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洋 周孟亮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9,共8页
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民幸福感、存在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三农”,建设“生... 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民幸福感、存在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三农”,建设“生态、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未来,我国美丽乡村建设需重点关注生活、生态、生产三个方面,坚持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稳步推进聚焦核心、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主体引领共建共享,从多方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重点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范式演变、现实隐忧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5
2
作者 汤苗苗 郝思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4,共4页
在数智技术的深刻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学生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被正向重塑的同时,也面临着教学主体弱化、教学介体固化及教学环体失真等现实隐忧。为此,高校思政课需坚持发挥教育主体... 在数智技术的深刻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学生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被正向重塑的同时,也面临着教学主体弱化、教学介体固化及教学环体失真等现实隐忧。为此,高校思政课需坚持发挥教育主体的核心价值,促进人机融合共生,确保技术服务于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数智技术的优势,创新教育介体,启迪学生智慧,实现个性化与智能化的教学融合;强化生命情感在教育中的参与,规范教育环体边界,构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从而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数智时代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高校思政课 教学范式 实践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力 刘志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0,共3页
数字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为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技术发展也使得多元社会思潮借助舆情事件冲击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培育,舆论场域耦合人工智能阻碍青年大学生的认知与判断,圈层泛化裹挟主流话语权干扰思想政... 数字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为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技术发展也使得多元社会思潮借助舆情事件冲击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培育,舆论场域耦合人工智能阻碍青年大学生的认知与判断,圈层泛化裹挟主流话语权干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对此,须从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强化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提升工作队伍的舆论引导力等方面综合施策,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筑牢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高校 网络舆情 引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智化时代的知识转型及其教学应对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鹂 王平 李佳宁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7,共7页
探赜数智化时代知识特征及其转型问题是未来教学的起点和关键。人工智能介入知识生产境况下,间际—开放性、智能—不确定性、动态—生态性、软化—碎片性和泛在—个性化成为知识新特征。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知识立场构建的知识转型... 探赜数智化时代知识特征及其转型问题是未来教学的起点和关键。人工智能介入知识生产境况下,间际—开放性、智能—不确定性、动态—生态性、软化—碎片性和泛在—个性化成为知识新特征。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知识立场构建的知识转型模型显示:知识是主体借助中介作用于客体的认识结果;智能机器参与认识活动,引发认识主体从人类转向人机协同;认识客体从客观实在延至智能世界,多元空间共拓客体范围;认识中介智能化延伸拓宽认识途径,多元方式共促知识增长;知识本质变化引发知识表征、知识形态、知识结构和知识组织同频共变。面对智能时代的知识转型,其教学应对应着重打造思维型深度学习课堂,建构数智融合教学空间,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并推进循证诊改的智能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时代 知识特征 知识转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内涵逻辑、模型框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5
作者 罗生全 张俊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0,共8页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响应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现实呈现。深刻把握数字治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内容构成,并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发现数字治理与...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响应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现实呈现。深刻把握数字治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内容构成,并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发现数字治理与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在国家战略逻辑、教育变革逻辑、理念行动逻辑维度高度耦合。考察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系统的理论模型,建构形成一个“价值共创—利益调适—制度优化—数字技术”整合性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进路:弥合“数字鸿沟”,建构基于公平正义、注重公众需求的教育治理理念观;打破“数字孤岛”,建构基于协同治理、强调利益调适的教育治理组织观;纾解“技术悬浮”,建构基于高效交互、突出预诊施策的教育治理行动观;防范“唯数据论”,建构基于精准循证、保持适度韧性的教育治理质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时代教育综合改革 内涵逻辑 模型框架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作为理解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方法——广义“新东北文学”论纲 被引量:1
6
作者 金钢 王璐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新时代以来,东北文学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综合考察其内涵与外延,是认识其价值较为客观的途径。如果将“铁西三剑客”等东北青年作家创作定义为狭义的“新东北文学”,那么本文讨论的则是新时代以来反映东北区域社会人生的广义的“新东... 新时代以来,东北文学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综合考察其内涵与外延,是认识其价值较为客观的途径。如果将“铁西三剑客”等东北青年作家创作定义为狭义的“新东北文学”,那么本文讨论的则是新时代以来反映东北区域社会人生的广义的“新东北文学”。新东北文学作为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具有其局部性和特殊性,将东北作为方法,可以使新东北文学获得超乎其本来存在范围的意义,承载思想交流的使命,从而理解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与振兴,新世纪以来的城乡互动、地方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的分析,能够发现新东北文学超越区域限制的诸多想象,以及认识和解释世界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新东北文学 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目标定位及实践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韩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新时代高校美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对全民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高校美育除了具备审美教育的一般特性,还具有道德涵养属性,其目标在于道德养成。相较于社会美育和中小学美育,高校美育的示范性、体系性、可持续性更强,其可... 新时代高校美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对全民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高校美育除了具备审美教育的一般特性,还具有道德涵养属性,其目标在于道德养成。相较于社会美育和中小学美育,高校美育的示范性、体系性、可持续性更强,其可以扭转当代教育“感性缺失”状况,这构成了高校美育道德养成的人性保障。在高校美育的实施策略上,以“浸润”为总原则,依托公共艺术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诗性思维,培养通识审美、担当情怀以及愉悦追求,为全社会审美素养提升和创新意识养成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高校美育 道德 感性 美育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坳陷清水湖地区侏罗系油藏特征与形成时代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珍汉 王涛 +4 位作者 季长军 刘志伟 冯伟平 邢占涛 陈云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3-670,共8页
北羌塘拗陷南部清水湖地区侏罗纪海相沉积期形成了优质烃源岩、不同类型储层和优质盖层,侏罗系烃源岩自早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状态,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及构造改造导致侏罗系生排烃和油气成藏。野外观测、二维地震及钻探揭示... 北羌塘拗陷南部清水湖地区侏罗纪海相沉积期形成了优质烃源岩、不同类型储层和优质盖层,侏罗系烃源岩自早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状态,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及构造改造导致侏罗系生排烃和油气成藏。野外观测、二维地震及钻探揭示,清水湖地区中下侏罗统夏里组中段、布曲组中上段、雀莫错组中下段各发育1套含油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雀莫错组上段发育1套含油裂缝砂岩储层,夏里组下段发育1套油页岩;油层厚度累计超过100m,储层可动油主要聚集于古近纪构造裂缝。中侏罗统布曲组主力油层厚度50~70 m,富含轻质原油,伴生天然气。清水湖地区含油裂缝储层、主力油层及油页岩大面积分布于中下侏罗统不同层位,有望形成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力油层 裂缝储层 油气成藏时代 中下侏罗统 清水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时代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破解思路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瑞敏 张乾清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9-51,共3页
数智化时代催生了新商业模式,对财会专业人才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当前,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人才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数智化课程体系不完善以及财会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为积极应对数智化冲... 数智化时代催生了新商业模式,对财会专业人才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当前,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人才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数智化课程体系不完善以及财会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为积极应对数智化冲击,财会专业需基于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数智化特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联动构建全能型财会专业师资队伍,以提升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财会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时代 财会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仁心医者”的基本内涵、时代要求和培育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宗继光 王瑛 +2 位作者 原铭涓 李枞 邹长青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8-335,共8页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每一个时代的卫生健康工作者都有其历史使命,每一个时代的卫生健康工作者都是自己时代的“仁心医者”。因此,理清“仁心医者”的基本内涵、时代要求就成为培养“仁心医者”首...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每一个时代的卫生健康工作者都有其历史使命,每一个时代的卫生健康工作者都是自己时代的“仁心医者”。因此,理清“仁心医者”的基本内涵、时代要求就成为培养“仁心医者”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仁心医者”的基本内涵既要体现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要反映“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具体到医学教育实践,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并重就成为培育新时代“仁心医者”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仁心医者 医学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与变革——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综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钟正 黄镜彬 +1 位作者 靳帅贞 王琳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5,共9页
在全球数字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教育正经历颠覆性变革与系统性重构,数字教育以其公平、包容、开放、共享等优势,为解答教育服务现代化、成就全人发展等难题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围绕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智能时代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核... 在全球数字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教育正经历颠覆性变革与系统性重构,数字教育以其公平、包容、开放、共享等优势,为解答教育服务现代化、成就全人发展等难题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围绕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智能时代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核心议题,系统探讨数字教育在教、学、管、评、研等方面的创新进展,深度审思全球数字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人工智能 教师角色转型 智能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的时代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进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鹏 李子洋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农村“未富先老”的现实挑战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提供的历史机遇,建设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契合农村人口老龄化现实基础、创新养老服务体系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中国特...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农村“未富先老”的现实挑战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提供的历史机遇,建设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契合农村人口老龄化现实基础、创新养老服务体系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家庭、基层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的多层次的、内容丰富的连续性养老服务体系,其目的是促进老年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体系在历史演进与时代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积极老龄观的核心理念,传承中国的“家文化”、乡土社会的“互助文化”和基层乡村的“简约治理”传统。未来要进一步从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挥农村老年人的主体作用、锻造总揽全局协同高效的行动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完善和丰富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内容、夯实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要素基础等方面推进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农村养老服务 时代内涵 发展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育选择及应对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霓 郭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教育的面貌,并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发展演进历程中的必然趋势,亦是智能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时代变革。该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全面...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教育的面貌,并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发展演进历程中的必然趋势,亦是智能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时代变革。该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全面梳理了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导向及发展历程。育人目标决定着教育形态的构成,智能时代促使教育系统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形成了新形态,其在五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包括学校管理的效率与便捷性显著提升、教育教学变得更显丰富且多样化、学生发展能够更加精准实现个性化、教师发展专业化与需求能够更好匹配以及家校社育人更加紧密生动。然而,新技术的产生往往会引发诸多矛盾的产生,在智能时代教育理想与育人目标的达成存在四个矛盾关系,即工具伦理视角下的数字鸿沟愈发凸显、技术决定论削弱多元育人的要素功能、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滞后于技术更新以及应试教育理念抑制智能教育的实施。基于此,该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利用智能技术优势助力数字鸿沟的弥合、促进技术刚性标准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实现教师工具应用水平与技术的匹配以及健全基于综合素质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科学认识和审视智能时代教育的多维复杂性,确保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并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这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也是政策制定者、技术开发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教育数字化 教育选择 矛盾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种族主义到白人身份政治:美国后民权时代白人民族主义的流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玲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3,共8页
从2017年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冲突事件到2021年1月的“国会山骚乱”,美国社会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白人极端主义典型事件集中体现了当今美国白人民族主义势力的蔓延及其对社会政治秩序的强烈冲击。后民权时代的美国白人民族主义呈现为文化... 从2017年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冲突事件到2021年1月的“国会山骚乱”,美国社会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白人极端主义典型事件集中体现了当今美国白人民族主义势力的蔓延及其对社会政治秩序的强烈冲击。后民权时代的美国白人民族主义呈现为文化种族主义形态,不同于种族隔离时期的白人至上主义。而当今美国白人身份政治的兴起,则进一步赋予白人民族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在选举政治推动下,新白人民族主义思想正日益深入影响美国右翼政治势力,成为极端话语与政治暴力主流化背后的重要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民权时代 白人民族主义 文化种族主义 白人身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力跃迁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诚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5,共13页
前三次产业革命时期,英美日生产力跃迁主要依托工业技术及其经济形态,而当前中国处于第四次产业革命历史机遇期,正依托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形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力跃迁。本文从“技术—要素—产业—生产关系”四个方面论述数字... 前三次产业革命时期,英美日生产力跃迁主要依托工业技术及其经济形态,而当前中国处于第四次产业革命历史机遇期,正依托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形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力跃迁。本文从“技术—要素—产业—生产关系”四个方面论述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的跃迁特征,具体包括:通用技术由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变为智能化,技术动力由热力变为算力;主要驱动要素由资本变为数据,要素组合形式由生产函数变为算法;产业形态由行业垄断变为数字生态系统;劳资关系由资本雇佣劳动变为契约独立性提高与虚拟控制加强并存。本文基于生产力三要素探寻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强化数字技术对劳动者的赋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高技能劳动者;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新质的劳动资料;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广泛的劳动对象;调整优化生产关系,以制度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时代 生产力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优势的上下分化:数字时代多层级政府治理变革的一个动力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向静林 钟瑞雪 艾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8,共14页
数字时代出现了“数实相融”的新型治理情境,推动中国多层级政府治理呈现出“上下共治”的新模式,其中的动力机制之一是“信息优势的上下分化”。研究细致分析了高层级政府的数字信息优势和低层级政府的属地信息优势的具体内容及其关系... 数字时代出现了“数实相融”的新型治理情境,推动中国多层级政府治理呈现出“上下共治”的新模式,其中的动力机制之一是“信息优势的上下分化”。研究细致分析了高层级政府的数字信息优势和低层级政府的属地信息优势的具体内容及其关系模式,发现高层级政府在线上行为信息、跨域关联信息、超大规模信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低层级政府在线下行为信息、在地关联信息、过程事件信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二者的信息优势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依关系,通过自上而下的信息计算、研判、推送和自下而上的信息摸排、核验、反馈,多层级政府之间形成了不同于前数字时代的双向信息流转机制。信息优势上下分化引发的信息流转机制变化及其实际运行的复杂性,值得学界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政府治理 信息优势分化 信息流转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青年社会评价体系的重构——以网络方言流行语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丰 郝艺卓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39,共8页
近年来青年群体中流行的网络方言流行语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反映出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大众对待方言的态度,其背后是社会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本文从评价生态、评价媒介、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取向和评价态度六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国... 近年来青年群体中流行的网络方言流行语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反映出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大众对待方言的态度,其背后是社会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本文从评价生态、评价媒介、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取向和评价态度六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国网络方言流行语“热”度持续上升的现象进行了结构性的阐释。研究发现,从方言歧视到网络方言流行语的盛行反映了数字时代下青年群体主导的社会评价体系的重构,方言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刻板印象,成为表达个性和群体认同的重要符号。而社会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也预示着中国青年会以更加包容和平等的态度来构建多元化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方言 流行语 社会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内涵与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来用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5,共4页
廉洁文化包含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精神层次是廉洁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难点。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思想道德具有基础性作用,廉洁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在社会中广泛形成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价值观念。新时代廉洁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积... 廉洁文化包含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精神层次是廉洁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难点。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思想道德具有基础性作用,廉洁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在社会中广泛形成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价值观念。新时代廉洁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能力及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特征。面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带来的新阻力和一些地方单位部门廉洁文化建设与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匹配等新问题,要有针对性持续有效地予以解决,并创造机制让广大群众自觉自发地参与廉洁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洁文化 思想内涵 历史积淀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基于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检核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旭红 邹世杰 罗婷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在数字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已不是思政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单维叠加,而是一种面对复杂时空环境的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编码、质性访谈编码、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构建由“认知课... 在数字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已不是思政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单维叠加,而是一种面对复杂时空环境的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编码、质性访谈编码、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构建由“认知课程思政的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设计思政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融合的能力”“执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反思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五维核心要素及对应的14个子集能力要点组成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检核模型,每个能力要点进行“不合格、合格、良好和卓越”4个不同层级的解析。所构建的模型利用指标的形式使数字时代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要求变得清晰具体,教师依据检核模型,测评自身课程思政能力水平,诊断与数字时代卓越教师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明确自身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和发展的方向。教育管理者可以运用检核模型,评估数字时代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针对性开发教师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建立云端教研共同体,重塑思政教育新环境,从而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能力 数字化转型 检核模型 高校教师 数字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德全 张婧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逻辑,即必须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自由发展、必须服务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以建立具有价值合理性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价值旨归,通过教育评价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技术五大要素的系统变革,并以内外联动改善评价生态、以权责分散完善评价机制、以过程规范支撑评价科学三大路径来推进评价改革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话语逻辑 话语内涵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