能较好地指示最佳观测时间,即研究区植被的最佳观测时间是冬季,最佳观测时间组合是冬季和夏季。基于最佳观测时间组合的双时相卫星数据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能较好地抑制“同物异谱,异物同谱”导致的海岸带地物分类的错分和漏分以及卫星影像云遮档降低分类精度等问题。与拥有更多光谱波段的Sentienl-2A/B卫星数据相比,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可见光无人机数据在区分红树林、盐沼、光滩上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盐沼 生态交错带 卫星遥感 无人机遥感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 密集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SyQ30米分辨率10天合成的时空连续叶片叶绿素含量产品(2021-2022年中国区域)
5
作者 管理 张虎 +6 位作者 李静 谷晨鹏 王晓函 肖翔宇 柳钦火 周巧 武王泽昊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227-239,共13页
叶片叶绿素含量(Leaf Chlorophyll Content,LC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是生态系统生理生态监测的重要参数。国际现有的大尺度LCC产品的空间分辨率最高为百米级,难以满足日益精细的监测需求,现有的MuSyQ LCC(v01)产品空间分辨率... 叶片叶绿素含量(Leaf Chlorophyll Content,LC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是生态系统生理生态监测的重要参数。国际现有的大尺度LCC产品的空间分辨率最高为百米级,难以满足日益精细的监测需求,现有的MuSyQ LCC(v01)产品空间分辨率可达30 m,但受云雨等因素影响,该产品存在LCC时空不连续的问题,造成其在实际运用中的高分辨率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本研究利用哨兵二号多光谱成像仪(Sentinel-2 MSI)基于叶绿素敏感指数(Chlorophyll Sensitive Index,CSI)和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rmon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HANTS)法生产了MuSyQ LCC(v02)高分系列中国地区2021-2022年30 m/10天分辨率的标准化LCC产品。结果显示不同植被类型的产品均方根误差(RMSE)为13.08μg/cm^(2),决定系数R^(2)为0.35,产品时间序列曲线平滑且可反映出植被基本物候信息,本产品可有效弥补现有高分辨率LCC产品的时空不连续问题,可在植被动态变化分析、农业生产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指数 时间序列重建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 高分辨率产品 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云平台的盐城盐沼植被精细分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吕林 易文彬 +3 位作者 崔丹丹 王楠 张东 谢正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江苏省自1982年开始引种互花米草以来,滨海盐沼植被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芦苇和互花米草面积不断增长,挤占了碱蓬生态位,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滨海盐沼湿地是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高固碳和缓解温室效应的生态功能。利用遥感云... 江苏省自1982年开始引种互花米草以来,滨海盐沼植被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芦苇和互花米草面积不断增长,挤占了碱蓬生态位,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滨海盐沼湿地是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高固碳和缓解温室效应的生态功能。利用遥感云平台手段监测滨海盐沼植被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可为滨海盐沼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以及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本文选取植被类型丰富的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 5、Landsat 7、Landsat 8以及Sentinel-2影像,提出了一种湿地植被提取方法。首先,构建盐城盐沼湿地地表覆盖分类体系,选取样本点,计算特征指数,进行地物分类;然后,利用时间谐波分析法对盐沼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三类盐沼植被的物候差异;最后,基于物候特征,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法提取盐城滨海湿地盐沼植被地表覆盖信息。结果表明:(1)相较传统监测方法,本文所构建的滨海盐沼植被精细化提取方法能够对滨海盐沼植被进行有效细分和监测;(2)2000-2020年,芦苇和互花米草面积呈扩张趋势,碱蓬面积不断缩减;(3)盐城三种典型盐沼植被NDVI值呈现不同变化特征;(4)降水对盐沼植被生长的影响较为显著,气温对盐沼植被生长的直接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盐城盐沼湿地自然遗产保护以及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盐沼植被 特征提取 随机森林分类法 时间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EVI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8
7
作者 田志秀 张安兵 +2 位作者 王贺封 曹媛 范倩倩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46-358,共13页
基于2000–2014年锡林郭勒地区的MODIS/EVI数据,辅以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最大值合成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数据,利用趋势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2000–2014年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情况。结果... 基于2000–2014年锡林郭勒地区的MODIS/EVI数据,辅以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最大值合成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数据,利用趋势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2000–2014年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锡林郭勒盟各类型植被EVI值从5月开始增长,7、8月达到峰值。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山地草甸类和沼泽类植被呈降低趋势,而其他类型植被呈上升趋势。2)锡林郭勒盟大部分区域的植被无明显变化,位于中部、南部、西南部、二连浩特、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等区域的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等植被呈现出缓慢改善的变化,而位于西乌珠穆沁旗东部的温性山地草甸类和东乌珠穆沁旗中部的沼泽类植被呈轻度退化趋势。3)植被EVI主要受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正向调控,受平均风速的制约影响。此外,低地盐化草甸类、改良草地、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E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高,高寒草原类E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低。总体上,2000–2014年锡林郭勒植被状况保持稳定并有所改善,气象因子中的平均气温与各类型植被变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EVI 植被覆盖 驱动因子 气温 降水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