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局时序因子分析的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评价
1
作者 姜翔程 储梦圆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3,42,共7页
为探究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水平及其提升路径,基于201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样本,从区域层面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全局时序因子分析法识别其中实际起作用的主要维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水平进行评分,并用蝴蝶模型... 为探究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水平及其提升路径,基于201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样本,从区域层面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全局时序因子分析法识别其中实际起作用的主要维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水平进行评分,并用蝴蝶模型对比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发展、政策效率、资源供给与绿色生活是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4个主要维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水平整体差异大,资源供给与绿色生活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最显著。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扩大开放等措施实现资源跨区域流动,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全局时序因子分析 创新环境评价 区域发展 蝴蝶模型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沈洋 周鹏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共5页
文章从数字化基础、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效益4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全局时序因子分析法对中国30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莫兰指数和标准椭圆差对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指... 文章从数字化基础、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效益4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全局时序因子分析法对中国30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莫兰指数和标准椭圆差对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延展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9年中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且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集聚形态主要表现为“低-高”集聚和“低-低”趋同。数字经济重心主要分布在32.4395°N—32.6629°N、114.5250°E—115.4509°E这一范围内变动,延展方向由“北—南”走向逐渐朝着“东北—西南”走向演变,且这种趋势仍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局时序因子分析 莫兰指数 标准椭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刘惠敏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122,共9页
城市群是复杂人工系统,承载力反映城市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和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能力。从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角度,选取12项代表性指标,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2008年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的土地、水、交通和环... 城市群是复杂人工系统,承载力反映城市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和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能力。从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角度,选取12项代表性指标,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2008年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的土地、水、交通和环境等单要素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提取3个全局公因子,对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总体趋向改善,除上海外的15城市综合承载力均有所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制约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典型的分级特征。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指数划分为3个层次,依次表示城市综合承载力由低至高的3个空间梯度。采用变异系数对2000年和2008年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指数的空间分异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并扩大,城市群表现为依赖人口、资源向核心城市聚集的规模型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综合承载力 时序全局因子分析 空间分异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红梅 杭艳红 +3 位作者 杨林 韩东薇 石磊 宁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是土地科学和水资源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水土资源承载力有助于深入了解水土资源的利用结构和分布规律,从而合理调整水资源供给和土地利用转变,有效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采用改进的DPSIR水土资源承载力指... 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是土地科学和水资源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水土资源承载力有助于深入了解水土资源的利用结构和分布规律,从而合理调整水资源供给和土地利用转变,有效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采用改进的DPSIR水土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深入分析各个子系统和各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由各个子系统共同作用形成的水土资源承载力系统,使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利用方式向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其中各子系统的作用形成明显的层次。2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各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变化呈现"N"字型态势,其演化阶段可以分为:增长期、衰落期和反弹期。同时水土资源承载力与各地区水土资源利用方式的差异性存在较强的关联性。3水土资源承载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黑龙江省西部、北部和南部水土资源承载力在不断地提高,东部水土资源承载力相对较弱;总体而言,近年来黑龙江省水土资源承载力发展整体趋于良性,呈上升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承载力 评价指数 时序全局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经济发展平衡充分的综合测度及时空演变 被引量:6
5
作者 司秋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71-75,共5页
文章以河北省133个县级行政区为例,综合测度平衡充分指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平衡充分指数受政策影响呈现逐年加快增长的态势,形成以迁安为首的唐山、以大厂为首的廊坊、以鹿泉为首的石家庄高平衡充分发展"三主峰"... 文章以河北省133个县级行政区为例,综合测度平衡充分指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平衡充分指数受政策影响呈现逐年加快增长的态势,形成以迁安为首的唐山、以大厂为首的廊坊、以鹿泉为首的石家庄高平衡充分发展"三主峰"和以武安为首的邯郸、以沙河为首的邢台、以黄骅为首的沧州等较高平衡充分发展"多次峰"的空间分布格局,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并存,"三主峰"格局在样本期内基本未发生变化。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石家庄、唐山等大型中心城市对各县的辐射,其他中型城市的辐射作用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 时序全局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