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分辨率最小均方广义互相关算法的局部放电超声定位方法
1
作者 关宇 董明 +2 位作者 常昊鑫 张崇兴 任明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8-1716,共9页
时间差估计是局部放电定位的重要一环,现有算法受限于采样设备采样率,会产生无法忽略的系统误差,进而使定位误差过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超分辨率最小均方广义互相关(super resolution least mean square generalized cross c... 时间差估计是局部放电定位的重要一环,现有算法受限于采样设备采样率,会产生无法忽略的系统误差,进而使定位误差过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超分辨率最小均方广义互相关(super resolution least mean square generalized cross correlation,SR-LMS-GCC)时间差估计算法,使时间差估计的结果突破采样率的限制,能更精确地估算两信号之间的时间差。首先对离散时间信号的广义互相关进行改进,通过频率调整扩展了频谱,能够有效提高时间差估计的时间分辨率。为解决真实时间差溢出时间差估计区间的问题,提出了多级交叉互相关器的框架,并与自适应广义互相关时间差估计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SR-LMS-GCC算法,并通过仿真讨论了算法参数的设置规则。最后通过实验验证,SR-LMS-GCC算法在时间差估计和定位准确度方面的比传统的受分辨率限制的算法均提升了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差估计 超分辨率 局部放电 超声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稳健的室内无模糊多声源TDOA估计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房玉琢 许志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3-1150,共8页
该文针对室内环境下的宽间距多声源到达时间差(TDOA)估计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近似核密度估计(KDE)的无模糊算法。根据声频信号的短时频谱稀疏性,利用相关性检测(CT)提取单个声源能量占优的时频支撑域,进而将观测信号的归一化互功率谱(N... 该文针对室内环境下的宽间距多声源到达时间差(TDOA)估计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近似核密度估计(KDE)的无模糊算法。根据声频信号的短时频谱稀疏性,利用相关性检测(CT)提取单个声源能量占优的时频支撑域,进而将观测信号的归一化互功率谱(NCS)所构建的近似核函数通过累加平均削弱室内混响的干扰,同时引入多阶段(MS)分频带处理有效解决宽间距时的空域模糊。理论推导及仿真研究验证了该算法是一种稳健的室内无模糊多声源TDOA估计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信号处理 麦克风阵列 归一化互功率谱 相关性检测 近似核密度函数 无模糊到达时间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阵列天线的UWB定位方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熊海良 汪俊 +2 位作者 田红心 杨宏 易克初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9-243,共5页
为实现简单而精确的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天线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定位方案。在定位源末端设置4根阵元天线,用于检测未知节点发射的UWB信号,各天线接收的信号经统一的中央处理单元,只需单个定位源就能完成未知节点的三维... 为实现简单而精确的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天线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定位方案。在定位源末端设置4根阵元天线,用于检测未知节点发射的UWB信号,各天线接收的信号经统一的中央处理单元,只需单个定位源就能完成未知节点的三维定位。通过UWB多径信号检测算法进行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估计,无需收发两端时钟同步,且避免了使用复杂的波束赋形技术。同时,提出了一种UWB多径信号检测算法,在分析误差模型对定位精度影响的基础上,以IEEE 802.15.4a信道模型的CM1~CM8为依据,对方案进行了误差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实现精确定位,误差达厘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天线 超宽带 到达时间差估计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声被动定位中的互相关峰模糊现象及解模糊算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安良 陈励军 方世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48-2953,共6页
为解决水声被动定位算法中由于互相关峰模糊导致的信号到达时间差估计错误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水声传播特性的解模糊算法。利用水声传播射线模型研究了互相关峰模糊现象的物理成因,得到了浅海信道条件下多路径传播形成的多个互相关峰... 为解决水声被动定位算法中由于互相关峰模糊导致的信号到达时间差估计错误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水声传播特性的解模糊算法。利用水声传播射线模型研究了互相关峰模糊现象的物理成因,得到了浅海信道条件下多路径传播形成的多个互相关峰的分布规律。根据仿真得到的不同路径之间的相关峰幅度和时延特性,提出了基于互相关峰分辨及稳定相关峰跟踪的解模糊算法。对海上采集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纠正互相关峰模糊导致的到达时间差估计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被动定位 水声传播射线模型 达到时间差估计 相关峰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的TDOA-DOA映射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峰 陈华伟 李妍文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0-549,共10页
基于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估计的方法是声源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中的一类重要方法。其中由TDOA到DOA的映射是该类方法的关键步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核聚类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east-sq... 基于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估计的方法是声源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中的一类重要方法。其中由TDOA到DOA的映射是该类方法的关键步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核聚类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east-square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LS-SVR)的TDOA-DOA映射方法,并且分析了其稀疏化处理后的性能。为了提高混响噪声环境下的TDOA-DOA映射性能,本文还给出了一种基于归一化中值滤波的TDOA估计离群值消除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要优于现有的最小二乘方法以及单核LS-SV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源波达方向估计 到达时间差估计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 多核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OA测向定位相关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丁学文 龚晓峰 武瑞娟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1期7-10,共4页
到达时间差定位因为其系统简单,定位精度高等优点成为目前定位技术中的研究热点。目前,TDOA测量技术仅应用于对脉冲信号的测量中,研究将此技术扩展应用于AM,FM调制信号的测量,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简要介绍了TDOA测向定位技术和TDOA的互... 到达时间差定位因为其系统简单,定位精度高等优点成为目前定位技术中的研究热点。目前,TDOA测量技术仅应用于对脉冲信号的测量中,研究将此技术扩展应用于AM,FM调制信号的测量,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简要介绍了TDOA测向定位技术和TDOA的互相关算法,并搭建了试验平台,通过脉冲、AM,FM调制信号对算法进行了测试,证实了此算法对AM及FM信号的测量同样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定位 TDOA定位 相关算法 时间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ient fast mode decision using mode complexity for multi-view video coding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凤随 沈庆宏 都思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244-4253,共10页
The variable block-size motion estimation(ME) and disparity estimation(DE) are adopted in multi-view video coding(MVC) to achieve high coding efficiency. However, much high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also introduce... The variable block-size motion estimation(ME) and disparity estimation(DE) are adopted in multi-view video coding(MVC) to achieve high coding efficiency. However, much high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also introduced in coding system, which hinders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VC. An efficient fast mode decision method using mode complexity i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n the proposed method, mode complexity is firstly computed by using the spatial, temporal and inter-view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urrent macroblock(MB) and its neighboring MB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direct mode is highly possible to be the optimal mode, mode complexity is always checked in advance whether it is below a predefined threshold for providing an efficient early termination opportunity. If this early termination condition is not met, three mode types for the MB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 mode complexity, i.e., simple mode, medium mode and complex mode, to speed up the encoding process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the variable block modes required to be checked. Furthermore, for simple and medium mode region, the rate distortion(RD) cost of mode 16×16 in the temporal prediction direction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disparity prediction direction, to determine in advance whether the optimal prediction direction is in the temporal prediction direction or not, for skipping unnecessary disparity estim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ble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load by 78.79% and the total bit rate by 0.07% on average, while only incurring a negligible loss of PSNR(about 0.04 d B on average), compared with the full mode decision(FMD) in the reference software of M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view video coding mode decision mode complexity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