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观测量的同步发电机参数的时域辨识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建 冯树辉 +1 位作者 蔡明 夏远灿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27,80,共5页
同步发电机模型中不可观测量的存在使得在辨识电机参数时因需要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组而导致辨识困难。文中提出了一种由发电机出口电压、出口电流、励磁电压以及励磁电流等可观测量表示的同步发电机辨识模型,避免了复杂微分方程组的求解... 同步发电机模型中不可观测量的存在使得在辨识电机参数时因需要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组而导致辨识困难。文中提出了一种由发电机出口电压、出口电流、励磁电压以及励磁电流等可观测量表示的同步发电机辨识模型,避免了复杂微分方程组的求解,提高了辨识的稳定性和效率,简化了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分析了参数可辨识性,指出在将稳态方程作为附加条件的情况下,该模型所有参数均是唯一可辨识的;然后,利用稳态和暂态数据,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来分步辨识模型参数;最后,利用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PSASP)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正确、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参数辨识 时域辨识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系统动态参数的时域辨识 被引量:2
2
作者 卜雄洙 范茂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21-524,共4页
该文讨论了采用非线性迭代法在时域中辨识测量系统的动态参数,将计算方法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值的问题,并列举了用该方法实际计算的例子。结果表明,对于低阶测量系统,它比常用的方法求得的动态参数更加准确,该方法同样适合于求解高阶... 该文讨论了采用非线性迭代法在时域中辨识测量系统的动态参数,将计算方法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值的问题,并列举了用该方法实际计算的例子。结果表明,对于低阶测量系统,它比常用的方法求得的动态参数更加准确,该方法同样适合于求解高阶测量系统的动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系统 参数识别 动态参数 时域辨识 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域辨识在垂尾智能结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志华 徐志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8年第1期66-68,共3页
采用时间序列建模法对1:2垂尾模型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进行试验建模,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系统的ARX模型,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适用于垂尾模型这种结构,此方法对结构的复杂程度依... 采用时间序列建模法对1:2垂尾模型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进行试验建模,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系统的ARX模型,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适用于垂尾模型这种结构,此方法对结构的复杂程度依赖较弱,所建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尾压电结构 时域辨识建模 最小二乘法 振动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风力机辐射力模型的时域辨识
4
作者 王迎光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40-1556,共17页
本文研究计算浮式风力机动力学和运动响应的计算方法,阐述了使用所提出的新的时域辨识方法的数学步骤来拟合一个用于近似浮式风力机运动方程中卷积项的状态空间模型。在所提出的新方法中首先使用水动力边界元法计算机程序来计算一浮式... 本文研究计算浮式风力机动力学和运动响应的计算方法,阐述了使用所提出的新的时域辨识方法的数学步骤来拟合一个用于近似浮式风力机运动方程中卷积项的状态空间模型。在所提出的新方法中首先使用水动力边界元法计算机程序来计算一浮式风力机的阻尼矩阵,接着基于所获得的阻尼矩阵,用逆向傅里叶变换来获得脉冲响应函数。下一步,用汉克奇异值分解法来计算所获得的脉冲响应的高阶状态空间实现。最后用一个数值解上鲁棒的斯各法的模型降阶来获得给出的脉冲响应的低阶状态空间实现。基于所提出的新方法计算了运行于现实海况中的该浮式风力机的各种动力学和运动响应。为了比较的目的,也包含了基于一传统的时域最小二乘辨识法来拟合状态空间模型的计算结果。系统分析和比较了本文中的计算结果,令人信服地验证了我们所提出的新方法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力机 时域辨识方法 状态空间模型 现实海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模型的励磁系统参数时域辨识法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良 沈善德 +1 位作者 朱守真 周逢权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5-28,37,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 EE(方程误差 )模型的时域辨识算法 ,通过对离散采样数据的多重积分 ( PLPF法 )估计模型参数值 ,直接求取待辨识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 ;再根据微分方程的系数 ,由待定系数法得到一个非线性方程组 ,然后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得出... 提出一种基于 EE(方程误差 )模型的时域辨识算法 ,通过对离散采样数据的多重积分 ( PLPF法 )估计模型参数值 ,直接求取待辨识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 ;再根据微分方程的系数 ,由待定系数法得到一个非线性方程组 ,然后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得出传递函数的模块环节实际参数。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根据输入输出采样数据直接在时域上进行参数辨识 ,方法简便 ,较好地解决了由传递函数多项式 a,b系数转化为传递函数框图环节参数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磁系统 参数辨识 传递函数 非线性牛顿法 多重积分法 EE模型 时域辨识 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滞环反馈时域鲁棒辨识的控制器自整定
6
作者 刘清源 韩昱城 +1 位作者 尚超 黄德先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4-691,716,共9页
现有的滞环反馈自动整定方法大多仅使用频域信息,包含较多近似,因此在处理质量较差的工业数据时精度与鲁棒性较差;此外,现有方法依赖稳定震荡的极限环数据,需要较长的滞环反馈测试时间。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滞环反馈测试的时域鲁... 现有的滞环反馈自动整定方法大多仅使用频域信息,包含较多近似,因此在处理质量较差的工业数据时精度与鲁棒性较差;此外,现有方法依赖稳定震荡的极限环数据,需要较长的滞环反馈测试时间。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滞环反馈测试的时域鲁棒辨识与控制器自动整定方法。首先,利用低阶延时模型时域响应Hankel矩阵的低秩特性,提出使用秩约束优化对滞环反馈时域辨识问题进行建模,并使用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求解方法;然后,给出了算法中超参数和优化初始值的选择方案,并讨论了使用非零初始状态滞环反馈数据进行辨识的方法;最后,提出了基于辨识结果的控制器整定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辨识精度与鲁棒性,并能取得更好的控制器整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环反馈自动整定 系统辨识 滞环反馈测试 时域辨识 秩约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载荷时域识别的级数方法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方 朱德懋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以动力学基本理论为基础,推导了在实模态和复模态空间内载荷识别的级数系数平衡法,并以幂级数展开理论获得动态载荷识别的计算公式,将时域中的卷积关系近似简化为一个线性关系。数值仿真计算表明,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正弦、三角等波形的... 以动力学基本理论为基础,推导了在实模态和复模态空间内载荷识别的级数系数平衡法,并以幂级数展开理论获得动态载荷识别的计算公式,将时域中的卷积关系近似简化为一个线性关系。数值仿真计算表明,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正弦、三角等波形的时域载荷,尤其对在共振频率下的正弦激振力,利用其过渡响应可满意地进行识别。因此,这是一种值得工程推广的载荷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载荷 时域辨识 载荷识别 结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积分最小二乘法的同步发电机的参数辨识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浩 项丹 +1 位作者 冯树辉 刘行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73,共5页
针对同步发电机模型参数中多个不可观测量的存在使得需要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组对电机参数进行辨识,进而导致了辨识困难,提出了一种完全由可观测量表示的同步发电机辨识模型,即状态量均为由发电机出口电流、励磁电压、励磁电流以及功角,... 针对同步发电机模型参数中多个不可观测量的存在使得需要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组对电机参数进行辨识,进而导致了辨识困难,提出了一种完全由可观测量表示的同步发电机辨识模型,即状态量均为由发电机出口电流、励磁电压、励磁电流以及功角,转速变量增量表示的可量测量,并基于该模型提出用直接积分最小二乘原理(DILS)来辨识发电机参数.这样既避免了复杂微分方程的求解过程,简化了参数辨识方法,又提高了辨识效率.辨识后,利用MATLAB进行算例仿真,通过实测曲线和辨识曲线的拟合表明了所采用的辨识模型与算法是正确、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参数辨识 可观测量模型 时域辨识 直接积分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纵、横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伟 陈仁良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236,共5页
提出了一种提高直升机纵、横向全耦合动力学模型辨识精度的方法,该方法根据BO-105直升机的频率扫描飞行试验数据,通过构建多步辨识算法和相应的优化指标函数,解决了直升机纵、横向全耦合动力学模型中辨识参数多,灵敏度差异大,耦合严重... 提出了一种提高直升机纵、横向全耦合动力学模型辨识精度的方法,该方法根据BO-105直升机的频率扫描飞行试验数据,通过构建多步辨识算法和相应的优化指标函数,解决了直升机纵、横向全耦合动力学模型中辨识参数多,灵敏度差异大,耦合严重等造成的信息矩阵病态问题,得到的直升机纵、横向全耦合动力学模型与飞行试验数据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耦合模型 时域辨识 多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控制模型的时域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苏峰 王正志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7-99,115,共4页
研究了“面向控制”模型的建模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建模的实用计算方法。这个方法的特点是建模在时域进行,并以遗传算法作为计算工具,具体实现了“面向控制”模型的建模。仿真结果表明,真实模型完全处于辨识出模型集中。
关键词 建模方法 时域辨识 面向控制模型 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励下泵站出水塔结构模态参数辨识研究
11
作者 徐存东 刘辉 +3 位作者 王亚楠 聂俊坤 王荣荣 史国坤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9-703,共5页
高扬程提水泵站的出水塔结构在水流的激励作用下易出现剧烈振动甚至由此造成破坏,为研究其振动特性需对其结构模态参数进行准确辨识。以甘肃景电二期工程总干六泵站的出水塔为例,在工作荷载激励下对其振动信号进行现场采集,根据实测的... 高扬程提水泵站的出水塔结构在水流的激励作用下易出现剧烈振动甚至由此造成破坏,为研究其振动特性需对其结构模态参数进行准确辨识。以甘肃景电二期工程总干六泵站的出水塔为例,在工作荷载激励下对其振动信号进行现场采集,根据实测的结构振动时程,利用随机子空间法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分别对出水塔结构的模态参数进行时域辨识,并将其辨识结果与ANSYS三维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随机子空间法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均能准确辨识出水塔结构模态参数,其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泵站出水塔结构的更新改造设计和安全运行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能够为灌区水工结构的模态参数辨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水塔结构 环境激励 时域辨识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型直升机动力学模型的建模、辨识与验证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帆 熊笑 +1 位作者 陈宗基 张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13-917,共5页
为实现超小型直升机的自动控制飞行,需建立较为精确的动力学模型.考虑机体、主旋翼/稳定杆和尾桨间的耦合对飞行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了AF25B型超小型直升机的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模型.设计并配置了机载设备,完成在遥控飞行状态下的飞行... 为实现超小型直升机的自动控制飞行,需建立较为精确的动力学模型.考虑机体、主旋翼/稳定杆和尾桨间的耦合对飞行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了AF25B型超小型直升机的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模型.设计并配置了机载设备,完成在遥控飞行状态下的飞行数据采集与存储.通过时域系统辨识方法,辨识了直升机在悬停状态下的模型参数,并对辨识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表明所建模型能充分反映该型直升机悬停状态下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时域系统辨识 稳定杆 动力学模型 模型校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D法辨识模态参数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成端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5-7,共3页
实践表明,时域法在辨识参数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数值不收敛现象,甚至无法辨识出所需要的参数,使得时域辨识方法失效。本文研究了ITD法辨识模态参数的有效性问题,给出了提高ITD法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 辨识模态参数 有效性 ITD法 时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S/E的功率振荡增量分布计算 被引量:4
14
作者 武诚 徐政 郑翔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2,共5页
介绍了基于PSS/E的功率振荡增量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提出将复频域法与时域辨识法结合起来,以获得功率振荡增量在全网中的分布。首先用经典模型表示发电机,通过PSS/E软件计算振型、频率与参与因子,根据参与因子确定施加扰动的机组;然后... 介绍了基于PSS/E的功率振荡增量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提出将复频域法与时域辨识法结合起来,以获得功率振荡增量在全网中的分布。首先用经典模型表示发电机,通过PSS/E软件计算振型、频率与参与因子,根据参与因子确定施加扰动的机组;然后将发电机用详细模型表示并考虑励磁系统,借助时域辨识获得功率振荡增量分布。通过对典型的4机2区域系统以及新英格兰系统的仿真,比较了理论计算方法与新方法的结果,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最后计算了华东电网某个区域间振荡模式的功率振荡增量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振荡增量分布 复频域法 时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