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压力型pL级微点胶技术 被引量:15
1
作者 史亚莉 张文生 +2 位作者 徐德 张正涛 张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24-2730,共7页
针对惯性约束核聚变实验装配冷冻靶中靶丸与充气管零件时对用胶量的要求(3pL),对时间/压力型pL级微点胶技术进行了研究。将细胞实验用的微注射器改造成时间/压力型微量点胶机,并使用针尖最小内径为0.5μm,由石英材料制作的毛细针进行点... 针对惯性约束核聚变实验装配冷冻靶中靶丸与充气管零件时对用胶量的要求(3pL),对时间/压力型pL级微点胶技术进行了研究。将细胞实验用的微注射器改造成时间/压力型微量点胶机,并使用针尖最小内径为0.5μm,由石英材料制作的毛细针进行点胶。搭建了一个微点胶实验平台,设计了分辨率为1.57μm的双目显微视觉检测系统,对毛细针尖的位置和胶滴大小进行实时检测,并使用分辨率为3μm的三自由度微运动平台对针尖位置进行控制。介绍了微点胶实验平台的硬件组成、控制系统以及点胶流程,并在该平台上进行了胶量控制、胶滴定位实验和胶斑测量实验,研究了影响胶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和最小可控胶量等关键微点胶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使用黏度为5P的紫外固化环氧胶,该平台可实现的最小点胶量为2pL,可用于需要pL级点胶的微装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 实验平台 时间/压力型点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制造中时间压力点胶过程建模与控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从平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9,共4页
时间-压力点胶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电子制造过程中。对该过程建模与控制是提高点胶精度的两个重要环节。该文对现有的时间-压力点胶过程建模与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可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时间-压力 建模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微胶接的pL级点胶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史亚莉 李福东 +2 位作者 杨鑫 张正涛 徐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44-2750,共7页
为了获得与微米级零件尺寸相匹配的pL级胶滴,分析了注射式、喷射式和转移式3种常用的微小液滴生成机制。基于注射式原理设计了一种时间压力型pL级点胶方案,通过视觉在线检测胶斑直径,控制点胶针尖内径、作用压力和时间,得到pL级胶斑。... 为了获得与微米级零件尺寸相匹配的pL级胶滴,分析了注射式、喷射式和转移式3种常用的微小液滴生成机制。基于注射式原理设计了一种时间压力型pL级点胶方案,通过视觉在线检测胶斑直径,控制点胶针尖内径、作用压力和时间,得到pL级胶斑。实验研究了针尖内径、压力、时间对胶斑直径的影响,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实验中冷冻靶装配时靶丸零件与充气管零件之间的微胶接。实验结果表明:胶斑直径与点胶针尖内径、压力和时间三者成正比例关系,当使用端部1.2μm内径的点胶针,设置压力为0psi(1psi≈6.895kPa),时间为8~10s时,可以满足胶斑体积小于3pL,直径小于40μm的指标要求。该方法可实现微米级零件微胶接时的pL级点胶,而且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装配 pL级 时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方法的点胶过程建模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翼翔 李涵雄 +1 位作者 丁汉 熊有伦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共4页
在电子封装过程中 ,时间 /压力型点胶机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利用压缩空气将一定量的粘接剂(流体 )挤压到基板或基片上。由于整个过程包含气动、液动的作用以及其他非线性因素 ,使得点胶模型难以十分精确。该文基于谱方法对牛顿流体流动... 在电子封装过程中 ,时间 /压力型点胶机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利用压缩空气将一定量的粘接剂(流体 )挤压到基板或基片上。由于整个过程包含气动、液动的作用以及其他非线性因素 ,使得点胶模型难以十分精确。该文基于谱方法对牛顿流体流动过程给出了一个近似模型。综合考虑阀的非线性、连接气管的延时、试管腔和流体的动态特性 ,就得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工业点胶机过程模型。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点胶过程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 时间/压力 谱方法 系统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配制的Al^(3+)交联聚合物凝胶性能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勇 卢祥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用大庆采油二厂的污水(矿化度4013mg/L)配制不同HPAM浓度的Al3+交联聚合物凝胶,在气测渗透率1 25μm2的人造岩心上,按清水(矿化度729mg/L)—凝胶—污水或清水的注入程序,注入量>5PV,测得凝胶中HPAM浓度为0 6、0 5、0 4g/L时,残余阻... 用大庆采油二厂的污水(矿化度4013mg/L)配制不同HPAM浓度的Al3+交联聚合物凝胶,在气测渗透率1 25μm2的人造岩心上,按清水(矿化度729mg/L)—凝胶—污水或清水的注入程序,注入量>5PV,测得凝胶中HPAM浓度为0 6、0 5、0 4g/L时,残余阻力系数FRR(368 6~277 4)大于阻力系数FR(266 7~246 0),二者均随HPAM浓度减小而减小;后续注入清水时FRR较低;凝胶中HPAM浓度为0 3g/L时FRR<RR;注入用25%、50%污水稀释的0 6g/LHPAM的凝胶时,FRR略有下降而FR不变。在二维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注凝胶(0 5g/LHPAM)、注水、再注凝胶过程中,入口压力升高而中间点压力基本不变,20天后再注水时两测点压力急剧上升,两测点压力差逐渐减小,与注聚合物溶液时两测点压力升高、注水时又降低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初始粘度8 8mPa·s的Al3+交联聚合物凝胶,2天时粘度最高(10 2mPa·s),60天时下降至8 4mPa·s,FR和FRR则随凝胶放置时间加长而增大,由1天时的4 92和3 32增加到10天时的192 4和271 2,FRR>FR;聚合物溶液的粘度略低,在放置过程中FR和FRR大体不变,FR和FRR值很小且FRR<FR。实验温度45℃。图2表7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凝 AL^3+ 性能特征 交联 污水配制 HPAM 聚合物溶液 残余阻力系数 人造岩心 压力升高 污水稀释 过程 放置时间 实验温度 矿化度 浓度 渗透率 清水 注入量 减小 非均质 注凝 注水 中间 压力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