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时”——以王船山“贞变一体”的易学阐释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23,共6页
儒家的时间观基于《易》的爻位之变,王船山在阐释其味时,使得"时"具有了一种"贞变一体"的方法论意义。他以此为宗纲,提出《五经》之教皆当"适得其是",比兴、政事、名言、威仪和音律皆应在贞一于道的躬身... 儒家的时间观基于《易》的爻位之变,王船山在阐释其味时,使得"时"具有了一种"贞变一体"的方法论意义。他以此为宗纲,提出《五经》之教皆当"适得其是",比兴、政事、名言、威仪和音律皆应在贞一于道的躬身践履中呈现。通过对乐的诠释,将德性之知征喻为流变、叠加和交融不分的声音,阐明了其内在时间意识的形态。在"上诏之象"和"下积之数"的变、贞之际阐发了执幽明两端之思,将宋明理学"体用不二"的终极旨归推至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是 以声揣时 时会 贞变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