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玫烟色虫草IF-1106菌株对小菜蛾致病力及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1
作者 田晶 孟豪 马瑞燕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6-732,共7页
为获得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具有高毒力的虫生真菌并将其应用于生产,采用喷雾法测定玫烟色虫草(Cordyceps fumosorosea)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观察小菜蛾3龄幼虫的感病症状,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玫烟色虫草IF-1106... 为获得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具有高毒力的虫生真菌并将其应用于生产,采用喷雾法测定玫烟色虫草(Cordyceps fumosorosea)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观察小菜蛾3龄幼虫的感病症状,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玫烟色虫草IF-1106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接种玫烟色虫草IF-1106菌株5~7d后,虫体全身被菌丝包被,并缩小且变得干瘪,体色呈黑褐色。不同浓度的玫烟色虫草孢子悬浮液处理小菜蛾2~4龄幼虫后,所有龄期都会感染而发病死亡。在孢子浓度为1.0×10^(8)cfu/mL时,2、3、4龄幼虫处理7d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12%、88.89%、78.9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并估计该菌株对小菜蛾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相应的LD50和LD90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致死时间与剂量对数有关,2龄幼虫的LT50在1.0×10^(6)~1.0×10^(8)孢子/mL范围内由4.77d降到2.89d。由此可见,玫烟色虫草IF-1106菌株对小菜蛾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虫草 小菜蛾 致病力 感病症状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微生物杀虫剂对点尾尺蛾幼虫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姝婕 刘子业 +2 位作者 孙斌 卢小军 温俊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6,共8页
为筛选适用于防治点尾尺蛾Ourapteryx nigrociliaris的微生物杀虫剂,发展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等药用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苏云金芽胞杆菌B... 为筛选适用于防治点尾尺蛾Ourapteryx nigrociliaris的微生物杀虫剂,发展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等药用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对点尾尺蛾幼虫的致死效应,并使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TDM模型均通过Hosmer-Lemo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4种微生物杀虫剂处理10 d的幼虫校正死亡率最高分别达到79.31%、86.21%、93.10%和72.41%,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81×10^(6)PIB/mL、2.71×10^(3)IU/mL、9.40×10^(6)孢子/mL以及9.86×10^(6)孢子/mL。综合考虑药剂致死率和致死速度,球孢白僵菌、苏云金芽胞杆菌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效果优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更具应用潜力。本研究为点尾尺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尾尺蛾 粗榧 微生物杀虫剂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谢宁 王中康 +2 位作者 张建伟 陈环 殷幼平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用拌土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土壤含有1×106~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土壤含有... 用拌土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CQMa128乳粉剂对蛴螬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土壤含有1×106~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土壤含有5×107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的校正死亡率达85.2%。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测数据进行拟合,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并估计了该制剂对蛴螬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相应的LD50和LD90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土壤中含有3×107、5×107和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处理的LT50值分别为10.18、8.42、6.79d。当土壤含有1×108孢子/g绿僵菌乳粉剂时,蛴螬死亡率可达90%以上,LT90为10.50d。该绿僵菌制剂在蛴螬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蛴螬 金龟子绿僵菌 乳粉剂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XJBb3005对茶丽纹象甲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定锋 刘丰静 +2 位作者 李慧玲 张辉 吴光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807-811,共5页
用浸虫法测定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死亡率随着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孢子浓度为1.0×108个孢子·mL-1,处理7d后,累计死亡率达100%。运用时间... 用浸虫法测定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死亡率随着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孢子浓度为1.0×108个孢子·mL-1,处理7d后,累计死亡率达100%。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TDM)对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了拟合,所建模型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的拟合良好,并由此模型估计出了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接种后第7d,LC50估计值为4.86×104孢子·mL-1,LC90估计值为4.26×106孢子·mL-1。用浓度为1.0×108、1.0×107、1.0×106、1.0×105和1.0×104个孢子·mL-1菌液处理的LT50值分别为3.97、4.45、5.01、6.49和7.87d。孢子悬液浓度为1.0×108、1.0×107和1.0×106孢子·mL-1处理时,LT90值分别为4.98、6.48和7.84d。由此表明该球孢白僵菌菌株对茶丽纹象甲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茶丽纹象甲 致病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Bb84对Q型烟粉虱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艳秋 周婷婷 +3 位作者 林华峰 金鹏 李茂业 陈德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9-464,共6页
为获得对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具有高毒力的杀虫真菌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生产,采用喷雾法测定了5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烟粉虱若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B.bassiana 84(Bb84)菌株对烟... 为获得对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具有高毒力的杀虫真菌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生产,采用喷雾法测定了5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烟粉虱若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B.bassiana 84(Bb84)菌株对烟粉虱若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在5个供试菌株中,Bb84菌株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致死速度快、致死率最高,逐日死亡率随着Bb84菌株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其对2、4龄烟粉虱若虫也有较高的毒力。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其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表明:随着Bb84菌株接种时间的延长,相应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当Bb84菌株处理浓度为1.0×10^7、1.0×10^8和1.0×10^9孢子/m L时,其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5.44、4.61和4.05 d,即LT50值随菌株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时间效应增强。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球孢白僵菌Bb84菌株的浓度高于1.0×10^8孢子/m L时,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Bb84菌株 Q型烟粉虱 毒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田晶 田浩楷 +3 位作者 刁红亮 付淑慧 郝赤 马瑞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cfu/m L)处理下,烟粉虱各虫态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在浓度为1.0×107cfu/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7 d后达到83.0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了该菌株对烟粉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烟粉虱各虫态的致死中浓度(LD50)和死亡率为90%所对应的浓度(LD90)降低,生防菌的剂量效应逐渐增强,2龄若虫在接种后7 d的LD50对数剂量估计值为4.37。生防菌的致死时间与剂量呈负相关,在1.0×105~1.0×107cfu/m L内随生防菌浓度的增加2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5.66 d降到4.47 d。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有较高的致病效果,是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潜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孢 烟粉虱 致病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对烟粉虱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联德 黄建 +1 位作者 林谷园 梁智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7-171,共5页
以叶片浸液接种法测定了烟粉虱对蜡蚧轮枝菌菌株(Vp28和Vl6063)的感染反应.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的变化作了拟合.接种后4-8d,Vl6063的LC50分别为3.98×108,3.55×107、6.31×106、1.17×106... 以叶片浸液接种法测定了烟粉虱对蜡蚧轮枝菌菌株(Vp28和Vl6063)的感染反应.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的变化作了拟合.接种后4-8d,Vl6063的LC50分别为3.98×108,3.55×107、6.31×106、1.17×106、6.03×105孢子·mL-1;Vp28的LC50分别为6.61×106,1.95×106、1.10×106、7.76×105和6.03×105孢子·L-1.2个菌株的LT50值为105-106孢子·mL-1(约为5.5-10.0d).在小于105孢子·mL-1的剂量下,Vp28的LT50值大于Vl6063;在大于106孢子·mL-1剂量下,Vl6063的LT50值则大于Vp28、Vp28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蜡蚧轮枝菌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叶片浸液接种法 生物测定 昆虫病原真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线虫对麦叶蜂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向辉 王运兵 +2 位作者 韩日畴 张中印 秦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285-5286,共2页
在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斯氏线虫对麦叶蜂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技术对生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48 h斯氏线虫All品系的LD50为600线虫/虫;在4 500、2 250、1 130、560、280、140线虫/虫6个剂量... 在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斯氏线虫对麦叶蜂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技术对生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48 h斯氏线虫All品系的LD50为600线虫/虫;在4 500、2 250、1 130、560、280、140线虫/虫6个剂量处理中斯氏线虫的LT50分别为36,40,44,48,51,54 h。与传统机率分析技术相比,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同时考虑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适于评价昆虫病原线虫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叶蜂 斯氏线虫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维盐·氟铃脲复配剂对甜菜夜蛾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许文耀 游文莉 陈章艳 《华东昆虫学报》 2004年第2期84-90,共7页
以甜菜夜蛾 (SpodopteraexiguaH櫣bner) 2龄幼虫为试虫 ,测定了 5种配比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 )与氟铃脲混配剂的毒力 ,测定结果建立了“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根据模型分析结果 ,甲维盐与氟铃脲混配后增效显著... 以甜菜夜蛾 (SpodopteraexiguaH櫣bner) 2龄幼虫为试虫 ,测定了 5种配比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 )与氟铃脲混配剂的毒力 ,测定结果建立了“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根据模型分析结果 ,甲维盐与氟铃脲混配后增效显著 ,5种配比中以甲维盐∶氟铃脲 =1∶10为最佳配比。其 2 4~ 6 0h 4个时段的共毒系数在 4 0 0~ 6 0 0之间 ,用 2 0、 1 0 μg·mL- 1浓度处理后的LT50 分别为 18 4 6和 3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氟铃脲 复配剂 甜菜夜蛾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线虫防治石榴茎窗蛾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10
作者 任向辉 王运兵 +4 位作者 韩日畴 张中印 王洪亮 马守法 刘志强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32,共3页
在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斯氏线虫对石榴茎窗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技术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56h斯氏线虫All品系的LD50为210条线虫/虫;在5630条线虫/虫、1130条线虫/虫、230条线虫/... 在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斯氏线虫对石榴茎窗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技术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56h斯氏线虫All品系的LD50为210条线虫/虫;在5630条线虫/虫、1130条线虫/虫、230条线虫/虫3个剂量处理中斯氏线虫的LT50分别为40、48、55h。与传统机率分析技术相比,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同时考虑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适于评价昆虫病原线虫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茎窗蛾 斯氏线虫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化学药剂对红火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姜连汐 黄浩 +1 位作者 吴荣泽 张念念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70-77,共8页
【目的】筛选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防治药效好且致死率高的药剂,为红火蚁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研究4种化学药剂(40%呋虫胺、10%多杀霉素、15%茚虫威和70%吡虫啉)对红火蚁的毒杀效果,分析时... 【目的】筛选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防治药效好且致死率高的药剂,为红火蚁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研究4种化学药剂(40%呋虫胺、10%多杀霉素、15%茚虫威和70%吡虫啉)对红火蚁的毒杀效果,分析时间、剂量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4种化学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作用随时间变化呈升高趋势,随浓度下降呈降低趋势,其中,40%呋虫胺在各稀释倍数下对红火蚁均具有较强的毒杀效果,其对红火蚁的致死率大部分显著高于其余药剂。室内毒力测定显示,4种化学药剂的毒力大小排序为40%呋虫胺>10%多杀霉素>15%茚虫威>70%吡虫咻,其LC_(50)值分别为2.652 mg/L、25.987 mg/L、33.980 mg/L和358.474 mg/L。40%呋虫胺、70%吡虫啉、10%多杀霉素在工蚁致死作用最强的时间段为喷施药剂后3~12 h。【结论】40%呋虫胺对红火蚁具有较高毒力,在红火蚁防治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化学药剂 毒力 致死浓度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BbFZ51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文清 《福建林业》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为科学评价球孢白僵菌BbFZ51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力,通过不同浓度白僵菌BbFZ01菌株孢悬液接种3龄松墨天牛幼虫,使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DM模型)分析白僵菌侵染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显示,供试各浓度(1.0×10^(9)、1.0&... 为科学评价球孢白僵菌BbFZ51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力,通过不同浓度白僵菌BbFZ01菌株孢悬液接种3龄松墨天牛幼虫,使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DM模型)分析白僵菌侵染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显示,供试各浓度(1.0×10^(9)、1.0×10^(8)、1.0×10^(7)、1.0×10^(6)、1.0×10^(5)孢子·mL^(-1))孢悬液处理后的天牛幼虫均逐渐发病死亡,但不同浓度处理的幼虫死亡速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孢子浓度的升高,天牛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增速显著加快。1.0×10^(9)、1.0×10^(8)、1.0×10^(7)孢子·mL^(-1)的累计死亡率分别在接种第7、8、9 d时达到100%;而1.0×10^(6)、1.0×10^(5)孢子·mL^(-1)的致死速度相对较慢,在接种11 d后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97%。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建模和分析,并利用该模型估算出球孢白僵菌BbFZ51菌株对松墨天牛天牛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后时间延长,白僵菌对天牛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90%致死剂量(LD90)逐渐降低,表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接种第4 d、第5 d、第6 d、第7 d的半致死剂量对数值(LD50)分别为6.149、5.154、4.242、3.433;随着孢子浓度的升高,半数致死时间(LT50)和90%致死时间(LT90)显著缩短,表明时间效应逐渐增强,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7)、1.0×10^(8)和1.0×10^(9)孢子·mL^(-1)时,LT50分别为3.338 d、2.492 d、1.829 d,说明白僵菌BbFZ01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具有进一步作为其生防资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松墨天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球孢白僵菌对红火蚁毒力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杨佳后 孙钒 +3 位作者 廖坤宏 邬文静 庞虹 庞义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1,共6页
在室内筛选了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敏感的4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分别为Bb1501,5974,pr1-6和prl::chi,通过生物测定研究了它们对红火蚁的毒力。实验采用喷雾法并在25±1℃和12L:12D条件下饲养观察10d。实验结... 在室内筛选了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敏感的4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分别为Bb1501,5974,pr1-6和prl::chi,通过生物测定研究了它们对红火蚁的毒力。实验采用喷雾法并在25±1℃和12L:12D条件下饲养观察10d。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的4株白僵菌对红火蚁都有较强的毒力,红火蚁的死亡率随着所用白僵菌浓度的加大而升高。所得实验数据输入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的模型均可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由模型得到各个菌株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互相相关,即菌株浓度越高,所用的杀虫时间就越短;而随时间的延长,所需要的致死中浓度(LC50)就越来越低。取模型输出的第10d的LC50值,将所选4株白僵菌的毒力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pr1-6、pr1::chi、5974和Bb1501。它们的LC50分别为:3.16×105、8.01×105、2.4×106和1.57×107孢子/mL。这4株菌在红火蚁的生物防治中具有一定的潜力。其中,菌株5974的致死速度最快,综合考虑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该菌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为生物农药并用于红火蚁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球孢白僵菌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生物测定 毒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烟草甲幼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元 方力 +1 位作者 陈斌 李正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筛选对烟草甲幼虫高毒力的生防真菌,生物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050722在28℃,25℃,21℃,18℃下对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Fabricius)二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5℃下烟草甲二龄幼虫开始死亡时间较早,其中1.4... 为筛选对烟草甲幼虫高毒力的生防真菌,生物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050722在28℃,25℃,21℃,18℃下对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Fabricius)二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5℃下烟草甲二龄幼虫开始死亡时间较早,其中1.46×108,1.46×107,1.46×106孢子/mL处理后第9 d,11 d,12d死亡率达到100%。21℃时第4 d出现死亡,但是死亡率上升缓慢,只有1.46×108孢子/mL处理在接种后第12 d死亡率达100%,在28℃和18℃,烟草甲二龄幼虫分别在第6 d和第4 d开始死亡。用时间—剂量一死亡率模型处理数据得到:在1.46×108孢子/mL浓度处理下,18℃,21℃,25℃,28℃时球孢白僵菌对烟草甲二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6.3 d,3.9 d,3.6 d,4.1 d。结果表明菌株Bb050722对烟草甲防治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甲 球孢白僵菌 毒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杰贤 王冬生 +2 位作者 曾爱平 季香云 刘劲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24-1730,共7页
在恒温条件下 ,研究了甜菜夜蛾 3龄初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病死速率、病死时间分布与温度关系。结果表明 ,在2 9℃以下 ,随温度的升高 ,病死率增加 ,幼虫病死速率加快 ,病死持续时间缩短 ;该病毒的热抑制温度在 2 7℃左右。改进的... 在恒温条件下 ,研究了甜菜夜蛾 3龄初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病死速率、病死时间分布与温度关系。结果表明 ,在2 9℃以下 ,随温度的升高 ,病死率增加 ,幼虫病死速率加快 ,病死持续时间缩短 ;该病毒的热抑制温度在 2 7℃左右。改进的Schoolfield模型、Stinner模型可很好地描述幼虫病死速率与温度关系。甜菜夜蛾种群饲毒后的每日病死率可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 ,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吻合 (Hosmer- L em oshow统计量检验不显著 ) ,方程中各项系数经 t检验达极显著水平 ;不同温度下的幼虫累计病死时间分布可用 Weibull模型、Gompertz模型及 L ogistic模型拟合 ,模型经 F检验显著 ,模型中各系数经 t检验均达到或接近显著水平。用剩余平方和 Q比较各模型的拟合程度 ,以 L ogistic模型拟合最好 ,Gompertz模型次之 ,Weibull模型拟合效果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疾病流行学 病死时间分布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非线性模型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对马铃薯块茎蛾的侵染致病效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亚强 宋盛杰 +4 位作者 陈斌 肖关丽 杨磊 罗春萍 李正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9-1005,共7页
采用浸渍法在室内生物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2~4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其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等致病效应。结果表明: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具有良好的侵染... 采用浸渍法在室内生物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2~4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其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等致病效应。结果表明: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具有良好的侵染致病作用,接种处理后各龄幼虫的感病死亡率随接种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用1.15×10~8m L^(-1)密度接种后第7天时,马铃薯块茎蛾2、3和4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6.67%、90.00%和83.33%,感病顺序表现为2龄>3龄>4龄。用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接种马铃薯块茎蛾2、3、4龄幼虫后第3~7天时,LC_(50)估计值分别为1.85×10~6~1.10×10~5、6.59×10~7~2.41×10~5和3.69×10~7~5.85×10~5m L^(-1),LC_(90)估计值分别为2.43×10~8~1.44×10~7、7.97×10~8~2.93×10~7和4.34×10~9~6.89×10~7m L^(-1)。用1.15×10~5~1.15×10~8m L^(-1)孢子悬浮液接种马铃薯块茎蛾2、3、4龄幼虫后,LT_(50)值分别为5.91~1.33、4.18~1.67和5.14~2.42 d。该研究表明: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具有良好的侵染致病效应,在马铃薯块茎蛾生防制剂开发中具有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蛾 金龟子绿僵菌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云南株(Bm NPV-YN1)对不同龄期家蚕的侵染致病效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芬芬 陈松 +3 位作者 邵榆岚 朱峰 张永红 白兴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2-697,共6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主要的家蚕病毒病病原之一,由其侵染家蚕引发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脓病)严重影响云南的蚕业生产。测定分离自云南蚕区的BmNPV株系(BmNPV-YN1)对家蚕1~5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主要的家蚕病毒病病原之一,由其侵染家蚕引发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脓病)严重影响云南的蚕业生产。测定分离自云南蚕区的BmNPV株系(BmNPV-YN1)对家蚕1~5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该病毒株对家蚕各龄幼虫的感染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10^8~1×10^5mL^-1的BmNPV-YN1多角体悬液添食处理后,家蚕各龄幼虫的感病死亡率随添食病毒多角体悬液浓度的降低而下降,添食1×10^7mL^-1BmNPV多角体悬液后第7天,家蚕1~5龄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0%、76.67%、72.22%、56.67%和26.67%。BmNPV-YN1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与龄期相关,其敏感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龄、2龄、3龄、4龄、5龄。用BmNPV-YN1多角体悬液添食家蚕1~5龄幼虫后第7天,致死中浓度(LC50)估计值分别为4.78×10^4mL^-1、5.38×10^5mL^-1、2.22×10^6mL^-1、7.95×10^6mL^-1和3.92×10^8mL^-1。在1×10^8~1×10^5mL^-1浓度范围内,BmNPV-YN1对家蚕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与添食浓度相关,对1~4龄幼虫的LT50值随着BmNPV-YN1添食浓度的降低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BmNPV-YN1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侵染致病效应,提示云南蚕区对血液型脓病的防控应以小蚕期为主,同时密切关注各龄期的眠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竹梢凸唇斑蚜的毒力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9,共5页
测试来自不同虫源的5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的毒力。结果表明:5个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都表现出一定的致病力。根据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考查不同菌株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的指标值lg(LC50)和LT50,菌株B12,Bxs,REBb01,Zhe-B和F-... 测试来自不同虫源的5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的毒力。结果表明:5个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都表现出一定的致病力。根据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考查不同菌株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的指标值lg(LC50)和LT50,菌株B12,Bxs,REBb01,Zhe-B和F-263在接种后第9天的lg(LC50)值分别为4·0549,4·4620,4·6261,4·9290和5·1580;在1×106个孢子·mL-1浓度下LT50分别为3·63,3·70,4·31,4·34和5·20d。根据该蚜虫累积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变化的三维曲面图综合评价,5个菌株的毒力从强到弱依次为B12,Bxs,REBb01,Zhe-B和F-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梢凸唇斑蚜 球孢白僵菌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毒力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FM-03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柑橘粉蚧的侵染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鹏 姚锦爱 余德亿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8-865,共8页
为明确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柑橘粉蚧的侵染效果,室内测定不同温度、pH、光周期、碳氮源对该菌株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观察柑橘粉蚧受该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该菌株对柑橘粉蚧的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结果表... 为明确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柑橘粉蚧的侵染效果,室内测定不同温度、pH、光周期、碳氮源对该菌株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观察柑橘粉蚧受该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该菌株对柑橘粉蚧的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株培养最适的温度为25℃、pH 7、光周期12L:12D、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在此培养条件下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可达6.17 cm和3.70×10~9孢子/皿。柑橘粉蚧受菌株FM-03侵染后的死亡趋势随菌株浓度升高和侵染时间延长而上升,1×10~8、1×10~7和1×10~6孢子/mL处理的升幅明显高于其他2个处理,其中在1×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可达82.02%;构建的TDM模型,通过Pearson卡方和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菌株FM-03对柑橘粉蚧的剂量效应随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时间效应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侵染8 d后的LC_(50)和1.00×10~8孢子/mL处理的LT_(50)分别可达6.03×10~5孢子/m L和4.53 d。综上,金龟子绿僵菌FM-03菌株生长快、产孢量高,对柑橘粉蚧的致病力强,生防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生物学特性 柑橘粉蚧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生物测定数据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志明 谭显胜 +1 位作者 周玮 袁哲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36-1441,共6页
生物测定是生物学、医学、毒理学的重要内容与基础。常用的定量生物测定数据分析方法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DM)不能对复杂生测数据建立统一模型,信息利用不充分。本文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提出了一种能对不同供试因子、不同供试对象... 生物测定是生物学、医学、毒理学的重要内容与基础。常用的定量生物测定数据分析方法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DM)不能对复杂生测数据建立统一模型,信息利用不充分。本文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提出了一种能对不同供试因子、不同供试对象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复杂生测数据统一建模的新方法。14个简单生测数据和2套复杂生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VR模型拟合与留一法预测精度均优于TDM模型,估计的LD50和LT50等指标更为可信。SVR模型有望作为TDM模型的有益补充,在定量生物测定数据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互补重对数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 留一法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