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当前时间信息加工机制研究的七个焦点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7-173,共7页
该文总结了当前时间心理学研究的七个焦点;1)时间信息加工与事件加工之间的关系,2)时间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3)时间的心理结构的特征,4)时间信息的加工方式,5)时间信息是何时编码的,6)时点、时距与时序加工之间的关...
该文总结了当前时间心理学研究的七个焦点;1)时间信息加工与事件加工之间的关系,2)时间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3)时间的心理结构的特征,4)时间信息的加工方式,5)时间信息是何时编码的,6)时点、时距与时序加工之间的关系,7)记忆时间与未来时间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点
时序
时距
时间信息加工
时间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间信息加工与信息加工时间特性双视角下的重要时间参数及其证据
被引量:
4
2
作者
尹华站
崔晓冰
+3 位作者
白幼玲
曹格格
邓靖歆
李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53-1864,共12页
时间既是人类信息加工的对象,也是(非时间)信息加工的制约因素。数十毫秒至数秒之间的时间加工与人类日常生活关联紧密,譬如主观计时、演奏及言语等活动。根据以往文献分析可知,在该时间区域内,20~60 ms、1/3~1 s、2~3 s是研究者关注的...
时间既是人类信息加工的对象,也是(非时间)信息加工的制约因素。数十毫秒至数秒之间的时间加工与人类日常生活关联紧密,譬如主观计时、演奏及言语等活动。根据以往文献分析可知,在该时间区域内,20~60 ms、1/3~1 s、2~3 s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时间参数,但是支持这些参数的证据尚存分歧。首先从“时间信息加工”和“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的视角介绍时间参数的基本观点及其提出背景,然后基于“时间信息加工”视角从行为学研究、脑损伤研究、神经药理学研究,脑电研究、脑成像研究、经颅磁刺激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研究等领域介评了1/3~1 s和2~3 s分界区域的证据,接着基于“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视角从时序知觉阈限研究、感觉运动同步研究、主观节奏研究、言语行为研究、知觉逆转研究、返回抑制研究及失匹配负波研究等领域介评了20~60 ms和2~3 s时间窗口的证据。未来研究既要注意构建基于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更强解释力的理论假说,也要厘清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联系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
时间
特性
时间
参数
分界区域
时间
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距加工的记忆负荷效应
被引量:
6
3
作者
尹华站
黄希庭
+2 位作者
李丹
苏琴
李波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7-11,79,共6页
为了探索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影响是否一致,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操纵时距编码阶段的短时记忆加工负荷,以平均复制时距为因变量指标,考察了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1-6秒时距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秒、2秒及...
为了探索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影响是否一致,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操纵时距编码阶段的短时记忆加工负荷,以平均复制时距为因变量指标,考察了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1-6秒时距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秒、2秒及3秒的平均复制长度不随记忆负荷的大小而变化,4秒、5秒及6秒的平均复制长度随着记忆负荷变大而缩短。这意味着非时间短时记忆对时距加工影响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范式
注意偏离假设
短时记忆需求假设
时间信息加工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升交互过程时间体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慧忠
柳冠中
方海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36-140,共5页
目的通过设计手段来提升交互过程中的用户时间体验。方法以时间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总结影响人们时间体验的主要因素;以设计和心理学实验挖掘实验载体和进行效果测试。结果提出了设计提升时间体验的策略和原则并以交通灯红灯信号为...
目的通过设计手段来提升交互过程中的用户时间体验。方法以时间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总结影响人们时间体验的主要因素;以设计和心理学实验挖掘实验载体和进行效果测试。结果提出了设计提升时间体验的策略和原则并以交通灯红灯信号为对象建立假设和实验。基于时距估计的策略和人的时间信号读取习惯对红灯的2个变量——形状和速度进行考察,发现各样本2个变量的不同水平能够引起的时距估计和情绪状况变化。结论验证了时间信号的传达形式可以影响人的时距认知过程从而对提升时间体验具备实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设计
时间信息加工
时间
体验
实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前时间信息加工机制研究的七个焦点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振勇
黄希庭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文摘
该文总结了当前时间心理学研究的七个焦点;1)时间信息加工与事件加工之间的关系,2)时间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3)时间的心理结构的特征,4)时间信息的加工方式,5)时间信息是何时编码的,6)时点、时距与时序加工之间的关系,7)记忆时间与未来时间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时点
时序
时距
时间信息加工
时间
心理学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间信息加工与信息加工时间特性双视角下的重要时间参数及其证据
被引量:
4
2
作者
尹华站
崔晓冰
白幼玲
曹格格
邓靖歆
李丹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妇女研究会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53-186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112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6XJC190002)
湖南师范大学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18RC3482)资助。
文摘
时间既是人类信息加工的对象,也是(非时间)信息加工的制约因素。数十毫秒至数秒之间的时间加工与人类日常生活关联紧密,譬如主观计时、演奏及言语等活动。根据以往文献分析可知,在该时间区域内,20~60 ms、1/3~1 s、2~3 s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时间参数,但是支持这些参数的证据尚存分歧。首先从“时间信息加工”和“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的视角介绍时间参数的基本观点及其提出背景,然后基于“时间信息加工”视角从行为学研究、脑损伤研究、神经药理学研究,脑电研究、脑成像研究、经颅磁刺激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研究等领域介评了1/3~1 s和2~3 s分界区域的证据,接着基于“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视角从时序知觉阈限研究、感觉运动同步研究、主观节奏研究、言语行为研究、知觉逆转研究、返回抑制研究及失匹配负波研究等领域介评了20~60 ms和2~3 s时间窗口的证据。未来研究既要注意构建基于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更强解释力的理论假说,也要厘清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
时间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
时间
特性
时间
参数
分界区域
时间
窗口
Keywords
tempo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mporal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time parameters
boundary area
time window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距加工的记忆负荷效应
被引量:
6
3
作者
尹华站
黄希庭
李丹
苏琴
李波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出处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7-11,79,共6页
基金
重庆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08XWB018)的资助
文摘
为了探索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影响是否一致,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操纵时距编码阶段的短时记忆加工负荷,以平均复制时距为因变量指标,考察了非时间任务短时记忆加工对1-6秒时距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秒、2秒及3秒的平均复制长度不随记忆负荷的大小而变化,4秒、5秒及6秒的平均复制长度随着记忆负荷变大而缩短。这意味着非时间短时记忆对时距加工影响具有选择性。
关键词
双任务范式
注意偏离假设
短时记忆需求假设
时间信息加工
模型.
Keywords
dual-task paradigm, attention-distraction hypothesis, short-term memory control hypothesis, tempo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分类号
B842.3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升交互过程时间体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慧忠
柳冠中
方海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
出处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36-140,共5页
文摘
目的通过设计手段来提升交互过程中的用户时间体验。方法以时间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总结影响人们时间体验的主要因素;以设计和心理学实验挖掘实验载体和进行效果测试。结果提出了设计提升时间体验的策略和原则并以交通灯红灯信号为对象建立假设和实验。基于时距估计的策略和人的时间信号读取习惯对红灯的2个变量——形状和速度进行考察,发现各样本2个变量的不同水平能够引起的时距估计和情绪状况变化。结论验证了时间信号的传达形式可以影响人的时距认知过程从而对提升时间体验具备实际的效果。
关键词
交互设计
时间信息加工
时间
体验
实验检测
Keywords
interaction design
tim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ime experience
experimental detection
分类号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当前时间信息加工机制研究的七个焦点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时间信息加工与信息加工时间特性双视角下的重要时间参数及其证据
尹华站
崔晓冰
白幼玲
曹格格
邓靖歆
李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时距加工的记忆负荷效应
尹华站
黄希庭
李丹
苏琴
李波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提升交互过程时间体验的实验研究
张慧忠
柳冠中
方海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