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式动态时空可达性的三级医疗服务公平评估——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周鹏飞 石飞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7-104,共8页
促进医疗公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作为评估公平的重要维度,现有医疗可达性研究对时间维度的考量不足。文章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高德API获取小汽车和公共交通2种方式在5个研究时刻的实时出行时间,考虑门诊开放状态建立高... 促进医疗公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作为评估公平的重要维度,现有医疗可达性研究对时间维度的考量不足。文章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高德API获取小汽车和公共交通2种方式在5个研究时刻的实时出行时间,考虑门诊开放状态建立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计算时空可达性,采用基尼系数、可达性差异指数和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评估医疗公平的不同维度。结果表明:①采用小汽车就医区域间公平差距较小但对交通拥堵较为敏感,采用公共交通就医对医院可用性更为敏感;②不同模式可达性空间格局存在差异:小汽车方式下呈现圈层扩散分布,而公共交通方式下呈现“中心+组团”并沿轨道交通线路轴向扩张;③基于时空可达性的医疗公平在研究时刻内动态变化,医院全部开放的平峰时段可达性与公平性最佳。文章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医疗资源的公平配置和包容城市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时空可达 医疗公平 三级医院 多出行模式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景区可达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刘亚楠 胡传东 刘永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长江三峡区域复杂的地理条件影响区域旅游景区可达性,为探究旅游景区可达性高低及影响因素,以网络文本分析法提取马蜂窝网、去哪儿网与携程网旅游网站游记数据,采用改进的旅游景区时空效用法可达性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旅游景区... 长江三峡区域复杂的地理条件影响区域旅游景区可达性,为探究旅游景区可达性高低及影响因素,以网络文本分析法提取马蜂窝网、去哪儿网与携程网旅游网站游记数据,采用改进的旅游景区时空效用法可达性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旅游景区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并指出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长江三峡区域旅游景区可达性差异显著,东西两侧优于中部;(2)旅游景区可达性由吸引力、游玩时间与路网通行时间构成,受距最邻近市县距离、距最邻近水系距离、周边景区数量、坡度、高程与森林覆盖率的影响;(3)不同可达性类型景区对应着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时空效用法可达性模型 长江三峡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尺度下济南市主城区多等级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佘丽敏 张艳艳 +1 位作者 李晓建 肖华斌 《园林》 2024年第5期120-129,共10页
以济南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边长300 m的六边形聚合居住区为研究单元,采用多级半径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2010年和2021年不同级别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异的影响因... 以济南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边长300 m的六边形聚合居住区为研究单元,采用多级半径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2010年和2021年不同级别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三个等级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均值都得到了提升,且可达性均值和提升幅度Ⅰ级>Ⅱ级>Ⅲ级,Ⅰ级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在原来“核心—组团”的基础上增加了“带状”布局,Ⅱ级和Ⅲ级公园绿地可达性分别表现为“组团状”和“散点状”布局;(2)济南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平均值提高,济南市主城区步行15 min以内能到达公园绿地的居民比重由2010年的42.94%提高到了59.53%,综合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呈现出与Ⅰ级公园绿地相似的特征,并在主城区东部出现与城市建设方向相一致的“组团扩散”现象;(3)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受“供给—连接—需求—社会经济”4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等级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因素趋同,但各因素的影响强度存在明显分异,影响强度的差异随着公园绿地等级的下降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可达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 地理探测器 济南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foWorks ICM的旧城区内涝避难场所可达性评估与选址研究
4
作者 肖曼 焦胜 +2 位作者 范世玉 牛彦合 卢洁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
极端降雨引发的内涝灾害对旧城区造成了巨大损失,考虑旧城区人口密度大、建设密集的特点,合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安全转移受灾群众,提升旧城区应急管理能力。以长沙市旧城区典型区域为研究区,采用InfoWorks ICM雨洪模型,评估了内涝风... 极端降雨引发的内涝灾害对旧城区造成了巨大损失,考虑旧城区人口密度大、建设密集的特点,合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安全转移受灾群众,提升旧城区应急管理能力。以长沙市旧城区典型区域为研究区,采用InfoWorks ICM雨洪模型,评估了内涝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确定受灾小区位置和转移人数,根据不同避难场所类型计算其容纳能力,考虑道路积水对通行性的影响,将高风险道路设置为禁止通行并重构道路拓扑结构;其次,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现状避难场所可达性,结合内涝风险筛选一批候选避难场所,建立以避难场所数量最少和避难距离最短为目标的P中值选址模型;最后根据可达性分析比较验证研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百年一遇极端降雨下,研究区内涝淹没风险整体较高;现状内涝避难场所数量少、空间均衡不足,其可达性呈现从中部向外逐渐降低的空间特征;研究确立了10处避难场所的位置,优化后的布局方案可达性达标的小区提升了17.83%,减少了24.03%的显性盲点小区。研究结果可为旧城区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难场所可达 内涝风险 InfoWorks ICM模型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 P中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用模型的城市区域交通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书红 葛永 +1 位作者 孙言涵 吴洲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6,共6页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特性对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在对可达性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和常用的可达性测算方法,综合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时间、费用、换乘、服务质量等因素和出行者个体属性,...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特性对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在对可达性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和常用的可达性测算方法,综合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时间、费用、换乘、服务质量等因素和出行者个体属性,建立基于效用模型的区域交通可达性模型,并以西安市为例对模型及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城墙内的区域平均可达性最高,达到了0.906 4;三环以外的区域平均可达性最低,其值为0.441 8;可达性的大小随着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逐层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城市交通 可达 综合交通 效用模型 土地利用 出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公交换乘网络构建及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程刚 郭磊善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为了提高公交换乘效率、优化公交系统,基于GIS软件构建公交换乘网络,运用该网络对换乘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合Space-P模型和网络分析法,以拉萨市城关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公交线路路径、站点、交叉口等基本信息构建同站换乘子网络.结... 为了提高公交换乘效率、优化公交系统,基于GIS软件构建公交换乘网络,运用该网络对换乘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合Space-P模型和网络分析法,以拉萨市城关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公交线路路径、站点、交叉口等基本信息构建同站换乘子网络.结合公交站点服务范围、步行通道路径、交叉口等信息构建异站换乘子网络.二者协同实现了基于ArcGIS的公交换乘网络构建,并依据该网络对公交线路的乘客在车时间和换乘系数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换乘网络能够对乘客在车时间进行良好的测度,乘客在车时间最大值为68.68 min,最小值为2.00 min,乘客换乘在车时间平均值为29.90 min.该换乘网络能够对换乘系数进行良好的测度,得到有效换乘线路90 300条,换乘系数最大为4条(线路为62条),最小为0条(线路为1 354条).采用可达性度量模型,可实现对公交站点时间可达性和换乘可达性的良好测度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公交网络 换乘网络 GIS 可达 Space-P模型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内涝灾害对应急救援服务可达性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施加福 王昊 +2 位作者 周晋军 丁一 张树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目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导致内涝积水频发,造成道路封闭和交通堵塞,给城市应急救援响应的时效性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准确评估暴雨内涝下的城市应急救援响应能力,【方法】以荔湾区为例,通过构建内涝水动力模型,模拟不同设计降... 【目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导致内涝积水频发,造成道路封闭和交通堵塞,给城市应急救援响应的时效性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准确评估暴雨内涝下的城市应急救援响应能力,【方法】以荔湾区为例,通过构建内涝水动力模型,模拟不同设计降雨情景下的内涝积水,识别道路积水风险,明确阻断道路,并结合两步移动搜寻法(2SFCA)对不同脆弱性的兴趣点(POI)的应急救援服务可达性进行评估。【结果】结果显示:随着降雨重现期从1 a一遇增大到100 a一遇,内涝积水面积增大,平均积水深度从0.08 m增大到0.20 m。受积水影响道路数量持续增加,阻断道路长度从11 km上升至49 km,增长了超过300%。随着阻断道路的增多,应急救援可达的POI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在不同时间阈值内平均下降40%以上,可达性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内涝模型耦合城市路网得到的道路积水可以揭示阻断道路的总体格局,可达性模型可以快速估算出应急救援的时效性。结果可为应急救援响应能力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内涝 水力耦合模型 两步移动搜寻(2SFCA) 应急救援 可达 气候变化 降水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时空可达的高校新校区步行路网优化——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于士祥 李乐梅 +2 位作者 杨琪瑶 朱伯平 卢载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结合步行空间实际使用水平,提出校园步行路网的改善方案并评估方案的步行可达性.研究发现:(1)分级的步行路网可提升全局和局部空间可达性,精细的道路设施设计可确保实际使用的可达性;(2)有序的游憩步道可增强空间感知的可达性;(3)以吸引点为导向的步行捷径可改善时间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校区 步行路网 时空可达 空间句 线段模型 ArcGIS最优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交通数据支持下的医疗服务时空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徐皓 乔庆华 +3 位作者 李艳红 陈国岭 刘佳 甘霖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针对现有城市医疗服务可达性分析方法未考虑就医偏好,导致测算结果与居民实际感受相差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时间和距离成本偏好的医疗服务时空可达性分析方法,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充分利... 针对现有城市医疗服务可达性分析方法未考虑就医偏好,导致测算结果与居民实际感受相差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时间和距离成本偏好的医疗服务时空可达性分析方法,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充分利用交通路况,兼顾了交通距离和通行时间对就医选择的影响,距离偏好在新方法中作用显著。该方法一方面可以体现不同时刻可达性差异,另一方面又强调了居民就医的时间和距离成本偏好,相比单一的时间或距离成本更具优势,分析结果更符合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 时空可达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 高德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模型的城市公园公交可达性研究——以哈尔滨道里区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晓龙 杨洋 +1 位作者 朱逊 卞晴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9-54,共6页
在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引导下,如何优化城市公园布局与公交网络的空间关系,提高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课题。首先,依据公交站点与城市公园入口100m空间距离,将其划分为接入点与连接点,依据相同路线的... 在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引导下,如何优化城市公园布局与公交网络的空间关系,提高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课题。首先,依据公交站点与城市公园入口100m空间距离,将其划分为接入点与连接点,依据相同路线的公交线路数量构建邻接矩阵,初步确立了公交网络结构模型。其次,从可达性和连接性2个方面提取了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的4个自变量因子,其中表征可达性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3个自变量因子,定量反映了城市公园在公交网络中的区位条件;其中表征连接性的聚类系数,定量反映了公交连接点与接入点的连接程度。然后,通过自变量因子权重赋值,建构了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依此量化评估城市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最后,应用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结合哈尔滨道里区公交站线与10个建成公园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在公交中心性空洞区合理规划公交站点及线路,而在公交中心性高值区增补城市公园的对策,以此促进公交网络与城市公园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提高城市公园的公交可达性,使其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网络分析 城市公园 公交中心模型 可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重心法与可达性的公共交通枢纽选址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神健 马晓旦 赵靖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对在新时期下,枢纽站点选址的要求多样化的新要求进行分析,找到更加合理的选址方法。研究出改进的重心法求得最优选址地点,其出行总费用在备选点之间是最优的;再者,考虑可达性的因素,选用基于潜力模型的评价模型再对上面求得的备选地址... 对在新时期下,枢纽站点选址的要求多样化的新要求进行分析,找到更加合理的选址方法。研究出改进的重心法求得最优选址地点,其出行总费用在备选点之间是最优的;再者,考虑可达性的因素,选用基于潜力模型的评价模型再对上面求得的备选地址进行可达性比较。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改进的重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在公共交通枢纽站点选址方面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上面重力模型得到的最优选址与其他点相比,潜力值最高,说明可达性最优。与传统选址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对于发展公共交通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心 可达 潜力模型 公共交通 站点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分异与影响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玉玺 邓孟婷 王春晓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76,共11页
公园绿地可达性可表征居民使用公园绿地的难易程度,是反映绿地合理布局与公平使用的重要指标。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与人口需求持续增长导致公园绿地供需逐渐失衡。使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地理探测器与地理加权回归... 公园绿地可达性可表征居民使用公园绿地的难易程度,是反映绿地合理布局与公平使用的重要指标。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与人口需求持续增长导致公园绿地供需逐渐失衡。使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地理探测器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深圳市2013年与2020年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异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13年至2020年,1)建设用地范围内,深圳市公园绿地数量与面积持续增长,空间上呈现“西多东少”、“由关内向关外”南北向扩展的分布特征;2)公园绿地可达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关外可达性逐渐高于关内,其中社区公园可达性均值增幅最大,专类公园可达性空间差异性最大,综合公园可达性水平基本稳定;3)道路密度、公园面积占比、公园出入口密度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主导因子,道路密度与公园面积占比在研究区东部影响更大,而公园出入口密度主要作用于研究区西部。充实了绿地可达性的切入视角,探究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机制的方法不仅可应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与规划,也可为其他地理现象可达性分析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可达分析 时空演变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自身吸引力的公园时空可达性与变化强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俊 李斌 +2 位作者 张焕雪 邢汉发 曹端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5,共8页
针对城市公园可达性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在时间上存在动态变化特征的问题,通过建立公园吸引力评价模型和引入时间序列实时导航数据,提出了一种顾及公园自身吸引力的城市公园时空可达性研究方法(Spatial-Temporal Accessibility of A... 针对城市公园可达性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在时间上存在动态变化特征的问题,通过建立公园吸引力评价模型和引入时间序列实时导航数据,提出了一种顾及公园自身吸引力的城市公园时空可达性研究方法(Spatial-Temporal Accessibility of Attraction-Oriented Urban Parks,STAAOP):首先,基于众源地理信息数据,采用熵权法从多种角度构建公园吸引力评价模型;然后,基于吸引力评价结果与时间序列实时导航数据,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可达性度量模型;最后,计算可达性变化结果的标准差,并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识别可达性变化的聚类区域和异常区域,从整体和典型区域的角度分析可达性变化强度.以济南市为例,采用STAAOP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STAAOP方法及其所包含的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城市公园可达性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在整体和区域上都能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该方法为更准确、真实评价城市公园可达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时空可达 两步移动搜索 导航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飞 陈明洁 魏晓芳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4,共5页
精准衡量城市医疗设施的空间配置情况、合理规划医疗公共空间,是实现城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以街道为最小单元测算医疗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并基于决策树模型探讨影响苏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空... 精准衡量城市医疗设施的空间配置情况、合理规划医疗公共空间,是实现城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以街道为最小单元测算医疗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并基于决策树模型探讨影响苏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自中心城区向郊区逐渐递减;且人口密度对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显著,住宅区密度、容积率对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较显著,人均GDP、路网密度和老龄化程度对医疗设施可达性作用较弱。据此提出改善苏州市医疗设施分布均衡性和公平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医疗设施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施可达 两步移动搜索 决策树模型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艳霞 蔡祖亮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期110-118,共9页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对不同出行方式下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区域内街道人口老龄化加深现象明显,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区域内社区公园绿地的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老年人人均供给量依旧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在空间变化上并不匹配,区域东南侧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缺乏较为严重。【结论】进一步提出增加社区公园绿地、优化存量绿地、完善交通网络等具体措施,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时空变化 城市公园绿地 老龄化 可达 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中心城市高铁可达性与站区空间发展不协调性——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桂伊 徐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由于区域中非中心城市往往缺乏对高速铁路外部效应的合理认知,导致站区空间开发成效与规划预期不相符。优化“节点—场所”模型,分析高铁站节点特征与站区空间发展、功能培育两方面场所特征的关系,揭示高铁可达性变化和站区场所发展的... 由于区域中非中心城市往往缺乏对高速铁路外部效应的合理认知,导致站区空间开发成效与规划预期不相符。优化“节点—场所”模型,分析高铁站节点特征与站区空间发展、功能培育两方面场所特征的关系,揭示高铁可达性变化和站区场所发展的不协调特征。对比沪蓉高铁线湖北段12个非区域中心城市高铁站区的发展成效,发现高铁可达性的提升并不能增加站区的发展动力,多数非中心城市高铁站区的土地开发规模、服务功能发育远低于规划预期,仅有少数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突出的城市高铁站区发展达成部分规划目标。对非中心城市高铁站区的规划建设提出建议,包括结合城市产业科学确定站区定位和规模,合理组织站区空间,促进客流集聚效应外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场所”模型 高铁站区 时空可达 空间发展 功能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乘客在商业中心区购物的时空效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继华 黄泽 +1 位作者 程智锋 邓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5,110,共6页
考虑站点设施分布组合情况、设施开放时间和最小活动时间以及乘客访问设施路径等因素,对现有的时空效用计算方法进行改造,使之适用于个体公交出行的时空效用计算。以广州市北京路商业中心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乘客出发时刻、出行时间预算... 考虑站点设施分布组合情况、设施开放时间和最小活动时间以及乘客访问设施路径等因素,对现有的时空效用计算方法进行改造,使之适用于个体公交出行的时空效用计算。以广州市北京路商业中心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乘客出发时刻、出行时间预算,站点服务范围等时空约束下的时空效用变化情况,发现该方法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时空约束带来的可达性变化,能用于指导个体实现精确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公共交通 时空可达 效用 商业中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交通枢纽可达性测度及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宗刚 吴彤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4-550,共7页
公共交通枢纽的可达性受枢纽自身可达质量与枢纽间可达成本双重约束.从区域出行需求异质性和交通设施供给角度出发,探讨公共交通枢纽可达质量,并将出行票价和拥堵程度融入对可达成本的衡量,形成一个考虑时间动态变化、能够反映区域社会... 公共交通枢纽的可达性受枢纽自身可达质量与枢纽间可达成本双重约束.从区域出行需求异质性和交通设施供给角度出发,探讨公共交通枢纽可达质量,并将出行票价和拥堵程度融入对可达成本的衡量,形成一个考虑时间动态变化、能够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属性和拥堵程度影响的可达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测度模型.将模型用于对北京市公共交通枢纽不同时段可达性评价,分析其可达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原因,以期提高整体公共交通枢纽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可达 度量模型 可达质量 可达成本 拥堵程度 区位特征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上官莎逸 刘健 +5 位作者 余坤勇 赖壮杰 范华栋 赵秋月 艾婧文 张今朝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4-502,共9页
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以福州市为例,选取公园绿地面积、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及形状指数四个因子进行可达性评价,分析各因子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构建公园绿地服务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比为33.74%,服务人... 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以福州市为例,选取公园绿地面积、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及形状指数四个因子进行可达性评价,分析各因子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构建公园绿地服务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比为33.74%,服务人口比为43.18%,整体服务情况较好.4个因子对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与其服务面积呈正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显著负相关;人口密度与其服务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弱相关;路网密度与其服务面积及服务效率均呈弱相关;形状指数与其服务面积呈正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弱相关.各因子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模型:形状指数>人口密度>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率模型: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形状指数>人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可达 公园绿地服务模型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其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然好 龚世泽 高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5-884,共10页
为研究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公平程度,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北京市五环内各街道教育、医疗、商业、交通和文化休闲5个维度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加权得到综合可达性指数。基于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 为研究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公平程度,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北京市五环内各街道教育、医疗、商业、交通和文化休闲5个维度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加权得到综合可达性指数。基于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五环内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差异较大,资源高度集中在部分区域;医疗和教育可达性中心城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商业可达性东部明显高于西部,交通和文化休闲资源较为分散,没有明显的可达性高值聚集区域;对于住房价格,医疗和交通可达性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商业可达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教育和文化休闲可达性的影响不显著,综合可达性的影响显著为正。研究结果可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提供帮助,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 公共服务设施 房价 特征价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