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更新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的时空异质性分析--基于时间地理加权模型
1
作者 项英辉 王子祺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3,共9页
本文使用2011年—2021年全国除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选择城乡社区公共设施支出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作为目前城市更新主要支出指标,采用时间地理加权模型(GTWR)分析城市更新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效应的时空异质... 本文使用2011年—2021年全国除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选择城乡社区公共设施支出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作为目前城市更新主要支出指标,采用时间地理加权模型(GTWR)分析城市更新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效应的时空异质性,得出结论如下:从全局看,城市更新会推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在时间上,公共基础设施的更新建设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作用逐年减弱,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影响存在先收缩后扩张、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公共基础设施的更新建设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作用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减,保障性安居工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效应则相反,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增的趋势,且从整体上看,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的扩张作用强,收缩作用弱,扩张作用减弱的更慢,减弱期持续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地方政府债务 时空异质性 时间地理加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住宅价格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分析
2
作者 李桂华 王俊松 齐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1,共8页
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和演化是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视角。基于2015—2022年上海住宅交易数据分析住宅价格的空间结构及演化,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教育、交通、区位等因素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上海住宅价格总... 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和演化是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视角。基于2015—2022年上海住宅交易数据分析住宅价格的空间结构及演化,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教育、交通、区位等因素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上海住宅价格总体呈现多中心圈层递减结构,并出现中心城区高度集聚和住宅郊区化并存的趋势;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呈现“圈层+扇形+飞地”的模式。住宅价格受到与市中心距离、教育资源、交通便利程度的显著影响,从时间上看,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园绿地对邻近住宅价格的影响增强,交通便利度对房价的影响下降;从空间上看,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教育资源、公园绿地和商业配套资源对郊区住宅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价格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时空演变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时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基于地理加权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文新 刘冬 孙善祥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本文在对我国各省区2010~2014年的物流发展状况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先后构建线性回归方程和地理加权空间计量模型,最终选用模型显著性较高的地理加权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省区物流发展水平的收敛性。发现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虽然整... 本文在对我国各省区2010~2014年的物流发展状况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先后构建线性回归方程和地理加权空间计量模型,最终选用模型显著性较高的地理加权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省区物流发展水平的收敛性。发现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虽然整体上呈现出收敛的趋势,但是空间差异较突出;另外,我国物流发展水平平均收敛速度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平均收敛速度呈现出明显的由西向东梯度递减的趋势。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时空差异 收敛性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肖宏伟 易丹辉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83-89,共7页
基于2006-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应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解释变量的时空系数估计值显著,波动性较为稳定,符号与预期一致,各驱动因素及其外... 基于2006-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应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解释变量的时空系数估计值显著,波动性较为稳定,符号与预期一致,各驱动因素及其外溢效应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梯度分布。若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异质性和外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外溢性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 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进的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城市住宅价格变化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金牡 刘彪 +1 位作者 吴波 詹锡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53-59,共7页
以深圳市为例对城市住宅价格进行时空地理加权统计回归分析,揭示城市住宅价格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不仅能够分析相关因素在空间的差异性上对住宅价格具有重要影响,还能够揭示其在时间上的差异... 以深圳市为例对城市住宅价格进行时空地理加权统计回归分析,揭示城市住宅价格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不仅能够分析相关因素在空间的差异性上对住宅价格具有重要影响,还能够揭示其在时间上的差异性,得出相关因素对住宅价格影响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点。依据模型的拟合度标准,GTWR能够从OLS的0.617,GWR的0.736提高到0.895。AIC标准的统计信息则表明,GTWR模型明显优于OLS与GW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价格 时空地理加权模型 非平稳性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济南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城市扩张时空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冯一凡 李翅 冯君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8,共15页
【目的】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到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如何促进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高质量城镇发展的重要议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研究有助于把脉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 【目的】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到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如何促进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高质量城镇发展的重要议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研究有助于把脉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进特征,推动城市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助力可持续规划以及建设策略的拟定与实施。【方法】本文以济南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城镇扩展指数的计算,定量描述各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法,从多个角度刻画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分析生态系统权衡与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驱动方向与驱动强度。【结果】(1)1980—2020年间济南都市圈内城市扩张显著,具有时序阶段性与区域分异性两方面特征,城市空间扩展速率与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中等城市。(2)都市圈内整体生态服务价值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黄河干流、东平湖及周边区域与鲁中山区等地区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值聚集区,都市圈内协同关系占比略低于权衡关系,其中特大城市协同关系占比最高。(3)济南都市圈内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具有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进,影响强度有所下降。城市扩张对各亚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差异,对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价值量变化具有负面影响,其中对供给服务变化的驱动强度不断增强,对调节服务价值量变化具有正向作用且影响力整体变化不大,对文化服务价值量变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不同地区的驱动方向与强度差异性较大。【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研究期限内济南都市圈中不同等级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逐渐劣化的发展状态,所构建的GTWR模型在空间层面上量化了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及各亚类变化量的不同驱动特征与驱动强度,研究成果可为都市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 济南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回归关系的非平稳性Bootstrap检验 被引量:5
7
作者 肖燕婷 田铮 郭文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2,共5页
文章针对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通过时空加权距离构造权重矩阵,采用地理加权拟合技术得到回归系数的逐点估计。对整个回归关系进行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全局非平稳性检验,基于估计残差,构造广义似然比统计量,利用Bootstrap方法计算检验的p... 文章针对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通过时空加权距离构造权重矩阵,采用地理加权拟合技术得到回归系数的逐点估计。对整个回归关系进行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全局非平稳性检验,基于估计残差,构造广义似然比统计量,利用Bootstrap方法计算检验的p值。模拟算例和实际例子均说明该检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回归关系 非平稳性检验 BOOTSTR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安徽省气候对水稻生产力影响的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浩然 孟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2-21,共10页
以气温和降水量作为气候变化的2个因素,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0年气温、降水量及水稻产量数据,使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气温与降水量2个因素对水稻产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0年,安徽省各市水稻年平均... 以气温和降水量作为气候变化的2个因素,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0年气温、降水量及水稻产量数据,使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气温与降水量2个因素对水稻产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0年,安徽省各市水稻年平均产量在时间上出现持续波动的现象,在空间上也存在特定的集聚现象;安徽省西北部地区气温、降水量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蚌埠市正相关关系最为显著;在安徽省所有城市中,淮南市和六安市的水稻产量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最为明显,而淮北市水稻产量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该地区其他因素对水稻产量具有更深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降水量 水稻产量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GTWR模型下京津冀地区土壤保持策略研究
9
作者 朱梅涛 王然 +4 位作者 邢莉圆 李翾 武杰 刘春 吴正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164,共14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加强土壤保持功能的研究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基于此,该文利用InVEST模型,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讨1990-2020年京津冀...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加强土壤保持功能的研究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基于此,该文利用InVEST模型,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讨1990-2020年京津冀地区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土壤保持能力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土壤保持总量分别为3.58×10^(10)、2.99×10^(10)、2.32×10^(10)、3.21×10^(10)t,总体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空间上呈现显著的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2)1990-2020年研究区土壤保持量为空间正相关关系且呈高-高和低-低聚集。(3)总体上看,1990-2020年各影响因素对土壤保持量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对京津冀地区土壤保持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为海拔(1.12)、斑块数量(0.23)、气温(0.19)和归一化植被指数(0.14)。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植被覆盖状况、减轻气候因素负面影响、加强景观格局管理等土壤保持能力提升策略,以期为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土壤保持 InVEST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市场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非线性因果关系和时空地理加权模型的考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阳 吴克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4,共5页
基于2000—2018年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土地资源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之间的影响机理与关系。结果表明:土地资源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非线... 基于2000—2018年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土地资源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之间的影响机理与关系。结果表明:土地资源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且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化和时空异质性。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两者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时空异质影响,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对两者则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时空异质影响。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加强土地资源的区域合作,以实现地区土地资源市场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市场化 产业结构升级 非线性因果检验 时空地理加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力⁃弹性⁃稳定性”模型的温州市生态韧性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加林 张旖芯 +2 位作者 张海涛 龚虹波 刘永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53-3267,共15页
城市生态韧性为城市应对长期发展积累的内在压力,以及外界不确定性风险的冲击提供了新思路,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生态学视角,从生态韧性的抵御力、恢复力及适应力三个方面特性,构建基于“潜力⁃弹性⁃稳定性”的生态... 城市生态韧性为城市应对长期发展积累的内在压力,以及外界不确定性风险的冲击提供了新思路,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生态学视角,从生态韧性的抵御力、恢复力及适应力三个方面特性,构建基于“潜力⁃弹性⁃稳定性”的生态韧性评价模型,分析了1990—2020年温州市生态韧性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究了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温州城市生态韧性指数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潜力、弹性、稳定性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研究后期稳定性的提升使生态韧性的下降得到短暂缓解。(2)温州市东部沿海地区生态韧性较差,西部与北部山地生态韧性较好;低韧性水平区呈现出区域中心韧性水平降低,并且向外围扩张的趋势。(3)温州市城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空间上也存在波动方向与强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性集中分布于城市边缘县(区)。研究以期为温州市及沿海同等级城市,提升城市生态韧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温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地理加权似乎不相关模型的估计
12
作者 刘超 桂风云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77,共4页
地理加权似乎不相关模型作为一类半参数时空数据模型,可以有效的同时刻画空间和时间非平稳性。文章主要研究该模型的一类推广形式,即混合地理加权似乎不相关模型的估计问题,基于局部加权最小二乘法提出了两类估计方法,最后通过模拟考察... 地理加权似乎不相关模型作为一类半参数时空数据模型,可以有效的同时刻画空间和时间非平稳性。文章主要研究该模型的一类推广形式,即混合地理加权似乎不相关模型的估计问题,基于局部加权最小二乘法提出了两类估计方法,最后通过模拟考察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似乎不相关回归模型 时空异质性 局部线性估计 两步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WR的站域建成环境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时空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敏清 高洁 +1 位作者 崔洪军 马新卫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4-732,共9页
轨道交通客流量影响因素是轨道交通方面研究的一个关注点,不同站点客流量的时空非平稳性被认为与站域建成环境有关。通过构建时空地理加权(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揭示了土地多样性、密度、站点... 轨道交通客流量影响因素是轨道交通方面研究的一个关注点,不同站点客流量的时空非平稳性被认为与站域建成环境有关。通过构建时空地理加权(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揭示了土地多样性、密度、站点属性3个方面因素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对天津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地理加权(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和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GTWR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公交站点密度对轨道交通客流产生促进作用,尤其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和中心城区位置;市中心的商业设施在工作日晚高峰吸引更多的地铁乘客,而在近郊区它们在早高峰吸引更多的地铁乘客;人口密度促进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充足的停车场设施数量可以吸引更多的轨道交通乘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 建成环境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数据 时空异质性 天津市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能值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晓雪 张军以 +1 位作者 邱大鹅 张凤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31-3848,共18页
农田生态系统是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其系统的生态效率与稳定运行成为耕地利用研究的重要议题。将自然能值输入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输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CLUE)评估框架,基于耕地的自然能值和生态系统服... 农田生态系统是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其系统的生态效率与稳定运行成为耕地利用研究的重要议题。将自然能值输入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输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CLUE)评估框架,基于耕地的自然能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利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中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5、2010、2015、2020年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时间维度上,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均值总体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CLUE均值由2005年0.678增至2020年0.980,增幅较为显著。(2)空间维度上,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均值整体上呈“中西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CLUE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部分,CLUE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四川部分,地形地貌导致的耕地可利用性差异是造成CLUE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3)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受多种自然、社会经济因子的交叉影响,其中日照时数和降水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主要表现为负向影响;人均GDP、乡村劳动力数量、农业机械总功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主要表现为正向影响。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加强高标农田建设及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地理时空加权回归(gtwr)模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梦冉 徐小任 +3 位作者 王梁 段健 史舒琪 任丹丹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4-865,共12页
根据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以及农业灌溉6项碳源,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碳排放系数方法测度并分析了2005—2020年黄河流域省域、市域尺度农业碳排放量及时空特征,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 根据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以及农业灌溉6项碳源,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碳排放系数方法测度并分析了2005—2020年黄河流域省域、市域尺度农业碳排放量及时空特征,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了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特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4431.95×10^(4)t增至2020年的4915.87×10^(4)t,其中化肥、翻耕是主要碳源,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65%以上,农药碳排放量始终处于最低水平。(2)2005年黄河流域省域尺度农业碳排放量最高的是山东省,为1241.68×10^(4)t。2010—2020年农业碳排放量最高的是河南省,排放量介于1360×10^(4)~1470×10^(4)t之间,农业碳排放量最低的一直是青海省。2020年黄河流域市域尺度农业碳排放量呈现“由东向西”阶梯式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3)农业生产效率对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呈现东南和西北高、东北低的空间变化特征;农业结构的负向影响高值区为山西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正向影响高值区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交界地区;农业劳动力规模的正向影响呈现东南和西北高、西南低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碳排放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翟梦新 陆玉麒 +2 位作者 胡舒云 邵海雁 孙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3,共11页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06个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探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变、交互特征及区域差异,构建“供应方—需求方—监管方—基础环境”多维影响因子框架,以时空...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06个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探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变、交互特征及区域差异,构建“供应方—需求方—监管方—基础环境”多维影响因子框架,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各因子影响作用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W”形演变趋势,且保持“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态势;高效率城市由分散分布向下游集中,较高效率城市由集中于下游趋于分散,中等效率城市向下游北部转移,挤占了原低效率城市分布空间,中下游快增长型城市占比较少;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局部空间格局稳定,空间关联类型存在明显转移惰性,分流域动态性呈现“上游>中游>下游”态势;企业规模、环境规制、经济基础、对外开放以及降水在全域总体起促进作用,其余因子作用效果空间异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异质性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蔬菜生产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李志 赵鑫 +1 位作者 苏武峥 任红松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1-672,共12页
【目的】研究新疆蔬菜生产时空集聚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区域蔬菜生产空间布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区位基尼系数、空间莫兰指数、重心迁移模型和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揭示1990—2021年新疆县域蔬菜生产格局的演变... 【目的】研究新疆蔬菜生产时空集聚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区域蔬菜生产空间布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区位基尼系数、空间莫兰指数、重心迁移模型和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揭示1990—2021年新疆县域蔬菜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蔬菜生产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1)新疆县域蔬菜产量和面积呈波动上升相似变化趋势,新疆县域人均蔬菜产量两极分化趋势由“差距较大”演化为“差距悬殊”后持续减弱,区位基尼系数介于0.4881~0.5514。(2)新疆县域蔬菜生产总体呈正向空间关联格局,蔬菜产量的全局莫兰指数(Moran’sI)介于0.22~0.24,高高(H-H)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巴州北四县以及南疆喀什地区等大中城市近郊及外埠县域。(3)1990—2021年,新疆县域蔬菜生产重心“先略微北进,后持续南下偏西”,种植面积和产量重心迁移距离分别为210.67和295.65 km,蔬菜生产效率比较优势突出但规模有待提升。(4)技术水平、经济环境、土地利用和农业装备投入为新疆县域蔬菜生产时空演变的主导驱动因素,单产水平的绝对正向影响力随年际变化不断增强。【结论】新疆县域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未来新疆蔬菜生产能力提升将更多依赖单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引导资源要素向南疆设施蔬菜优势产业带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产 时空格局 重心演变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的服务区驶入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晓梅 崔洪军 +1 位作者 朱敏清 马新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828-8838,共11页
为掌握河北省服务区驶入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揭示了服务区规模、服务区地理区位、关联地区土地利用、高速公路类型等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服务区不... 为掌握河北省服务区驶入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揭示了服务区规模、服务区地理区位、关联地区土地利用、高速公路类型等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服务区不同车型驶入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显著优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断面交通量对3种车型均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地区服务区对于小型车驶入量促进作用显著;2~4 h车程范围内,风景名胜密度对小型车驶入量具有促进作用,且在旅游旺季及位于旅游业发达城市的服务区影响最显著;2~4 h车程范围内工商业型信息点(point of information,POI)密度对大中型车驶入量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货运高峰期及位于商贸发达城市的服务区促进作用显著;所属高速公路沿途资源型城市数量对服务区大型车驶入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供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系统运输工程 服务区 时空差异 土地利用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生态经济带碳排放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孙青茹 张硕 席增雷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2,共7页
使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和嵌入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PGTWR)的STIRPAT模型研究2006—2021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的城市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形成了东... 使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和嵌入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PGTWR)的STIRPAT模型研究2006—2021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的城市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形成了东部热点和西部冷点;碳排放在东南—西北方向有扩张趋势,在西南方向上向心集聚,重心向东迁移。单一局部点的碳排放受到流域内所有城市不超过13年的时空溢出效应影响。各因素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时间趋势上,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耕地产出强度和能源强度的促进作用总体减弱,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人口城镇化、城市扩张强度、资本增量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抑制作用整体增强。空间分布上,中西部城市受能源强度、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人口城镇化影响更明显,耕地产出强度和城市扩张强度在东部城市的影响更强,产业结构则对资源型城市有较强影响。此外,资本增量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流域西部,城市空间结构的抑制性则集中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碳排放 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时空异质性 淮河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态韧性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立奇 李国柱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3-904,共12页
系统分析城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提高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韧性城市”至关重要。基于2005—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刻画了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 系统分析城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提高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韧性城市”至关重要。基于2005—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刻画了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综合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及全局趋势分析对中国城市生态韧性影响因素及时空异质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5—2021年中国城市生态韧性水平由0.0207上升至0.0248,年平均增长率为1.140%,生态韧性重心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生态韧性水平差异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2)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地形因素、环境规制及人力资本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各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不同区域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和方向不同。(3)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在东西方向的变化趋势大于南北方向,产业结构水平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在东西方向上最敏感,环境规制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在南北方向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