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距估计中的锚定效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志杰 彭春花 黄希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5,共6页
采用两种时距估计方法,检验时距锚定值对时距估计的影响,并探讨了时距信息的心理表征方式。63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本次实验。实验1采用口头报告法,表明较大的时距锚定值(5s,5000ms)条件下,被试对时距的估计值较大,而较小时距锚定值(1s,10... 采用两种时距估计方法,检验时距锚定值对时距估计的影响,并探讨了时距信息的心理表征方式。63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本次实验。实验1采用口头报告法,表明较大的时距锚定值(5s,5000ms)条件下,被试对时距的估计值较大,而较小时距锚定值(1s,1000ms)条件下被试估计的时距值较小;语义相同但表述方式不同的锚定值(1s与1000ms,5s与5000ms)条件下的时距估计值没有显著差异。实验2采用产生法,进一步表明时距表述方式对产生时距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时距估计受时距锚定值的影响,时距信息可能以语义形式进行表征,而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单位的表层表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估计 锚定效应 SARA加工模型 语义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距估计干扰效应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志杰 黄希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4-88,共5页
已有的研究从不同作业类型下的干扰效应和相关的理论解释两个方面对时距估计干扰效应进行了剖析 ,未来的研究应以分段 /综合模型为基础进行探讨 ,时距加工的认知神经研究促进了人们对时间信息加工实质的理解。
关键词 认知 人格特征 时距估计 干扰效应 双向干扰 加工资源 分段/综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目和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毕翠华 陈有国 黄希庭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采用口头估计的方法,考察刺激的数目和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准确性和变异性为指标,结果表明:(1)数目多少影响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和准确性,数目少引起低估,数目多导致高估,数目多少与时距长度一致时,准确性高。... 采用口头估计的方法,考察刺激的数目和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准确性和变异性为指标,结果表明:(1)数目多少影响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和准确性,数目少引起低估,数目多导致高估,数目多少与时距长度一致时,准确性高。(2)呈现方式影响时距估计的变异性,同时呈现时变异性最大;(3)数目和呈现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固定频率和变化频率呈现时,数目影响时距估计。(4)随着时距的增加,时距估计的平均值由高估向低估,准确性由低向高发展。这表明时距和数目在心理表征上存在连接,数目和呈现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影响时间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目 呈现 固定频率 变化频率 时距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距估计任务中的间断期望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瑞光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1期50-53,63,共5页
使用单任务研究程序,采用引入提示线索的方法,以产生时距作为反应指标对存在间断的时距估计任务中的间断期望效应和提示线索效应(注意效应)进行系统考察,并对间断时距的效应、产生时距与等待时距的关系问题作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间... 使用单任务研究程序,采用引入提示线索的方法,以产生时距作为反应指标对存在间断的时距估计任务中的间断期望效应和提示线索效应(注意效应)进行系统考察,并对间断时距的效应、产生时距与等待时距的关系问题作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间断位置(等待时距)因素是被试时间判断的主要线索,被试的产生时距随着等待时距的增加而延长。间断实验中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提示线索效应,此效应既增加了时距估计的变异,又延长了被试的时距估计。无间断实验条件下,被试表现出显著的间断期望效应,被试对间断的期望有损于时间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估计 间断 期望 提示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距估计中的重复刺激效应
5
作者 柳春香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6-1161,共6页
Treisman及其同事最早发现人类对时距的判断很容易受到重复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扭曲或偏离,并认为时距估计中的重复刺激具有两种效应。着重介绍了时距估计中重复刺激效应产生的机制及其理论模型、重复刺激效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时距估计... Treisman及其同事最早发现人类对时距的判断很容易受到重复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扭曲或偏离,并认为时距估计中的重复刺激具有两种效应。着重介绍了时距估计中重复刺激效应产生的机制及其理论模型、重复刺激效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时距估计中重复刺激效应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估计 重复刺激 重复刺激效应 标量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灯信号渐消方式对时距估计和情绪体验的影响
6
作者 柳冠中 张慧忠 宫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93-97,共5页
目的通过调整红灯信号的渐消方式来缩短行人对红灯时长的时距估计,提升情绪水平,创造更好的人机互动体验。方法实验通过口头估计法对红灯刺激信号的形状、消减速度和分割数目/频率不同水平的测试,来研究被试的时距估计和轻松值反馈。结... 目的通过调整红灯信号的渐消方式来缩短行人对红灯时长的时距估计,提升情绪水平,创造更好的人机互动体验。方法实验通过口头估计法对红灯刺激信号的形状、消减速度和分割数目/频率不同水平的测试,来研究被试的时距估计和轻松值反馈。结果发现形状和速度的主效应显著,倒梯形和减速消减在诸多形状与速度水平中能够创造最短的时距估计及轻松值,而矩形和匀速消减表现最差。且相比刺激的外框形状变化,分割数目变化带来的视觉单元面积变化并不能显著影响时距判断。结论刺激的3种因素以及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对被试的时距估计和情绪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灯信号 人机交互 时距估计 情绪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型性格对时距估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婷燕 吕厚超 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8,223,共5页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认为,个体的时间认知取决于包含人格特征在内的多种因素。已有研究不能有效地考察不同性格类型的被试在时距估计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以75名A/B型性格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估计法与产生法探讨了A/B型性格对时距估计的影...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认为,个体的时间认知取决于包含人格特征在内的多种因素。已有研究不能有效地考察不同性格类型的被试在时距估计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以75名A/B型性格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估计法与产生法探讨了A/B型性格对时距估计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估计法3种时距长度条件下,A型者比B型者估计的时间更长,差异达到边缘显著;(2)在产生法2种时距长度条件下,性别与性格类型的交互作用呈边缘显著,A型女被试产生的时距比B型女被试短,B型男被试产生的时距比B型女被试短;(3)在被试可以自由操纵的休息时间环节上,A型性格者的休息时间显著长于B型性格者。表明A/B型性格特征对时距估计具有影响,而B型性格对时距估计影响的性别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型性格 时距估计 间紧迫感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溯式时距估计的计时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莲莲 黄希庭 +1 位作者 岳童 刘培朵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74-1382,共9页
回溯式时距估计是以记忆为主要成分,且事后才知要对两个相继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或某一事件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估计。可分为近时和远时的回溯式时距估计,两者的计时机制与记忆有关,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短时或长时记忆,直接证据来源于即... 回溯式时距估计是以记忆为主要成分,且事后才知要对两个相继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或某一事件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估计。可分为近时和远时的回溯式时距估计,两者的计时机制与记忆有关,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短时或长时记忆,直接证据来源于即时回忆单一或多个认知任务以估计时间,间接证据则聚焦于物理、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后者侧重自传体记忆,可从问卷或访谈的测量方式以及主客体特征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寻找证据。今后需以整合的观点深入探究回溯式时距估计的计时机制,拓展回溯式时距估计行为测量的研究,并开展对回溯式时距估计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溯式时距估计 机制 自传体记忆 间距离 间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式时距估计干扰效应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贾丽娜 张志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4-167,共4页
采用时间和非时间双重作业的实验范式,以11 s和23 s为目标时距,探讨了干扰项数(1,3或5个无意义音节)和延迟时间(0 s,9 s或27 s)对预期式时距估计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在双重作业中,干扰项数没有显著的影响时距估计,延迟时间表现出显著... 采用时间和非时间双重作业的实验范式,以11 s和23 s为目标时距,探讨了干扰项数(1,3或5个无意义音节)和延迟时间(0 s,9 s或27 s)对预期式时距估计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在双重作业中,干扰项数没有显著的影响时距估计,延迟时间表现出显著的主效应.干扰项数和延迟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实验结果说明了单一的注意模型、变化/分割模型不能对时距估计的干扰效应做出全面的解释,时间分段综合模型促进了时间认知研究向综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式时距估计 干扰效应 双重作业的实验范式 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动态性及心理机制
10
作者 杨莲莲 黄希庭 +1 位作者 刘培朵 岳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29,共9页
时间流逝过程中,回溯式时距估计动态性体现在短时延迟和长时发展两个方面。前者聚焦秒、分级的延迟,将其归为背景变化或由目标时距引发的认知差异;后者聚焦跨年龄(如婴儿、儿童到成年)的个体发展,认为主要是信息加工速度的差异。最后,... 时间流逝过程中,回溯式时距估计动态性体现在短时延迟和长时发展两个方面。前者聚焦秒、分级的延迟,将其归为背景变化或由目标时距引发的认知差异;后者聚焦跨年龄(如婴儿、儿童到成年)的个体发展,认为主要是信息加工速度的差异。最后,从综合视角出发,认为其动态性可能是由不同时距信息心理表征的差异造成的,这体现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性。未来需以时间流逝的动态视角开展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心理表征研究,深入探讨与目标时距紧密相关的计时策略在回溯式时距估计中的作用,并扩展年龄、人格类型等个体差异方面的动态特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溯式时距估计 动态性 延迟 个体发展 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在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及其理论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林苗 钱秀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5-882,共8页
时间知觉是指对刺激的同时性、时间顺序和持续性的认知加工,表现为时距和时序两个方面。注意机制可以解释实际时间和主观时间之间的差异:注意的增强会延长对时距的估计,受注意的刺激会被知觉为提早出现。相关的注意理论模型有AGM模型,... 时间知觉是指对刺激的同时性、时间顺序和持续性的认知加工,表现为时距和时序两个方面。注意机制可以解释实际时间和主观时间之间的差异:注意的增强会延长对时距的估计,受注意的刺激会被知觉为提早出现。相关的注意理论模型有AGM模型,系统仿真模型和AUM模型。未来需关注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进一步推动时间知觉脑机制和跨通道信息整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间知觉 时距估计 序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距认知的年龄差异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志杰 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共5页
年龄是影响时距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时间认知的信息加工模型,通过对时距估计和时距辨别两种任务条件下的有关年龄差异研究的回顾,发现虽然相关的研究结果没有确定的结论,但年老被试在时距加工的准确性和变异性上与年轻被试存在显... 年龄是影响时距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时间认知的信息加工模型,通过对时距估计和时距辨别两种任务条件下的有关年龄差异研究的回顾,发现虽然相关的研究结果没有确定的结论,但年老被试在时距加工的准确性和变异性上与年轻被试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研究中所采用的时距长度、任务不同,内部时钟频率、注意和记忆都可能导致时距认知上的年龄差异。现代脑成像技术可为研究时距认知年龄差异的机制提供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认知 时距估计 时距辨别 年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知觉的移动APP页面加载方式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人可 符跃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6-61,共6页
目的研究移动端应用软件不同页面加载方式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方法模拟用户在移动产品使用过程中因系统响应产生的等待情景,被试的任务是对实验样本的时间知觉长短进行评分,并对评分较高的实验样本进行时距估计。结果非模态加载和隐藏等... 目的研究移动端应用软件不同页面加载方式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方法模拟用户在移动产品使用过程中因系统响应产生的等待情景,被试的任务是对实验样本的时间知觉长短进行评分,并对评分较高的实验样本进行时距估计。结果非模态加载和隐藏等待加载两种加载方式的时间知觉长度评分平均值较高,且时距估计均低于实际加载时间。结论移动端应用软件的等待时间知觉与其加载的方式有关;非模态加载和隐藏等待加载的页面加载方式通过占用注意资源,扰乱内部时钟脉冲,模糊页面加载起始点的方式影响用户的等待时间感知,是有效缩短等待时间知觉的页面加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端应用软件 加载方式 间知觉 时距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