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技术理性时代"完善的人"的消解及其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于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9-124,共6页
技术理性时代是指工业文明社会以来,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一种绝对的理性主义。技术理性时代科学、技术、理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出现了人的异化,人的精神世界的失落,导致了"完... 技术理性时代是指工业文明社会以来,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一种绝对的理性主义。技术理性时代科学、技术、理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出现了人的异化,人的精神世界的失落,导致了"完善的人"的消解,加剧了教育异化、学习异化,加剧了学校教育工具化、制度化、理性化、科学化、机械化和终身化。关注人的意义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育的应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理性时代 完善的人 负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时代的信仰危机及出路——克尔凯郭尔假名写作时期的宗教哲学思想研究
2
作者 王齐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16-26,共11页
克尔凯郭尔借助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对19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以及它在宗教信仰领域中所带来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把造成信仰危机的根源归结为哲学理性在信仰领域中的泛滥。为了纠正这种精神领域中的“贫血症”,他... 克尔凯郭尔借助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对19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以及它在宗教信仰领域中所带来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把造成信仰危机的根源归结为哲学理性在信仰领域中的泛滥。为了纠正这种精神领域中的“贫血症”,他首先展开了对自然神学思路的批判,其中重新提及并讨论了贯穿在整个基督教哲学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奥古斯丁主义的一致性。但是在他从宗教虔敬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人当以“单一者”的形象、以内在的激情去追求“上帝”的时候,他把信仰变成一个永无终结的纯粹的个体性行为,这里他的思想表现出了相当的现代性,而且在其内里即有解构神学意义上的信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时代 信仰危机 克尔凯郭尔 假名写作时期 宗教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理教育:理性时代的呼唤——俞发亮《走近议论文》评介
3
作者 单智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88,共1页
在写作教学方面,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呼吁说理写作、公民写作,俞发亮先生的新著《走近议论文——高考议论文写作测试回望》就是其中一部力作。该书聚焦于议论文这一说理写作的重要文体,致力于研究议论文写作测试这一非常具体的问题。本... 在写作教学方面,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呼吁说理写作、公民写作,俞发亮先生的新著《走近议论文——高考议论文写作测试回望》就是其中一部力作。该书聚焦于议论文这一说理写作的重要文体,致力于研究议论文写作测试这一非常具体的问题。本书有以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理教育 理性时代 写作测试 议论文 教学方 高考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理性视域下非理性向度的遮蔽、浮现和彰显——兼论教学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歆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真实的人是整全的存在体,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合体,是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的"整全的人"。教学只有从人的整全发展来理解和教育学生而不是寄望于外在目的的实现,教学才能走向真正的理性教学,也才能实现教学的理性。教学的这一价... 真实的人是整全的存在体,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合体,是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的"整全的人"。教学只有从人的整全发展来理解和教育学生而不是寄望于外在目的的实现,教学才能走向真正的理性教学,也才能实现教学的理性。教学的这一价值立场和文化品格要求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要跳脱出理性与非理性冲突性假设的框架,重新协调理性与感性、认知与情感、具体与抽象、身体与精神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打造出一个理性丰腴而非理性又不断提升的现代教学理性的理想构型。教学理性也只有在"浪漫的感性与严谨的理性之间达到绝佳的平衡",教学过程才能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也更能彰显教育本色,从而使教与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理性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情感·参与意识
5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4期78-78,共1页
王元化在《论样板戏及其他》(《文汇月刊》88年4期)一文中指出: 西方的启蒙运动在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时,正是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法庭上进行再认识、再估价的。我至今不能忘怀十年浩劫前夕,在那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寒夜里,灯下阅读潘恩《理性... 王元化在《论样板戏及其他》(《文汇月刊》88年4期)一文中指出: 西方的启蒙运动在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时,正是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法庭上进行再认识、再估价的。我至今不能忘怀十年浩劫前夕,在那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寒夜里,灯下阅读潘恩《理性时代》时的内心激荡。我多么希望自己的祖国也会出现这样一个理性时代,摆脱长期以来在极左思潮下所形成的反理性的狂热和感情上的迷乱。我并不认为感情是不好的,更不能容忍否定感情的理智专横。感情是激发创造的动力,也往往成为导向理解的媒介。因为只有对某一对象发生血肉相关的感情,才更容易引起去理解这一对象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板戏 极左思潮 参与意识 祖国 走出中世纪 理性时代 启蒙运动 形成 理性 王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无讼”价值追求的古今之变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景良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45,共14页
“天下无讼”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法系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伦理是社会生活的基点,人的本质为伦理人,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应以伦理为前提。以伦理为基点,以天下为方法,以无讼为旨归,视君王和官吏为实现“天下无讼”的责任主... “天下无讼”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法系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伦理是社会生活的基点,人的本质为伦理人,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应以伦理为前提。以伦理为基点,以天下为方法,以无讼为旨归,视君王和官吏为实现“天下无讼”的责任主体,借助文言文和白话文两类文体传播“无讼”义理,通过司法制度和民间调解等多重路径践行“天下无讼”价值追求,是中国人处理纠纷的特有智慧。虽然在近代以来遭遇了崔东壁、熊十力等人基于内在理路的强烈批判,也有着因应时代之需和外在冲击而发生的主体、理念与模式之变,但“天下无讼”之价值追求仍有着历久弥新的“变化中的不变”。这背后就是中国人认知内外世界、处理内外纠纷的独特的思维逻辑与行为方式。此种逻辑与方式既以早期中国司法理念为文化基因,又有着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赓续传统、焕发活力的时代动因,是理解中华法制文明、重塑新型中华法系的一把“锁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无讼 伦理人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中华法系 习近平法治思想 时代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题材“盛世情结”叙事的思想内涵
7
作者 刘起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4,共4页
历史题材的"盛世情结"叙事,包括围绕盛世主宰者展示辉煌图景、聚焦杰出变革者开创盛世进程、探究危局挽救者中兴末世王朝困境和"戏说"升平盛世皇家风情四类。作品显示出对历史认同性还原的艺术观、"人杰"... 历史题材的"盛世情结"叙事,包括围绕盛世主宰者展示辉煌图景、聚焦杰出变革者开创盛世进程、探究危局挽救者中兴末世王朝困境和"戏说"升平盛世皇家风情四类。作品显示出对历史认同性还原的艺术观、"人杰"敬仰和功利至上的价值观、立足庙堂文化和执政事功的历史观。但存在拘囿于人治文化与功利立场、以社会体制理性代替人本理性的思想偏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世情结” 叙事类型 思想观念 价值偏失 时代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规划刍议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德谦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20,61,共5页
规划是人类进入理性时代以来的一项基本活动,其目的在于安排一种合理的选择,以期对未来的行为加以组织或控制。 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应依据旅游业现状及相关产业现状,根据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从资源潜力和资源重新配置的可能性... 规划是人类进入理性时代以来的一项基本活动,其目的在于安排一种合理的选择,以期对未来的行为加以组织或控制。 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应依据旅游业现状及相关产业现状,根据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从资源潜力和资源重新配置的可能性入手,通过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规划 理性时代 产业现状 研究分析 发展旅游业 现实需求 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业现状 资源潜力 资源重新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布尼茨的图书馆学思想及其科学基础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细荣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3,共6页
西方理性主义时代的一些科学家亦投身于图书馆事业之中,并提出一些图书馆学思想。文章在介绍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先驱、在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的科学家莱布尼茨在图书馆学方面的观点及其思想源泉、科学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莱布尼茨的"... 西方理性主义时代的一些科学家亦投身于图书馆事业之中,并提出一些图书馆学思想。文章在介绍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先驱、在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的科学家莱布尼茨在图书馆学方面的观点及其思想源泉、科学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莱布尼茨的"通用语言"计划与他的世界图书馆思想、科学分类观与图书编目思想的关联性。最后指出,近代图书馆学理论的萌芽与近代科学出现在同一时代,是由于近代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同科学家及其科学事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时代 莱布尼茨 通用语言 世界图书馆 科学分类 图书编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历史的三次大循环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毓庆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13,共11页
神性(叙事)、诗性(抒怀)、理性(论说)是人类三种基本的思维形态,这三种思维形态分别体现在个体生命的童年、青年、壮年三个不同时代,而其在民族历史中的交互兴替,形成了历史的变化周期。这种周期变化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三次大循环。这种... 神性(叙事)、诗性(抒怀)、理性(论说)是人类三种基本的思维形态,这三种思维形态分别体现在个体生命的童年、青年、壮年三个不同时代,而其在民族历史中的交互兴替,形成了历史的变化周期。这种周期变化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三次大循环。这种循环规律制约并支配了中国的文学史、思想史、经济史、科技史等等。对大循环规律的认识,不仅有利于对诸多历史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本质探讨,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对未来历史的走向作出更深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性时代 诗性时代 理性时代 三次大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河文化中寻找民族气质——略论《黄土地》到《黄河谣》的文化主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南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7,共2页
早在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就居住着中华民族的先辈,他们创造了黄河的历史,创造了黄河的文化。五千年的文化实在太悠久,五千年的祖先实在太古老。这种古老的黄河文化对我们当代人能否具有永久的魅力呢,从《黄土地》到《黄河谣》正以当代人... 早在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就居住着中华民族的先辈,他们创造了黄河的历史,创造了黄河的文化。五千年的文化实在太悠久,五千年的祖先实在太古老。这种古老的黄河文化对我们当代人能否具有永久的魅力呢,从《黄土地》到《黄河谣》正以当代人重新审视历史的眼光试图给予一个新的阐释。现代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理性时代,随着人们探索未知世界难度的日益增大,无论是宏观社会生活还是个人心理机制都需要一种民族文化精神力量。用当代影响最为广泛的电影艺术来表现文化主题,无疑也是当代电影艺术的一项新课题。新时期以前的电影对此还接触不多。只在五年前《黄土地》的创作成功,给中国影坛带来了很大震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 黄河谣 电影艺术 当代电影 文化主题 现代文明社会 黄河文化 文化心理 理性时代 民族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
12
作者 张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39-47,共9页
美国人民是有进步历史传统的伟大人民。十八世纪末叶美国人民和他们的先进代表在独立革命时期,反对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种族主义的斗争,就是这种进步传统的光辉范例。美国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生伟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宣布... 美国人民是有进步历史传统的伟大人民。十八世纪末叶美国人民和他们的先进代表在独立革命时期,反对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种族主义的斗争,就是这种进步传统的光辉范例。美国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生伟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宣布“第一个人权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给美国人的信》第76页)美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在世界上产生过显著的影响。今天,研究他们那些具有进步意义的理论观点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斐逊 潘恩 启蒙思想家 革命时期 国资 理性时代 宗教神学 富兰克林 自然权利 自然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者的文学性格
13
作者 朱必圣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1-87,共7页
弱者的文学性格朱必圣需要理想任何小说都是关于人类的心灵史,关于人格演变的历史,体现人类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世界小说的历史都是展示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经历的价值观和理想精神演变而带来的人格方面的变化的历史,所以,人格是展... 弱者的文学性格朱必圣需要理想任何小说都是关于人类的心灵史,关于人格演变的历史,体现人类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世界小说的历史都是展示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经历的价值观和理想精神演变而带来的人格方面的变化的历史,所以,人格是展现在人类的精神领域里,精神与人格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理性时代 新潮小说 新潮作家 理性 无意义 人格理想 精神分裂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