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偏VSP偏移距对时深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玢 罗勇 +2 位作者 蒋立 郑鸿明 康月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2-575,共4页
常规VSP偏移距校正方法是基于地下介质各向同性的前提下,利用井口、激发点、观测深度三者位置之间的距离关系,校正偏移距引起的纵向时间偏差,这种方法随着各向异性加剧和观测深度的减小而校正时间误差增大,不能满足用户对VSP资料的精度... 常规VSP偏移距校正方法是基于地下介质各向同性的前提下,利用井口、激发点、观测深度三者位置之间的距离关系,校正偏移距引起的纵向时间偏差,这种方法随着各向异性加剧和观测深度的减小而校正时间误差增大,不能满足用户对VSP资料的精度要求。研发了一种新的偏移距校正方法,它是以反射波双程旅行时水平同向程度作为目标,求出常规校正前、后时差随深度变化曲线,取这条时差曲线的中值对VSP时深关系中的时间作校正,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方法可提高时深关系的精度,可减小超过50%的时间误差。此外,地质层位标定与时差随深度变化曲线联合使用,通过确定临界时差和临界深度,可定量确定受偏移距影响井段,更合理地使用VSP资料,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偏VSP 偏移距校正 时深关系 层位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坡折带斜井时深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兵 周家雄 +1 位作者 任科英 刘爱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6-40,共5页
发育了一系列岩性圈闭的琼东南盆地坡折带是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和领域,但在该坡折带上,当沿斜井轨迹的水深变化很大时,常规计算时深关系的方法往往会失效,致使时深关系求取困难。为此,从理论上剖析了该坡折带上常规VSP测井和声波测井... 发育了一系列岩性圈闭的琼东南盆地坡折带是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和领域,但在该坡折带上,当沿斜井轨迹的水深变化很大时,常规计算时深关系的方法往往会失效,致使时深关系求取困难。为此,从理论上剖析了该坡折带上常规VSP测井和声波测井计算的时深关系与准确时深关系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常规声波测井和VSP测井是沿井轨迹方向计算时间和深度值的,只考虑了井口位置上的水深影响,而在斜井变水深的条件下,求取时深关系则需要计算井轨迹上每个点的垂向深度及其所对应的传播时间且不同位置对应着不同的水深值。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变水深斜井VSP速度建模方法,开展了射线追踪正演模拟;通过分析VSP正演记录初至时间和实测记录初至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速度模型迭代更新,建立了井附近地层的速度模型,从而得到坡折带上沿斜井轨迹水深变化条件下的时深关系。结论认为,与常规基于标志层方法计算的时深关系相比,所建立的变水深斜井VSP速度建模方法不受地面地震资料品质的限制,保证了井轨迹上每个点时深关系的准确性且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坡折带 斜井 水深变化 时深关系 VSP速度建模 正演模拟 井震标定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轨迹地震层位化的水平井时深关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边立恩 于茜 +2 位作者 谷志猛 孙希家 罗义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2,共6页
针对倾斜地层对水平井时深映射的影响,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分析并论证了常规借用时深关系所导致的井震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井轨迹地震层位化的解决方法。该方法将构造约束下的层位时深转换理念引入到井轨迹的时深映射中,首先对井轨... 针对倾斜地层对水平井时深映射的影响,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分析并论证了常规借用时深关系所导致的井震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井轨迹地震层位化的解决方法。该方法将构造约束下的层位时深转换理念引入到井轨迹的时深映射中,首先对井轨迹进行地震层位化处理,然后通过建立地质构造约束下的高精度空变速度模型,将井轨迹的深度域地震层位进行深时映射,最终得到井轨迹在时间域更加客观真实的投影形态。该方法在渤海NB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类似构造特征区的井位设计及随钻过程中井轨迹的实时调整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时深关系 深时映射 倾斜地层 井轨迹 地震层位 空变速度模型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时深建模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袁航 谢玮 +3 位作者 毕臣臣 岳占伟 刘伟 刘学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3-157,共5页
为了解决海上勘探初期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的时深关系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和支持向量机的时深建模方法,利用粒子群算法来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首先由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得到每口井的时深关系;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时间与深度之间... 为了解决海上勘探初期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的时深关系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和支持向量机的时深建模方法,利用粒子群算法来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首先由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得到每口井的时深关系;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时间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以此模型对时间域等T0图进行转换,从而得到深度域的构造图。实际测井数据和三维地震资料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时深关系模型适用于整个研究区,且时间域转换深度与井分层深度、构造深度之间的误差较小,能够满足精细构造解释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解释 粒子群算法 支持向量机 时深关系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地层的VSP时深标定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姜本厚 沈章洪 +1 位作者 张平平 蔡越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8-604,682+514,共7页
针对VSP时深关系与偏移剖面对比时经常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本文以理论时深关系为标准,通过VSP时深关系、偏移剖面与理论时深关系的对比研究,分析了VSP、偏移剖面与理论时深关系的差别所在。以渤海油田CYQ构造已钻井实测VSP数据和VSP正... 针对VSP时深关系与偏移剖面对比时经常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本文以理论时深关系为标准,通过VSP时深关系、偏移剖面与理论时深关系的对比研究,分析了VSP、偏移剖面与理论时深关系的差别所在。以渤海油田CYQ构造已钻井实测VSP数据和VSP正演结果为实例对比分析了倾斜地层VSP和偏移剖面对时深标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深关系 VSP偏移剖面 正演模型 时深标定 倾斜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高陡构造零偏VSP空变倾角时差校正及其处理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谢会文 罗斌 +3 位作者 许安明 尚江伟 顾成龙 陈维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8-415,共8页
零偏VSP以水平地层为假设条件,当地层倾斜时,零偏VSP时深关系精度和走廊叠加记录精度出现误差,更严重的是,走廊叠加记录上观测井段之下地层的上行反射波成像位置错误,需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处理。针对复杂高陡构造零偏VSP资料处理,提出了... 零偏VSP以水平地层为假设条件,当地层倾斜时,零偏VSP时深关系精度和走廊叠加记录精度出现误差,更严重的是,走廊叠加记录上观测井段之下地层的上行反射波成像位置错误,需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处理。针对复杂高陡构造零偏VSP资料处理,提出了空变倾角时差校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利用零偏VSP上、下行波场计算反射界面倾角,建立二维层速度初始模型,通过射线追踪修正速度模型,使倾角空间变化的高陡构造地层的VSP上行反射波场得到充分拉平,不仅提高了零偏VSP走廊叠加记录的精度,而且观测井段之下地层的上行反射也得到有效拉平并能精确成像,从而实现观测井段之下地层深度的精确预测和波组特征预测,时深关系也校正到地震波自地面震源到井下检波器的铅直传播时间,有效解决了复杂高陡构造的零偏VSP时深关系、层位标定和钻前地层预测等问题,实际资料处理效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深关系 层位标定 走廊叠加 倾角时差校正 VSP资料处理 钻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地区中浅层砾岩层识别刻画 被引量:5
7
作者 范旭 刘宜文 +2 位作者 郑鸿明 马俊彦 尹丽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组合构造普遍位于中浅层砾岩层之下,砾岩层具有横向展布范围广且不规则、纵横向速度变化大等特点,严重制约中、下组合目标的精细落实。因此,搞清砾岩层结构及分布特征,对下伏构造形态和高点位置的准确落实尤为重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组合构造普遍位于中浅层砾岩层之下,砾岩层具有横向展布范围广且不规则、纵横向速度变化大等特点,严重制约中、下组合目标的精细落实。因此,搞清砾岩层结构及分布特征,对下伏构造形态和高点位置的准确落实尤为重要。结合微测井、钻井、测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地区中浅层砾岩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对低速和高速砾岩层的顶底界面进行识别刻画,并分区、分段建立了砾岩层时深关系曲线,用于指导深度域下组合构造成图和叠前深度偏移中浅层速度模型的建立。实例应用证明,南缘四棵树地区中浅层砾岩层识别刻画对准确落实构造目标,提高地震剖面成像品质至关重要,同样也可以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其他类似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四棵树地区 中浅层 低速砾岩层 高速砾岩层 识别刻画 时深关系 速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山前带黄土砾石区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崔庆辉 尚新民 +3 位作者 腾厚华 金昌昆 赵胜天 宋桂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6-233,I0007,共9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的近地表呈黄土、砾石二元结构且变化剧烈,常规的近地表建模及静校正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构建精准的山前带近地表结构模型,以便做好激发井深设计及静校正处理,首先基于微测井测量数据细究山前带近地表特性,厘清近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的近地表呈黄土、砾石二元结构且变化剧烈,常规的近地表建模及静校正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构建精准的山前带近地表结构模型,以便做好激发井深设计及静校正处理,首先基于微测井测量数据细究山前带近地表特性,厘清近地表黄土层和砾石层的速度、时深关系等;其次通过地质统计学方法求证了黄土与砾石厚度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优选克里金插值法建立黄土和砾石厚度模型,利用黄土底界和砾石底界与地表的相似系数对该厚度模型进行校正,以提高建模精度;最后提出分层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所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均优于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黄土砾石区 近地表建模 时深关系曲线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变速成图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明学 刘洋 吴海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地震资料解释中时深转换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古中央隆起带地区利用常规方法绘制的构造图误差比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因为钻至T_2反射层的井比较多,相对来说时深转换的速度比较准确,再把T_2至目的层的速度计算出来,就可以得到目... 地震资料解释中时深转换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古中央隆起带地区利用常规方法绘制的构造图误差比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因为钻至T_2反射层的井比较多,相对来说时深转换的速度比较准确,再把T_2至目的层的速度计算出来,就可以得到目的层以上的平均速度,这样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完成时深转换,编制出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的构造图。依据以上方法,对古中央隆起带地区的T_5、T_(4-1)T_4、T_(3-2)、T(3-1a)、T_(3-1)、T_3反射层分别求取了至T_2反射层的层速度,再利用T_2反射层以上平均速度,从而得到了各目的反射层以上的平均速度,进行时深转换,编制出7个目的反射层的构造图。经过误差分析表明,利用这种方法编制的构造图的精度有了很大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成图 层速度 时深关系 平均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速度场的建立及其在层位标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建蕊 胡刚 李友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3期47-51,7,共5页
三维速度场建立的基础是速度资料,综合使用VSP资料、速度谱资料和声波测井资料可以建立高精度的三维速度场。在建立三维速度场的过程中,比较烦琐的是平面平滑处理,而通常按网格化方法后进行平面平滑处理的三维速度场占用较大存储空间,... 三维速度场建立的基础是速度资料,综合使用VSP资料、速度谱资料和声波测井资料可以建立高精度的三维速度场。在建立三维速度场的过程中,比较烦琐的是平面平滑处理,而通常按网格化方法后进行平面平滑处理的三维速度场占用较大存储空间,文中提出的分块多项式曲面拟合的方法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将应用分块多项式曲面拟合的方法所获得的三维速度场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的层位标定中,可以为无VSP或地震测井的井位提供较为准确的时深关系,从而避免了解释人员进行层位标定时的盲目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油田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速度场 层位标定 分块多项式 曲面拟合 时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相带控制下提高井震标定精度的综合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小茜 周俊峰 +1 位作者 雷明 谢俊法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8-355,共8页
在地震-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中,井震标定所确定的时深关系是构建深度域测井数据和地质类等资料与时间域地震资料相互转换的桥梁。加强对井震标定结果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井震标定后时深关系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继而提升构造解释、变速... 在地震-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中,井震标定所确定的时深关系是构建深度域测井数据和地质类等资料与时间域地震资料相互转换的桥梁。加强对井震标定结果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井震标定后时深关系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继而提升构造解释、变速成图、储层研究等工作的可靠程度。为了提高井震标定精度,从分析影响井震标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出发,提出了一套利用沉积相带控制下的速度分析、联井地震剖面对比以及VSP的速度关系分析等综合时深关系分析方法,开展了地震-地质一体化的综合提高时深关系精度的实验验证与应用研究。在多个凹陷的沉积地层中,从单井标定、单个地质界面的地震层位追踪以及VSP速度资料的应用,扩展到了不同沉积相带的多井标定、多个地震层位追踪结果质控以及实现地层的快速对比等方面。结果表明,该综合分析方法适用于碎屑岩沉积地层中时深关系标定结果的检查,从多个角度提高了井震标定后时深关系的准确性与精度,同时在地层对比研究、构造分析、油藏评价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标定 沉积相控制 联井剖面分析 VSP分析 时深关系 碎屑岩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微测井解释分析的程序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淑艳 田泽峰 +1 位作者 刘海平 康勇 《山西焦煤科技》 2008年第11期12-14,38,共4页
在分析单炮数据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利用VB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获取准确的初至时间,再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微测井初至进行回归分析,找出时深关系,综述微测井解释流程。实践证明,该方法为野外采集现场快速得出结论解释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在分析单炮数据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利用VB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获取准确的初至时间,再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微测井初至进行回归分析,找出时深关系,综述微测井解释流程。实践证明,该方法为野外采集现场快速得出结论解释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能够及时指导野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测井 单炮数据结构 初至 程序设计 回归分析 时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记录在层位标定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海长 周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7,共6页
在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过程中,子波、极性、时深关系是三个十分重要同时又常被解释人员简单化的问题。常用的子波包括Ricker子波、统计性子波和确定性子波,通常先用统计性子波确定子波主频,再用该主频的Ricker子波做初始标定,最后在初... 在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过程中,子波、极性、时深关系是三个十分重要同时又常被解释人员简单化的问题。常用的子波包括Ricker子波、统计性子波和确定性子波,通常先用统计性子波确定子波主频,再用该主频的Ricker子波做初始标定,最后在初始标定的基础上提取确定性子波并用之进行精细标定。对于长井段和大位移斜井还需分段用时变子波标定。准确识别地震剖面极性对层位标定和地震解释意义重大,合成记录法、地震反射特征法、地震子波法常被用来判断剖面极性。VSP时深数据和声波曲线积分得到的时深数据是标定中常用的时深关系,使用过程中要注意AVO效应、测井环境影响以及色散现象带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积模型 合成地震记录 子波 地震极性 时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动方程正演的倾斜地层VSP走时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军 沈章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3,共4页
VSP时深关系是构造圈闭勘探中联系时间域地震剖面和深度域钻井、测井资料的桥梁,大量基于偏移地震剖面的岩性圈闭勘探实践使得VSP时深关系曾经被忽视的精度问题暴露出来,时深标定者的"拉伸"操作也常常被质疑。针对地层倾斜这... VSP时深关系是构造圈闭勘探中联系时间域地震剖面和深度域钻井、测井资料的桥梁,大量基于偏移地震剖面的岩性圈闭勘探实践使得VSP时深关系曾经被忽视的精度问题暴露出来,时深标定者的"拉伸"操作也常常被质疑。针对地层倾斜这一影响地震波传播路径从而影响VSP传播时间的因素,研发了波动方程正演分析工具,实现了地层倾角对VSP传播时间影响的定量分析,并在渤海锦州M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从而为陡倾角地区时深标定工作中合理拉伸量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正演 VSP 倾斜地层 时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合成地震记录精度的方法研究
15
作者 陈志巍 《中国科技财富》 2010年第4期122-122,117,共2页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是连接地震、地质工作的桥梁,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砂体预测、储层反演、分析和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合成地震记录制作过程中对各个参数的质量控制将最终决定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的精度。因此要制作精确的...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是连接地震、地质工作的桥梁,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砂体预测、储层反演、分析和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合成地震记录制作过程中对各个参数的质量控制将最终决定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的精度。因此要制作精确的合成地震记录,就要对计算反射系数、子波提取、调整深时关系,三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合成地震记录的精度,达到层位标定对合成地震记录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层位标定 时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