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极端气候对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滞与累积效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亚丽
黄柱军
+2 位作者
田义超
林俊良
覃彩焕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5-677,共13页
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存在滞后和累积效应。探究西南区域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为中国西南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安全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趋势分析和时滞与累积效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
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存在滞后和累积效应。探究西南区域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为中国西南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安全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趋势分析和时滞与累积效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时滞与累积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植被覆盖度年均值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际变化率均值为0.032/(10 a)(p<0.01);空间上,75.6%区域的植被呈改善趋势,其中51.1%区域植被呈现出显著改善趋势。2)植被覆盖度对极端气候指数时滞与累积效应的响应主要表现累积效应,其中降雨指数1-3个月累积效应面积占比在50.9%-71.5%之间,温度指数累积效应面积介于43.6%-64.1%之间;而时滞效应影响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云南地区,时滞3个月的面积占比相对较大。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及其他因素分别对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贡献了54.5%和45.5%,气候贡献度大于80%的区域面积约占26.7%,主要集中研究区西部的横断山脉及高海拔的原始森林地区。人类活动贡献度超过80%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重庆以及人口密集的低海拔区域。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大于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植被覆盖度
时
滞
与
累积
效应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物候驱动机制与时滞累积效应研究
2
作者
李瑞平
王莹
+2 位作者
郑和祥
秦子元
侯洪飞
《农业机械学报》
2025年第8期86-94,共9页
植被物候作为表征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关键生态指标,其动态变化对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揭示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起始期(SOS)对多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及时滞累积效应,基于2001—2020年NDVI数据、多源气候数据和SOS...
植被物候作为表征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关键生态指标,其动态变化对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揭示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起始期(SOS)对多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及时滞累积效应,基于2001—2020年NDVI数据、多源气候数据和SOS数据,构建了融合随机森林(RF)模型、SHAP解释算法、时滞累积分析的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气温日较差(DTR)、日平均温度(T_(mean))、云量(CLD)和月总降水量(Pre)的季前长度分别集中在3~4个月(55.6%区域)、1~3个月(60.3%区域)、4~6个月(58.1%区域)和4~6个月(62.9%区域)。Pre是SOS最关键的驱动因子,CLD、DTR和T_(mean)则在特定情境下提供补充调节,并且不同类型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T_(mean)与DTR等热量因子以滞后1~3个月、无累积效应为主;Pre、地表土壤含水率(SM)与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等水分因子则表现出以当前月和短期累积为主的响应机制;CLD则主要体现为滞后2个月、累积1个月的调控效应。本研究揭示了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物候对多气候因子驱动的响应规律及时滞累积效应,为构建区域尺度的气候-植被交互模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及气候变化下植被动态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随机森林
SHAP分析
时滞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松辽流域植被叶面积指数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
14
3
作者
马云飞
何全军
+3 位作者
张月维
石艳军
李建平
袁福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3-2056,共14页
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对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月尺度MODIS LAI、气象等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趋势及偏相关分析、时滞与累积效应分析和改进的残差分析等方法,评估松辽流域2001—2021年生长季植被叶面...
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对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月尺度MODIS LAI、气象等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趋势及偏相关分析、时滞与累积效应分析和改进的残差分析等方法,评估松辽流域2001—2021年生长季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在顾及时滞与累积效应的情况下探究气候与人为驱动因素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松辽流域LAI总体呈“平原低,山地高”的空间分布格局。近21年植被LAI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未来植被变化以持续改善为主,但内蒙古西部草原及大、小兴安岭局部地区仍存在退化风险。(2)LAI总体上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相较气温植被生长对降水更敏感。LAI变化的时间效应随气候因子、覆被类型及植被分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LAI对气温的主要时间效应为2个月滞后和0—1个月累积,而对降水主要为无显著滞后和1个月累积。(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联合作用是影响松辽流域植被LAI动态的主要原因,两者对植被变化的贡献分别占41.7%和58.3%,同时考虑时滞和累积效应时,提升了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的解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松辽流域
时滞累积效应
人类活动
残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端气候对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滞与累积效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亚丽
黄柱军
田义超
林俊良
覃彩焕
机构
北部湾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部湾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5-677,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1020)
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AA18118038)
+2 种基金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4JGA268)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0431
2022KY0412)。
文摘
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存在滞后和累积效应。探究西南区域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为中国西南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安全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趋势分析和时滞与累积效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时滞与累积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植被覆盖度年均值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际变化率均值为0.032/(10 a)(p<0.01);空间上,75.6%区域的植被呈改善趋势,其中51.1%区域植被呈现出显著改善趋势。2)植被覆盖度对极端气候指数时滞与累积效应的响应主要表现累积效应,其中降雨指数1-3个月累积效应面积占比在50.9%-71.5%之间,温度指数累积效应面积介于43.6%-64.1%之间;而时滞效应影响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云南地区,时滞3个月的面积占比相对较大。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及其他因素分别对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贡献了54.5%和45.5%,气候贡献度大于80%的区域面积约占26.7%,主要集中研究区西部的横断山脉及高海拔的原始森林地区。人类活动贡献度超过80%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重庆以及人口密集的低海拔区域。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大于人类活动。
关键词
极端气候
植被覆盖度
时
滞
与
累积
效应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西南地区
Keywords
extreme climate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time-lag and cumulative effects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southwest region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物候驱动机制与时滞累积效应研究
2
作者
李瑞平
王莹
郑和祥
秦子元
侯洪飞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农业机械学报》
2025年第8期86-94,共9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2024JBGS0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69004)
内蒙古农业大学旱区水工程生态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SQ2024SKL08048)。
文摘
植被物候作为表征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关键生态指标,其动态变化对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揭示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起始期(SOS)对多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及时滞累积效应,基于2001—2020年NDVI数据、多源气候数据和SOS数据,构建了融合随机森林(RF)模型、SHAP解释算法、时滞累积分析的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气温日较差(DTR)、日平均温度(T_(mean))、云量(CLD)和月总降水量(Pre)的季前长度分别集中在3~4个月(55.6%区域)、1~3个月(60.3%区域)、4~6个月(58.1%区域)和4~6个月(62.9%区域)。Pre是SOS最关键的驱动因子,CLD、DTR和T_(mean)则在特定情境下提供补充调节,并且不同类型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T_(mean)与DTR等热量因子以滞后1~3个月、无累积效应为主;Pre、地表土壤含水率(SM)与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等水分因子则表现出以当前月和短期累积为主的响应机制;CLD则主要体现为滞后2个月、累积1个月的调控效应。本研究揭示了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物候对多气候因子驱动的响应规律及时滞累积效应,为构建区域尺度的气候-植被交互模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及气候变化下植被动态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随机森林
SHAP分析
时滞累积效应
Keywords
Mu Us sandy land
vegetation phenology
climate change
random forest
SHAP analysis
time-delay cumulative effect
分类号
S162 [农业科学]
P407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松辽流域植被叶面积指数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
14
3
作者
马云飞
何全军
张月维
石艳军
李建平
袁福香
机构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长白山气象与气候变化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科技创新中心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3-2056,共14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20210203152SF)
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1J076)。
文摘
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对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月尺度MODIS LAI、气象等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趋势及偏相关分析、时滞与累积效应分析和改进的残差分析等方法,评估松辽流域2001—2021年生长季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在顾及时滞与累积效应的情况下探究气候与人为驱动因素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松辽流域LAI总体呈“平原低,山地高”的空间分布格局。近21年植被LAI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未来植被变化以持续改善为主,但内蒙古西部草原及大、小兴安岭局部地区仍存在退化风险。(2)LAI总体上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相较气温植被生长对降水更敏感。LAI变化的时间效应随气候因子、覆被类型及植被分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LAI对气温的主要时间效应为2个月滞后和0—1个月累积,而对降水主要为无显著滞后和1个月累积。(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联合作用是影响松辽流域植被LAI动态的主要原因,两者对植被变化的贡献分别占41.7%和58.3%,同时考虑时滞和累积效应时,提升了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的解释度。
关键词
气候因子
松辽流域
时滞累积效应
人类活动
残差分析
Keywords
climate factors
Songliao River Basin
time⁃lag and cumulative effects
human activities
residuals analysis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极端气候对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滞与累积效应
张亚丽
黄柱军
田义超
林俊良
覃彩焕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物候驱动机制与时滞累积效应研究
李瑞平
王莹
郑和祥
秦子元
侯洪飞
《农业机械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松辽流域植被叶面积指数动态的影响
马云飞
何全军
张月维
石艳军
李建平
袁福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