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时延修正方法在嫦娥四号探测器ΔDOR测量中的应用
1
作者 肖威 杨鹏 +1 位作者 张志斌 王广利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54,共13页
ΔDOR测量是一种应用于深空探测中的差分VLBI技术,通过对探测器和射电源的测量结果进行差分处理,从而减弱或消除传播介质、台站设备、时钟等引起的测量误差。目前我国ΔDOR测量的相关后处理中,有以首颗射电源作为参考源和邻近射电源作... ΔDOR测量是一种应用于深空探测中的差分VLBI技术,通过对探测器和射电源的测量结果进行差分处理,从而减弱或消除传播介质、台站设备、时钟等引起的测量误差。目前我国ΔDOR测量的相关后处理中,有以首颗射电源作为参考源和邻近射电源作为参考源的两种不同时延修正方法。利用对嫦娥四号实时任务期间VLBI测量数据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两者的时延结果相差在2 ns以内,且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通过对基线时延闭合差以及定轨残差进行分析发现,相较于首颗射电源修正的方法,邻近源修正存在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BI ΔDOR 嫦娥四号 时延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地天线组阵站间时延差修正技术研究与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文俊 郝万宏 +1 位作者 谌明 李海涛 《深空探测学报》 2015年第3期267-271,共5页
异地天线组阵可综合利用现有的天线设施,充分发挥设施资源的综合效能,对于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的测控通信支持,提高测控通信距离,具有特殊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异地天线组阵特点,并对异地天线组阵中关键的站间时延差修正技术进行研究,利... 异地天线组阵可综合利用现有的天线设施,充分发挥设施资源的综合效能,对于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的测控通信支持,提高测控通信距离,具有特殊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异地天线组阵特点,并对异地天线组阵中关键的站间时延差修正技术进行研究,利用"嫦娥3号"下行数据开展技术试验验证,不仅获得了喀什、青岛、北京、三亚四站间的精确时延差结果,完成四站信号的基带合成和符号流合成,而且优化了软件相关器参数;该技术同时应用到欧空局"金星快车"微弱信号的基带合成处理中,为后续深空探测信号合成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组阵 时延修正 相关处理 信号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时延粒子滤波的水声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利 李宇 黄勇 《声学技术》 CSCD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在水声传感器网络中,利用多个传感器节点探测到的方位信息进行目标跟踪是水下目标跟踪领域的一种新思路。由于水中声速的限制,信号到达各个节点的时间不是同步的,提出了一种修正时间延迟的方法,并将其与粒子滤波(PF)、扩展卡尔曼粒子滤... 在水声传感器网络中,利用多个传感器节点探测到的方位信息进行目标跟踪是水下目标跟踪领域的一种新思路。由于水中声速的限制,信号到达各个节点的时间不是同步的,提出了一种修正时间延迟的方法,并将其与粒子滤波(PF)、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EKPF)结合来解决该非线性跟踪问题。仿真分析表明修正时延后,算法的跟踪性能有较大提高;并且在相同条件下,EKPF的跟踪性能比PF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方位 多传感器节点 修正时延 粒子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时延扩展卡尔曼滤波MIMO声纳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4
作者 罗胜男 付广义 +2 位作者 贺旭 李宇 尹力 《声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6期458-463,共6页
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声纳是一种通过MIMO技术规划时空信道来提高声纳探测性能的新型主动探测声纳体制。由于分布式MIMO声纳节点分布间隔大,水中声速较小,由各发射节点同步发射的测距信号将经过不... 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声纳是一种通过MIMO技术规划时空信道来提高声纳探测性能的新型主动探测声纳体制。由于分布式MIMO声纳节点分布间隔大,水中声速较小,由各发射节点同步发射的测距信号将经过不同的时延到达目标,因此各接收节点测得的距离值分别对应于目标不同时刻的状态。常规的定位方法并没有考虑传播时延对测量值的影响,因而定位精度受到限制。提出了一种修正时延的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Modified Extended Kalman Filter,MEKF)对分布式MIMO声纳系统中的移动目标进行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目标定位跟踪方法相比,该方法有定位精度高、收敛速度快、跟踪性能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MIMO声纳系统 定位精度 修正时延的扩展卡尔曼滤波 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连续波系统测速时间误差的自适应修正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魏超 张慧娟 李冬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41-44,97,共5页
提出一种针对连续波测量系统测速数据时间不对齐误差的自适应修正方法。在多源信息融合处理解算飞行器轨迹时,将连续波测速数据的时间误差作为待估参数求解。建立飞行器轨迹参数和时间误差的联合求解模型,采用分步优化法给出飞行器轨迹... 提出一种针对连续波测量系统测速数据时间不对齐误差的自适应修正方法。在多源信息融合处理解算飞行器轨迹时,将连续波测速数据的时间误差作为待估参数求解。建立飞行器轨迹参数和时间误差的联合求解模型,采用分步优化法给出飞行器轨迹参数和连续波系统中各单台设备的时间误差估计值。实验结果表明:测速数据修正后,匹配程度明显优于修正前,飞行器轨迹参数的计算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波测量系统 数据融合 时延修正 非线性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目标跟踪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顾保国 陈阳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7-134,共8页
为了提高相控阵波束的跟踪能力,基于多设备源的测量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目标跟踪方法。该方法依次进行数据外推时延修正,数据检择,坐标变换,再进行测量数据的平滑滤波处理,最后利用动态加权的数据融合处理方法,提高了目标的跟... 为了提高相控阵波束的跟踪能力,基于多设备源的测量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目标跟踪方法。该方法依次进行数据外推时延修正,数据检择,坐标变换,再进行测量数据的平滑滤波处理,最后利用动态加权的数据融合处理方法,提高了目标的跟踪预测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的基于动态加权数据融合的目标跟踪方法具有较高的目标跟踪精度,满足系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检择 数据外推时延修正 坐标变换 跟踪滤波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性能的重复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文涛 张卫东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4-686,700,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优化性能的重复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对重复控制器中时滞环节的时延进行修正,以补偿由于低通滤波器的引入所带来的相位滞后,进而提高系统在参考/干扰信号基频处的增益,增强系统对基频信号的跟踪/抑制能力;其次,在重复控制... 提出一种基于优化性能的重复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对重复控制器中时滞环节的时延进行修正,以补偿由于低通滤波器的引入所带来的相位滞后,进而提高系统在参考/干扰信号基频处的增益,增强系统对基频信号的跟踪/抑制能力;其次,在重复控制器中加入超前校正环节,不仅拓宽了低通滤波器的带宽,而且提高了系统的高频增益,使得系统在高次谐波处的性能得以大幅提升。重复控制器的参数通过求解2个优化问题得到。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提出的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系统的性能。针对光盘驱动器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证实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控制器 时延修正 带宽 超前校正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控雷达自动跟踪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昕 梁允峰 +1 位作者 杨博 刘阳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9,共7页
针对窄波束测控雷达天线自动跟踪捕获问题,首先,分析讨论目标引导和角度追踪方法及相关的时延修正、坐标转换、叠加扫描等理论,结合某型雷达提出天线自动捕获跟踪框架;然后,针对引导异常情况下快速追踪问题,提出基于接收电平、扫描范围... 针对窄波束测控雷达天线自动跟踪捕获问题,首先,分析讨论目标引导和角度追踪方法及相关的时延修正、坐标转换、叠加扫描等理论,结合某型雷达提出天线自动捕获跟踪框架;然后,针对引导异常情况下快速追踪问题,提出基于接收电平、扫描范围和扫描速度的变步长天线追踪算法,通过修改伺服控制软件实现靶场雷达天线自动捕获跟踪;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该方法引导追踪捕获成功率高,可推广应用于同类型雷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捕获 外引导 扫描追踪 时延修正 坐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urbo码的空间激光脉冲时间传递方法
9
作者 付靖祺 张子昂 +1 位作者 马磊 刁凌天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4,共5页
激光信号在传输时会受到大气衰减与大气湍流等因素的干扰,导致授时误码率较高,影响时间传递的准确性,为此提出基于Turbo码的空间激光脉冲时间传递方法。构建激光脉冲信道与链路传输模型,设计信道编码,降低噪声对时间传递信号的干扰。依... 激光信号在传输时会受到大气衰减与大气湍流等因素的干扰,导致授时误码率较高,影响时间传递的准确性,为此提出基于Turbo码的空间激光脉冲时间传递方法。构建激光脉冲信道与链路传输模型,设计信道编码,降低噪声对时间传递信号的干扰。依据Turbo码的编码原理,使交织器满足交织前后序列相关性最小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双向测量模型,预测时间传递误差,并通过时延修正方法获取钟差表达式,计算其中的未知参数,达到时间传递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法具有误码率低,编码速率高等优点,可以更好地解决路径时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码 时间传递 激光脉冲 卫星授时 双向测量模型 时延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