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高速铁路下伏老采空区稳定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曹杨 王旭春 +3 位作者 曹云飞 卢泽霖 管晓明 于云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7-1375,共9页
揭示老采空区现有变形规律是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于广域地表变形监测有着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贵南高铁穿越大盘井采煤沉陷区的地... 揭示老采空区现有变形规律是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于广域地表变形监测有着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贵南高铁穿越大盘井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监测,采用最新的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pair InSAR,PSP-InSAR)技术,弥补了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InSAR,PS-InSAR)算法的缺陷,获得了老采空区的沉降变形。并通过实地考察老采空区上方已有建筑和道路,对InSAR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11—2013年及2014—2015年,大盘井采空区大部分点年平均沉降速率为-8~4 mm/a。通过对采空沉陷区地面沉陷调查发现地面建筑物和道路未产生有沉陷特征的沉降和破坏。因此,认为大盘井煤矿采空区沉陷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老采空区 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P-insar)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与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融合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9
2
作者 刘国林 张连蓬 +1 位作者 成枢 江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3,共4页
由于GPS与InSAR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使得二者的数据融合能够在时间域和空间域提高地面沉降监测的能力,现已成为国内外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研究重点。概述InSAR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应用现状和InSAR/GPS数据融合的研究现状,分析In-SAR/GPS... 由于GPS与InSAR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使得二者的数据融合能够在时间域和空间域提高地面沉降监测的能力,现已成为国内外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研究重点。概述InSAR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应用现状和InSAR/GPS数据融合的研究现状,分析In-SAR/GPS数据融合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GPS 地面沉降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三维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小冲 汤井田 +2 位作者 李志伟 佟国功 胡丹 《海洋测绘》 2008年第5期45-48,共4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是利用两幅或多幅SAR复数影像的相位差信息提取地表地形信息和形变信息的,其对卫星视线向形变比较敏感,精度可达厘米甚至毫米级,而对沿轨道方向的形变不敏感。本文总结了几种获取地表位移三维分量的方法,并...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是利用两幅或多幅SAR复数影像的相位差信息提取地表地形信息和形变信息的,其对卫星视线向形变比较敏感,精度可达厘米甚至毫米级,而对沿轨道方向的形变不敏感。本文总结了几种获取地表位移三维分量的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方位向偏移(AZO) 距离向偏移(RO) 孔径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发性岩溶塌陷群时序InSAR变形特征分析与早期识别
4
作者 张磊 向喜琼 +3 位作者 程欢欢 刘宏 李麟玮 王文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7-4863,共7页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技术在岩溶塌陷监测中的局限性,提出一种集成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 PS)技术的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 SBAS)-InSAR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技术在岩溶塌陷监测中的局限性,提出一种集成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 PS)技术的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 SBAS)-InSAR地表形变监测方法,用于监测浅埋覆盖层岩溶塌陷群的形变特性。选取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洞丢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收集2020年1月30日—2022年12月21日期间覆盖该区域的83幅Sentinel-1A影像数据,并应用时序InSAR技术对塌陷区域的形变速率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2022年,塌陷区域经历了形变速率的快速发展阶段,监测结果与实际划定的塌陷区域范围相吻合;塌陷区域的最大形变速率为-167.5 mm/a,主要发生在塌陷最为集中的区域。提出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岩溶塌陷群识别判据,该判据通过分析监测区域内任意3点相连的形变累积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性以及局部突变点,作为群发性岩溶塌陷群发育的早期识别特征。研究成果可为群发性浅埋覆盖层岩溶塌陷发育过程的识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形变速率 早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分布式目标探测的时序雷达干涉测量方法:以Lost Hills油藏区为例 被引量:46
5
作者 蒋弥 丁晓利 +2 位作者 何秀凤 李志伟 史国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92-3603,共12页
针对当前分布式目标雷达干涉测量运算效率低、选点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快速同质点选取下的干涉数据处理框架.相比之前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新方法具有选点快速、自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在保留影像分辨率基础之上增加空间点密度... 针对当前分布式目标雷达干涉测量运算效率低、选点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快速同质点选取下的干涉数据处理框架.相比之前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新方法具有选点快速、自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在保留影像分辨率基础之上增加空间点密度.另外,在统计推断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无偏空间相干性估计的分布式目标选择方法,进而弥补了传统经验阈值设定的缺陷.本文以美国加州Lost Hills油田区为例,在论证数据处理框架的可行性基础之上,分析了因孔隙流体萃取和孔隙压力降低引起的地表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时序 分布式目标 快速同质点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提取数字地面模型
6
作者 单新建 刘浩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1年第2期43-47,共5页
简单介绍了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 ( (INSAR ,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 ;简称 :干涉雷达 )的技术特点及原理 ,概述了干涉图像的相位解缠算法 ,并以西藏玛尼地区ERS - 1/ 2SAR图像为例 ,提取了数字高程模型 (DEM )
关键词 相位解缠 数字高程模型 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 insar 干涉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市段沿线滑坡隐患识别与形变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方迎潮 王小松 +5 位作者 蒋毅 顿佳伟 冯文凯 刘威 丁治文 张洋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7-1369,共13页
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市段沿线地处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多样、构造活跃、复杂地质条件下发育多种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的地质灾害,其中滑坡灾害对中贵天然气管道的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对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段沿线滑坡隐患进行有效识别与分析具... 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市段沿线地处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多样、构造活跃、复杂地质条件下发育多种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的地质灾害,其中滑坡灾害对中贵天然气管道的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对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段沿线滑坡隐患进行有效识别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entinel-1A升降轨卫星数据,基于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对中贵天然气天水段沿线滑坡隐患进行了解译识别、现场复核、发育特征与典型滑坡形变分析。研究区共识别17处滑坡隐患点,现场复核最终确定13处,其余4处为人类工程活动区,其中常沟村和磨峪沟村滑坡形变受降雨影响。统计发现研究区管道沿线滑坡多发生在坡度40°~50°,高差400~600 m,东北坡向和距管道100~150 m范围内,且岩土体强度较低,地层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_(4)^(a1+p1))为主。结果表明:联合升降轨的时序InSAR技术可以有效识别管道沿线滑坡隐患,为油气管线的安全运营及今后油气管道选线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市段 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滑坡隐患识别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时序PS-InSAR地面沉降预测
8
作者 火天宝 何毅 +2 位作者 姚圣 张立峰 张清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2,共6页
为防止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填海造陆引起的地面沉降对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利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PS-InSAR)技术,获得中国香港国际机场2016~2020年地面沉降数据,并利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SBAS-InSAR)技术以及水准点数据验证;引入门... 为防止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填海造陆引起的地面沉降对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利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PS-InSAR)技术,获得中国香港国际机场2016~2020年地面沉降数据,并利用小基线集雷达干涉(SBAS-InSAR)技术以及水准点数据验证;引入门控循环(GRU)神经网络构建堆叠式GRU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对中国香港国际机场未来地面沉降进行时序预测,并与SVM和MLP神经网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香港国际机场2016~2020年地面沉降空间分布不均匀,累计沉降逐渐增加,2020年12月垂直向的累积沉降量已达106 mm。构建的堆叠式GRU神经网络地面沉降方法相比SVM和MLP更准确,2021年7月中国香港国际机场最大累积地面沉降可达111.8 mm。本文提出的地面沉降时序预测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预测地面沉降的方法,为地面沉降早期预警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 时序预测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填海造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InSAR形变的麻阳苗族自治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9
作者 倪冰冰 李德营 +3 位作者 郭铭 佘祥杰 赵文婕 次仁欧珠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223,共12页
滑坡灾害严重威胁着麻阳苗族自治县(简称“麻阳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区域滑坡易发性预测精度,以麻阳县为研究区,基于10种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和历史滑坡数据,构建了滑坡易发性评价的随机森林模型,再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 滑坡灾害严重威胁着麻阳苗族自治县(简称“麻阳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区域滑坡易发性预测精度,以麻阳县为研究区,基于10种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和历史滑坡数据,构建了滑坡易发性评价的随机森林模型,再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形变数据以5种方式应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价,最后根据滑坡有效预测比评估了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显示:基于InSAR形变等级和滑坡易发性等级构建的评价矩阵能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的预测精度,其中采用InSAR解译结果补充滑坡样本并考虑形变等级的方式精度最高,其滑坡有效预测比达到0.904。该方法预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可为麻阳县滑坡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滑坡有效预测比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随机森林模型 麻阳苗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nSAR技术反演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同震破裂模型及形变时间序列
10
作者 高嘉楠 邹蓉 +2 位作者 王峻祥 郑瑞 孟一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使用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数据,利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高精度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同震破裂模型,然后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震中附近区域近6个月的累积形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地表形变以抬升为... 使用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数据,利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高精度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同震破裂模型,然后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震中附近区域近6个月的累积形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地表形变以抬升为主,升降轨数据视线向最大同震形变量分别约为6.8 cm和7.3 cm,破裂主要集中在7~15 km深度范围内,最大滑动量约为0.55 m;震后2个月内,震中近场及西北侧的抬升形变呈扩大趋势。综合分析认为,此次积石山地震发震断层走向NW、倾向NE,隶属于拉脊山南缘断裂带东南侧的隐伏分支断层;震后的大面积突发形变可能与孔隙压力释放有关,地表稳定状态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同震形变 断层滑动分布 时序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时序InSAR技术监测合肥市地面沉降及断裂活动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书媛 杨源源 +2 位作者 张鹏飞 孙军 骆佳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8-402,共5页
基于覆盖合肥地区的24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时序处理方法获取2017-11~2019-10合肥市城区及周边地面形变分布信息,分析主城区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获取地铁网络沿线地表形变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合肥市地铁线... 基于覆盖合肥地区的24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时序处理方法获取2017-11~2019-10合肥市城区及周边地面形变分布信息,分析主城区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获取地铁网络沿线地表形变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合肥市地铁线路沿线发生不同程度形变,形变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西南部,最大沉降速率达到35 mm/a。对池河-西山驿断裂形变场进行宏观分析,并结合时空同步的跨断层水准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认为2种数据的垂直形变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推测数据的垂直升降变化可能受断层拉张和挤压交替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 地表形变 时序insar 干涉测量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地表InSAR形变监测与安全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建军 张莹 +1 位作者 李昕 梅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为探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变电站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采空区地表沉降或倾斜给变电站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平顶山市2015—2022年间的45景Sentinel-1A数据,精细化分析拟建场地的9个代表位... 为探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变电站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采空区地表沉降或倾斜给变电站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平顶山市2015—2022年间的45景Sentinel-1A数据,精细化分析拟建场地的9个代表位置的时序形变特征,进而建立基于InSAR监测的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完成对场地的安全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数据集的模糊PS选点法可克服PS点密度低的弊端,有效增加分析可用数据,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依据基准点校正拟建区内代表点的时序形变后发现,拟建场地整体形变较小且逐渐呈现趋于稳定的趋势,最大沉降量为13.05 mm,最大沉降速度为5.73 mm/a,最大倾斜为0.070 mm/m。基于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分析可知:采空区地表场地移动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变电站地基基础处于安全状态,采空区地表沉降对拟建变电站的影响程度小,综合3种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等级为高,具备建设变电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表形变 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形变监测 安全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的临沂市地面沉降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颜丙囤 王如佳 +2 位作者 温丽媛 连凯旋 陈其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4-115,共2页
基于覆盖临沂市2018—2020年29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时序处理方法获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沂市及周边地区地面形变分布信息。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形变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形变速率都表现为自西南向东北沉降... 基于覆盖临沂市2018—2020年29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时序处理方法获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沂市及周边地区地面形变分布信息。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形变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形变速率都表现为自西南向东北沉降—稳定—沉降的趋势,研究区地面沉降主要集中于临沂市区中西部及苍山县、郯城县,市区往西有连接成片的趋势,大部分区域年均形变速率集中在-20~20 mm/a。根据沉降速率明显的漏斗分布情况,分析了因采空区塌陷、地下水超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 时序insar 干涉测量 临沂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引调水工程星载TD-InSAR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鹏 韩贤权 +1 位作者 谭勇 秦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214,共9页
针对时间序列InSAR计算量大、时效性低、传统D-InSAR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TD-InSAR连续像对干涉测量方法,并利用HyP3云计算平台实现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沿线地表形变连续干涉像对快速分析。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为研究区,以传统PS... 针对时间序列InSAR计算量大、时效性低、传统D-InSAR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TD-InSAR连续像对干涉测量方法,并利用HyP3云计算平台实现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沿线地表形变连续干涉像对快速分析。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为研究区,以传统PS-InSAR监测结果为参照数据对TD-InSAR地表形变探测精度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TD-InSAR取得的地表形变速率与PS-InSAR趋势一致,决定系数R 2>0.7,精度相比传统D-InSAR方法提高了52.6%;基于云计算的TD-InSAR地表形变监测方法降低了时序分析的计算量,提高了时序分析的时效性,适用于大范围的地表形变快速普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监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引调水工程 HyP3云计算平台 地表形变快速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SAR中相位图的噪声抑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华平 周荫清 +1 位作者 陈杰 李春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探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中干涉相位图的噪声抑制方法 .在讨论多视平均法抑制噪声的基础上 ,提出了极限平均视数的概念 ,推导了极限平均视数的确定公式 .在比较条件邻域平均、模糊中值滤波和模数滤波 3种非线性噪声抑制方法的基础... 探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中干涉相位图的噪声抑制方法 .在讨论多视平均法抑制噪声的基础上 ,提出了极限平均视数的概念 ,推导了极限平均视数的确定公式 .在比较条件邻域平均、模糊中值滤波和模数滤波 3种非线性噪声抑制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结合多视平均和非线性滤波的干涉相位图噪声抑制实现方法 ,并用ERS 1 2数据的实际处理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 干涉测量 非线性滤波 噪声抑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的InSAR相干性量级估计 被引量:16
16
作者 蒋弥 丁晓利 +3 位作者 李志伟 汪驰升 朱武 柯灵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9-811,共1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InSAR数据处理的自适应相干性量级估计方法,该方法能够满足复信号随机平稳的假设前提,并兼顾运算效率与估计精度.此方法生成的相干图具有很好的分布特征,避免了影像空间分辨率的损失.提出的算法分为两个步骤:(1)根...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InSAR数据处理的自适应相干性量级估计方法,该方法能够满足复信号随机平稳的假设前提,并兼顾运算效率与估计精度.此方法生成的相干图具有很好的分布特征,避免了影像空间分辨率的损失.提出的算法分为两个步骤:(1)根据地物后向散射特性,对时间序列SAR影像进行聚类分析,选择具有同分布的样本,保证SAR影像质地平稳条件;(2)对干涉图进行条纹频率估计,采用极大似然(ML)条纹频率估计方法去除系统相位引起的复信号非平稳性,并根据Cramer-Rao边界条件改善条纹频率的估计精度.以美国南加州洛杉矶地区的ENVISAT ASAR数据集为例,本文将新方法与现有方法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较传统方法而言,基于时间序列的相干性估计方法能够得到更可靠、精度更高、空间特征更鲜明的干涉相干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相干性估计 假设检验 条纹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INSAR作地面沉降监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5
17
作者 路旭 匡绍君 +1 位作者 贾有良 黄立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4期66-70,共5页
介绍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进行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监测的试验。对于试验区域、原始资料选取的原则、剪裁出的试验区域的影像进行InSAR处理都作了简要的说明 ,最后将利用D InSAR得到的天津市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的监测结果进... 介绍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进行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监测的试验。对于试验区域、原始资料选取的原则、剪裁出的试验区域的影像进行InSAR处理都作了简要的说明 ,最后将利用D InSAR得到的天津市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并据此得到一些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监测 去干扰处理 合成孔径雷达 水准测量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nSAR技术获取三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 被引量:18
18
作者 乔学军 李澍荪 +2 位作者 王琪 游新兆 杜瑞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利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技术 ,使用 38幅 1992~ 2 0 0 0年间三峡地区的ERS卫星SAR图像 ,并利用USGS的低精度DEM ,得到了该地区的DEM ,与GPS高程结果对比的差值为 15~ 12 8m。干涉结果表明 ,基线小于 2 0 0m的串行数... 利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技术 ,使用 38幅 1992~ 2 0 0 0年间三峡地区的ERS卫星SAR图像 ,并利用USGS的低精度DEM ,得到了该地区的DEM ,与GPS高程结果对比的差值为 15~ 12 8m。干涉结果表明 ,基线小于 2 0 0m的串行数据图像对具有较好的相干性 ;基线大于 2 0 0m、在晚春和夏季观测的串行数据图像对容易出现失相关 ,而几乎所有重复轨道的SAR图像对在进行配准时都不相关。为了进一步获得三峡地区较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 ,在该地区建立了角反射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三峡地区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串行 角反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技术现状与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乔书波 李金岭 +1 位作者 孙付平 边少锋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25,共15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经相干处理,它把合成孔径雷达(SAR)产生的单视复数图像中的相位信息提取出来,给出目标点的三维信息。由于SAR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和对某些地物有一定穿透性等特点...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经相干处理,它把合成孔径雷达(SAR)产生的单视复数图像中的相位信息提取出来,给出目标点的三维信息。由于SAR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和对某些地物有一定穿透性等特点,使InSAR技术的潜在应用领域相当广泛,目前已经成为地学界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SAR和InSAR的基本原理与发展概况,分析了InSAR测量模式的测高精度,着重讨论了InSAR技术的应用及其与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相互促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测高精度 天文地球动力学 天体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软土地区公路沉降监测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邢学敏 杨东 +4 位作者 张锐 熊旭平 朱珺 黄丽 张济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72-2179,共8页
为克服传统公路沉降监测方法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监测范围有限的问题,旨在提出一种基于雷达遥感对地观测技术(In SAR)的软土地区公路沉降自动化、大范围监测方法。考虑软土沉降特征,将非线性黏弹塑性四元件组合流变模型引入InSAR形变建... 为克服传统公路沉降监测方法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监测范围有限的问题,旨在提出一种基于雷达遥感对地观测技术(In SAR)的软土地区公路沉降自动化、大范围监测方法。考虑软土沉降特征,将非线性黏弹塑性四元件组合流变模型引入InSAR形变建模,提出软土地区公路沉降物理模型,并建立InSAR时序相位方程组,估计沉降未知参数,以计算获取公路大范围面状沉降结果。通过模拟数据和广东伦桂路水准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与软土In SAR线性模型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精度提升24%;与传统地面水准实测方法相比,该方法获取的软土地区公路沉降均方根误差为±5.6mm,相对精度为5%,且趋势与水准实测结果一致。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南岳阳湖区公路大范围沉降监测,获取了该区1.5 a的时序沉降结果;该区域公路沉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累积最大沉降达46mm,沿湖区沉降明显大于内陆区。可为软土地区公路沉降早期识别和养护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时序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形变监测 软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