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的埋藏-烃类充注-成岩时空演化过程 被引量:28
1
作者 罗静兰 邵红梅 +2 位作者 杨艳芳 李杪 罗春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5-187,共13页
目前国内对火山岩成岩作用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定性的静态研究阶段。与盆地埋藏热史-烃类充注史-构造演化史相应的火山岩储层的成岩-孔隙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方面的研究依然缺乏。各类薄片显微镜下火山岩中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孔隙类型等的... 目前国内对火山岩成岩作用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定性的静态研究阶段。与盆地埋藏热史-烃类充注史-构造演化史相应的火山岩储层的成岩-孔隙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方面的研究依然缺乏。各类薄片显微镜下火山岩中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孔隙类型等的精细研究与定量统计,利用图像孔喉分析、物性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荧光、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松辽盆地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岩的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确立了火山岩的成岩-油气充注序列,划分了成岩作用阶段;结合松辽盆地埋藏热演化史、烃类充注史、构造演化史,建立了与埋藏热演化史-烃类充注史-构造演化史-地质时代相应的火山岩的成岩-孔隙时空动态演化过程与模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火山岩的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过程对火山岩储集性能影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序列 埋藏热演化-构造演化-烃类充注-成岩孔隙时空演化过程 孔隙演化机理 火山岩储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理与成因模式研究——以山东泰安—莱芜为例 被引量:39
2
作者 高宗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4期38-43,共6页
山东省泰安—莱芜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陆续由于岩溶水的排除而出现严重的地面塌陷,属于隐伏灰岩区岩溶地面塌陷,给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总结归纳了该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论述了其产生的地质条件和... 山东省泰安—莱芜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陆续由于岩溶水的排除而出现严重的地面塌陷,属于隐伏灰岩区岩溶地面塌陷,给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总结归纳了该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论述了其产生的地质条件和人为诱发因素,探讨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其成因模式,最后给出了今后该类研究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安-莱芜 岩溶地面塌陷 时空分布特征 形成机理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脆弱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花 赵雪雁 王伟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在梳理社会脆弱性概念和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城市化、旅游发展、健康、环境污染及公共安全等扰动视角出发,对其影响下的社会脆弱性研究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未来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关键问题。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关... 在梳理社会脆弱性概念和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城市化、旅游发展、健康、环境污染及公共安全等扰动视角出发,对其影响下的社会脆弱性研究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未来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关键问题。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但社会脆弱性的概念和分析框架尚无统一定论;研究内容多关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扰动下的社会脆弱性分析,对城市化、旅游发展、健康、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等人文因素导致的社会脆弱性研究关注较少;研究主题聚焦于社会脆弱性测评、社会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探究等方面,对社会脆弱性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形成机制、社会脆弱性的适应策略及调控路径、社会脆弱性的动态监测及协同效应和尺度效应等主题涉猎不足。未来需重点开展社会脆弱性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形成机理、社会脆弱性的跨尺度研究、多重压力下的社会脆弱性过程和演化规律、社会脆弱性的情景模拟与调控路径以及社会脆弱性的动态监测与预警等问题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脆弱性 概念 分析框架 时空格局-演化过程-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