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大气污染物及气象因素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叶瑜 李秀央 +2 位作者 陈坤 刘庆敏 项海青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为探讨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与大气污染物及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而为AOD的科学预测提供参考,应用时间序列研究分析了2002年1月~2004年12月的杭州市大气AOD与污染物及气象因素数据,并以前35个月的数据建立时间序... 为探讨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与大气污染物及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而为AOD的科学预测提供参考,应用时间序列研究分析了2002年1月~2004年12月的杭州市大气AOD与污染物及气象因素数据,并以前35个月的数据建立时间序列ARI 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模型,用最后1个月的资料评估模型拟合效果。结果显示AOD与污染物及气象因素存在关联,经一次差分后,构建的模型为ARI MA(0,0,2)(0,0,0),Ljung-BoxQ检验和残差图显示模型拟合较好。利用该模型计算2004年12月的AOD值,显示实际值均在模型拟合值的95%可信区间内,符合率达到100%。时间序列模型表明AOD与污染物及气象因素的关系较复杂,不仅受当日污染物和气象条件的影响,还受到前几日污染物累积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大气污染物 气象因素 时间序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影响 被引量:75
2
作者 张莹 邵毅 +4 位作者 王式功 尚可政 王金艳 李旭 康延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01-2407,共7页
为评价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影响,采用时间序列半参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空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性... 为评价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影响,采用时间序列半参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空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性别和年龄层建立模型.结果表明,3种污染物有一定的滞后效应,PM10在滞后0~3d(avg03)或0~5d(avg05)的移动平均值,SO2和NO2均在滞后0~2d(avg02)的移动平均值使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增加百分比(PI%)值达到最大,其中 PM10、SO2和 NO2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应的呼吸系统疾病全人群的 PI%分别为1.72%、1.34%和2.57%.年龄≥65岁的老年人群对北京市空气污染物最为敏感,其次为年龄≤14岁的人群;空气污染对女性的影响较男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研究 空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门诊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8年北京市大气PM2.5持续高暴露对居民因病入院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晨 仲宇 +5 位作者 刘园园 路凤 郭默宁 方建龙 李湉湉 施小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3-219,共7页
为探讨以细颗粒物(PM2.5)持续高浓度暴露为特征的大气污染事件对于人群因病入院的急性影响,收集2013—2018年北京市大气PM2.5浓度、气象因素数据和人群因病入院数据,以PM2.5浓度〔75.0μg m 3、150.0μg m 3、第95百分位数(205.8μg m 3... 为探讨以细颗粒物(PM2.5)持续高浓度暴露为特征的大气污染事件对于人群因病入院的急性影响,收集2013—2018年北京市大气PM2.5浓度、气象因素数据和人群因病入院数据,以PM2.5浓度〔75.0μg m 3、150.0μg m 3、第95百分位数(205.8μg m 3)〕和持续时间(≥2 d、≥3 d)联合定义6种持续高暴露情景,采用基于quasi-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开展时间序列分析,获得不同情景下PM2.5对人群因病入院的急性影响.结果表明:①对于全人群研究发现,相较于非持续高暴露情景,持续2 d及以上的重污染(PM2.5浓度>150.0μg m 3)情景引起非意外总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5.0%(95%CI,1.2%~9.0%)和5.6%(95%CI,1.8%~9.5%).②亚组人群分层分析发现,持续2 d及以上的重污染情景下,男性、女性、0~64岁、65~74岁、75岁及以上等亚组人群的非意外总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均显著增加;当出现极端PM2.5暴露浓度(>205.8μg m 3)且持续3 d以及上时,女性和0~64岁、65~74岁人群的非意外总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均显著增加.③因呼吸系统疾病入院分析发现,仅在PM2.5浓度>150μg m 3且持续时间≥2 d的情景下,观察到0~64岁人群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增幅为3.4%(95%CI,0.2%~6.6%).研究显示,以PM2.5持续高暴露为特征的大气污染事件对人群因病入院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重污染 因病入院 时间序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入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急性效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均琴 柏建岭 陈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心血管系统急性有害效应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BM、CNKI等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参考文献,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截至2008年8月,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11篇文献是时间序列研... 目的系统评价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心血管系统急性有害效应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BM、CNKI等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参考文献,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截至2008年8月,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11篇文献是时间序列研究,10篇文献是病例交叉研究。meta分析提示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心血管疾病发作有关(OR=1.008,95%CI=1.006~1.011,P=0.000),同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OR=1.006,95%CI=1.004~1.009,P=0.000)。结论PM10短期暴露与人群心血管疾病发作、死亡风险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心血管疾病 时间序列研究 病例交叉研究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