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等值线图在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周乃健 王志亚 郝久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2-115,共4页
论述了在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动态分析中采用回归等值线图的依据和原理。图的做法是先求出以深度和时间为自变量,以水分观测值为因变量,包括一次交互项的二元二次及二元三次方程,再依据方程进行绘制。根据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及已有的经验... 论述了在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动态分析中采用回归等值线图的依据和原理。图的做法是先求出以深度和时间为自变量,以水分观测值为因变量,包括一次交互项的二元二次及二元三次方程,再依据方程进行绘制。根据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及已有的经验选用其中一个图形。对两个示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可看出该图具有信息量大、醒目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等值线 土壤水分 时空变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不同季节土壤水动态变化及滞后特征研究
2
作者 辉尚强 吴雪梅 +2 位作者 刘昊臣 郭立 李红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2,46,共5页
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及其滞后性对森林小流域土壤-植被-水文耦合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但对于不同干湿季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的研究还较少。因此,以某小流域为例,通过分析土壤含水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关系,研究土壤水分在不同季节(干季、... 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及其滞后性对森林小流域土壤-植被-水文耦合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但对于不同干湿季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的研究还较少。因此,以某小流域为例,通过分析土壤含水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关系,研究土壤水分在不同季节(干季、湿季、过渡期)的动态规律和滞后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与干湿季相比,过渡期土壤水动态具有明显的“吸引子”现象;不同季节土壤含水率平均值和标准差关系均存在滞后循环,且可以分为“无再分配”和“有再分配”两种模式,揭示了不同条件下水文过程和土壤水分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杂性。研究结果可为森林小流域土壤水分在不同季节的动态行为和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时空动态变化 过渡期 滞后循环 森林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系统的退耕还林动态变化监测研究综述
3
作者 罗天涵 杨波 +2 位作者 徐红达 杨琼月 肖劲楠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2期83-87,共5页
近年来,基于GIS与遥感系统的林地动态变化监测研究体系已趋于完备。在此基础上,利用当前研究热点技术以退耕还林为对象的时空动态变化监测体系还值得进行深层次挖掘。笔者通过对前人文献的学习和梳理从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提取与... 近年来,基于GIS与遥感系统的林地动态变化监测研究体系已趋于完备。在此基础上,利用当前研究热点技术以退耕还林为对象的时空动态变化监测体系还值得进行深层次挖掘。笔者通过对前人文献的学习和梳理从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提取与空间尺度各因子利用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研究的技术方法。基于前人研究,笔者以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为支撑对以时序土地利用类型提取与空间因子相结合。从而建立时空动态变化监测体系,以服务于我国林业部门用于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服务的愿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分类方法 空间因子分析方法 时空动态变化监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坊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4
作者 郜敏娜 胡永翔 +2 位作者 尚国琲 秦占飞 谢宝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73-79,共7页
廊坊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土地资源优化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廊坊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廊坊市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数据和当地的植被覆盖指数,并利用该数据对研究区... 廊坊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土地资源优化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廊坊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廊坊市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数据和当地的植被覆盖指数,并利用该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结构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变。2000—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42%,各土地类型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转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多维向转化是引起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变化的直接表现形式。2000—2020年廊坊市植被覆盖度变化也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度 时空动态变化 廊坊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植被物候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广泳 姜翠红 +2 位作者 程滔 张浩然 陈占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3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2000-2014年期间MODIS16d合成EVI数据,选用阈值法模型提取了青海湖流域逐年的植被关键物候期,分析了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内植被陆续在4 月中旬-6月中旬进入返青阶段,8月中旬-10月... 本研究利用2000-2014年期间MODIS16d合成EVI数据,选用阈值法模型提取了青海湖流域逐年的植被关键物候期,分析了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内植被陆续在4 月中旬-6月中旬进入返青阶段,8月中旬-10月中旬进入枯黄期,生长季长度在100~150d之间.植被陆续进入返青期的时间在流域整体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延迟的水平地带性变化趋势,多高山分布区域的植被进入返青期时间表现出垂直非地带性特征.植被进入枯黄期的时间与进入返青期早晚的时间在空间格局上相反,生长季长短空间格局与植被进入返青时间早晚的空间格局一致.气候变化趋势下,流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返青期均值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枯黄期均值提前6.4d,生长季均值缩短8.9d.流域内植被物候除受气候因子影响外,与植被退化也有密切关系.植被生长趋于茂盛,返青期呈现延迟趋势;植被生长退化趋势,返青期呈现提前倾向.枯黄期与植被退化的关系较复杂,整体上未表现出明显一致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季与植被退化呈现强负相关,即植被生长呈现茂盛趋势的区域,生长季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时空动态变化 植被退化 青海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姚昆 吴亮 +2 位作者 相恒星 何超 刘汉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329-334,共6页
[目的]了解凉山地区2000—2010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状况,为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RS与GIS技术相结合,以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为模型选取16个评价指标,利用空间主成分综合与动态变化... [目的]了解凉山地区2000—2010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状况,为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RS与GIS技术相结合,以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为模型选取16个评价指标,利用空间主成分综合与动态变化分析模型从时间与空间相结合角度,对凉山地区2000—2010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凉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就单一动态度而言潜在脆弱最大中度脆弱最小,就综合动态度分析该地区整体变化速度接近中度水平,而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则反映出该地区整体生态环境脆弱性有缓慢恶化趋势。[结论]凉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布规律明显,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仍需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性 SRP 空间主成分 时空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时空动态识别与驱动因素探测 被引量:15
7
作者 穆学青 张超凡 +1 位作者 丁正山 郭向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旅游生态效率表征旅游业绿色集约发展水平,能直接反映旅游与生态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该文以黄河流域73个市域为研究单元,综合采用Super-SBM模型、线性趋势分析、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8—2017年黄... 旅游生态效率表征旅游业绿色集约发展水平,能直接反映旅游与生态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该文以黄河流域73个市域为研究单元,综合采用Super-SBM模型、线性趋势分析、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8—2017年黄河流域市域尺度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8—2017年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均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态势,且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特征;核密度曲线趋向“双峰”形态发育,右尾延长度增加显著,效率提升效果明显。②旅游生态效率等级表现为低效率城市为主体,高效率城市不断扩充,且有向中下游集聚趋势;轻度下降、基本不变市域与轻度提升、显著提升市域数量相当;流域旅游生态效率局域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空间依赖性特征,区域间存在一定空间整合性,且协作强于竞争;局部空间转移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旅游生态效率依附关系惯性。③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格局特征是诸多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城镇化水平是影响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的长期主导因子,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综合交通通达性、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的交互作用对旅游生态效率的正向边际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时空动态变化 ESTDA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回归模型的森林生物量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士欣 贾炜玮 +3 位作者 孙毓蔓 张小勇 吴思敏 肖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6,共9页
基于丰林县地区4期Landsat影像和对应气象站点数据,结合该地区248块固定样地数据,利用全局回归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2种局部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建立研究区乔木地上生物量和遥感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出最优... 基于丰林县地区4期Landsat影像和对应气象站点数据,结合该地区248块固定样地数据,利用全局回归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2种局部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建立研究区乔木地上生物量和遥感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出最优模型来研究丰林县乔木地上生物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根据3种模型的模拟结果数据与实测值的分析对比可以发现,局部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全局模型,加入时间特征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模型评价指标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比更为理想。统计得到研究区4个时期内总的乔木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63×10^(7)、2.05×10^(7)、2.32×10^(7)、3.37×10^(7)t,4个时期的平均乔木地上生物量分别为54.82、68.98、77.87、113.46 t/hm2,乔木地上生物量呈现出逐期增加的趋势。利用遥感因子估测丰林地区的地上生物量,为未来该地区生物量分布的估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地上生物量 时空动态变化 遥感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黄龙山林地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淼 赵鹏祥 +1 位作者 孙存举 陈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6,共7页
利用黄龙山林区1986年、1997年、2008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3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黄龙山近20a林地变化的时空特性。同时,结合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对黄龙山林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各类林地的社会... 利用黄龙山林区1986年、1997年、2008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3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黄龙山近20a林地变化的时空特性。同时,结合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对黄龙山林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各类林地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1986-2008年黄龙山林地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林地和其他林地面积持续增加;灌木林地、疏林地面积逐年减少。林地内部存在相互转化,主要转化方向为灌木林、疏林地向有林地转化。相比于1986-1997年、1997-2008年黄龙山林区林地的转化速率在逐渐减缓,有趋于向稳定状态发展。同时,驱动力模型揭示,国民生产总值与黄龙山林区有林地及其他林地变化有较大相关性,灌木林地面积变化主要受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影响,农业人口比重是黄龙山林区疏林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山 林地 时空动态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杏树林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及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思祖 李凯荣 +1 位作者 易亮 时亚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5,共5页
水分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杏树为调查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坡向林地土壤水分,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根据生态位... 水分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杏树为调查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坡向林地土壤水分,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根据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分析土壤水分满足杏树生长的程度。研究表明:(1)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化为不对称双峰曲线,且第二高峰峰值明显高于第一高峰峰值,阳坡与阴坡土壤水分动态有着显著的差异,阴坡土壤水分高于阳坡,阴坡蒸发量较小,降雨可以补给更深层的土壤水;(2)一年当中,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代表降雨补给土壤水、浅层土壤水入渗和再分布、浅层土壤失墒及深层土壤水上升阶段,阴坡降雨补给土壤水开始的早,阳坡土壤严重失墒开始的早。总体说来,阴坡的水生态位适宜度要好于阳坡,但不论阳坡还是阴坡,水生态位的适宜度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树林 土壤水分 时空动态变化 适宜性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河流源区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瑞 王兆礼 陈晓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9,共5页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西南河流源区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1982~2012年GIMMS 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第三代数据及降雨、温度、潜在蒸散发等气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西南河流源区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1982~2012年GIMMS 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第三代数据及降雨、温度、潜在蒸散发等气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982~2012年间,西南河流源区归一化植被指数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加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72%,归一化植被指数减少的区域占33.28%;研究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在流域尺度上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温度是影响西南河流源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降雨次之,潜在蒸散发和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河流源区 GIMMS NDVI 时空动态变化 气候因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北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成 李亚强 +2 位作者 杨栋淏 王建雄 辛京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以位于云南省北部的昆明市、曲靖市、昭通市、楚雄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MODIS-NDVI),应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滇北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采用核密度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土... 以位于云南省北部的昆明市、曲靖市、昭通市、楚雄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MODIS-NDVI),应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滇北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采用核密度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像元二分模型、泰尔森中位数和曼-肯德尔(Sen+MK)趋势分析法,分析滇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结合植被覆盖度分析耕地、草地、林地近21 a的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北区域整体以林地为主,近21 a,耕地和草地有一定减少,建设用地大面积增加。耕地主要分布特征由“个体式”演变为“组团式”,其中高密度主要分布在昭通市、曲靖市北部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曲靖市、昆明市东北部区域,整体上曲靖市草地存在一定退化;林地主要集中在楚雄市、昭通市,呈“连片式”向周围扩展;建筑用地高密度集中在各州市核心区域。近21 a,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08%,说明滇北的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比较平稳,但内部转换频繁。近21 a,草地、耕地、林地植被覆盖度(F_(VC)),分别以0.77%/a、0.29%/a、0.52%/a的速率呈现上升趋势,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均以改善趋势为主,草地改善趋势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度 时空动态变化 滇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色季拉山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武辰爽 郭永刚 苏立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02-2608,共7页
以西藏色季拉山为研究对象,对其199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和分析。选取三期多时相遥感图像,基于遥感图像处理(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 ENVI)和地理信息系统(ar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以西藏色季拉山为研究对象,对其199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和分析。选取三期多时相遥感图像,基于遥感图像处理(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 ENVI)和地理信息系统(ar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f system, ArcGIS)软件,并结合该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图和土地变更调查,得出土地利用分类图、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等结果。28年间,色季拉山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三者整体上均表现出面积减少的现象;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是2005年后出现的新增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上,东北方位变化最小,其余方位土地类型变化均匀;经调查,促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人口增多、城市基础建设和牧业发展。研究成果可为保护色季拉山生态经济和土地管理各级部门提供科学且可靠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动态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略论
14
作者 卢航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4期161-162,共2页
森林资源对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提高空气质量,陕西省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如何有效的计算陕西省的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陕西省森林植被碳... 森林资源对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提高空气质量,陕西省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如何有效的计算陕西省的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近30年的植被调查情况,分析了陕西省森林植被的碳含量、碳密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森林植被 碳储量 时空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海市温室白粉虱种群的时空动态变化及绿色防控措施
15
作者 郑强 赵丽君 +1 位作者 王道勇 渠砚楠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通过系统调查,乌海地区温室白粉虱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温室白粉虱种群数量的空间分布具体是水平方向为北部>中部>南部,且随着外界温度升高,白粉虱种群有向温室南部区域迁移的趋势;温室白粉虱种群的垂直... 通过系统调查,乌海地区温室白粉虱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温室白粉虱种群数量的空间分布具体是水平方向为北部>中部>南部,且随着外界温度升高,白粉虱种群有向温室南部区域迁移的趋势;温室白粉虱种群的垂直分布为上部>中部>下部,且上部和中部叶片成虫总数占总虫量的比例为先减小后增大。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可有效地抑制白粉虱的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白粉虱 时空动态变化 绿色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被引量:28
16
作者 赵亮 刘吉平 田学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69-3176,共8页
根据1950—2005年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1950年至2005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减少,由749.84亿元降低... 根据1950—2005年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1950年至2005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减少,由749.84亿元降低至308.82亿元,损失约58.82%;价值空间格局由以高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逐渐转化为以低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且价值质心由北向南发生转移;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全局自相关指数逐渐减小,高-高自相关类型沿河流主干道逐渐萎缩,且呈现破碎化趋势,低-低自相关类型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趋势,呈现不显著连片化趋势。人为垦殖活动是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动态变化 GIS 挠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高小红 王一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利用 1986、1996和 2 0 0 0年人机交互解译的遥感影像资料 ,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 ,通过叠加 3个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图 ,分析了榆林地区 1986~ 2 0 0 0年期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同时还分析了榆林地区 14年间沙地逆转恢复的情况。结... 利用 1986、1996和 2 0 0 0年人机交互解译的遥感影像资料 ,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 ,通过叠加 3个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图 ,分析了榆林地区 1986~ 2 0 0 0年期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同时还分析了榆林地区 14年间沙地逆转恢复的情况。结果表明 :1986~ 1996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 :沙地减少了 2 2 .2 5 % ,草地、林地和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 6 .5 1%、4 .6 3%和 3.5 5 %。 1996~ 2 0 0 0期间 ,沼泽地、盐碱地分别减少了 2 6 .11%、2 4 .39% ,沙地仅减少 0 .79% ,草地减少了 2 .86 % ,林地仅增加了 0 .17% ,而旱地增加了 3.2 8%。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增加了14 .13%。 14年间沙地面积减少了 12 86 84 .17hm2 ,沙地净逆转为草地 118872 .99h2 、旱地 36 0 5 .0 7hm2 、林地 4 0 4 9.5 2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土地利用 榆林地区 时空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北京市城乡景观格局梯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全泉 田光进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254-261,共8页
利用遥感和GIS的技术手段,对1990年和2000年北京市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及景观梯度分析和时空变化分析,从而得出了北京市10年间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变化特征和城乡景观的梯度变化的时空特点。结果表明,1990年... 利用遥感和GIS的技术手段,对1990年和2000年北京市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及景观梯度分析和时空变化分析,从而得出了北京市10年间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变化特征和城乡景观的梯度变化的时空特点。结果表明,1990年和2000年北京市景观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城镇用地总面积大量增加,2000年其总面积和农村居民点景观面积差别很小,北京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程度。城镇用地景观沿样带分布呈典型的"凸"字形,城镇用地比例随距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城市化过程在10年间继续向郊区推进,向北扩张强度大于向南。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中心城区聚集性大幅度增大,城乡交错带的景观斑块密度增大,景观破碎程度加剧,是景观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区域。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在样带上的梯度分布和其随时间的变化来分析城市发展特点、模式是一种研究城市化过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分析 景观格局指数 时空动态变化 GIS 城市化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数据的区域碳排放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海萍 龙宓 李光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77-2784,共8页
选取IPCC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基于能源统计数据,核算了我国大陆30个省市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利用纠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与相应空间单元的碳排放量进行回归分析,反演出1km×1km栅格的电力消耗碳排放量并分析其在地级市尺度上的... 选取IPCC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基于能源统计数据,核算了我国大陆30个省市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利用纠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与相应空间单元的碳排放量进行回归分析,反演出1km×1km栅格的电力消耗碳排放量并分析其在地级市尺度上的时空变化.核算出2005年、2010年和2013年能源消耗排放总量分别为57.02,82.28和93.26亿t,其中电力碳排放量分别为23.03,35.62和42.07亿t.结果表明:校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能更好地估算碳排放,其DN总值与统计的省级能源消耗排放量、电力消耗排放量均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整体而言,发达地区能源消耗排放量大但强度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数据 能源消耗碳排放 电力消耗碳排放 时空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缘中低山地区耕地时空变化的研究——以雅安市雨城区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玲 邓良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研究四川盆地西缘中低山地区耕地的时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旱地数量在500~1200m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但1200m以上数量锐减,水田数量总体而言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减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等综合的人为因素使耕地数量随时... 研究四川盆地西缘中低山地区耕地的时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旱地数量在500~1200m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但1200m以上数量锐减,水田数量总体而言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减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等综合的人为因素使耕地数量随时间变化而较大程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时空动态变化 高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