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学习者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过程挖掘——时间动力学视域下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乔丽方 赵蔚 +1 位作者 段红 徐晓青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7-64,共8页
自我调节学习是随着时间推移变化的动态过程,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有重要影响。其中,时间性是理解学生如何调节学习的关键因素。目前,在线学习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如何激活,如何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研究较少。因此,文章提出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是随着时间推移变化的动态过程,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有重要影响。其中,时间性是理解学生如何调节学习的关键因素。目前,在线学习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如何激活,如何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研究较少。因此,文章提出自我调节学习的时间动力学框架,并基于不同时间尺度,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识别不同类型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差异,从变化类型、时间特征和时间模式三个维度分析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的动态变化与差异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自我调节学习的时间动力学框架能有效识别学习者自我调节的动态过程和差异;(2)表现好的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阶段性交互作用较强,调节效果较好,时间模式适应性调整特征突出,特别是计划有效性、监控作用方式和评价后的调节倾向方面。研究拓展了隐马尔可夫模型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应用,对自我调节学习的时间动力学研究发展具有理论和方法意义,为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干预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调节学习 时间动力学 隐马尔可夫模型 潜在剖面分析 学习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压微泵恒速给药丙戊酸在小鼠体内的时间药物动力学
2
作者 宋建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以渗透压微泵植入小鼠皮下恒速给予丙戊酸钠,在达到理论稳态浓度时间后,血浆药浓呈昼夜变化,白昼高于夜间,峰值位于明期末。药动学研究揭示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昼夜差异可能与其清除率及分布容积的昼夜变化有关。
关键词 丙戊酸钠 渗透压微泵 时间药物动力学 恒速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氯过氧化苯甲酸热分解动力学及危险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江佳佳 杨建洲 +2 位作者 蒋军成 潘勇 潘旭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114,共5页
为研究固态间氯过氧化苯甲酸(m-CPBA)在非等温和绝热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及其危险性,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加速量热仪(ARC)试验研究m-CPBA的热分解特征。通过热重分析仪(TG)测量m-CPBA的初始分解温度,用Kissinger法、Ozawa... 为研究固态间氯过氧化苯甲酸(m-CPBA)在非等温和绝热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及其危险性,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加速量热仪(ARC)试验研究m-CPBA的热分解特征。通过热重分析仪(TG)测量m-CPBA的初始分解温度,用Kissinger法、Ozawa法和速率常数法计算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等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并根据绝热试验结果推算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_(ad))。结果表明:m-CPBA的初始分解温度为94℃,且在熔融相变的同时发生热分解放热反应;其绝热温升为41.69℃,TMRad在8和24 h所对应的绝热温度分别为54.7℃和50.9℃;因此,m-CPBA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氯过氧化苯甲酸(m-CPBA) 热分解 热危险性 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在家兔体内的时间药动学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景慧 杨迎暴 李经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 研究顺铂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时间节律特征。方法 实验动物饲养在标准环境中,分别于昼夜不同时辰一次给药,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刻血中铂浓度,并将通过3 P87 程序计算所得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按平均余弦法进... 目的 研究顺铂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时间节律特征。方法 实验动物饲养在标准环境中,分别于昼夜不同时辰一次给药,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刻血中铂浓度,并将通过3 P87 程序计算所得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按平均余弦法进行处理。结果和结论 顺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呈一定昼夜变化,其中消除相半衰期( T12 β) 、表观分布容积( Vd) 、曲线下面积( A U C) 、清除率( C L) 等波动较大,峰、谷值之间具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上述各参数昼夜节律峰值期分别在02 :13 、04 :45 、00 :37 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时间药代动力学 昼夜节律 平均余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门诊短小手术不同时间段丙泊酚用量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旭 樊雅玲 曾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短小手术中上、下午丙泊酚用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5月妇科门诊手术患者1958例,年龄16-50岁,ASAⅠ或Ⅱ级,按手术时间分为上午组(8:30-11:30,n=1047)和下午组(14:00-17:00,n=911)。麻醉采...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短小手术中上、下午丙泊酚用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5月妇科门诊手术患者1958例,年龄16-50岁,ASAⅠ或Ⅱ级,按手术时间分为上午组(8:30-11:30,n=1047)和下午组(14:00-17:00,n=911)。麻醉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0.01μg/kg、丙泊酚2.5mg/kg。当清醒/镇静(OAA/S)评分达0分时,开始手术,如术中出现体动,停止手术操作,快速追加丙泊酚25mg,如体动10s后未消失,继续追加丙泊酚25mg,反复观察及追加,直至体动消失。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麻醉前HR和BP;记录手术扩张宫颈次数、顺产史、丙泊酚总量、镇静时间。结果下午组丙泊酚用量为(152.23±63.79)mg,明显多于上午组的(135.32±35.95)mg(P〈0.05);两组镇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午组追加丙泊酚的患者为387例(42.5%),明显高于上午组的199例(23.5%)(P〈0.05)。结论在妇科门诊小手术中,下午手术患者对丙泊酚的需要量明显多于上午患者,但不延长患者的镇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镇静 时间药代动力学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的B-BBM方程的整体吸引子和指数吸引子 被引量:8
6
作者 朱朝生 蒲志林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本文对耗散的推广的B BBM方程的长时间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B-BBM方程 整体吸引子 指数吸引子 KDV方程 数学物理方程 时间动力学 挤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唯象律下三热源制冷机的传热面积优化和生态学优化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惠山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0,54,共5页
研究在线性唯象律下一类三热源制冷机的优化性能 ,得到了其最佳传热面积和生态学优化性能。
关键词 线性唯象律 有限时间动力学 三热源制冷机 传热面积 生态学优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小鼠神经元蛋白质磷酸化的影响
8
作者 王丽 何涛 +4 位作者 李娟 刘晓燕 段承刚 谢华福 宋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从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修饰的角度,对小鼠神经元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刺激下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培养的小鼠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加入无磷培养基)、实验组(加入CCK8)、拮抗剂组(分别加入CCKA受体拮抗剂L-364718和(或)C... 目的:从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修饰的角度,对小鼠神经元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刺激下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培养的小鼠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加入无磷培养基)、实验组(加入CCK8)、拮抗剂组(分别加入CCKA受体拮抗剂L-364718和(或)CCKB受体拮抗剂L-365260)。采用双向电泳法观察CCK8和受体拮抗剂作用下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CCK8作用不同时间后,神经元蛋白质磷酸化状态发生明显改变,涉及的信号转导相关磷酸化蛋白质包括多种蛋白激酶、胞内信号分子、激素受体、转录因子等;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的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时间动力学曲线多数呈峰型;应用CCK受体拮抗剂作用后的结果表明,在皮质神经元中同时存在CCK的2种类型受体,其中B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更复杂。结论:CCKA型、B型受体均可介导CCK8在神经元的信号转导,其中B型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可能包括肌醇磷脂信使系统、cAMP-PKA途径、MAPK途径和JNK途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收缩素 神经元 信号转导 时间动力学曲线 受体 拮抗剂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施硒对冬小麦幼苗镉吸收、抗氧化能力及植株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振搏 刘红恩 +9 位作者 许嘉阳 祝姣姣 王灵璐 刘亥扬 张玉鹏 秦世玉 李畅 睢福庆 赵鹏 聂兆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0-543,共14页
【目的】硒(Se)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硒减轻植物重金属Cd毒害的直接和间接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供试作物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水培试验设置5个处理:Hoagland基础营养液(CK),营养液中只添加Cd 5μmol/L(... 【目的】硒(Se)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硒减轻植物重金属Cd毒害的直接和间接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供试作物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水培试验设置5个处理:Hoagland基础营养液(CK),营养液中只添加Cd 5μmol/L(Cd5Se0),添加Cd 5μmol/L和Se 5μmol/L(Cd5Se5),只添加Cd 20μmol/L(Cd20Se0),同时添加Cd 20μmol/L和Se 5μmol/L(Cd20Se5)。通过测定小麦镉含量和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研究硒对小麦镉吸收时间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小麦抗氧化体系中的调控机制;并观察了叶片和根系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镉胁迫下,施硒使小麦地上部的镉含量降低了18.20%~38.16%,镉积累量显著降低了40.79%~43.05%(P<0.05)。小麦根系在0~24 h内对镉的吸收特征符合一元二次方程,24 h内,在Cd5和Cd20条件下,施硒后小麦对镉的吸收量分别降低了48.96%和11.47%。相较于CK,在Cd20条件下,根和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_(2)^(-))的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显著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不同镉水平下,施硒使小麦根中H_(2)O_(2)含量显著降低了34.21%~50.32%,叶片MDA含量降低了10.34%~24.91%(P<0.05),叶片APX活性显著提高了29.09%~30.46%(P<0.05),SOD和POD活性恢复到对照水平。镉胁迫下,小麦植株中细胞器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施硒的小麦细胞器的损害得到一定的缓解。【结论】施硒降低了镉胁迫下冬小麦地上部和根部的Cd含量与积累量,降低了镉的最大吸收量和积累量,增强了小麦幼苗抗氧化的能力,减轻了由于镉胁迫造成的小麦根系和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进而缓解了镉对小麦幼苗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镉胁迫 生理特性 时间动力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镉积累型水稻品种苗期镉积累及转运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邓伟 张玉烛 +3 位作者 敖和军 方宝华 刘洋 李强 《中国稻米》 2018年第4期86-90,共5页
稻米镉污染成为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解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镉离子的吸附特性,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不同镉积累型水稻品种(高镉积累品种:玉针香、天优华占;低镉积累品种:湘晚籼12号、金优59)在苗期的镉吸收及转运时间动... 稻米镉污染成为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解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镉离子的吸附特性,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不同镉积累型水稻品种(高镉积累品种:玉针香、天优华占;低镉积累品种:湘晚籼12号、金优59)在苗期的镉吸收及转运时间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4个品种苗期根系和地上部的镉积累时间动力学特征均符合米氏方程,根系和地上部分的α值均表现为高镉积累品种大于低镉积累品种;镉胁迫72 h之后各品种镉总累积量表现为玉针香>金优59>天优华占>湘晚籼12号,其中高镉积累品种天优华占苗期累计量未达到饱和状态。4个品种镉转运速率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均呈显著下降趋势,72 h后表现为高镉积累品种大于低镉积累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参试品种根系镉含量、地上部分镉含量及根部向地上部的镉转运速率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水稻高、低镉积累特性的显现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其中,以湘晚籼12号等为代表的低吸收、低转运品种类型在镉污染田块种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 时间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演化光场的含时二阶关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振宇 谢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6,共8页
基于蒙特卡洛(Monte Carlo)算法,模拟并分析了超快演化发光动力学过程中的光子探测事件;研究了含时光子二阶关联函数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多种误差因素对光子二阶关联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步时间抖动(初始时刻漂移)使得在初始时刻光强... 基于蒙特卡洛(Monte Carlo)算法,模拟并分析了超快演化发光动力学过程中的光子探测事件;研究了含时光子二阶关联函数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多种误差因素对光子二阶关联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步时间抖动(初始时刻漂移)使得在初始时刻光强剧烈变化区域的含时二阶关联函数值显著偏大,同时导致了时间积分的二阶关联函数在任意时间延迟下的值偏大.背景光子计数的存在使得热态光的零延迟二阶关联函数值明显地趋近于1.该研究为复杂光场的光子二阶关联函数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化模拟方法,并为后续进行超高时间分辨的光子二阶关联实验测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数值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二阶关联函数 时间动力学 蒙特卡洛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C-based path tracking with PID speed control for high-speed autonomous vehicles considering time-optimal travel 被引量:27
12
作者 CHEN Shu-ping XIONG Guang-ming +1 位作者 CHEN Hui-yan NEGRUT D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702-3720,共19页
In order to track the desired path as fast as possible,a novel autonomous vehicle path tracking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and PID speed control was proposed for high-speed automated vehicles considering th... In order to track the desired path as fast as possible,a novel autonomous vehicle path tracking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and PID speed control was proposed for high-speed automated vehicles considering the constraints of vehicle physical limits,in which a forward-backward integration scheme was introduced to generate a time-optimal speed profile subject to the tire-road friction limit.Moreover,this scheme was further extended along one moving prediction window.In the MPC controller,the prediction model was an 8-degree-of-freedom(DOF)vehicle model,while the plant was a 14-DOF vehicle model.For lateral control,a sequence of optimal wheel steering angles was generated from the MPC controller;for longitudinal control,the total wheel torque was generated from the PID speed controller embedded in the MPC framework.The proposed controller was implemented in MATLAB considering arbitrary curves of continuously varying curvature as the reference trajectory.The simulati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cking errors are small for vehicle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positions and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s for trajectory and speed are good using the proposed controller.Additionally,the case of extended implementation in one moving prediction window requires shorter travel time than the case implemented along the entire p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path tracking minimum-time speed profile vehicle dynamics arbitrary pa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method to produce potassium chromate from carbon ferrochrome
13
作者 胡国荣 王家良 +1 位作者 彭忠东 杜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264-1268,共5页
The oxidizing roasting of carbon ferrochrome in the presence of potassium carbonate and air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ratio of alkali-to-ore were studied, together with a di... The oxidizing roasting of carbon ferrochrome in the presence of potassium carbonate and air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ratio of alkali-to-ore were studied, together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thermodynamics and macro kinetic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oasting reacti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changes greatly as the temperature varies. A two-stage roasting process is favorable for the roasting reaction, and a recovery ratio of 96.51% is obtained through this two-stage roasting method. The chromium residue yielded from this method is quite little, only one third of the product. Moreover, the component of Fe in the residue is as high as 54.28%. Therefore, it can be easily recovered to produce sponge iron, realizing zero-emission of chromium resid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ferrochrome potassium chromate two-stage roasting chromium residue zero-emi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