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系统的退耕还林动态变化监测研究综述
1
作者 罗天涵 杨波 +2 位作者 徐红达 杨琼月 肖劲楠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2期83-87,共5页
近年来,基于GIS与遥感系统的林地动态变化监测研究体系已趋于完备。在此基础上,利用当前研究热点技术以退耕还林为对象的时空动态变化监测体系还值得进行深层次挖掘。笔者通过对前人文献的学习和梳理从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提取与... 近年来,基于GIS与遥感系统的林地动态变化监测研究体系已趋于完备。在此基础上,利用当前研究热点技术以退耕还林为对象的时空动态变化监测体系还值得进行深层次挖掘。笔者通过对前人文献的学习和梳理从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提取与空间尺度各因子利用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研究的技术方法。基于前人研究,笔者以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为支撑对以时序土地利用类型提取与空间因子相结合。从而建立时空动态变化监测体系,以服务于我国林业部门用于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服务的愿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分类方法 空间因子分析方法 时空动态变化监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工作面底板突水全时空预警方法 被引量:31
2
作者 许延春 黄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9-382,共14页
为分析采煤工作面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微震响应特征差异,进而实现矿井水害预警和防治,基于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工作面底板突水全时空预警的方法。所谓“全时空”是指包括采前时期、超前采动影响时期和开采时期在内的... 为分析采煤工作面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微震响应特征差异,进而实现矿井水害预警和防治,基于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工作面底板突水全时空预警的方法。所谓“全时空”是指包括采前时期、超前采动影响时期和开采时期在内的工作面全时间周期的3时段划分,以及工作面全空间的7个评价区域划分。在第1时段(采前时期),基于钻孔工程信息(钻孔涌水量、钻孔水压、钻孔注浆量)和微震响应特征,形成了突水危险性的表示方法,确定了原发性突水危险区,进而实现了采前时期突水危险性的长期预测;在第2时段(超前采动影响时期),设置“固定工作面”,并对微震事件及震源参数进行重新定位,在对微震事件核密度分析的基础上,获取突水前兆信息,确定了超前影响区、滞后影响区、侧向影响区的突水特征,进而实现了超前采动影响时期的突水危险性预警;在第3时段(开采时期),结合微震事件核密度分析,确定了顶板导水破坏区、底板破坏区、底板采动损伤区,引入2D-CE法在平面上对微震事件进行规范化,分析微震事件置信椭圆与预警含水层的位置关系,进而实现了工作面开采时期的突水危险性预报。同时根据开采验证结果,对前期预报方法进行修正,为后续工作面突水预报服务,使得焦作、邯邢矿区多个工作面基于微震监测的底板突水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时空 底板突水 突水前兆 预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的钱塘江入海口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得玉 冯学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8,F003,共5页
研究了水体透明度的遥感监测方法,并在钱塘江入海口水体的时空变化监测中应用.利用EXP(TM1/TM3)模型来提取水体透明度(SDD)信息.通过6个感兴趣区域的SDD均值对比分析发现,在1984—1997—2000年间,该水域的水体透明度都呈下降趋势.用对2... 研究了水体透明度的遥感监测方法,并在钱塘江入海口水体的时空变化监测中应用.利用EXP(TM1/TM3)模型来提取水体透明度(SDD)信息.通过6个感兴趣区域的SDD均值对比分析发现,在1984—1997—2000年间,该水域的水体透明度都呈下降趋势.用对2000年SDD图像划剖面的方法,来研究水体的空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从西到东,水体透明度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基于TM影像,尝试着从土地利用和围垦的角度来探讨水体透明度这种时空变化的原因,从而为钱塘江的河口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透明度 TM影像 钱塘江 入海口 变化分析 2000年 感兴趣区域 监测方法 对比分析 变化监测 变化特点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 决策支持 河口治理 SDD 趋势 下降 遥感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6年广西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关键生态环境参数时空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广超 赵海盟 +5 位作者 伍毅 杨彬 李丽和 张洪 杨泉光 陈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7,共5页
植被覆盖度(FVC)和叶面积指数(LAI)作为关键生态环境参数,其时空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对揭示陆地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与科学监管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6年GLASS产品的植被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数据,对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 植被覆盖度(FVC)和叶面积指数(LAI)作为关键生态环境参数,其时空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对揭示陆地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与科学监管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6年GLASS产品的植被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数据,对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FVC和LAI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6年保护区的FVC和LAI较高,FVC和LAI的变化呈增长的趋势,空间分布整体情况是东部区域好于西部区域;②2000—2016年保护区年均FVC和年均LAI分别增长了7.48%、28.47%;③保护区年均FVC的最低值和峰值分别是在2004年和2016年,其值分别为0.711、0.833,保护区年均LAI的最低值和峰值分别是在2000年和2016年,其值分别为3.425、4.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叶面积指数 金花茶保护区 时空动态变化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干旱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菜林 范帅邦 +1 位作者 布仁吉日嘎拉 周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6,共14页
内蒙古频发的干旱制约着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摸清其研究现状可为本区域干旱防御与未来研究的方向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对近20年300余篇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内蒙古干旱研究集中于时空演变特征、... 内蒙古频发的干旱制约着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摸清其研究现状可为本区域干旱防御与未来研究的方向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对近20年300余篇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内蒙古干旱研究集中于时空演变特征、形成机理、自然与社会影响、干旱监测与预警、干旱治理和风险管理等6个方面;各类干旱指标在不同自然区域的适宜性基本得以厘清,同时揭示了干旱频发且严重地区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初步形成了有效的干旱监测和风险管理体系;但缺乏对极端干旱动态过程及其对牧草、牲畜、牧民收入等方面影响研究,面向牧区的精细化干旱监测与预警模式有待建立,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较为薄弱,区域内干旱风险评估过程与指标缺乏标准。本研究明确了以往内蒙古干旱研究的侧重点和未来需深入探究的方向,可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和科学制定干旱防御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时空演变 干旱致因与影响 监测与预警方法 风险防控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被引量:10
6
作者 邢旗 乌兰巴特尔 +1 位作者 黄国安 高娃 《内蒙古草业》 2005年第2期4-6,共3页
草原资源在气候及人为因素干扰下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及时掌握草原资源现状及其变化,对草地合理利用及草原保护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 0 0 1~2 0 0 3年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地面调查方法... 草原资源在气候及人为因素干扰下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及时掌握草原资源现状及其变化,对草地合理利用及草原保护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 0 0 1~2 0 0 3年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地面调查方法,摸清了内蒙古草原资源现状及生产力。目前拥有草原总面积为74 91 85万hm2 ,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 2 93 13万hm2 。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全区草原面积减少了388 6 0万hm2 ,变化率为- 4 .93% ;与6 0年代草原面积相比,近4 0年草原面积减少了10 0 3 4 3万hm2 ,变化率为- 11. 81%。在摸清草原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草原资源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以此提出了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必须坚持“全面规划,依法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的原则,通过重点建设带动全面保护,通过全面保护巩固建设成果,并采用现代化遥感手段进行实时监测,为各级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资源 利用对策 可持续 内蒙古草原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资源现状 合理利用 重点建设 勘察设计院 2003年 信息数据库 动态变化 人为因素 保护建设 调查方法 80年代 60年代 动态管理 依法保护 建设成果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