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泛函理论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黄美纯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9-219,共21页
密度泛函理论 (DFT)作为处理非均匀相互作用多粒子体系的近似方法已经在计算凝聚态物理、计算材料科学和计算量子化学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并获得广泛应用。然而它也存在一些被广泛关注的弱点或困难。例如关于激发态问题 ,强关联问题和... 密度泛函理论 (DFT)作为处理非均匀相互作用多粒子体系的近似方法已经在计算凝聚态物理、计算材料科学和计算量子化学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并获得广泛应用。然而它也存在一些被广泛关注的弱点或困难。例如关于激发态问题 ,强关联问题和处理大原子数复杂体系方面的困难。本文将针对DFT在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评述近年来的主要努力和进展。着重介绍最近发展的含时间密度泛函理论 (TDDFT) ,它有可能发展成为处理激发态问题的标准方法。关于强电子关联体系的处理 ,主要介绍LDA以外的新发展 ,包括LDA ++方法和计及动力学平均场理论的LDA +DMFT方法。最后 ,评述DFT框架内的线性标度Order N算法的物理基础和主要策略。该算法将在处理大原子数复杂体系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密度泛函理论(TDDFT) 强关联体系 线性标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单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理论计算与性质(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方小牛 李佳 +3 位作者 易绣光 易志强 陈家怡 李永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0-936,共7页
以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和1,10-菲咯啉为原料,经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Cu(Ⅱ)配合物,[Cu(L)(Phen)(H_2O)]·CH_3OH(1,HL=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Phen=1,10-菲咯啉),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衍射、固态漫反射、光... 以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和1,10-菲咯啉为原料,经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Cu(Ⅱ)配合物,[Cu(L)(Phen)(H_2O)]·CH_3OH(1,HL=2-甲基-3-羟基喹啉-4-甲酸,Phen=1,10-菲咯啉),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衍射、固态漫反射、光致发光及理论计算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是一种零维(0D)结构的单核体。固态光致发光表明其为蓝紫色光发射体。时间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表明其发射归属于配体-配体电荷转移(LLCT)。固态漫反射测量显示该化合物存在1.91 eV的窄带能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光致发光 半导体 时间密度泛函理论 配体-配体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吩垂直激发态的理论研究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任彦亮 万坚 +1 位作者 刘俊军 万洪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89-1092,共4页
运用TDDFT、ZINDO、INDO/S三种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对卟吩的单线垂直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归属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卟吩类大分子而言,ZINDO和INDO/S方法对研究Q带和B带等特征的低能量激发态具有足够的精度,且对高能带也能给出定性的解释... 运用TDDFT、ZINDO、INDO/S三种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对卟吩的单线垂直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归属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卟吩类大分子而言,ZINDO和INDO/S方法对研究Q带和B带等特征的低能量激发态具有足够的精度,且对高能带也能给出定性的解释,可以用于更大的生物发色团分子的垂直激发态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吩 单线垂直激发态 理论研究方法 时间相关密度泛函理论 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马来二腈基二硫烯-β-环糊精异构体在溶液中的不同组装行为(英文)
4
作者 王琪 成娴 +3 位作者 何睿 王冬妮 芦昌盛 孟庆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0-711,共12页
通过单-2-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1)与马来二腈基二硫烯钠盐的取代反应制得单-2-马来二腈基二硫烯-β-环糊精(2),并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1H和13C 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虽然化合物2的异构体单-6-马来二腈基二硫烯-β... 通过单-2-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1)与马来二腈基二硫烯钠盐的取代反应制得单-2-马来二腈基二硫烯-β-环糊精(2),并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1H和13C 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虽然化合物2的异构体单-6-马来二腈基二硫烯-β-环糊精在溶液中因为相互包合作用而在圆二色性光谱中产生分裂的Cotton效应峰,但是单-2-马来二腈基二硫烯-β-环糊精则显示完全的圆二色性非活性.经过时间依赖的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圆二色性光谱中的信号得到了有效的归属和确认.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均表明,在环糊精不同羟基面进行取代而得到的异构体在溶液中确实存在不同的组装和包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二腈基二硫烯 Β-环糊精 圆二色性 时间依赖的密度泛函理论(TD-DFT) 相互包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