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时间滞后效应检验
1
作者 孙荣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29,共8页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由于考虑了经济变量间的空间相关性,其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计量经济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将空间相关性与动态模式同时扩展到面板模型中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不仅考虑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时间上的滞后性,...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由于考虑了经济变量间的空间相关性,其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计量经济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将空间相关性与动态模式同时扩展到面板模型中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不仅考虑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时间上的滞后性,是空间面板模型的发展,增强了模型的解释力。考虑一种带固定个体效应、因变量的时间滞后项、因变量与随机误差项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的空间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提出了在个体数n和时间数T都很大,且T相对地大于n的条件下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中时间滞后效应存在性的LM和LR检验方法,其检验方法包括联合检验、一维及二维的边际和条件检验;推导出这些检验在零假设下的极限分布;其极限分布均服从卡方分布。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检验统计量的小样本性质,结果显示其具有优良的统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动态面板模型 时间滞后效应 LM检验 LR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污染与健康支出:时间滞后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光勤 何仁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6-336,共11页
基于ArcGIS技术解析卫星栅格数据,获得2002—2015年中国31个省级的PM_(2.5)平均质量浓度和最大质量浓度,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定量考察PM_(2.5)污染对健康支出影响的时间滞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当期的PM_(2.5)平均质量浓度对... 基于ArcGIS技术解析卫星栅格数据,获得2002—2015年中国31个省级的PM_(2.5)平均质量浓度和最大质量浓度,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定量考察PM_(2.5)污染对健康支出影响的时间滞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当期的PM_(2.5)平均质量浓度对人均就诊次数的影响不显著,而滞后一期的PM_(2.5)平均质量浓度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PM_(2.5)污染对人均就诊次数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效应; 2)通过更换代理变量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估算结果依然显著; 3)空间模型分析表明,PM_(2.5)污染具有较强的空间传递性,一个地区的健康风险不仅来源于本地区的PM_(2.5)污染,还有很大一部分风险来源于邻近地区的PM_(2.5)污染。在宏观上为PM_(2.5)污染对健康支出的影响提供了证据,也为区域制定PM_(2.5)污染的联防联控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PM2.5污染 卫星栅格数据 时间滞后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级教育投入的国民经济产出效果研究--基于教育投入的时间滞后效应 被引量:10
3
作者 方颃 褚玉静 朱小川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4,共9页
文章以教育具有人力资本积累作用为切入点,构建"教育-生产"两部门国民经济生产模型,研究不同层次教育(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考虑到教育投入对人力资本形成和产出具有时间滞后效应,使用经时间... 文章以教育具有人力资本积累作用为切入点,构建"教育-生产"两部门国民经济生产模型,研究不同层次教育(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考虑到教育投入对人力资本形成和产出具有时间滞后效应,使用经时间滞后处理过的全社会教育经费投入来近似估计人力资本积累,并对不同层次教育投入的产出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物资本积累仍然是决定中国国民经济产出规模的主要因素;高等教育(含高职)与中等职业教育均有明显的正产出效应,但中等职业教育的产出效率较低;人力资本积累的回报大于实物资本积累。基于此,国家应将更多资源向教育部门倾斜,尤其是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力度,改变中职教育边缘化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投入 时间滞后效应 人力资本积累 教育产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覆被率等因子与PM 2.5的时间滞后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三 郭金禄 郑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9-665,共7页
利用黑龙江省13个市(区)的170820个数据,运用2SLS方法以森林覆被率等11个影响因素为指标,建立了3个不同时间段的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了森林覆被率等影响因素与PM 2.5时间滞后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①PM 2.5的时间滞后效应... 利用黑龙江省13个市(区)的170820个数据,运用2SLS方法以森林覆被率等11个影响因素为指标,建立了3个不同时间段的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了森林覆被率等影响因素与PM 2.5时间滞后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①PM 2.5的时间滞后效应是当期PM 2.5浓度积累的影响因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PM 2.5时间滞后效应对当期PM 2.5浓度积累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②随着PM 2.5时间滞后效应的逐渐减弱,森林覆被率、气温对PM 2.5浓度积累所起的阻碍作用逐渐增强,PM 10、CO对PM 2.5浓度积累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而风速对当期PM 2.5浓度积累所起的阻碍作用逐渐减弱;③PM 2.5时间滞后效应呈现出惯性的同时,森林覆被率、PM 10、CO、气温、风速对PM 2.5的作用也具有了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覆被率 PM 2.5时间滞后效应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2SLS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时滞效应和空间异质性对中国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越 布仁仓 +2 位作者 熊在平 齐丽 刘洪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615-7630,共16页
植物总初级生产力是定量描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分析气候时空滞后效应和空间异质性对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影响,以当年气象数据组(CC)、10年平均气象数据组(MC)和邻域气象数据组(FM)分别代表气候波动性、时间滞后效应... 植物总初级生产力是定量描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分析气候时空滞后效应和空间异质性对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影响,以当年气象数据组(CC)、10年平均气象数据组(MC)和邻域气象数据组(FM)分别代表气候波动性、时间滞后效应和空间异质性,以及地形数据为自变量,构建随机森林模型,模拟了2000—2014年的历史时期的GPP值以及2015—2021年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排放情景下的GPP值,计算模拟解释率,因子贡献率,最终确定最佳气象数据组。结果表明(1)地形因子中坡度对GPP的影响最大,气象因子中降水量对GPP的影响最大,整体而言GPP与地形因子较气象因子相关性强,是地形再分配气象因子的结果;(2)各时期GPP模型之间交叉模拟值与MODIS数据对比发现模型解释率R2均达到0.80以上,表明所建预测GPP的随机森林模型稳定性较强;(3)历史气象数据的GPP模型结果显示CC对当年GPP的解释率更高,表明气候波动性更好地展现当年气象与GPP间的关系;(4)基于历史时期和4种未来气候情景下3个气象数据组建立的模型之间交叉模拟,结果表明MC预测模型的解释率最高,表明该数据组稳定性最强,反过来采用4种未来气候情景下3个气象数据组的模型模拟历史时期的GPP,结果表明MC与其他两个气象数据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充分表明植被GPP响应气候具有时滞效应,并其影响程度显著大于气候的空间异质性和波动性,即前9年的气候持续影响植被GPP;(5)统计3个气象数据组在历史时期出现的概率,可知MC出现概率高的区域占比比其他两个数据组的大,在林地、灌木和草本三种景观类型中也出现相同的结论,另外MC对中高海拔和陡坡的预测能力比其他两个数据组的强,表明中高海拔地区在分配太阳辐射等复杂过程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而平缓地区易受当年和气候空间异质性影响。因本研究以10年为平均值计算单元,最佳时间滞后效应可能会比10年短或更长,需要进一步探讨,结论为气候变化背景下GPP模拟预测提供了最佳气象数据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随机森林 空间异质性 时间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验时滞特征的线缆捻制丝股张力均衡控制方法
6
作者 孙毅 邵远楫 +4 位作者 单继宏 包冠宁 叶伟伟 林庆晓 何浚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74-3182,共9页
丝股张力均衡控制是线缆捻制质量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捻制端张力检测与放线执行端之间的张力感知时滞效应导致闭环张力控制失效的问题,研究了根据张力实时检测数据结合先验知识给出应对时滞的张力控制策略。结合线缆捻制的实际工况,理论... 丝股张力均衡控制是线缆捻制质量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捻制端张力检测与放线执行端之间的张力感知时滞效应导致闭环张力控制失效的问题,研究了根据张力实时检测数据结合先验知识给出应对时滞的张力控制策略。结合线缆捻制的实际工况,理论分析张力检测数据时滞效应,采用变分模态分解的方法对张力信号进行分解,获得多个包含原始数据特征的低复杂度和较高平稳性的固有模态分量。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融合固有模态分量,实现丝股捻制张力的预测与异常识别。结合线缆捻制先验知识,设计基于先验知识的张力均衡控制系统,依据捻制端预测张力调整执行端的放线轮磁滞张紧力,避免出现张力异常。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实现线缆捻制丝股的张力均衡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缆捻制 时间滞后效应 先验均衡控制 变分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