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端不对称故障引发LCC-HVDC换相失败时送端暂态过电压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梓畅 王彤 +2 位作者 王潇桐 王增平 赵伟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2-1540,I0059,共10页
传统高压直流系统在逆变侧发生换相失败时,整流器无功消耗的大量减少将导致送端产生严重的过电压。逆变侧不同故障类型引发的换相失败将对整流器的无功特性产生重要影响。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不对称故障引发换相失败时整流侧... 传统高压直流系统在逆变侧发生换相失败时,整流器无功消耗的大量减少将导致送端产生严重的过电压。逆变侧不同故障类型引发的换相失败将对整流器的无功特性产生重要影响。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不对称故障引发换相失败时整流侧暂态过电压的动态过程。首先,通过分析不对称故障后12脉动换流器相邻两换相线电压的角度差,揭示了单相接地故障、两相短路故障和两相接地故障直流关断角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其次,详细分析了不对称故障导致换相失败时整流器的暂态无功功率特性,发现不对称故障导致直流系统周期性提前进入定电流控制,最终导致暂态过电压峰值呈现周期性时间分布特征。不对称故障导致的暂态过电压峰值周期性大于三相对称故障导致的暂态过电压峰值,其中单相接地故障导致的暂态过电压峰值出现在1/4和3/4工频周期处,两相相间故障或两相接地故障导致的暂态过电压峰值出现在1/2和1工频周期处。最后,基于PSCAD平台的CIGRE-HVDC基准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文内容的正确性,有效指导了系统运行中过电压预测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过电压 不对称故障 高压直流输电 周期性时间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混叠激发控制时间产生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甘志强 孙祥娥 魏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3-1061,共9页
激发源启动时间的设计是高效混叠采集的关键技术之一。高效混叠采集是随高密度地震勘探而产生的采集作业新模式,它能显著缩短地震勘探周期、降低采集成本,但激发源启动时间的随机程度直接影响采集资料的品质。为此,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一... 激发源启动时间的设计是高效混叠采集的关键技术之一。高效混叠采集是随高密度地震勘探而产生的采集作业新模式,它能显著缩短地震勘探周期、降低采集成本,但激发源启动时间的随机程度直接影响采集资料的品质。为此,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地震勘探随机激发时间产生算法。首先,利用卫星授时技术和压控晶振在较短时间内的电压变化与振荡频率呈近似线性关系的特点,以固定时间间隔方式进行本地时钟的校准和卫星时间同步;然后,根据激发源位置、准备好的炮点激发顺序、时距规则参数等信息,计算出偏差不大于10μs的预计激发时间;最后,基于该预计激发时间,以实时采集的振动传感数据作为种子,随机产生一个指定窗口内小抖动的随机数作为炮点激发的整毫秒时间,确保生成激发时间的随机性。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计算得到的随机激发时间的抖动值具有数值大小与范围可控、随机性强的特征,满足工业应用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传感 卫星授时 随机激发时间 压控晶振 周期性时间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站辐照度ANN预测及其两维变尺度修正方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米增强 王飞 +5 位作者 杨光 王哲 苏适 于波 张亮 杨奇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9,共9页
改进现有的太阳辐照度ANN预测模型,提出基于时间周期性和邻近相似性的两维变尺度预测值修正方法。首先增加环境温度和积日作为输入,使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辐照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其预测性能和泛化能力;并且利用适当的数学变换对多维历史数... 改进现有的太阳辐照度ANN预测模型,提出基于时间周期性和邻近相似性的两维变尺度预测值修正方法。首先增加环境温度和积日作为输入,使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辐照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其预测性能和泛化能力;并且利用适当的数学变换对多维历史数据输入进行维数约减以降低模型的复杂程度,增强其鲁棒性和适应性;然后根据不同的修正尺度、天气类型和辐射衰减程度定义参考值和相应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历史数据对辐照度的预测值进行修正。实际数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改进的合理性和修正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辐照度 预测模型 时间周期性 邻近相似性 修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 grey model to forecast monitoring series with seasonality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琪洁 廖新浩 +3 位作者 周永宏 邹峥嵘 朱建军 彭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5期623-627,共5页
Th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many fields. However, the precision of GM(1,1) model is not high. In order to remove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monitoring series before building GM(1,1) m... Th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many fields. However, the precision of GM(1,1) model is not high. In order to remove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monitoring series before building GM(1,1) model, the forecasting series of GM(1,1) was built, and an inverse process was used to resume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s. Two deseasonalization methods were presented , i.e., seasonal index-based deseasonalization and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based deseasonalization. They were combined with the GM(1,1) model to form hybrid grey models. A simple but practical metho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forecasting results was also suggested. For comparison, a conventional periodic function model was investigated. The concept and algorithms were tested with four years monthly monitoring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whole the seasonal index-GM(1,1) model outperform the conventional periodic function model and the conventional periodic function model outperform the SND-GM(1,1) model.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and mean square error of seasonal index-GM(1,1) are 30.69% and 54.53% small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periodic function model, respectively. The high accuracy, straightforward and easy implementation natures of the proposed hybrid seasonal index-grey model make it a powerful analysis technique for seasonal monitoring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index GM(1 1) grey forecasting model time s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