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再审视——基于时间社会学的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波 周一航 周浪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2,共9页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主动延迟就业的“慢就业”现象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依据时间社会学的视角对“慢就业”的问题化机制进行了考察。在既定的社会时间结构中,就业关联了个体生命历程规定的“时宜”、家庭生命周期顺承的“时期”、学校就...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主动延迟就业的“慢就业”现象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依据时间社会学的视角对“慢就业”的问题化机制进行了考察。在既定的社会时间结构中,就业关联了个体生命历程规定的“时宜”、家庭生命周期顺承的“时期”、学校就业工作安排的“时段”、社会稳定发展要求的“时局”。“慢就业”被问题化的机制,在于时间脱嵌下的去同步化,诱发了家庭、学校、就业市场层面的多重困境,由此带来干预模式的“加速策略”。而部分毕业生主体视角下时间权力的回归及对时间意义的重构则解构了既定的时间安排,短期内的“慢就业”更多地被视为高质量就业需求下的自我沉淀,是以时间换取发展空间的策略。为此,从政策层面应当建立包容、多元的制度安排,其核心目标应当着力于为处于“慢就业”状态中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慢就业 问题化 时间社会学 包容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社会学视角下中小学教师“隐形加班”现象探析
2
作者 凌雪 吴支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26,共6页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隐形加班”现象愈发凸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从时间社会学视角加以审视,此现象背后深藏着循环时间加速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节奏快、制度时间扩张造成中小学教师私人与工作时间边界模糊、互动时间频繁使得中小...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隐形加班”现象愈发凸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从时间社会学视角加以审视,此现象背后深藏着循环时间加速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节奏快、制度时间扩张造成中小学教师私人与工作时间边界模糊、互动时间频繁使得中小学教师时间分配失衡以及自我时间的缺失引起中小学教师时间体验感不佳四个方面的时间困境。而时间商品化、时间权力化、时间道德化、社会加速化是衍生中小学教师“隐形加班”现象的主要原因。其治理路径在于:优化循环时间,构建适人工作节奏;重塑制度时间,明确中小学教师职责边界;统筹互动时间,优化家校协作;管理自我时间,追寻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隐形加班 时间社会学 循环时间 制度时间 互动时间 自我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有组织科研的逻辑理路与潜在风险——基于时间社会学的分析
3
作者 李瑞琳 杨淳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1,共10页
高校有组织科研是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受国际形势、有组织科研特性和科研活动现实问题的影响,时间成为有组织科研实施的一个核心概念。表征社会时间内涵的价值、权力结构和规范的三重... 高校有组织科研是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受国际形势、有组织科研特性和科研活动现实问题的影响,时间成为有组织科研实施的一个核心概念。表征社会时间内涵的价值、权力结构和规范的三重维度的引入为从时间社会学角度探讨有组织科研的逻辑理路、潜在风险和优化路径提供了分析框架。时间社会学视阈下,作为社会建构的时间诠释了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权力关系的时间阐发了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施逻辑,作为文化规范的时间申明了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延伸。时间社会学视阈下,高校有组织科研也存在一些风险,主要包括科研活动时间价值的模糊性带来的无效投入风险、时间分配权力的等级化带来的滑向科层制风险、高校教师工作时间的有限性与角色多元性冲突导致的职能缺位风险三个方面。对此,可以通过用好时间政策工具、完善科研活动的时间和权力秩序、尊重高校教师的时间主体性等方式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时间社会学 社会时间 逻辑理路 潜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社会学视角下老年人对家庭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保红 李静 王雨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3,共7页
为阐述家庭微观社会情境中老年人与同住成员之间的行为交互对个体出行决策的影响,本文从时间社会学视角出发,以昆明市有老年人家庭为分析单元,用家庭贡献度量化老年人家务活动的分担程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揭示老年人对家庭成员日常活动... 为阐述家庭微观社会情境中老年人与同住成员之间的行为交互对个体出行决策的影响,本文从时间社会学视角出发,以昆明市有老年人家庭为分析单元,用家庭贡献度量化老年人家务活动的分担程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揭示老年人对家庭成员日常活动时间结构的影响,进而剖析成员间的活动交互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老年人家庭贡献度增加时,成员间在非通勤活动上的交互效用减弱;由于女家长在时间结构上呈现隐形的“时间贫困”特征,其在活动—出行模式上受老年人家庭贡献度的影响显著高于男家长;与此同时,老年人作用下女家长在非通勤活动出行决策时优先考虑家务活动的时间安排,而男家长则优先考虑自由活动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家庭出行行为 时间社会学 城市老年人 交通需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工作负担的时间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宋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共15页
教师工作负担作为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概念,需要回到时间社会学的商品化价值、政治性结构和道德化规范等3个维度中去分析。社会时间的尺度效应及其引发的绩效管理,导致教师的工作量高企和压力倦怠;社会时间的层级嵌套、权力结构和公共治理... 教师工作负担作为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概念,需要回到时间社会学的商品化价值、政治性结构和道德化规范等3个维度中去分析。社会时间的尺度效应及其引发的绩效管理,导致教师的工作量高企和压力倦怠;社会时间的层级嵌套、权力结构和公共治理时间困境,致使教师自我时间稀缺、时间失控,并导致教师时间透支;社会时间的道德之紧密性要求和道德陷阱,吞噬教师的主体意义,并引发教师时间贫穷。而加速社会强化了时间规范对主体的宰制,并引发教师工作一系列的病变。因此,需要通过价值重构、主动减速、技术革新等一系列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工作负担过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负担 时间社会学 加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长级教授”:高校“双肩挑”个体的时间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林小英 刘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53,共10页
同时做好行政和学术工作,是高校“双肩挑”职位的应有之义,但也带来两难问题。本文在对8位“双肩挑”个体访谈的基础上拟合成一个典型的虚拟案例“童处长教授”,从时间社会学角度关注这样的个体如何在行政工作与学术活动的竞争中分配作... 同时做好行政和学术工作,是高校“双肩挑”职位的应有之义,但也带来两难问题。本文在对8位“双肩挑”个体访谈的基础上拟合成一个典型的虚拟案例“童处长教授”,从时间社会学角度关注这样的个体如何在行政工作与学术活动的竞争中分配作为稀缺资源的时间。研究发现,在高校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双重提高的背景下,“双肩挑”个体呈现出“高行政-低学术”倾向,在学术理想与行政现实的冲突中难以保持身份的自我同一性;在社会交往中,被受访者们自称为“处长级教授”的身份组合更容易被认可,也更有实际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长 教授 双肩挑 时间社会学 自我同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社会学视角下“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焦虑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郝汉 赵彬 朱志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4,共10页
基于时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双一流”高校H大学作为个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硕士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焦虑心态产生的社会性因素发现:“三重倒计时”营造了“时间紧迫”的结构性压力,“时间拉长”“时间虚无”“时间差序”“时间冲突... 基于时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双一流”高校H大学作为个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硕士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焦虑心态产生的社会性因素发现:“三重倒计时”营造了“时间紧迫”的结构性压力,“时间拉长”“时间虚无”“时间差序”“时间冲突”四种时间体验导致了硕士研究生绵绵无期的等待、虚度华年的挫败、机不可失的时间规制和分身乏术的身体争夺四种时间境遇,由此生成多样态焦虑感受;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建构了与社会时钟的“共变不同步”关系,陷入“结构性失时”的自主性缺失困境。对此,建议硕士研究生提升时间自主能力;高校制定合理的组织时间表,适度倡导个性化职业教育和时间教育;政策制定者对现有就业政策进行适度调整并有针对性地增强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双一流”高校 就业 时间焦虑 时间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自主发展时间的稀缺性溯源与纾解——基于时间社会学的省思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彧 傅维利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21,共5页
时间资源严重匮乏乃至稀缺已成为制约教师自主发展的瓶颈,现代社会的“竞速旋涡”以及学校时间管控的失度是导致教师“时间缺失”的主要原因。其纾解策略包括:社会各界应筑牢速度文化的“社会主义”价值航标,用新的发展观协调好社会系... 时间资源严重匮乏乃至稀缺已成为制约教师自主发展的瓶颈,现代社会的“竞速旋涡”以及学校时间管控的失度是导致教师“时间缺失”的主要原因。其纾解策略包括:社会各界应筑牢速度文化的“社会主义”价值航标,用新的发展观协调好社会系统和教育子系统中的各种“竞速”关系;学校管理者应实现从“线性”到“关系”的管理思维转型,坚守学校时间的教育底色和专业属性,促进管理职能由简单管控向引领激励的高阶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自主发展 时间稀缺性 “竞速旋涡” 时间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不等人:产业发展的政府-市场异步困境——以山县农村电商发展为关键个案 被引量:3
9
作者 吕鹏 林禹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7-70,97,158,共16页
不少研究从政府、市场,或二者交互的角度解释了产业升级遇阻的主要原因,却几乎无人讨论政府与市场的相对时间关系的重要影响。通过考察山县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本文试图回答,为什么作为山县特色产业的A果在山县政府大力扶持和... 不少研究从政府、市场,或二者交互的角度解释了产业升级遇阻的主要原因,却几乎无人讨论政府与市场的相对时间关系的重要影响。通过考察山县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本文试图回答,为什么作为山县特色产业的A果在山县政府大力扶持和数字经济大潮的双重红利下却没有高质量地实现农产品交易电商化?本研究提出“政府-市场异步困境”的概念,用以概括基层政府的慢决策与市场的快发展之间的不同步对地方产业发展所形成的结构制约。在项目制的背景下,政府与市场、政府部门间、市场主体间的多重脱节与失调是县域农产品电商化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政府与市场间关系的复杂性,为如何更好地推动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异步困境 数字经济 时间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减负的时间困境与突围之道 被引量:4
10
作者 辛继湘 胡园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5期83-91,共9页
中小学教师普遍处于忙碌和时间焦虑的状态,自我时间匮乏以及沉重的时间压力是中小学教师减负过程中的主要阻力。中小学教师减负面临着时间管理威权、时间界限模糊、时间分配失衡、时间资源稀缺的困境,而社会循环时间的“加速”文化、学... 中小学教师普遍处于忙碌和时间焦虑的状态,自我时间匮乏以及沉重的时间压力是中小学教师减负过程中的主要阻力。中小学教师减负面临着时间管理威权、时间界限模糊、时间分配失衡、时间资源稀缺的困境,而社会循环时间的“加速”文化、学校制度时间中“效率导向”的管控思维、教师互动时间中消极竞争关系的介入、教师功利化的时间利用观念是导致中小学教师处于时间困境的主要原因。其突围之道在于:寻求与时间的共鸣关系,确定以质作为基准的提升方式;回归制度时间的人本立场,明晰教师个人时间边界;在教师共同体中共享经验,丰富互动时间内容;唤起教师主体的觉醒,重建教师自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负担 教师职业时间结构 时间困境 时间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时间的结构性 被引量:31
11
作者 郑作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6,共8页
时间结构的形成与变迁是时间社会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不同于以往研究仅聚焦在日常时间结构,本文主要聚焦在生命时间结构,并且试图论证两个命题。第一,生命时间结构意指生命时间被社会依照年龄,规划出人生在不同生命阶段当中所需扮演的角... 时间结构的形成与变迁是时间社会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不同于以往研究仅聚焦在日常时间结构,本文主要聚焦在生命时间结构,并且试图论证两个命题。第一,生命时间结构意指生命时间被社会依照年龄,规划出人生在不同生命阶段当中所需扮演的角色与拥有的权利、义务;同时生命时间结构会随着社会变迁而改变。第二,生命时间结构可以粗略区分为两个变迁阶段,"生命历程的制度化"与"生命历程的去制度化"。通过这两个命题的确立,中国的生命时间结构的描述与分析,势必会是接下来值得、也需要继续进行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社会学 生命时间结构 生命历程的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时间”中成长——海外华裔青少年读经运动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柯劼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4-39,共6页
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和访谈,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成效三方面描述和阐释了海外华裔青少年读经实践中的“重构时间”,从而分析这一教育行为对这群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文章指出,海外读经实践并非“复古”,而是通过教育过程的社会化... 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和访谈,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成效三方面描述和阐释了海外华裔青少年读经实践中的“重构时间”,从而分析这一教育行为对这群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文章指出,海外读经实践并非“复古”,而是通过教育过程的社会化功能,拒斥现代社会中标准化和资本化的时间结构,通过重新建构青少年的时间形式,对其成长带来影响。这种行为已超越了基于特定群体的单一意义,在普遍意义上构成了对现代启蒙理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成长 时间社会学 海外读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伏夜出——广州非洲人的社会适应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亚枝 刘立欣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7-869,共13页
为阐述微观社会情境下移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以广州非洲人群体中出现的"昼伏夜出"现象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2—4月对广州登峰村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获取居民日常行为数据,探讨该现象的成因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 为阐述微观社会情境下移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以广州非洲人群体中出现的"昼伏夜出"现象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2—4月对广州登峰村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获取居民日常行为数据,探讨该现象的成因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在穗非洲人的作息行为存在"时差",具体表现为群体性的"昼伏夜出"——起床和休息时间点的整体性后移。相关性研究分析表明,这种通过时间交互实现的"昼伏夜出",与该群体的社交状况、场所互动状况和"对穗态度"密切相关,实质是其采取"浅层融入,深度区隔"社会适应策略的具体手段,也是迁入地对此发出响应的互动结果。通过时间维度上对社区空间的"错峰"使用,非裔有选择地放弃占据、使用和改造社区的部分需求,实现主动区隔;对此,同一空间下的其他群体根据与非裔的互动需求,对自身行为模式作出调整,以此实现登峰村内不同人群间的双向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伏夜出 社会适应 时间社会学 非洲人 登峰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问责的发生逻辑:美国经验的考察
14
作者 柳亮 刘小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56,共4页
美国高等教育问责的发生过程是学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文章从时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得以产生的制度基础、关键时段与社会脉络进行历史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问责发生的机理进行学理分析。从美国经验的考察可以得出... 美国高等教育问责的发生过程是学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文章从时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得以产生的制度基础、关键时段与社会脉络进行历史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问责发生的机理进行学理分析。从美国经验的考察可以得出,理解大学问责及其与自主的相互关系应当考虑到时间约束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问责 发生逻辑 时间社会学 大学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