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物化意识消解与坚定文化自信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赵林林
-
机构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21,共5页
-
基金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研究基地2023年度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研究”(23FZUJDB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而消解物化意识对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需要警惕技术理性膨胀、文化消费主义盛行、精神媚俗化等物化意识表征对文化自信的侵蚀;物化意识对文化自信侵蚀的原因有科技发展助长了物化意识,物化意识与消费主义的联结扭曲文化价值指向,以及资本逻辑与物化意识的同构。为消弭物化意识对坚定文化自信的负面影响,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超越资本逻辑,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认同。
-
关键词
新时代文化建设
物化意识
文化自信
消费主义
资本逻辑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钟君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39,共4页
-
文摘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领域的最新成果,具有许多原创性和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文化思想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重大论断,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宏伟目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什么、如何建设、建成什么样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时代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分类号
G120
[文化科学]
-
-
题名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孙成武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
出处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8-32,158,共6页
-
文摘
党的十九大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文化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进行了重大发展和创新。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及其战略举措,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Keywords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for a new er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D61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四个突出特点
被引量:20
- 4
-
-
作者
祁述裕
-
机构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
-
出处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2017年第11期40-41,共2页
-
文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可以概括四句话: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十九大
新时代文化建设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
-
题名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特质
- 5
-
-
作者
赵志阳
-
机构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
出处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9期16-18,共3页
-
文摘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始终坚持历史性、人民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质,其中既有理论观点上的创新突破,又有工作布局上的科学部署,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特质,将这一重要思想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
-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精神特质
新时代文化建设
-
分类号
G120
[文化科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8
- 6
-
-
作者
范玉刚
-
机构
山东大学
-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8-21,共4页
-
基金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3ZDA081)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2023年开放课题“文化强国建设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项目编号:IGUC23A00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我们党的理论创新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建设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原创新贡献
新时代文化建设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
分类号
G120
[文化科学]
-
-
题名初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成人教育可为性
- 7
-
-
作者
李丁
-
机构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
出处
《成人教育》
2012年第10期6-9,共4页
-
文摘
成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教育,其特殊性由于其对象所居之地位、所起之作用而获得彰显。整体意义上的成人教育对象既是两种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唯一支撑者,也是弘扬和发展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建设和创造包孕现代性引领现代化的时代文化的重要动力。在当代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体现,也是客观规律积极作用于时代的内在要求,是人的现代性发展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的主观诉求。作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人教育之对象对此担当重任:不仅提升、改造、强化自身,而且抚养、教育、塑造未来接班人,同时抚慰、承续、保障老年人;在其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中,积极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在此方面,成人教育理当有为、必须有为、确有可为。
-
关键词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
成人教育
文化传承
阵地坚守
时代文化建设
-
分类号
G720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