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时空逻辑、困境与路径——基于时空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1
作者 刘艳春 张露允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4-50,共7页
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起着示范性与前提性作用。教育空间是物质空间和人的教育活动共同构成的特定空间,具有地理、社会和文化等属性。农村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有助于压缩农... 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起着示范性与前提性作用。教育空间是物质空间和人的教育活动共同构成的特定空间,具有地理、社会和文化等属性。农村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有助于压缩农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间维度”,实现乡村振兴;超越“空间延伸”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逾越乡村教师数字化素质培养的“时空极限”,提升农村学生数字化生存技能。但在农村职业教育教师培育过程中,面临数字基础设施缺乏的物质性空间困境、教师数字技术知识与认知错位的精神性空间困境以及人—技术社会建构疏离的社会性空间困境。农村职业教育教师数字化素养的培育路径是:延展现实时空,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构建虚拟时空,健全数字技术激励与评价机制,赋能教师数字化素养培育新生态;重塑认知时空,遵循科技伦理,防止数字技术的反向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教师数字素养 时空社会学 科技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忧与消解: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时空社会学审视 被引量:4
2
作者 吴进 杨宇航 +1 位作者 李利强 孙有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5,25,共8页
从时空社会学理论视角,对当前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问题进行审视。研究认为,身体活动发生的学校、家庭以及社区场域分别具有体育课程时间结构逐渐清晰、代际互动时间叠合显现、建成环境空间重塑加快的时空现象。价值观偏颇引发时... 从时空社会学理论视角,对当前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问题进行审视。研究认为,身体活动发生的学校、家庭以及社区场域分别具有体育课程时间结构逐渐清晰、代际互动时间叠合显现、建成环境空间重塑加快的时空现象。价值观偏颇引发时间饥荒、发展不平衡导致空间分异、数字化浪潮催生时空延伸、集约化趋势加剧时空压缩是身体活动式微的时空隐忧。基于此,提出消解与调适路径:以权力时空调适提高整体性治理效能、以信息时空调适推动智能化发展、以关系时空调适建立人际支持共同体、以心理时空调适增强个体内驱力、以生命时空调适培养主动健康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身体活动促进 时空社会学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社会学视角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嘉 易小邑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4-21,共8页
时空社会学可以为我们理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提供新视角。从时间逻辑来看,我国乡村发展正处于从城乡二元社会后期向城乡一体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从空间逻辑来看,我国乡村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化农村转型期。依据... 时空社会学可以为我们理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提供新视角。从时间逻辑来看,我国乡村发展正处于从城乡二元社会后期向城乡一体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从空间逻辑来看,我国乡村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化农村转型期。依据乡村发展的时空逻辑,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目标认知、模式选择与动力机制构建等困境。而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时空困境主要是由我国城乡空间壁垒、空间挤压与时间停滞等所导致的,其背后有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质上就是利用乡村内外部资源推动乡村时空重构。为此,职业教育需要立足乡村社会时空结构,形成服务乡村时空重构的合力;紧跟乡村产业发展趋势,增强服务乡村时空重构的适应性;贴近乡村民众发展需求,凸显服务乡村时空重构的特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时空社会学 时空延伸 时空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巢青年”缘何“空巢”——一个时空社会学的解读 被引量:64
4
作者 常进锋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3,共5页
"空巢青年"现象时下成为社会热点,相关研究鲜见。时空社会学将时间和空间问题化,时间和空间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在变量。"空巢青年"是时空变迁的产物,城镇化的推进挤压着都市空间格局,成为"空巢青... "空巢青年"现象时下成为社会热点,相关研究鲜见。时空社会学将时间和空间问题化,时间和空间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在变量。"空巢青年"是时空变迁的产物,城镇化的推进挤压着都市空间格局,成为"空巢青年"出现的宏观社会原因;家庭结构变迁与婚恋观多元,改变着青年一代的心理和行为,成为"空巢青年"出现的中观家庭原因;"空巢"只是"巢空"而非"心空",个体的继续社会化诉求,成为"空巢青年"出现的微观个体原因。总之,"空巢青年"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家庭、个体三者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巢青年” 现代社会 家庭结构变迁 社会 时空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社会学在中国的兴起 被引量:19
5
作者 景天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6,共7页
回顾自20世纪末以来时空社会学在中国成长为一个新兴学科的历程就会发现,时空社会学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过程召唤从时间性和空间性上对之予以刻画和解释,要求时空社会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描述和分析的基础... 回顾自20世纪末以来时空社会学在中国成长为一个新兴学科的历程就会发现,时空社会学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过程召唤从时间性和空间性上对之予以刻画和解释,要求时空社会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描述和分析的基础性框架。同时,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也必须倚重于时空转换。面对新时代、新实践的召唤,通过对"社会加速理论"的讨论,可以从方法论上对中国的时空社会学研究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一种可行解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性 空间性 社会加速 时空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迈向当代中国社会的研究路径 被引量:8
6
作者 郑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6-124,共9页
时空转向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学思想变革的一个标志性特征,然而这一转向依然困扰于主客体二元论和时空二元论的桎梏,并且没有能够明确区分作为分支学科的时空社会学和重建整个社会学话语的时空本体论维度,也没有能够对时空本体论维度... 时空转向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学思想变革的一个标志性特征,然而这一转向依然困扰于主客体二元论和时空二元论的桎梏,并且没有能够明确区分作为分支学科的时空社会学和重建整个社会学话语的时空本体论维度,也没有能够对时空本体论维度进行明晰的概念化建构。对于这些问题,以反二元论的社会历史实践为核心,从分析的角度将实践的时间本体论维度理解为实践的可能性,将实践的空间本体论维度理解为实践的关系性,并且指出实践的可能性和关系性不过是赋予同一整体的不同的名称,从而建立起一种时空本体论的社会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社会学 社会时空 二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市化的时空社会学分析——以“佃种异乡”现象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海琳 陆兵哲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在中国城市化的最新进程中,大量被称为“流动自耕农”的群体以“佃种异乡”的方式突破城乡时空阻隔,从原生农村迁出后来到大城市郊区租赁闲置耕地专职务农。作为一种城乡社会时空的全新整合方式,“佃种异乡”表征了流动自耕农的社会时... 在中国城市化的最新进程中,大量被称为“流动自耕农”的群体以“佃种异乡”的方式突破城乡时空阻隔,从原生农村迁出后来到大城市郊区租赁闲置耕地专职务农。作为一种城乡社会时空的全新整合方式,“佃种异乡”表征了流动自耕农的社会时间结构向商品化和时序化发展,并通过“移植乡土性”的方式完成社会空间再生产。此现象反映出中国城市化新进程中的时空社会学意涵。在空间维度上,脱嵌于农村地理空间的迁移人口推动中国城市进入“空间生产”新阶段,特别是“表征空间”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空间研究的有益补充;在时间维度上,“佃种异乡”现象实质上是中国城市化长期时间序列的接续,时空压缩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化呈现出从“进城务工”到“佃种异乡”的接替性特征,城乡关系也呈现出“复合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佃种异乡 乡城迁移 时空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村之用: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图底关系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贵庆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8,共9页
文章借鉴老子"无之为用"的空间哲学思想,提出了"建乡居以为村,当其无,有村之用"的关于传统村落空间认知的哲理智慧和保护营建思路。传统村落"有村之用"的空间价值体现于其支撑村落社会关系的作用,是乡村... 文章借鉴老子"无之为用"的空间哲学思想,提出了"建乡居以为村,当其无,有村之用"的关于传统村落空间认知的哲理智慧和保护营建思路。传统村落"有村之用"的空间价值体现于其支撑村落社会关系的作用,是乡村社区共同体利益、共有意识和共同意志的物质载体,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传统村落"有"与"无"共存共生。"有村之用"对应于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形成物质实体的"图"和空间虚体的"底","图"与"底"互为因果。传统村落空间布局中的"无"体现为"点、线、面"多层次的空间本底,作为"面"的核心公共空间起到了空间之"无"的统领作用,集聚了村落的历史文化性和家族社会性。随着传统村落旧时社会关系的瓦解,当代社会背景下面临严峻挑战的"有村之用"应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获得新生,通过加强对"无"的设计和对"底"的思考,为传统村落的传承发展注入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村之用 传统村落 空间布局 图底关系 时空社会学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变与重塑:中国农民生活空间的变迁 被引量:7
9
作者 董运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49,共7页
时空研究是当前建构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路径之一。本文从时空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空间社会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中国社会变迁的不同阶段,研究中国农民生活空间的演变和重塑。论文考察了农民生活空间变迁的具体实践形态,概... 时空研究是当前建构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路径之一。本文从时空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空间社会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中国社会变迁的不同阶段,研究中国农民生活空间的演变和重塑。论文考察了农民生活空间变迁的具体实践形态,概括了不同发展阶段农民生活空间的特征与影响,呈现了网络社会背景下农民生活空间的新形态,从而揭示农民生活空间的建构与再生产、拓展与重塑。研究发现,农民的生活空间是社会关系和多维空间的整合和呈现,是一个动态的演化和生产再生产的过程,是不同时期多维空间形态张力的呈现,是多元要素的分离与组合,呈现多元复合型的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空间 时空社会学 网络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重构视域下老单位社区变迁及其治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杜培培 陈光裕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8-117,共10页
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和变迁,老单位社区空间的衰退、转型、融合和治理问题愈加凸显。本文立足时空社会学,沿着"历史-空间-社会"辩证统一的脉络对老单位社区空间重构和治理转型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南京、郑州和合肥的调研,提炼出... 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和变迁,老单位社区空间的衰退、转型、融合和治理问题愈加凸显。本文立足时空社会学,沿着"历史-空间-社会"辩证统一的脉络对老单位社区空间重构和治理转型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南京、郑州和合肥的调研,提炼出转型前后老单位社区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特征,并对空间重构后的困境和治理对策进行总结。针对空间非正规化、物业管理困境和共同体离散化问题,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代表的地方基层治理部门形成了政府引导的协同共治格局,包括情理型弱管制与法理型强管制并存、物业管理市场化与非营利性路径并进、社区再组织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社会学 空间重构 单位社区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