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动作识别过程中忽略了场景的语义信息,易受视角变换与遮挡的影响,导致识别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耦合3D运动历史图像的人体动作识别算法。首先,结合人体的空间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等不同特征,利用多维最长...针对当前动作识别过程中忽略了场景的语义信息,易受视角变换与遮挡的影响,导致识别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耦合3D运动历史图像的人体动作识别算法。首先,结合人体的空间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等不同特征,利用多维最长公共子序列(Multi-Dimensional 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MDLCS),对视频数据中的行人目标进行跟踪,提取目标的运动轨迹。然后,基于频谱映射理论,对得到的轨迹实施聚类,并计算运动轨迹的聚类中心。通过对聚类结果执行ROI划分和提取,获取场景的语义上下文信息。再引入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将输入的视频序列与聚类中心进行比较,消除异常与冗余动作信息。随后,计算轨迹段的起点、终点与工作区的ROI之间的位置关系,结合场景的语义上下文信息,采用基于颜色和深度信息的3D运动历史图像(3D Motion History Image,3D-MHI)来提取动作特征。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3D-MHI动作特征进行分类学习,完成对人体动作的识别。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UCF Sport与Hollywood数据集上的识别率分别达到了95.1%和92.5%,与当前流行的动作识别算法比较,具有更高的识别率与较强的鲁棒性,对视角变换与遮挡等复杂场景下的动作识别更为有效。展开更多
气温作为研究气候演变最基础的物理量,其日值序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气候分析与评估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随着大量无人值守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布设,不断出现随机站点和随机长度这种双随机特点的气象资料序列缺失,给气候分析和...气温作为研究气候演变最基础的物理量,其日值序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气候分析与评估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随着大量无人值守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布设,不断出现随机站点和随机长度这种双随机特点的气象资料序列缺失,给气候分析和业务应用造成了不小的障碍。针对现有气象数据插补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的气温日值数据二次插补方法。该方法采用了一种实时的插补策略,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将原始气温观测时间序列分解出拟合直线和残差曲线,并将二者重构组成新的气温序列;2)给出了气温插补区的定义和插补条件;3)提出了利用动态时间规整方法计算站点间距离的新模式。利用山东省2021年的气温实况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双随机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数据的插补需求;在插补流程中采用DTW距离测度和二次插补的组合方法,其插补效果优于目前常见的基于站点地理临近关系的组合方法;该方法对地形有一定的敏感性,平原或丘陵地区的插补效果要优于山地地区。展开更多
由于蕴含事物发展规律,时序数据上的数据挖掘正成为大数据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时序数据挖掘的一种基本操作,时序数据相似连接可以找出给定相似度度量下的所有相似时序数据对.研究表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正在...由于蕴含事物发展规律,时序数据上的数据挖掘正成为大数据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时序数据挖掘的一种基本操作,时序数据相似连接可以找出给定相似度度量下的所有相似时序数据对.研究表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正在文本挖掘、趋势预测等越来越多的科学与社会应用领域中成为时序数据上目前最佳的相似性度量方法.该文首次提出采用DTW作为相似性度量方法的时序数据相似连接问题.特别地,该文首次提出了基于阈值和基于Top-k的两种DTW度量上的时间序列相似连接任务.除了服务于进一步的时序数据挖掘算法,这两个任务还具有机器翻译、关联检测等广泛的直接应用.但是,直接的相似连接方法因为时序数据的规模大、DTW计算复杂性高而不能在实际中工作.尽管存在很多基于DTW的索引和上下界计算方法,这些工作主要关注DTW度量上的快速检索而非相似连接.因此,这些方法都假设存在一个固定的时序数据作为查询,并根据查询使用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很高的方法构建索引或进行预计算.但在文中的相似连接问题中,所有时序数据都是查询,因此这些方法的构建索引和预计算的时间比直接的相似连接方法需要的处理时间还长.为此,该文针对两种相似连接任务提出了两个基于DTW上下界的剪裁框架用于减少准确DTW相似性的计算次数.基于划分,该文为DTW度量设计了新颖的上下界计算方案.由于细粒度的划分带来上下界接近准确的DTW相似性但需要更长的计算时间,而粗粒度的划分需要更短的计算时间和与准确DTW相似性有较大差距的上下界,该文设计了基于二分查找的机制来自动找到合适的划分粒度,实现了整体的高处理性能.面对单机不能容纳全部时序数据和运行时间长的情况,该文将提出的两种相似连接处理框架利用MapReduce并行计算框架扩展到了分布式环境.该文在两个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文中提出的DTW相似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在真实与合成数据集上进行了充分的实验,验证了文中方法的高效性.展开更多
针对静态表情特征缺乏时间信息,不能充分体现表情的细微变化,该文提出一种针对非特定人的动态表情识别方法: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和主动外观模型(Active Appearance Model,AAM)的动态表情识别。首先采用基于局部...针对静态表情特征缺乏时间信息,不能充分体现表情的细微变化,该文提出一种针对非特定人的动态表情识别方法: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和主动外观模型(Active Appearance Model,AAM)的动态表情识别。首先采用基于局部梯度DT-CWT(Dual-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主方向模式(Dominant Direction Pattern,DDP)特征的DTW对表情序列进行规整。然后采用AAM定位出表情图像的66个特征点并进行跟踪,利用中性脸的特征点构建人脸几何模型,通过人脸几何模型的匹配克服不同人呈现表情的差异,并通过计算表情序列中相邻两帧图像对应特征点的位移获得表情的变化特征。最后采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在CK+库和实验室自建库HFUT-FE(He 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ace Emotion)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当前动作识别过程中忽略了场景的语义信息,易受视角变换与遮挡的影响,导致识别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耦合3D运动历史图像的人体动作识别算法。首先,结合人体的空间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等不同特征,利用多维最长公共子序列(Multi-Dimensional 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MDLCS),对视频数据中的行人目标进行跟踪,提取目标的运动轨迹。然后,基于频谱映射理论,对得到的轨迹实施聚类,并计算运动轨迹的聚类中心。通过对聚类结果执行ROI划分和提取,获取场景的语义上下文信息。再引入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将输入的视频序列与聚类中心进行比较,消除异常与冗余动作信息。随后,计算轨迹段的起点、终点与工作区的ROI之间的位置关系,结合场景的语义上下文信息,采用基于颜色和深度信息的3D运动历史图像(3D Motion History Image,3D-MHI)来提取动作特征。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3D-MHI动作特征进行分类学习,完成对人体动作的识别。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UCF Sport与Hollywood数据集上的识别率分别达到了95.1%和92.5%,与当前流行的动作识别算法比较,具有更高的识别率与较强的鲁棒性,对视角变换与遮挡等复杂场景下的动作识别更为有效。
文摘气温作为研究气候演变最基础的物理量,其日值序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气候分析与评估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随着大量无人值守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布设,不断出现随机站点和随机长度这种双随机特点的气象资料序列缺失,给气候分析和业务应用造成了不小的障碍。针对现有气象数据插补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的气温日值数据二次插补方法。该方法采用了一种实时的插补策略,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将原始气温观测时间序列分解出拟合直线和残差曲线,并将二者重构组成新的气温序列;2)给出了气温插补区的定义和插补条件;3)提出了利用动态时间规整方法计算站点间距离的新模式。利用山东省2021年的气温实况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双随机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数据的插补需求;在插补流程中采用DTW距离测度和二次插补的组合方法,其插补效果优于目前常见的基于站点地理临近关系的组合方法;该方法对地形有一定的敏感性,平原或丘陵地区的插补效果要优于山地地区。
文摘由于蕴含事物发展规律,时序数据上的数据挖掘正成为大数据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时序数据挖掘的一种基本操作,时序数据相似连接可以找出给定相似度度量下的所有相似时序数据对.研究表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正在文本挖掘、趋势预测等越来越多的科学与社会应用领域中成为时序数据上目前最佳的相似性度量方法.该文首次提出采用DTW作为相似性度量方法的时序数据相似连接问题.特别地,该文首次提出了基于阈值和基于Top-k的两种DTW度量上的时间序列相似连接任务.除了服务于进一步的时序数据挖掘算法,这两个任务还具有机器翻译、关联检测等广泛的直接应用.但是,直接的相似连接方法因为时序数据的规模大、DTW计算复杂性高而不能在实际中工作.尽管存在很多基于DTW的索引和上下界计算方法,这些工作主要关注DTW度量上的快速检索而非相似连接.因此,这些方法都假设存在一个固定的时序数据作为查询,并根据查询使用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很高的方法构建索引或进行预计算.但在文中的相似连接问题中,所有时序数据都是查询,因此这些方法的构建索引和预计算的时间比直接的相似连接方法需要的处理时间还长.为此,该文针对两种相似连接任务提出了两个基于DTW上下界的剪裁框架用于减少准确DTW相似性的计算次数.基于划分,该文为DTW度量设计了新颖的上下界计算方案.由于细粒度的划分带来上下界接近准确的DTW相似性但需要更长的计算时间,而粗粒度的划分需要更短的计算时间和与准确DTW相似性有较大差距的上下界,该文设计了基于二分查找的机制来自动找到合适的划分粒度,实现了整体的高处理性能.面对单机不能容纳全部时序数据和运行时间长的情况,该文将提出的两种相似连接处理框架利用MapReduce并行计算框架扩展到了分布式环境.该文在两个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文中提出的DTW相似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在真实与合成数据集上进行了充分的实验,验证了文中方法的高效性.
文摘针对静态表情特征缺乏时间信息,不能充分体现表情的细微变化,该文提出一种针对非特定人的动态表情识别方法: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和主动外观模型(Active Appearance Model,AAM)的动态表情识别。首先采用基于局部梯度DT-CWT(Dual-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主方向模式(Dominant Direction Pattern,DDP)特征的DTW对表情序列进行规整。然后采用AAM定位出表情图像的66个特征点并进行跟踪,利用中性脸的特征点构建人脸几何模型,通过人脸几何模型的匹配克服不同人呈现表情的差异,并通过计算表情序列中相邻两帧图像对应特征点的位移获得表情的变化特征。最后采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在CK+库和实验室自建库HFUT-FE(He 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ace Emotion)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