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宇 李高建 于亚楠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7-41,共5页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教研队伍建设和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队伍建设是完善我国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随着“双减”政策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质...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教研队伍建设和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队伍建设是完善我国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随着“双减”政策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传统的教研活动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但目前基础教育教研队伍建设存在专业素养不高、培训体系不健全、制度保障缺失等问题,需要不断提高教研队伍的综合素养、强化教研队伍的专业发展、建立完善的教研员培养机制。对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着力解决当前教研存在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基础教育 教研队伍建设 教研员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内涵、逻辑起点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长吉 姜栋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8,共7页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旨在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实践取向”的内涵。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哲学理论的产物,是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学思想的延伸,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理论的拓展。教学方法向“实践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向“知行合一”转变以及评价方式向“教学评一体化”转变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基础教育 学科实践 实践教学 知行合一 教学评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体系和全球战略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方法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世昌 张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2,共5页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是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时代发展变革规律性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集成,从世界体系和全球战略上科学认识世界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系统把握时代构成基础变革、时代中心问题转换、时代发展道路创新的...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是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时代发展变革规律性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集成,从世界体系和全球战略上科学认识世界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系统把握时代构成基础变革、时代中心问题转换、时代发展道路创新的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根本方法和主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当今世界时代发展变革问题的出发点和科学方法,而且构成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创新发展的科学基础和理论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时代 时代构成基础 时代中心问题 时代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时代发展理论新探
4
作者 张璐 林世昌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
马克思的时代观作为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时代发展变革规律性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集成,在本质上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变革与人的解放历程的世界历史阶段观,在方法上是世界体系和全球战略视野与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综合运用,在... 马克思的时代观作为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时代发展变革规律性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集成,在本质上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变革与人的解放历程的世界历史阶段观,在方法上是世界体系和全球战略视野与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综合运用,在内容上是时代构成基础论、时代中心问题论、时代发展道路论三位一体的综合集成。从世界体系和全球战略上,科学认识世界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系统把握时代构成基础变革、时代中心问题转换、时代发展道路创新的规律性,既是马克思主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根本方法和主要标志,又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中国发展转型与世界结构重组的阶段性战略衔接与跨越式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与科学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时代 时代构成基础 时代中心问题 时代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竞业 姜晓丽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70,共6页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主要有时代基础、社会基础和学术环境。大科学时代、信息化时代和消费性时代分别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提供新机遇、开辟新方向、建立新领域。国家政党重视、学科基地齐全和人才培养完善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政...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主要有时代基础、社会基础和学术环境。大科学时代、信息化时代和消费性时代分别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提供新机遇、开辟新方向、建立新领域。国家政党重视、学科基地齐全和人才培养完善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政治基础、社会组织基础和社会教育基础。学术环境有宏观学术环境和微观学术环境,分别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环境和局部环境。深化认识这些条件,有利于研究者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条件 时代基础 社会基础 学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