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时效损伤的炭质泥页岩分数阶蠕变模型研究
1
作者 徐心语 胡斌 +2 位作者 董承旺 张红军 李海英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为探究边坡失稳的内在致灾机理,针对软弱夹层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炭质泥页岩软弱夹层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炭质泥页岩的分级剪切蠕变试验,揭示其蠕变规律,确定了其不同法向应力水平下的长期强度。通过对传统Maxwell体进行改进,... 为探究边坡失稳的内在致灾机理,针对软弱夹层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炭质泥页岩软弱夹层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炭质泥页岩的分级剪切蠕变试验,揭示其蠕变规律,确定了其不同法向应力水平下的长期强度。通过对传统Maxwell体进行改进,将传统黏性元件替换为分数阶元件,引入考虑时效损伤的黏塑性体,建立考虑时效损伤的炭质泥页岩分数阶蠕变模型;基于1stOpt软件中的优化Levenberg-Marquardt法对炭质泥页岩试验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对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西原模型相比,改进的模型对试验数据有更好的拟合度,能够完整表征炭质泥页岩的减速、等速和加速蠕变阶段,尤其与加速蠕变阶段蠕变曲线的表征高度吻合;蠕变曲线变化由参数γ、A、v控制,材料参数A、v反映了炭质泥页岩的物理力学强度。研究结果可为含炭质泥页岩软弱夹层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分数阶元件模型 时效损伤 蠕变损伤模型 1stOpt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效损伤的岩石分数阶蠕变模型
2
作者 赵越 牛心玉 蒋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3-1224,共12页
目前多数本构模型难以同时反映软岩和硬岩蠕变行为,适用范围有限。为构建适用范围更广的岩石蠕变模型,以广义Kelvin-Voigt模型为基础,引入分数阶微积分算子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构建新的考虑时效损伤的岩石分数阶蠕变模型,并拓展至三维... 目前多数本构模型难以同时反映软岩和硬岩蠕变行为,适用范围有限。为构建适用范围更广的岩石蠕变模型,以广义Kelvin-Voigt模型为基础,引入分数阶微积分算子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构建新的考虑时效损伤的岩石分数阶蠕变模型,并拓展至三维应力空间。模型验证分析发现:1)分别以新建一维、三维模型对大理岩单轴、砂岩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进行模拟,平均R^(2)(拟合优度)分别为0.994 4和0.994 2,证明了新建模型的可行性;2)同时采用新建模型和相关文献中分数阶蠕变模型对砂岩三轴蠕变数据进行模拟,得到平均R2分别为0.994 2和0.992 7,新建模型平均R2高出0.001 5;3)对花岗岩、板岩、泥岩和全风化花岗岩这四种硬度的岩石三轴压缩蠕变试验数据进行模拟,平均R2达0.989 9,证明新建模型具有一定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损伤 岩石 分数阶 蠕变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人工冻结红砂岩的动态时效损伤模型 被引量:7
3
作者 单仁亮 宋永威 +3 位作者 宋立伟 黄鹏程 戴旭 周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为了研究西北人工冻结红砂岩的动态力学特性,采用SHPB试验装置对-15℃红砂岩进行单轴冲击压缩试验。对SHPB试验中5组有效数据展开分析,得到了5条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基于损伤演化及元件模型理论,将冻结红砂岩视为由具有弹... 为了研究西北人工冻结红砂岩的动态力学特性,采用SHPB试验装置对-15℃红砂岩进行单轴冲击压缩试验。对SHPB试验中5组有效数据展开分析,得到了5条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基于损伤演化及元件模型理论,将冻结红砂岩视为由具有弹性特性、损伤特性、塑性特性及黏滞特性的非均匀质点组成,建立了包含损伤体元件、黏壶及弹簧的时效损伤模型。研究发现:试件强度与平均应变率呈指数相关,当试件平均应变率较小时,试件的强度变化平缓,在高平均应变率下,试件强度急剧增大,当平均应变率为120.73 s-1时,应力峰值高达84.96 MPa,接近静态抗压强度44.1 MPa的2倍;时效损伤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在一定范围内的冻结红砂岩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冲击压缩 冻结红砂岩 SHPB试验 时效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时效损伤模型及其在工程爆破中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志亮 郑田中 李永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15-1620,共6页
为了实现爆破智能化,降低爆破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数值模拟预估出岩体中爆破诱发损伤的大小以及分布范围在工程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科学合理的爆破损伤模型是关键。基于岩石介质是连续的、各向同性的、且存在初始裂纹的假设,把考虑时效... 为了实现爆破智能化,降低爆破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数值模拟预估出岩体中爆破诱发损伤的大小以及分布范围在工程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科学合理的爆破损伤模型是关键。基于岩石介质是连续的、各向同性的、且存在初始裂纹的假设,把考虑时效的岩石拉裂损伤演化方程和双线形弹塑性本构结合起来,通过用户自定义简明地嵌入到大型LS-DYNA软件中,并引入了该软件中的侵蚀算法,对半无限岩体中临空面附近爆破漏斗问题进行了重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本文方法在工程中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微裂纹 时效损伤 侵蚀算法 爆破漏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效损伤的岩石分数阶蠕变本构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苏艳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97,103,共7页
为准确描述岩石蠕变变形破坏全过程,引入连续损伤和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建立全面、简练的蠕变本构模型。首先基于弹性模量随时间衰减规律,根据能量损伤的方式定义损伤变量,构建考虑时效损伤的弹性体,并验证该损伤演化方式的可行性。采用Rie... 为准确描述岩石蠕变变形破坏全过程,引入连续损伤和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建立全面、简练的蠕变本构模型。首先基于弹性模量随时间衰减规律,根据能量损伤的方式定义损伤变量,构建考虑时效损伤的弹性体,并验证该损伤演化方式的可行性。采用Riemann-Liouville型分数阶微积分算子理论,构建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分数阶软体元件,利用该软体元件作为分数阶黏滞体描述岩石黏弹性应变,在该软体元件的基础上进行损伤演化,得到考虑时效损伤的分数阶黏塑性体。联合分数阶黏滞体、考虑时效损伤的弹性体和分数阶黏塑性体,建立一个新的考虑时效损伤的分数阶蠕变本构模型。给出参数解析方法,利用泥质板岩蠕变数据验证模型合理性和优越性。分析损伤发展过程,判断模型参数敏感度,并通过红砂岩、千枚岩单轴压缩各向异性蠕变特性试验研究蠕变试验数据验证模型适用性。研究成果为岩石蠕变全过程辨识及岩体工程长期稳定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分数阶 蠕变 时效损伤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荷载下岩石剪切破坏时效损伤蠕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安森 戚承志 +2 位作者 罗伊 李长峰 王彪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86,共6页
岩石蠕变滑移失稳是诱发断裂滑移型岩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揭示岩石蠕变失稳过程的力学响应特征,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分析了岩石剪切滑移失稳过程的蠕变增长模式和力学响应特征,建立了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岩石剪切破坏时效损伤蠕... 岩石蠕变滑移失稳是诱发断裂滑移型岩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揭示岩石蠕变失稳过程的力学响应特征,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分析了岩石剪切滑移失稳过程的蠕变增长模式和力学响应特征,建立了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岩石剪切破坏时效损伤蠕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岩石剪切滑移失稳过程的蠕变演化特征,也能够表征岩石不同蠕变演化阶段的力学响应差异;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岩石剪切滑移失稳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化特征,存在典型的减速蠕变阶段、等速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岩石蠕变增长速率受弹性模量和黏性系数等影响,也受时效损伤效应影响,尤其对于加速蠕变阶段影响显著,这是造成岩石非线性加速蠕变失稳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荷载 剪切破坏 时效损伤 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效损伤的沥青混合料分数阶蠕变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温丛格 路晓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4-571,共8页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蠕变黏弹塑性力学行为,以Maxwell模型作为基础模型,采用分数阶微积分算子理论构建分数阶黏滞体,替代基础模型中的牛顿体;引入非线性黏滞阻尼器,与基础模型串联;定义损伤变量,依据Lemaitre等效应变原理进行损伤演化,得...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蠕变黏弹塑性力学行为,以Maxwell模型作为基础模型,采用分数阶微积分算子理论构建分数阶黏滞体,替代基础模型中的牛顿体;引入非线性黏滞阻尼器,与基础模型串联;定义损伤变量,依据Lemaitre等效应变原理进行损伤演化,得到考虑时效损伤的沥青混合料分数阶蠕变模型。求解该模型参数,分析参数敏感性,并进行损伤演化。利用所建模型辨识沥青混合料蠕变数据,并与经验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时效损伤 蠕变 分数阶 黏滞阻尼器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效损伤的岩石黏弹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曹利军 马超 王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0-166,共7页
目前多数本构模型难以同时描述软岩和硬岩的加速蠕变行为。为了反映岩石蠕变黏弹塑性力学行为,以广义Burgers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并验证其适用范围。引入损伤力学理论,建立考虑时效损伤的黏塑性体,与广义Burgers模型串联,从而得到一个新... 目前多数本构模型难以同时描述软岩和硬岩的加速蠕变行为。为了反映岩石蠕变黏弹塑性力学行为,以广义Burgers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并验证其适用范围。引入损伤力学理论,建立考虑时效损伤的黏塑性体,与广义Burgers模型串联,从而得到一个新的黏弹塑性蠕变本构模型,并拓展为三维情形。以某水电工程边坡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利用所建模型辨识页岩蠕变数据,求解模型参数,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引用相关文献中不同硬度、类型岩石的三轴蠕变数据,引入三维Cvisc模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理论曲线和试验曲线,充分显示出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目前多数模型难以反映不同岩石加速蠕变特性,所建模型通过验证可描述不同类型、硬度岩石蠕变行为,对不同加速蠕变曲线仍有良好辨识能力,研究成果为岩石加速蠕变力学行为模拟和岩体工程长期稳定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损伤 岩石 黏弹塑性 硬度 加速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效损伤的砂泥岩填料分数阶蠕变模型
9
作者 陶澄臻 黄海健 +2 位作者 袁后培 江信东 曹利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5年第5期88-97,共10页
水运工程中填料蠕变特性关系到码头地基的长期稳定性,目前鲜有对砂泥岩填料蠕变模型的研究。为构建能较为准确描述砂泥岩填料蠕变特性的本构模型,开展不同配合比条件下的剪切蠕变试验。基于试验成果,确定基础模型,结合Riemann-Liouvill... 水运工程中填料蠕变特性关系到码头地基的长期稳定性,目前鲜有对砂泥岩填料蠕变模型的研究。为构建能较为准确描述砂泥岩填料蠕变特性的本构模型,开展不同配合比条件下的剪切蠕变试验。基于试验成果,确定基础模型,结合Riemann-Liouville型分数阶微积分算子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构建一个新的考虑时效损伤的分数阶蠕变模型。模型验证分析发现:随着泥岩颗粒含量的增加,砂泥岩填料的长期强度逐渐递减,促进填料损伤的发展;模型四个主要参数η_(α1)、η_(α2)、α_(1)和α_(2)的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η_(α2)、η_(α1)、α_(2)和α_(1);新建模型模拟值与砂泥岩填料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平均R^(2)可达0.99,证明新建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砂泥岩填料蠕变特性及码头地基长期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填料 泥岩颗粒含量 时效损伤 分数阶 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硬脆性岩石分数阶蠕变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珠山 朱意明 +3 位作者 陈浩哲 韩邹红 黄新彩 张媛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60,共8页
硬脆性岩石与软弱岩石一样会发生蠕变破坏,因此研究其蠕变特性对围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假设黏滞系数与初始弹性模量的幂次方成正比,以此表征岩石初始的软硬和致密状态对其蠕变行为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分数阶非线性黏滞体,以描述... 硬脆性岩石与软弱岩石一样会发生蠕变破坏,因此研究其蠕变特性对围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假设黏滞系数与初始弹性模量的幂次方成正比,以此表征岩石初始的软硬和致密状态对其蠕变行为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分数阶非线性黏滞体,以描述衰减和稳定蠕变阶段的黏弹性特征;根据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引入损伤因子,建立了考虑时效损伤的分数阶非线性损伤黏塑性体,以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的力学行为。将胡克体、改进分数阶非线性黏滞体和分数阶非线性损伤黏塑性体串联,建立一个硬脆性岩石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并验证其合理性,试验曲线与模型理论曲线吻合良好,说明该模型能较好描述硬脆性岩石蠕变全过程。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讨论其对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关参数对准确描述硬脆性岩石的蠕变特征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模型 硬脆性岩石 分数阶微积分 时效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朱昌星 阮怀宁 +1 位作者 朱珍德 罗润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10-1513,共4页
在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时效损伤和损伤加速门槛值的特点,建立了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并通过对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长大引水隧洞板岩剪切流变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这种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不但能很好地反映... 在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时效损伤和损伤加速门槛值的特点,建立了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并通过对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长大引水隧洞板岩剪切流变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这种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不但能很好地反映岩石蠕变全过程,而且,也能合理地描述不同应力下板岩的初始蠕变损伤、稳态蠕变损伤和加速蠕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损伤 损伤加速门槛值 加速蠕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脆性岩石多尺度损伤蠕变模型及长期强度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伦洋 赖远明 +2 位作者 牛富俊 李鹏飞 朱其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71-3080,共10页
从损伤累积角度,考虑在应力溶蚀作用下微裂纹的亚临界扩展,在硬脆性岩石多尺度摩擦损伤耦合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细观时效损伤的演化规律。在摩擦准则中引入时效损伤变量,构建合适的时效损伤演化准则,进而推导宏观非弹性应变和细观损... 从损伤累积角度,考虑在应力溶蚀作用下微裂纹的亚临界扩展,在硬脆性岩石多尺度摩擦损伤耦合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细观时效损伤的演化规律。在摩擦准则中引入时效损伤变量,构建合适的时效损伤演化准则,进而推导宏观非弹性应变和细观损伤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可完整反映硬脆性岩石蠕变曲线三阶段特征的多尺度损伤蠕变本构模型。以裂纹损伤应力作为反映硬脆性岩石长期强度的指标,结合摩擦损伤耦合分析和细观时效损伤演化规律研究,获得硬脆性岩石长期强度的解析表达式和模型参数的跨尺度标定方法。运用提出的多尺度损伤蠕变模型模拟向家坝砂岩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蠕变模型不仅完整地描述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硬脆性岩石各阶段的蠕变特征,而且充分考虑了应变历史对时效损伤的影响。此外,长期强度的解析表达式也为蠕变试验荷载的分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硬脆性岩石 时效损伤 蠕变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压水压耦合作用下裂隙砂岩蠕变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德峰 刘鹏涛 +2 位作者 张臻悦 席银龙 柴修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3,共10页
在水利水电、水底隧道等岩土工程建设中,伴有初始损伤的岩石材料长期处于轴压水压耦合环境下,严重影响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为保证处于轴压水压耦合环境下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以预加载制备的裂隙砂岩岩样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制的流固... 在水利水电、水底隧道等岩土工程建设中,伴有初始损伤的岩石材料长期处于轴压水压耦合环境下,严重影响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为保证处于轴压水压耦合环境下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以预加载制备的裂隙砂岩岩样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制的流固耦合多通道岩石流变系统,开展轴压水压耦合作用下裂隙砂岩单级加载蠕变试验及其蠕变模型研究,主要分析压力水与初始荷载对裂隙岩样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讨论所建立蠕变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裂隙砂岩的轴向蠕变量随水压增大而减小,蠕变加速阶段的最大蠕变速率随着水压升高而增大,初始阶段和破坏阶段的最大轴向蠕变速率随初始荷载增大而增大。基于损伤理论,建立考虑初始损伤的蠕变模型基本元件的非线性方程;根据幂函数方程,提出加速蠕变黏塑性模型;根据轴压水压耦合作用下裂隙砂岩的蠕变变形特征,建立考虑时效损伤的1维非线性蠕变模型;基于增量理论,构建轴压水压下考虑时效损伤的3维非线性蠕变模型。所建立的蠕变模型预测的理论蠕变曲线与轴压水压下裂隙砂岩蠕变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表明所建立的蠕变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轴压水压耦合作用下裂隙岩石的蠕变变化特征,蠕变模型合理。该成果为评价地应力与压力水耦合作用下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 裂隙砂岩 时效损伤 蠕变特性 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linear creep damage model of sandstone under freeze-thaw cycle 被引量:9
14
作者 LI Jie-lin ZHU Long-yin +4 位作者 ZHOU Ke-ping CHEN Hui GAO Le LIN Yun SHEN Yan-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954-967,共14页
To study rock damage characteristics under long-term freeze-thaw cycles and loads,rock freeze-thaw and creep damage factors were defined based 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porosity and volume strain,respectively.The ... To study rock damage characteristics under long-term freeze-thaw cycles and loads,rock freeze-thaw and creep damage factors were defined based 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porosity and volume strain,respectively.The damage facto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basic rheological element,and the non-linear creep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and freeze-thaw rock equation are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non-linear creep characteristics under a constant load.Simultaneously,the creep test of freeze-thaw rock under step loading is performed.Based on the test data,the applic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creep damage freeze-thaw rock model are analyzed and verif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freeze-thaw cycles result in continuous rock pore structure damage and deterioration,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porosity enhancement.The constant load induces increasing rock plastic deformation,volume,and creep aging damage.As the loading stress increases,the instantaneous rock elastic parameters increase,and the rheological elastic and viscosity parameters decrease.Furthermore,the damage degradation of freeze-thaw cycles weakens the rock viscoplasticity,resulting in a rapid decrease in the viscosity parameter with an increase in freeze-thaw cycles.Generally,the continuous damage of the rock is degraded,and the long-term strength decreases continu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g damage creep damage model damage factor stable cre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ure evolution and localization effect of damage in rock based on wave velocity imaging technology 被引量:4
15
作者 ZHANG Yan-bo YAO Xu-long +5 位作者 LIANG Peng WANG Ke-xue SUN Lin TIAN Bao-zhu LIU Xiang-xin WANG Shan-y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752-2769,共18页
By utilizing wave velocity imaging technology,the uniaxial multi-stage loading test was conducted on siltstone to attain wave velocity imagings during rock fracture.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parameters of acoustic emis... By utilizing wave velocity imaging technology,the uniaxial multi-stage loading test was conducted on siltstone to attain wave velocity imagings during rock fracture.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parameters of acoustic emissions(AE),joint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locity field and AE during rock fracture were analyzed.Moreover,the localization effect of damage during rock fracture was explored by applying wave velocity imagings.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the wave velocity imagings enable three-dimensional(3-D)visualization of the extent and spatial position of damage to the rock.A damaged zone has a low wave velocity and a zone where the low wave velocity is concentrated tends to correspond to a severely damaged zone.AE parameters and wave velocity imagings depict the changes in activity of cracks during rock fracture from temporal and spatial perspectives,respectively:the activity of cracks is strengthened,and the rate of AE events increases during rock fracture;correspondingly,the low-velocity zones are gradually aggregated and their area gradually increases.From the wave velocity imagings,the damaged zones in rock were divided into an initially damaged zone,a progressively damaged zone,and a fractured zone.During rock fracture,the progressively damaged zone and the fractured zone both develop around the initially damaged zone,showing a typical localization effect of the damage.By capturing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progressively damaged zone and fractured zone in wave velocity imagings,the development of microfractures can be predicted,exert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ain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echanics acoustic emission(AE) wave velocity imaging technology tempo-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localization effect of da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