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间差定位法的电力系统扰动源定位 被引量:1
1
作者 魏蒙希 马宁宁 +2 位作者 王德林 邓伟 康积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2-70,共9页
在大规模互联电网中系统频率动态具有时空分布特性,且传播速度远低于光速。借助电网频率动态的传播特性及不同节点处频率响应的时间差对电网的扰动源进行定位,首先利用Floyd算法计算各节点之间的最短传播路径,根据传播路径的物理参数确... 在大规模互联电网中系统频率动态具有时空分布特性,且传播速度远低于光速。借助电网频率动态的传播特性及不同节点处频率响应的时间差对电网的扰动源进行定位,首先利用Floyd算法计算各节点之间的最短传播路径,根据传播路径的物理参数确定传播速度,然后借助时间差定位法(TDOA)对电网的扰动源进行定位,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3机9节点系统和某实际电网,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电网的扰动源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动态 传播特性 时间差定位 FLOYD算法 扰动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差分法削弱PPP定位中卫星钟差插值误差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易重海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3,共7页
针对在精密单点定位(PPP)中,当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采样间隔比卫星钟差产品采样间隔小时,须进行卫星钟差插值计算,从而产生卫星钟差插值误差,该误差会导致PPP定位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时间差分定位技术削弱卫星钟差插... 针对在精密单点定位(PPP)中,当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采样间隔比卫星钟差产品采样间隔小时,须进行卫星钟差插值计算,从而产生卫星钟差插值误差,该误差会导致PPP定位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时间差分定位技术削弱卫星钟差插值误差影响的方法:分析目前已有的卫星钟差插值误差处理方法中常规方法、高采样率卫星钟差法、降采样定位法及随机模型法存在的不足;以卫星钟差采样间隔进行PPP定位(不受卫星钟差插值误差的影响),获得与卫星钟差采样率一致的PPP定位结果;然后采用时间差分定位获得高采样率历元间坐标差值;最后将卫星钟差采样间隔PPP定位结果与高采样率历元间坐标差值进行综合处理,获得削弱了卫星钟差插值误差影响的GNSS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卫星钟差采样间隔为30 s(300 s)时,随机模型法相对于常规方法可以提高定位精度约0.2%(14.1%),而时间差分法较之常规方法可以提高定位精度约7.7%(19.1%);与其他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算法简单,易于使用,可有效削弱卫星钟差插值误差对PPP定位的影响,提高动态PPP定位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精密单点定位(PPP) 卫星钟差插值误差 时间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知定向辐射源组合定位的无人机群优化部署
3
作者 赵倩倩 熊刚 +1 位作者 王李军 尤明懿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8-682,共15页
未来的无人机集群技术趋势是通过部署大量低成本无人机,依靠协同感知、信息共享和分工协调来完成各种复杂任务。这些集群具备高度的智能和自主性,已经逐渐成为无人机集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高精度定位技术在维持集群稳定、避免相互碰... 未来的无人机集群技术趋势是通过部署大量低成本无人机,依靠协同感知、信息共享和分工协调来完成各种复杂任务。这些集群具备高度的智能和自主性,已经逐渐成为无人机集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高精度定位技术在维持集群稳定、避免相互碰撞和实现目标引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无人机群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先进的定位算法,使得无人机群能够在空中实现精准的定位和相互配合,但与此同时,产生了复杂环境下的联合无人机部署和资源分配问题(joint UAV deploymen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JUDRA)。本文针对优化JUDRA算法从而提高无人机群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性更强的TDOA+AOA联合定位体制、无人机群之间通信弱约束等更贴近实际的应用场景。通过将复杂的无人机群资源优化及部署问题简化为带有约束条件的非凸非凹min-max优化问题,再拆分为主从问题,对主问题采用改进的吉布斯采样算法,对从问题采用粒子滤波算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多个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不同层次上实现优化。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我们针对不同的定位体制,无人机之间通信强弱约束,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方法在定位模型和约束条件对定位性能的有效性。同时,通过考虑不同的无人机群数量和目标不确定半径,进一步验证算法鲁棒性,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优化 无人机协同定位 天线增益 到达时间差与到达角联合定位方法 非凸非凹min-max优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TDOA定位的分布式雷达部署策略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田德智 冯柯维 +3 位作者 蒲伟铭 李仁杰 梁振楠 刘泉华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97,共8页
针对到达时间差被动定位任务,研究了分布式雷达的部署策略优化问题,以提升系统的定位和监视性能。现有研究大多仅关注节点位置的优化,而未充分考虑节点法线指向与系统监视性能间的耦合关系。文中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考虑了节点位置与法线... 针对到达时间差被动定位任务,研究了分布式雷达的部署策略优化问题,以提升系统的定位和监视性能。现有研究大多仅关注节点位置的优化,而未充分考虑节点法线指向与系统监视性能间的耦合关系。文中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考虑了节点位置与法线指向的联合优化策略,构建了面向定位任务的单目标优化问题以及兼顾定位和监视任务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由于这些优化问题具有复杂耦合约束和非凸特性,解析解难以获得。文中提出一种区域约束多目标粒子群算法(RC-MOPSO),用以求解最优部署策略。该算法通过在粒子初始化和更新过程中引入约束区域,确保粒子在迭代过程中始终满足复杂耦合约束条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实现了定位和监视性能的最优平衡,相较于随机部署方案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对辐射源发射功率估计误差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间差定位 分布式雷达 部署策略优化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进遗传算法解决TDOA定位估计中的非线性优化问题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立春 冉崇森 魏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71-973,共3页
提出了当接收端在空间随机分布时 ,利用改进遗传算法解决TDOA定位估计中遇到的非线性最优化问题。采用浮点数编码遗传算法 ,引入一个非均匀变异算子 ,针对TDOA方式进行最佳坐标搜索。实验表明 ,在保证种群数量的情况下 ,该算法性能稳定 ... 提出了当接收端在空间随机分布时 ,利用改进遗传算法解决TDOA定位估计中遇到的非线性最优化问题。采用浮点数编码遗传算法 ,引入一个非均匀变异算子 ,针对TDOA方式进行最佳坐标搜索。实验表明 ,在保证种群数量的情况下 ,该算法性能稳定 ,能找到逼近全局最优点的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间差定位 最大似然估计 非均匀变异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免疫算法在TDOA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翔 宋常建 钟子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4期113-116,145,共5页
为解决传统TDOA定位估计所带来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首先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将其转换为峰值搜索优化问题,再提出一种基于克隆选择思想的改进型免疫算法对其进行求解。该算法采用浮点数编码方式,提高了运算效率;引入高斯变异算子和变异控制变... 为解决传统TDOA定位估计所带来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首先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将其转换为峰值搜索优化问题,再提出一种基于克隆选择思想的改进型免疫算法对其进行求解。该算法采用浮点数编码方式,提高了运算效率;引入高斯变异算子和变异控制变量,加强了局部搜索能力。仿真实验表明,在保证一定抗体数目的前提下,该算法适应性强,性能稳定,能快速逼近全局最优的解,且算法定位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间差定位 高斯变异 克隆选择 最大似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免疫算法的TDOA/AOA混合定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纯青 郝敬涛 +1 位作者 杨莘元 李庆华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5期591-594,共4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免疫算法,对 TDOA/AOA 混合定位估计中的非线性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在设计记忆库规模的时候,引入了帕累托法则,并使记忆库里的个体跟父代群体一起参加生存竞争,使搜索过程减少震荡,收敛速度加快。实验证明,在种群规... 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免疫算法,对 TDOA/AOA 混合定位估计中的非线性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在设计记忆库规模的时候,引入了帕累托法则,并使记忆库里的个体跟父代群体一起参加生存竞争,使搜索过程减少震荡,收敛速度加快。实验证明,在种群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该算法也能稳定快速地逼近全局最优解,在AOA 测量值达到一定精度下,能获得比单独 TDOA 定位算法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算法 到达时间差定位 来波角定位 最大似然估计 记忆库 帕累托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三次通信的TOF与TDOA联合定位算法 被引量:34
8
作者 高健 陆阳 +1 位作者 李庆巧 卫星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3,共8页
通常基于超宽带(UWB)的定位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是TOA和TDOA算法,但是TOA算法定位速度低,TDOA算法定位精度不稳定,这些情况均限制了它们在UWB定位系统中的应用。为了权衡这两种算法在定位速度和精度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TOF与TDOA... 通常基于超宽带(UWB)的定位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是TOA和TDOA算法,但是TOA算法定位速度低,TDOA算法定位精度不稳定,这些情况均限制了它们在UWB定位系统中的应用。为了权衡这两种算法在定位速度和精度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TOF与TDOA联合定位算法(CTT)。该算法仅需要3次UWB通信便可测量TDOA算法所需的所有时间差信息和一个TOF距离值,并可以此计算出该定位区域内所有基站与单个标签的距离,定位速度比TOA算法提升至少50%。使用DW1000分别对TOA、TDOA与CTT算法进行定位精度对比,结果表明CTT算法在二维情况下的平均定位误差<20 cm,标准差<10 cm,接近于TOA的精度并解决了TDOA算法精度不稳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TOF测距 到达时间差定位 到达时间定位 联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在TDOA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生亮 刘根友 +2 位作者 高铭 王嘉琛 王彬彬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4-258,共5页
针对无线通信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技术位置解算为复杂的非线性方程最优化问题,采用实数编码遗传算法,提出了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该算法设计了自适应交叉率和变异率的计算公式,考虑了随着进化代数增加种... 针对无线通信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技术位置解算为复杂的非线性方程最优化问题,采用实数编码遗传算法,提出了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该算法设计了自适应交叉率和变异率的计算公式,考虑了随着进化代数增加种群的整体变化,同时考虑了每代种群不同个体适应度的作用,并引入最优保存策略防止优良个体的破坏,能有效产生新的个体进而摆脱局部最优值的搜索达到全局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性能稳定,进化收敛速度和TDOA定位估计精度都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间差定位 实数编码 自适应遗传算法 最优保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变尺度法的超宽带定位新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建广 郑紫微 杨任尔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95-3399,共5页
针对传统定位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结合超宽带通信具有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rmijo步长的变尺度法(DFP)对目标节点进行初始定位,进一步在初始位置处以泰勒级数展开算法得到目标节点的最终位... 针对传统定位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结合超宽带通信具有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rmijo步长的变尺度法(DFP)对目标节点进行初始定位,进一步在初始位置处以泰勒级数展开算法得到目标节点的最终位置,实现超宽带(UWB)通信系统精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变尺度法的初始坐标修正算法,不仅能够降低定位优化算法对于初始坐标的要求,而且在测量时间准确的前提下,相比传统最速下降法平均定位精度有7倍的改进,整个算法具有好的定位精度和定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通信 变尺度法 Armijo步长 到达时间差定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入侵杂草算法的水下目标TDOA定位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云航 张贞凯 江峰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4-129,共6页
针对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入侵杂草算法的水下目标定位方法。利用入侵杂草优化算法,以定位误差为目标函数,优化设计未知节点的位置初值;利用初值和距离干扰参数估计粗略解,并引入目标定位误差来构造新的... 针对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入侵杂草算法的水下目标定位方法。利用入侵杂草优化算法,以定位误差为目标函数,优化设计未知节点的位置初值;利用初值和距离干扰参数估计粗略解,并引入目标定位误差来构造新的定位方程;根据加权最小二乘算法求解获得未知节点的精确解。通过与克拉美罗下界进行比较,验证了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定位方法可得到更好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杂草算法 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水下定位 时间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算法在海上声源定位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阎肖鹏 张志伟 王红萍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0-555,共6页
针对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体制下海上声源定位测量问题,研究了Chan算法在定位测量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TDOA体制的海上声源被动定位模型,推导了Chan算法求解TDOA定位方程的步骤,采用了蒙特卡洛数值方法对Chan算... 针对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体制下海上声源定位测量问题,研究了Chan算法在定位测量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TDOA体制的海上声源被动定位模型,推导了Chan算法求解TDOA定位方程的步骤,采用了蒙特卡洛数值方法对Chan算法与初始值选择真值的泰勒(Taylor)级数展开法在不同阵元数条件下的定位精度进行了比较,得出了Chan算法在海上声源定位测量中应用条件及基阵布设原则。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Chan算法可应用于海上声源定位测量且定位精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海上声源测量系统定位算法设计及基站布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算法 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方程 海上声源 落点测量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时能量时延估计的地震动目标定位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阳 窦甲臣 +2 位作者 费春国 黄楠 姬雨初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64-170,共7页
地面目标运动时激励的地震动信号可用于目标定位和识别。针对时延估计中信号起振点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基于短时能量拟合曲线的起振点估计算法。该算法对时间窗内信号计算短时能量,并寻找包含有信号起振信息的能量窗;对起振处信号进行... 地面目标运动时激励的地震动信号可用于目标定位和识别。针对时延估计中信号起振点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基于短时能量拟合曲线的起振点估计算法。该算法对时间窗内信号计算短时能量,并寻找包含有信号起振信息的能量窗;对起振处信号进行曲线拟合,找到拟合起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将该点作为起振时间;根据各节点地震动信号起振时间计算到达时间差,并利用到达时间差(TDOA)算法对地震动目标进行定位。通过直线定位和平面定位实验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直线定位误差小于10 cm,平面定位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目标 短时能量 时延估计 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M-Z型光纤微振动传感器光波随机偏振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蓝天 张春熹 +2 位作者 李立京 罗光明 李琛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1-543,共3页
对应用于分布式微振动传感的双M-Z型光纤传感器进行偏振分析,阐明光波偏振态随机变化导致时间差振动定位方法失效的原因。分析表明,光波偏振态随机变化引起两干涉输出的幅值波动,同时在两干涉输出间引入取值范围是-π~π的相位差,可使双... 对应用于分布式微振动传感的双M-Z型光纤传感器进行偏振分析,阐明光波偏振态随机变化导致时间差振动定位方法失效的原因。分析表明,光波偏振态随机变化引起两干涉输出的幅值波动,同时在两干涉输出间引入取值范围是-π~π的相位差,可使双M-Z型光纤传感器处于两个不同的工作点,造成同一相位调制产生两个不相关的干涉输出,导致基于信号相关的时间差振动定位方法失效。光路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振动传感器 双M-Z干涉仪 偏振 时间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和DSP的全数字PGC解调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蓝天 张春熹 +2 位作者 李立京 罗光明 李琛 《电子测量技术》 2008年第3期173-175,179,共4页
本文设计了基于FPGA+DSP的全数字相位载波(PGC)解调系统,用于消除双臂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中固有的相位漂移,采用FPGA实现混频相乘和低通滤波环节,采用DSP实现其余的PGC解调环节。在FPGA软件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知识产权(IP)核提高了程序... 本文设计了基于FPGA+DSP的全数字相位载波(PGC)解调系统,用于消除双臂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中固有的相位漂移,采用FPGA实现混频相乘和低通滤波环节,采用DSP实现其余的PGC解调环节。在FPGA软件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知识产权(IP)核提高了程序的质量和稳定性。在DSP软件设计过程中,将其余PGC解调环节设计为中断服务程序,接受FPGA产生的中断以完成后续PGC解调过程。浮点数据格式的使用提高了数据的动态范围同时提高了解调精度。实验结果验证了全数字PGC解调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振动传感器 双M-Z干涉仪 偏振 时间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监测系统的革新——网络化小型频谱监测系统的概念及主要技术要求 被引量:5
16
作者 费连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9年第S1期175-179,共5页
本文针对无线电技术快速发展对频谱的大量需求,分析出改进传统频谱管理与监测工作方法的关键要素,提出了网络化小型频谱监测系统的概念及主要技术要求。
关键词 网络化 小型频谱监测系统 频谱利用率 时间差定位法(TDOA) 相关噪声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声器阵列声压级在线校准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勇 吴鸣 杨军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6-633,共8页
在户外环境中对某一目标噪声源进行声压级测量时,单个传声器不能在多声源干扰情况下有效监测目标信号。为了有效抑制非目标信号的干扰,通常利用传声器阵列进行波束形成从而对目标信号进行增强。MEMS传声器阵列由于体积小、价格低等优点... 在户外环境中对某一目标噪声源进行声压级测量时,单个传声器不能在多声源干扰情况下有效监测目标信号。为了有效抑制非目标信号的干扰,通常利用传声器阵列进行波束形成从而对目标信号进行增强。MEMS传声器阵列由于体积小、价格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然而MEMS器件的工艺误差和灵敏度退化问题会导致波束形成滤波器的性能下降,从而影响声压级的测量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介绍了一种通过补偿参考传声器与传声器阵列之间的声压级偏差从而在线校准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到达时间差声源定位方法在时频点上对实时采集的信号进行有效挑选,并利用参考传声器的标准频响特性去修正阵列的声压级测量值。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该文通过实验比较了不同环境噪声干扰下的与无干扰条件下的声压级差的一致性,结果证明该校准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鲁棒性,并且可推广于任意一种阵型的传声器阵列噪声监测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噪声监测 波束形成 在线声压级校准 MEMS传声器阵列 到达时间差声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