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利亚历》的时差算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泉 曲安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 探讨《苏利亚历》(以下简称《苏历》)中时差算法的科学性。方法 将《苏历》中时差算法与理论算法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系统解读,廓清了《苏历》中时差算法的造术方法,证明了《苏历》中时差算法与理论算法完全等价,... 目的 探讨《苏利亚历》(以下简称《苏历》)中时差算法的科学性。方法 将《苏历》中时差算法与理论算法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系统解读,廓清了《苏历》中时差算法的造术方法,证明了《苏历》中时差算法与理论算法完全等价,并成功地将《苏历》中的时差算法化为以太阳的黄经和时角为自变量的二元函数。结论 《苏历》中时差算法模型与理论算法虽然完全等价,但由于所取常数和理论值不同,并数次使用了近似公式,使得其结果与理论结果之间有一定的误差,但从总体上来说,这种误差是比较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苏利亚历》 时差算法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至大论》和《苏利亚历》中的日食时差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8-512,共5页
目的系统研究和比较《至大论》和《苏利亚历》中的日食时差算法。方法文献考证和比较研究。结果《至大论》中的日食时差算法采用了一种相当漂亮的近似算法,而《苏利亚历》中的日食时差算法则采用的是和现代数值计算中单点迭代算法完全... 目的系统研究和比较《至大论》和《苏利亚历》中的日食时差算法。方法文献考证和比较研究。结果《至大论》中的日食时差算法采用了一种相当漂亮的近似算法,而《苏利亚历》中的日食时差算法则采用的是和现代数值计算中单点迭代算法完全等价的一种算法。结论从时差算法的合理性方面考虑,《苏利亚历》要明显优于《至大论》,但是在符号选择上,《至大论》远较《苏利亚历》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大论》 《苏利亚历》 日食 时差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和广义延拓逼近的时间差估计算法
3
作者 肖江宁 尚俊娜 霍刚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8-476,共9页
由于相关类时差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其相关函数包络的峰值波动较大,从而严重影响时差估计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广义延拓逼近的时差估计算法。该算法主要从信号接收端、信号处理端和相关函数峰值取值这三个方面... 由于相关类时差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其相关函数包络的峰值波动较大,从而严重影响时差估计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广义延拓逼近的时差估计算法。该算法主要从信号接收端、信号处理端和相关函数峰值取值这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在信号接收端,分别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和小波阈值降噪对接收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在信号处理端,利用广义二次相关法得到相关函数包络;最后采用广义延拓逼近法对相关函数包络的谱峰进行插值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均方根误差远小于广义二次相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定位 时差估计算法 广义二次互相关 变分模态分解 小波阈值降噪 广义延拓逼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测向测时差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陈玲 李少洪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1-776,共6页
该文首先给出了无源测向测时差定位算法,然后对该算法的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将该方法与无源测向交叉法和时差法进行了比较,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定位精度较高且对系统要求较低的无源定位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无源定位 定位精度 GDOP 无源测向测时差定位算法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声波井下时差实时提取算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伟 师奕兵 +2 位作者 刘西恩 仇傲 康师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0-556,共7页
随钻声波测井仪能够伴随钻井作业,在泥浆侵入地层之前或侵入很浅时采集声波测井数据。然而目前在用的泥浆脉冲传输方式传输速率极低,井下仪器和地面系统之间只能进行简单的通信交互,大量声波测井数据无法实时上传到地面系统,从而导致地... 随钻声波测井仪能够伴随钻井作业,在泥浆侵入地层之前或侵入很浅时采集声波测井数据。然而目前在用的泥浆脉冲传输方式传输速率极低,井下仪器和地面系统之间只能进行简单的通信交互,大量声波测井数据无法实时上传到地面系统,从而导致地面人员不能实时监测地质状况。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将时差提取算法集成到井下电路系统中,在井下实现从声波测井数据中实时提取反映地层状况的时差信息,并将此时差处理结果实时上传到地面系统,地面作业人员则能够通过时差信息来实时了解地层状况,从而指导钻井作业。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井下电路中高效运行,且计算速度快、实时处理性能优异、时差提取精度高,完全满足随钻声波测井仪实际工作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声波测井仪 井下电路系统 泥浆脉冲传输 实时处理 时差提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准则问题的即时差分学习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光华 吴沧浦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33-536,共4页
考虑平均准则随机动态规划 (SDP)问题的一族在线即时差分 (TD)学习算法 .在学习中 ,平均问题的相对值函数是控制器所要学习的目标函数 .所提出的算法是已有的 TD(λ)算法及 R-学习算法的一种推广 .
关键词 时差分学习算法 动态规划 平均准则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基于层级的约束加权最小二乘时差定位 被引量:4
7
作者 薛建彬 陈一鸣 何凤婕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9-243,共5页
针对距离无关定位算法与距离相关定位算法中定位精度的问题,分析了误差对定位性能的影响及影响误差的因素,在最小二乘定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层级结构的约束加权最小二乘时差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 针对距离无关定位算法与距离相关定位算法中定位精度的问题,分析了误差对定位性能的影响及影响误差的因素,在最小二乘定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层级结构的约束加权最小二乘时差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对水下节点进行分层,使得具有层级和深度信息的信标节点升降至未知节点所在平面,从而将三维定位转换为二维定位,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同时避免了距离未知节点较远的信标节点对定位的影响,提高了测距精度,使定位误差进一步降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位置误差较小的情况下,可以明显地提高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 时差定位算法 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距离无关定位 距离相关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LD技术的高速数据采集及其在流量计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建国 王玉辉 +1 位作者 樊勇 马宏杰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34,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CPLD高速数据采集技术的软件时差算法超声波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硬件组成。在数据采集电路中采用了高速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CPLD技术,芯片内设计有高速双口RAM、控制采样时序逻辑及CPU接口、总线等电路,采样速率...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CPLD高速数据采集技术的软件时差算法超声波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硬件组成。在数据采集电路中采用了高速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CPLD技术,芯片内设计有高速双口RAM、控制采样时序逻辑及CPU接口、总线等电路,采样速率高达80MHz,采样深度1kB,很好地解决了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软件时差算法对采样的要求,并可实现在线升级,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计 设计 CPLD 数据采集 单片机 软件时差算法 超声波流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站被动雷达系统的多目标测量数据关联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成 李少洪 黄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857-1860,共4页
本文提出了观测量集相关、观测量集不相关的概念,基于此概念从理论上概括分析了多站被动雷达系 统的多目标测量数据关联问题,并针对测时差被动雷达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时差关联算法和四时差关联算法, 并进行仿真证明了其正确性.
关键词 雷达 被动定位技术 多目标数据处理 数据关联 时差关联算法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声定位基站分布及目标高度对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存锁 韩焱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4-276,共3页
为解决某些水声物体在运动中瞬时空间位置的测定问题,提出了利用靶船布阵并通过测定冲击波掠过各阵元的时差确定瞬时位置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时差进行水声目标定位的算法,对所提出的算法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 为解决某些水声物体在运动中瞬时空间位置的测定问题,提出了利用靶船布阵并通过测定冲击波掠过各阵元的时差确定瞬时位置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时差进行水声目标定位的算法,对所提出的算法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定位 时差定位算法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储气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魏路路 井岗 +3 位作者 徐刚 王飞 李晓峰 刘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1-46,共6页
为了保证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为了给储气库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在分析微地震监测技术主要方法——纵横波时差定位算法和b值法原理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某盐穴储气库... 为了保证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为了给储气库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在分析微地震监测技术主要方法——纵横波时差定位算法和b值法原理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某盐穴储气库为例,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该储气库造腔和注气过程进行监测,采用纵横波时差定位算法对微地震事件位置进行反演,并根据造腔井附近的微地震事件定位结果对腔体形态进行刻画,同时对微地震事件进行b值法分析,判断注气过程中是否诱发断层活动。研究结果表明:(1)该盐穴储气库在造腔井中未发现能量较大的破裂或垮塌,造腔工艺较安全;(2)造腔井腔体形态不规则,可近似为圆柱体;(3)注气井注气压力上升可导致断层活动,但诱发断层活动是否对储气库完整性造成危害则需要对该区域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研究才能做出判定。结论认为:(1)为了保障储气库的安全运行,应降低断层附近注气井的上限压力;(2)微地震监测技术在保障储气库安全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在储气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加强实时监测,以期为储气库安全预警和优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微地震监测 纵横波时差定位算法 b值法 造腔形态 注气 诱发断层活动 盐穴储气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c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ull-wave 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data in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被引量:3
12
作者 JI Yan-ju ZHU Yu +2 位作者 YU Ming-mei LI Dong-sheng GUAN Shan-sh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11-1020,共10页
Airborn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method enjoys the advantages of high-efficiency and the high resol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especially suitable for mining detection around goaf areas and deep exploration o... Airborn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method enjoys the advantages of high-efficiency and the high resol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especially suitable for mining detection around goaf areas and deep exploration of minerals.In this paper,we calculated the full-wave 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data,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numerical research,the advantage of switch-off time response in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was proofed via experiments.Firstly,based on the full-wave 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system developed by Jilin University(JLU-ATEMI),we proposed a method to compute the full-waveform electromagnetic(EM)data of 3D model using the FDTD approach and convolution algorithm,and verify the calculation by the response of homogenous half-space.Then,through comparison of switch-off-time response and off-time response,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ramp time on anomaly detection.Finally,we arranged two experimental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witch-off-time response can reveal the shallow target more effectively,and the full-waveform airborn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i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shallow target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born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method full-waveform FDTD approach convolution algorithm anomaly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ope displacement prediction based on morphological filtering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启月 许杰 +1 位作者 王卫华 范作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724-1730,共7页
Combining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MM),nonparametric and nonlinear model,a novel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slope displacement wa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A parallel-composed morphological filter wit... Combining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MM),nonparametric and nonlinear model,a novel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slope displacement wa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A parallel-composed morphological filter with multiple structure elements was designed to process measured displacement time series with adaptive multi-scale decoupling.Whereafter,functional-coefficient auto regressive (FAR)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random subsequences.Meanwhile,the trend subsequence was processed by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algorithm.Finally,extrapolation results obtained were superposed to get the ultimate prediction result.Case stud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sented method can optimize training samples and show a good nonlinear predicting performance with low risk of choosing wrong algorithms.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the MM-FAR&LSSVM predicting results are as low as 1.670% and 0.172 mm,respectively,which means tha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displacement prediction parallel-composed morphological filter functional-coefficient auto regressive predictionaccur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metric precision evaluation methodology of multiple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 algorithms
14
作者 李显 吴美平 +1 位作者 张开东 黄杨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134-141,共8页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real time kinematic (RTK) network algorithms without applying actual measurements, a new method called geometric precision evaluation methodology (GPEM) based on covariance analysis was ...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real time kinematic (RTK) network algorithms without applying actual measurements, a new method called geometric precision evaluation methodology (GPEM) based on covariance analysis was presented. Three types of multiple reference station interpolation algorithms, including partial derivation algorithm (PDA), linear interpolation algorithms (LIA) and least squares condition (LSC)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 (GDOP) was defined to describe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geometry on the interpolation precision, and the different GDOP expressions of above-mentioned algorithms were deduced. In order to compare geometric precision characteristics among different multiple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 algorithms, a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and the GDOP contours of these algorithms were enumerated. Finally, to confirm the validation of GPEM,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data from Unite State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US-CORS), and the precision performance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real test data and GPE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GPEM generates very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real data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DGPS algorithms geometric precision evaluation covariance analysis partial derivation algorithm linearinterpolation algorithm least squares collo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