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技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罗惠慈 朱进 《现代医院》 2019年第9期1383-1385,1389,共4页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血管影像学检查中应用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TRICKS)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疑似患者112例,均经由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技术及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血管影像学检查中应用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TRICKS)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疑似患者112例,均经由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技术及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间应用价值差异。结果 112例均成功完成TRICKS、DSA检查;其中112例患者经TRICKS技术检出332处颈动脉狭窄,经DSA检出血管狭窄处236处;TRICKS与DSA颈总动脉狭窄相符率119. 57%(55/46)、颈动脉交叉狭窄相符率201. 69%(119/59)、颈内动脉狭窄相符率(158/131);经DSA检出正常颈动脉40支,轻度狭窄30支,中度狭窄69支,重度狭窄26支,完全闭塞6支;TRICKS与DSA检出相符情况127. 50%(51/40)、193. 33%(58/30)、128. 99%(89/69)、115. 54%(29/26)、100. 00%(6/6)。结论 TRICKS技术能够清晰反应颈动脉狭窄位置及严重程度,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 颈部动脉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评估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谭仲伦 郭晓婷 +1 位作者 陈忠 叶文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技术用于评估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9~81岁,中位年龄65岁。时间分...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技术用于评估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9~81岁,中位年龄65岁。时间分辨DCE MRA技术扫描与注射对比剂同时进行,62 s内采集20期图像;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原发破口情况,记录各时相破口两侧内膜移动及真假腔对比剂信号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均获得15期动脉期图像,清晰显示原发破口及撕裂内膜。Standford A型3例,B型17例;3例(15%)患者可观察撕裂内膜摆动;对比剂经原发破口进入假腔,真腔内对比剂充盈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早于假腔(t=-21.0、-12.9、-11.4,P <0.05)。结论时间分辨DCE MRA能清晰显示夹层原发破口、撕裂内膜及破口两端真假腔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夹层动脉分型及指导腔内治疗。撕裂内膜摆动提示真假腔间存在压力差,可能是导致夹层进一步扩大的不稳定因素,提示临床需及时积极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时间分辨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板气泡法缩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诱导期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春艳 郝文峰 冯自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7-29,共3页
为缩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诱导期,基于气液两相流原理和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提出从高压反应釜底部进气,利用孔板鼓泡来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增强气体对液体的扰动,从而缩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诱导期的动态方法。据此,建立带有机玻璃视窗的高... 为缩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诱导期,基于气液两相流原理和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提出从高压反应釜底部进气,利用孔板鼓泡来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增强气体对液体的扰动,从而缩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诱导期的动态方法。据此,建立带有机玻璃视窗的高压反应釜实验系统,在浓度为280 ppm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促进剂水溶液中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动态实验(反应釜底部进气)和静态实验(反应釜顶部进气)。结果表明,使用此法,一定压力(P=4.15 MPa)和温度(T=274.05 K)下,相比于静态实验(P=4.30 MPa,T=273.95 K),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诱导期可缩短约2/3,尽管其它条件相同时,理论上后者的温度和压力更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一定反应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诱导期受通气状况的影响,实验中,通过控制气流速率,一方面可控制气泡直径(气泡直径越小,气液接触面积越大);另一方面可延长通气时间(增加了气体对液体的持续扰动)。这二者都有助于缩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诱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形成 诱导期 缩短 孔板 气泡 天然气水合物 十二烷基硫酸钠 高压反应釜 接触面积 静态实验 气泡直径 气液两相流 形成条件 动态 实验系统 有机玻璃 动态实验 反应条件 气流速率 通气时间 进气 水溶液 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TRICKS与3D-TOF-MRA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龙全 许梅海 +4 位作者 申炜 毛一朴 卢平明 韦洁勤 覃丁丁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2期181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成像应用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与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3D-TOF-MRA)的优劣性。方法32例行颈部MRA检查患者分别采用TRICKS和3D-TOF-MRA成像。通过对2种方法的颈动脉显示情况进行评分,测算图像的对... 目的探讨颈动脉成像应用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与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3D-TOF-MRA)的优劣性。方法32例行颈部MRA检查患者分别采用TRICKS和3D-TOF-MRA成像。通过对2种方法的颈动脉显示情况进行评分,测算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比较2种方法在扫描时间、图像质量及CNR的差异。结果2名医师对TRICKS颈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3±0.180)分、(3.06±0.181)分,Kappa值为0.87;对颈动脉3D-TOF-MRA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97±0.180)分、(3.00±0.359)分,Kappa值0.75。两组TRICKS及3D-TOF-MRA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TRICKS图像评分高于3D-TOF-MRA,2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54,P<0.05)。TRICKS及3D-TOF-MRA的CNR值分别为(13.45±7.75)、(10.12±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8,P<0.05)。TRICKS及3D-TOF-MRA的扫描时间分别为62.00 s、325.0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3.5,P<0.05)。结论TRICKS较3D-TOF-MRA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够清楚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可作为颈动脉病变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 三维时间飞越磁共振血流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CKS扫描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应琦 季文斌 +2 位作者 吴茂铸 赵年家 樊树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3期409-414,共6页
目的:探讨TRICKS(时间决定对比剂动态成像法)扫描技术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行动态增强(TRICKS)扫描,原始数据传到ADW4.3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对原始图像处理进... 目的:探讨TRICKS(时间决定对比剂动态成像法)扫描技术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行动态增强(TRICKS)扫描,原始数据传到ADW4.3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对原始图像处理进行血管重现。感兴趣血管分为6个节段,依次对腘动脉、胫腓主干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并利用图像原始数据对小腿肌肉作时间-信号强度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下肢血管各节段符合诊断要求。静脉混染率低不影响诊断。两下肢血管节段对比狭窄严重的小腿组织强化最大上升斜率较对侧为低,信号值也有差异。结论:TRICKS能清晰显示下肢各节段血管且能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定位及治疗依据。TRICKS成像结合组织灌注分析能够评价下肢软组织的血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时间决定对比剂动态成像法 下肢血管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