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传统的现代表达——孙犁40年代小说创作的民族传承、时代命运及其历史贡献
1
作者 陈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98,共6页
孙犁20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主要继承了古典雅文学的传统:在价值取向上,标举和弘扬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已的道德品格和性情本色;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了唐人纪事的返璞归真和明清小品的素朴清雅;在语言表达上,深得中国古典诗歌、散文行文造... 孙犁20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主要继承了古典雅文学的传统:在价值取向上,标举和弘扬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已的道德品格和性情本色;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了唐人纪事的返璞归真和明清小品的素朴清雅;在语言表达上,深得中国古典诗歌、散文行文造句的神髓。但在政治意识、阶级立场、大众话语等时代要求规范下,孙犁却一直经历着边缘化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从文学发展史的层面对其重新考察,更透视出他在传承雅文学传统文化、再构民族艺术、坚守人性立场等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40年代 小说创作 民族传承 时代命运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批判性到建构性: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时代转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2,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伴随社会历史图景的不断丰富,其方法论呈现出由批判性阐述到建构性创造的“时代转换”,这种“时代转换”是理论自身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永葆生命力、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关键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伴随社会历史图景的不断丰富,其方法论呈现出由批判性阐述到建构性创造的“时代转换”,这种“时代转换”是理论自身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永葆生命力、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关键所在。批判性与建构性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质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提供了现实契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与贡献为“时代转换”厚植了实践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与实践方案的提出则是“时代转换”在当下的集中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时代转换” 人类命运共同体 批判性 建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贺文萍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2-75,共4页
2024年9月初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宣布“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 2024年9月初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宣布“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未来,中非要携手推进公正合理、开放共赢、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态友好、和平安全等“六个现代化”。未来三年内中非将携手聚焦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卫生健康、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绿色发展和安全共筑等“十大伙伴行动”。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加强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必将共同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合作论坛 全球南方 现代化 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