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了1)-Ct了2”中“了2”的时体功能及其相关动词 被引量:9
1
作者 岳中奇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3期14-17,共4页
“V(了1)—Ct了2”中“了2”的时体功能及其相关动词*岳中奇句末的“了2”,我们一般称作语气词,往往表达一定的语气,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但它除了表语气外,又确有表意作用(史锡尧1990)。吕叔湘先生(1980)也... “V(了1)—Ct了2”中“了2”的时体功能及其相关动词*岳中奇句末的“了2”,我们一般称作语气词,往往表达一定的语气,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但它除了表语气外,又确有表意作用(史锡尧1990)。吕叔湘先生(1980)也曾指出,这个句末的语气词“了2”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语动词 未完成体 动作行为 体功能 完句成分 体标记 语法意义 动态助词 语法功能 时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新闻标题时体标记省略的考察——以《人民日报》和“NHK新聞”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薛晨 刘琛琛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第4期57-62,共6页
以《人民日报》和『NHK新闻』为例,对中日两国的新闻标题的时体标记的缺省进行了考察并得到以下结果:中文新闻标题很少使用动态助词"了"、"着"、"过"这样的语法标记。但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出现了"了&q... 以《人民日报》和『NHK新闻』为例,对中日两国的新闻标题的时体标记的缺省进行了考察并得到以下结果:中文新闻标题很少使用动态助词"了"、"着"、"过"这样的语法标记。但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出现了"了":1.单音节动词后的"了"。2.单音节形容词后的"了"。3.直接引用文中双音节动词后的"了"。同时,在表示"持续"体意义时,新闻标题也不使用"着",而使用"正"、"在"这样的时间副词。在日语新闻标题中,几乎不使用「た」、「ている」、「ていた」的形式,而均用动词的「る形」来表示。另外,在日语新闻标题中经常省略汉语动词后的「する」,或是以一些和语动词名词化后的形式结尾。在表示将来时,用「へ」这一助词来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标题 时体标记 缺省 时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出版 被引量:6
3
作者 戴耀晶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2期55-55,共1页
《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定价:5.00元戴耀晶著现代汉语的时体(aspect)问题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法研究的难点之一。作者从句子表达事件的角度立论,提出了“体是观察时间进程中... 《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定价:5.00元戴耀晶著现代汉语的时体(aspect)问题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法研究的难点之一。作者从句子表达事件的角度立论,提出了“体是观察时间进程中的事件构成的方式”这一颇具创意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系统研究 语法研究 时体意义 教育出版社 非完整体 语义分析 语法理论 持续体 重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 被引量:17
4
作者 金立鑫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根据“了”的不同功能划分出了个不同的“了”,并且对这个“了”进行了和以往不同的证明:证明使用它们的驱动因素不仅仅是语法意义的表达。
关键词 语法形式 时体意义 语义驱动 使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如片方言中动词后附“啊”的两种结构 被引量:8
5
作者 汪如东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329-336,共8页
文章就泰如片方言"V+L"和"V+在+L"结构在构成条件、时体特征、表义功能及构成祈使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补充意见,认为"在"仍然是"引进处所",不能表达"未然"和&qu... 文章就泰如片方言"V+L"和"V+在+L"结构在构成条件、时体特征、表义功能及构成祈使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补充意见,认为"在"仍然是"引进处所",不能表达"未然"和"已然"两种对立的时体意义功能,V后带有强制性的衍音"啊"是一个具有多种语法功能的重要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如片方言 时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