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0年内蒙古近地表土壤冻融状态时空演变特征解析
1
作者 田鑫 萨楚拉 +4 位作者 孟凡浩 罗敏 王牧兰 张翔 张昊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9,共12页
[目的]解析内蒙古近地表土壤冻融状态的时空分异及变化规律并量化驱动因素的影响,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ERA5-LAND土壤温度数据,利用Sen趋势分析(Theil-Sen median)、Mann-Kendall检验和多元回归残... [目的]解析内蒙古近地表土壤冻融状态的时空分异及变化规律并量化驱动因素的影响,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ERA5-LAND土壤温度数据,利用Sen趋势分析(Theil-Sen median)、Mann-Kendall检验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对内蒙古地区近40年地表土壤冻融状态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近40年内蒙古地区秋冬始冻期和完全冻结期起始日期呈推迟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54 d/10 a和0.45 d/10 a;在空间分布上,随着经纬度的增加逐渐提前。冬春解冻期和完全融化期起始日期呈提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2.17 d/10 a和2.15 d/10 a;空间上随着经纬度的增加逐渐推迟。(2)秋冬始冻期、完全冻结期和冬春解冻期的发生天数呈减少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0 d/10 a,2.61 d/10 a和0.27 d/10 a,而完全融化期的发生天数则以2.68 d/10 a的速率在增加。空间分布上,除完全冻结期呈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余3个阶段均呈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3)不同土壤冻融状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影响的面积占比最大,其次为单独由气候变化驱动影响的面积占比,单独由人类活动驱动影响的面积占比最小。[结论]近地表土壤冻融状态的时空分异及变化规律明显,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冻融状态的驱动力各不相同,对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未来应更加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土壤冻融 时空演变特征 内蒙古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宁静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情景模拟
2
作者 黄贤凤 苏维词 +1 位作者 勾容 权小丫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304,共10页
[目的]揭示FAST宁静区2000—2020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为维护该区域的生态安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FAST宁静区生态本底特征,从“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角度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AHP-熵权法和GIS技术等对FAST宁静... [目的]揭示FAST宁静区2000—2020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为维护该区域的生态安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FAST宁静区生态本底特征,从“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角度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AHP-熵权法和GIS技术等对FAST宁静区2000—2020年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未来预设情景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1)研究区脆弱性以中度脆弱为主,轻度、中度、重度脆弱区合计占75%左右,微度和极度脆弱区合计只占约25%。(2) 20年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整体下降,高强度生态脆弱区主要向较低等级转化,前10 a生态脆弱性略有上升,而后10 a生态脆弱性明显降低,研究区生态环境整体呈改善的趋势。(3)从FAST圈层(核心区、中间区、边远区)动态变化看,核心区的生态得到较好的改善,恶化区面积占比由前10 a的19.57%降至7.12%,而稳定区和低度改善区的面积在上升,由前10 a的79.88%增至92.50%;中间区和边远区变化趋于稳定,中间区稳定区和低度改善区面积占比由68.36%增至87.10%,而边远区稳定区占比由40.78%增至59.50%,但边远区局部存有恶化风险。(4)基于生态优先保护和乡村振兴需求两种情景模拟,2030年FAST宁静区的生态脆弱性整体指数分别下降5.91%和2.22%,前者生态保护效果较优,但后者更好地兼顾生态保护和乡村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建议推荐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结论]研究时段内,FAST宁静区生态脆弱性整体降低,核心区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中间区、边远区后10 a相比前10 a整体生态在缓慢转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时空演变 情景模拟 FAST宁静区 圈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集聚特征及权衡与协同关系
3
作者 安健吉 杨悦 +2 位作者 员学锋 苏强俊 安骐岷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6-327,335,共13页
[目的]揭示2000-2020年陕北地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特征,丰富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研究框架,为陕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INVEST模型、RUSLE方程和NDVI指数量化生态系统固碳、产水、土壤保持和食物供给服务;应用Ge... [目的]揭示2000-2020年陕北地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特征,丰富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研究框架,为陕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INVEST模型、RUSLE方程和NDVI指数量化生态系统固碳、产水、土壤保持和食物供给服务;应用Getis-Ord G_(i)^(*)工具识别冷热点乡(镇、街道)的集聚特征;应用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判断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结果](1)2000-2020年陕北地区单位面积碳储量、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食物供给量增加的区域分别占10.23%,77.91%,90.44%和47.80%;(2)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出集聚分布的模式(p<0.01),且高值集聚效应均有所增强,产水和食物供给服务的低值集聚效应同步增加,固碳和土壤保持服务的低值集聚效应减弱;(3)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作用关系逐渐由权衡主导过渡到由协同主导,多数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减弱、协同关系增强。[结论]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部分区域仍需因地制宜地缓解水资源短板,提高食物供给能力,促进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变 集聚特征 权衡与协同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地城市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4
作者 董文卓 苏维词 +1 位作者 勾容 黄贤凤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目的]揭示2000—2020年贵阳市生态敏感性及时空演变特征,丰富生态敏感性的系统研究框架,为贵阳市的“生态立市”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贵阳市喀斯特生态环境问题及强省会城市发展战略需求,选取水土流失敏感性、... [目的]揭示2000—2020年贵阳市生态敏感性及时空演变特征,丰富生态敏感性的系统研究框架,为贵阳市的“生态立市”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贵阳市喀斯特生态环境问题及强省会城市发展战略需求,选取水土流失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生物多样性敏感性和人为干扰敏感性4个维度构建了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并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了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贵阳市综合生态敏感性以轻度敏感为主,轻度敏感区面积占比由2000年的65.19%上升至2020年的75.65%,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中度及以上等级敏感区面积占比下降,贵阳市生态环境有所改善;(2)贵阳市中度及以上等级敏感区大部分位于花溪区东南和西南部、开阳县东部和东北部、息烽县中部、修文县和清镇市的西部,且分布范围呈波动缩小的趋势,其他地区敏感性相对较低;(3)研究时间段内,贵阳市各维度敏感性程度不同且变化不同步,石漠化敏感性程度高且呈降低趋势,水土流失敏感性程度较高且敏感性变化大,人为干扰敏感性总体呈上升趋势,生物多样性敏感性低且变化相对缓慢;(4)贵阳市2000—2020年5个年份综合生态敏感性的全局Moran′s I指数依次是0.737,0.799,0.773,0.733,0.680,生态敏感性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有所减弱。分布特征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但聚集程度在减弱,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有向离散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结论]贵阳市生态敏感性总体以轻度敏感为主且面积占比呈上升趋势,中度及以上等级敏感区面积占比下降,说明贵阳市生态环境还保持较好状态且中度及以上等级敏感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喀斯特山地城市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19年江西省极端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5
作者 洪美玲 夏辰 +2 位作者 王讷敏 陈玮瑶 顾爱辉 《江西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极端降水在内的各类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现频发状态,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江西省因其多山多丘的地形特征,极易受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研究基于1970—2019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极端降水在内的各类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现频发状态,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江西省因其多山多丘的地形特征,极易受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研究基于1970—2019年日降水数据,采用趋势、突变、周期以及空间模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极端降水的时程演变、空间分布以及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定量识别与分析。结果表明:1970—2019年江西省多年面均降雨呈不显著上升趋势,2008年后更容易出现较高的峰值;各站点降水强度指数多呈上升趋势,暴雨日数显著上升,发生2天以上暴雨的年份在近25年出现5次,占总数的83%,极端降水呈频发重发的演变特征;82%的站点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且75%以上的站点强降雨日数与极强降雨日数呈上升趋势,研究区降水在时间上更为集聚;研究区北部区域极端降水强度的变化更为剧烈,高强度极端降雨发生位置向北转移。因此,江西省未来的水安全保障工作需考虑北部区域极端降水变化加快加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极端降水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 时空演变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技术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6
作者 杨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4期90-93,97,共5页
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监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结生态环境时空演变规律,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对经济、生态良性发展有积极作用。该文研究将遥感影像技术应用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 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监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结生态环境时空演变规律,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对经济、生态良性发展有积极作用。该文研究将遥感影像技术应用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的数据提取、分析中解读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得到植被、河流等演变特征,使用驱动因子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的驱动性,以此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技术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演变 驱动力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变化的湖北省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7
作者 陈晓杰 张长城 黄隆杨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9-388,共10页
[目的]探究国土空间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响应机制,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评估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从三生空间的视角研究了区域生境质量对国... [目的]探究国土空间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响应机制,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评估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从三生空间的视角研究了区域生境质量对国土空间类型转变的响应程度。[结果](1)湖北省20年间国土空间利用强度逐年升高,国土空间类型转换中生产空间向生态空间转化面积最多,占比3.86%。(2)生境质量退化指数逐渐增长,生境退化度逐期升高;平均生境质量在时间分布上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波动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3)生境质量下降的国土空间类型主要发生在生态空间向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转变,以及生产空间向生活空间的转变,即生态空间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区域生境质量,而生活空间的增多则会降低区域生境质量。[结论]2000-2020年湖北省生境质量受国土空间变化影响较大,关注国土空间类型转变,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可为合理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时空演变规律 生境退化度 生境质量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李瑞发 崔旺来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7-386,共10页
[目的]探究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变化状况,阐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进而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构建“健康-风险-服务”框架对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 [目的]探究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变化状况,阐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进而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构建“健康-风险-服务”框架对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空间异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逐步改善,综合生态安全指数从0.528上升至0.568;空间上总体呈西高东低的格局,莫兰指数从0.292变化为0.322,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有所加强。(2)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影响程度高达0.753,因素间交互作用比单一因素作用的影响程度更强。(3)各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自然因素和景观因素对西南地区的影响较大,人类因素的影响集中于中部平原及东部沿海地区。[结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水平呈整体向好态势,各城市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生态治理时需关注污染源防治、国土规划利用以及跨区域共保联治等方面,助力绿色美丽长三角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时空演变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河套灌区kNDVI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9
作者 郑美君 雍婷 +1 位作者 查元源 邱让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9,128,共9页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增加,植被变化作为环境响应的重要指示,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利用MODIS数据分析2000-2022年河套灌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通过计算slope、LOWESS平滑、重心转移模型和Hurst指数,结合地表气温和...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增加,植被变化作为环境响应的重要指示,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利用MODIS数据分析2000-2022年河套灌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通过计算slope、LOWESS平滑、重心转移模型和Hurst指数,结合地表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探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贡献。结果显示:①河套灌区kNDVI呈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1.51%(p<0.001),整体重心向西南移动,93.42%的地区kNDVI变化趋势具有较强持续性。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kNDVI变化的综合贡献率达88.75%,其中共同引起的绿化为主要驱动力,占总体的80.25%。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维持在0.21和0.76左右。为河套灌区kNDVI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提供了新见解,为区域生态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 时空演变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驱动力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建成区时空演变
10
作者 刘亚静 杨子健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62-69,共8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快速精准地提取城市群建成区,并深入剖析其时空特征,对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夜间灯光数据能够很好的对城市区域进行识别,现已广泛的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提取,但是单一的灯光数据无法完全准确的对建成区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快速精准地提取城市群建成区,并深入剖析其时空特征,对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夜间灯光数据能够很好的对城市区域进行识别,现已广泛的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提取,但是单一的灯光数据无法完全准确的对建成区进行提取,会导致建成区的提取误差。为了准确揭示山东半岛城市群时空演化特征和主导因素,本文运用了EVI(增强植被指数)、道路密度网和夜间灯光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的REANI指数对建成区进行提取,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建成区的时空演变。通过REANI指数提取城市群建成区,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近从20年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稳步提升,形成以西部为主,东部为辅的单一扩张模式,并且城市群扩张受到经济因素最显著,社会、自然因素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城市群扩张 时空演变 驱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滇中地区生境质量分析及时空演变模拟
11
作者 张锦绣 王濮 +1 位作者 张蓉 李洪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59-69,共11页
为了科学分析和定向预测土地利用演变带来的生境质量变化,拓展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手段,以云南滇中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6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和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 为了科学分析和定向预测土地利用演变带来的生境质量变化,拓展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手段,以云南滇中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6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和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soff(InVest)模型,分析了1995—2020年、2030年、204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5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以林草地和耕地发展为主,其中林草地是其他地类扩张发展的用地来源。(2)生境质量整体属于中等水平,1995—2010年年度生境质量差异不大,而在2010—2020年出现明显的退化趋势。研究区生境质量空间格局表现为“西部高、南北部居中、中东部低”的态势。(3)研究区生境质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生境质量热点分布区域以林地增长、转移区域为主,数据显示林草地面积增加,热点区域增加;生境质量冷点区域的增加、转移主要是因为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扩展。(4)利用模型开展不同目的的用地规划模拟,可从空间分布和数量管控上定向改变地类转化趋势,提高生态源地地块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演变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压力综合指数的辽西地区水资源压力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2
作者 何川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为提高辽西缺水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程度,采用水压力综合指数对辽西地区1960—2020年水资源压力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辽西地区水压力综合指数总体呈现递增变化,水压力综合指数线性倾向率为0.09/10年。辽西地区水压力综... 为提高辽西缺水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程度,采用水压力综合指数对辽西地区1960—2020年水资源压力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辽西地区水压力综合指数总体呈现递增变化,水压力综合指数线性倾向率为0.09/10年。辽西地区水压力综合指数在空间上从东向西逐步降低,逐步由高压向低压转变,高压区域主要集中在辽西的锦州和朝阳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力 综合指数 时空演变 辽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兰河上游水文站水沙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13
作者 司井丹 吕岩 +1 位作者 刘丙贺 梁贵东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53-57,共5页
文章以呼兰河上游铁力(二)水文站为研究对象,采用其1956-2021年年径流量、输沙量资料,利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法以及WNN小波神经网络法分析及预测铁力(二)站水沙年际空间分布变化,以期为呼兰河上游水沙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以呼兰河上游铁力(二)水文站为研究对象,采用其1956-2021年年径流量、输沙量资料,利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法以及WNN小波神经网络法分析及预测铁力(二)站水沙年际空间分布变化,以期为呼兰河上游水沙影响因素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站 水沙时空演变 年径流量 输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20年河南省极端降水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志刚 娄嘉慧 史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6,共11页
全球变暖加快了水文循环速度,导致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增强了城市排水负荷和洪涝风险,并影响了区域气候的时空特征。在河南省均匀选取26个雨量站对1960—2020年61年间的降水资料进行研究,采用趋势分析、Kriging插值、M-K突变分析、Morlet... 全球变暖加快了水文循环速度,导致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增强了城市排水负荷和洪涝风险,并影响了区域气候的时空特征。在河南省均匀选取26个雨量站对1960—2020年61年间的降水资料进行研究,采用趋势分析、Kriging插值、M-K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变换和Spearman相关系数等方法对河南省9个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呈下降趋势,河南省整体气候逐渐变得湿润。河南省极端降水指数具有显著空间差异,东南部极端降水风险显著大于西北部。除降水强度、最大连续降水日数和1 d最大降水量外,其余指数与年降水量、汛期和6—9月的各月降水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对于评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分布特征、极端降水事件频率有较好的参考作用。结果表明:降水从短历时高强度向长历时低强度演变,要应对此类长历时极端降水的风险,防涝思路应从提高短时间大量排水能力转变到提高长时间低强度吸收降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河南省 趋势分析 相关系数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三角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卓健 翟端强 毛衍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9,共9页
【目的】闽三角城市群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土地利用演化过程中面临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空间碎片化的风险。揭示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化规律,为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管控优化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2000... 【目的】闽三角城市群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土地利用演化过程中面临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空间碎片化的风险。揭示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化规律,为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管控优化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分析闽三角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等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明确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最后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获取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并识别出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空间聚集的冷热点。【结果】2000—2020年,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重点是耕地向林地、建设用地转移,景观生态格局破碎化程度加重,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先降低再升高。厦门、漳州、泉州三市的景观生态风险分别呈现“稳定可控”“轻度失控”和“基本可控”的特征,“低-低”和“高-高”聚集类型分别分布在区域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地区。【结论】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的总体分析方法,实现了闽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信息的定量化表达,并基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及空间集聚冷热点识别结果,有效揭示了研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关联图式及分异规律,为闽三角城市群化解景观生态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评价 时空演变 闽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龙湖水质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巍 王军亮 +3 位作者 王云飞 毛宗波 金超 秦银徽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7-449,共13页
异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流域面积最小、湖泊水量最少、水质污染程度相对最重、最易受人类活动干扰和近年来唯一干涸过的高原浅水型湖泊,受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双重驱动影响,近年来异龙湖水质演变过程十分复杂、水质污染问题日益... 异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流域面积最小、湖泊水量最少、水质污染程度相对最重、最易受人类活动干扰和近年来唯一干涸过的高原浅水型湖泊,受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双重驱动影响,近年来异龙湖水质演变过程十分复杂、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湖泊水动力与水质模型为主要技术手段,并结合湖流原位观测,深入研究了异龙湖的水动力特性及入湖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初步揭示了异龙湖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水资源总量不足是影响异龙湖水质年际波动变化并逐步向封闭性湖泊转变的最主要因子,不利的湖流形态与不同特征污染物的来源组成是驱动异龙湖水质时空分布差异性的关键因素,随降雨径流输入的外源负荷、湖区浮游植物异常增殖合成的大量有机物和湖泊底泥释放的大量内源负荷是异龙湖2021年水质变差与快速返劣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增加流域内清洁水资源量和入出湖水量、加快湖泊内源与陆域污染物输入治理、强化对雨季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浓度的管控,是实现近期湖区水质快速脱劣并持续性改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特性 时空演变特征 污染物来源解析 驱动力因素 内源释放 异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及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长发 苏鹏 《金融经济》 2024年第6期3-17,共15页
本文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核密度分析、马尔可夫链及空间自相关等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数... 本文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核密度分析、马尔可夫链及空间自相关等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虽逐年提升,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数字技术与人才供给的非均衡性,导致空间不平衡现象明显,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内部分省份及产业集群凭借特定优势形成发展极,加剧了内部差异,呈现多极化演进趋势。“俱乐部收敛”现象反映出不同发展水平区域间的自我强化机制,导致等级锁定,难以迅速跨越发展鸿沟;莫兰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集聚程度缓慢提高,但在空间上集聚形态分布并不均衡,总体呈现“高高低低”的空间集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俱乐部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优化算法的城市群洪涝灾害韧性时空演变研究
18
作者 孟晓静 刘超 +2 位作者 曹莹雪 田占 陈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4-791,共8页
为了提升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对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进行研究。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建立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优化算法(RF)构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估模型,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评价模型... 为了提升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对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进行研究。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建立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优化算法(RF)构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估模型,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评价模型性能。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分析西安、宝鸡、咸阳、商洛、铜川、渭南、临汾、运城、平凉、天水、庆阳等11座城市2011~2020年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驱动力和状态对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影响较大,响应对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影响较小;在时间序列上,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但整体处于平稳上升的状态,其中铜川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提升最为明显;在空间格局上,城市群洪涝灾害韧性水平呈现出由核心城市向外围递减的空间结构特征,各城市的洪涝灾害韧性等级的空间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关中平原城市群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灾害韧性 时空演变 DSR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干旱区地表水体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19
作者 李奋华 杨文举 +2 位作者 康德奎 李钊钊 马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3,18,共5页
为准确掌握干旱区地表水体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探明研究区地表水体时空演变来源,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干旱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类,并基于遥感数据制作了土地利用分类图。以讨赖河流域为经典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揭示... 为准确掌握干旱区地表水体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探明研究区地表水体时空演变来源,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干旱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类,并基于遥感数据制作了土地利用分类图。以讨赖河流域为经典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揭示了讨赖河流域地表水体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6~2018年,流域地表水体面积由7451.37×10^(4)m^(2)增长到8235.09×10^(4)m^(2),地表水体转出面积为366.48×10^(4)m^(2),地表水体转入面积为1150.2×10^(4)m^(2),面积增长主要来源为裸地、草地、农田;2018~2020年,地表水体面积由8235.09×10^(4)m^(2)增长到9640.98×10^(4)m^(2),相较于2016年,地表水体面积净增长率为179.39%,面积增长主要来源为裸地、草地、冰雪。该流域地表水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地表水面积增长主要来源为裸地及草地,转入贡献率超过84.87%,该研究为干旱区地表水体数字化监测及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地表水体 土地利用时空演变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
20
作者 华坚 吴雅茹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2期86-100,共15页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对接传统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关键抓手,对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在系统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逻...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对接传统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关键抓手,对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在系统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逻辑的基础上,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呈持续增长态势,形成了以技术信息服务和公共设施服务为核心支撑的发展结构;2)三大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均有提高,发展水平按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黄淮海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东北主产区,但由于各维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主产区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结构特征;3)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各省发展差距较大但协调发展态势良好,且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增强;4)多方因素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造成影响且程度大小不一,从位居前两位的影响因子看,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规模,农村生产生活层面为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据此,提出如下建议:兼顾总体建设和结构优化,在扬长补短中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并把握外界机遇,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和促进发展;加快资源跨区共享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经济社会有序运行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主产区 农业社会化服务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