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理学学科定位的时代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焦国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年辉煌的青春岁月。同样经历了青春奋斗历程的中国伦理学,与祖国母亲一道,跨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新中国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这就是三十多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阶段和近四十年的社会主义...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年辉煌的青春岁月。同样经历了青春奋斗历程的中国伦理学,与祖国母亲一道,跨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新中国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这就是三十多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阶段和近四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以罗国杰先生为旗帜的中国伦理学,正是适应这两个历史阶段的伟大任务、伟大斗争所产生的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伦理学 罗国杰 学科定位 祖国母亲 历史飞跃 时代反思 时代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反思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潜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8,共4页
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的根本属性和发展方向,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价值力量的支撑,都需要有凝聚社会意志和力量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 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的根本属性和发展方向,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价值力量的支撑,都需要有凝聚社会意志和力量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立足新时代、新阶段的历史方位,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脉络,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创新发展,应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新挑战,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 人类社会发展 经验总结 存在和发展 历史方位 时代反思 意义和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路上》:复古的艺术彰显与深刻的时代反思
3
作者 黄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61-63,共3页
通常情况下,在电影艺术进行创作和拍摄的过程中,画面被认为是表现影片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现象等内容的最直观手段,同时也是构建影片语境、氛围的重要方式。本文以电影《在路上》为实例,通过对影片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进... 通常情况下,在电影艺术进行创作和拍摄的过程中,画面被认为是表现影片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现象等内容的最直观手段,同时也是构建影片语境、氛围的重要方式。本文以电影《在路上》为实例,通过对影片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进行分析,在展示复古的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风情及该片特有的文学性意识流艺术特征的同时,对50年代的美国和现今美国社会存在的各类现象和敏感问题进行深刻地揭示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风情 文学 意识流 垮掉的一代 时代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的逻辑嬗变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种对改革抉择的历史本体分析方法
4
作者 左亚文 胡丰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遵循特定的逻辑运演"原则"。改革前的30年,本本至上和概念先定的"原则",在纷繁迷离的历史表象后面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由于这种"原则"所隐含的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和极端化,旧的逻辑&qu...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遵循特定的逻辑运演"原则"。改革前的30年,本本至上和概念先定的"原则",在纷繁迷离的历史表象后面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由于这种"原则"所隐含的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和极端化,旧的逻辑"原则"的坚硬外壳终于被实践的逻辑力量所冲破,在主体的觉醒和观念的变革中,一个全新的逻辑"原则"在时代变革的凤凰涅中脱颖而出,这就是通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追问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反思和创新的"原则"。这种新的逻辑"原则"既是20世纪70年代末时代所作出的改革抉择的历史本体根源,也是引领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必然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原则” 改革抉择 历史本体分析方法 观念变革 时代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着》: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0-61,共2页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1994年,张艺谋导演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活着》无论文本还是影像,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电影《活着》对原著的改编主要表现在:电影《活着》突出了宏大的历史叙事...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1994年,张艺谋导演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活着》无论文本还是影像,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电影《活着》对原著的改编主要表现在:电影《活着》突出了宏大的历史叙事,突出了大时代背景对个体命运的决定性力量。皮影戏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成为贯穿全片的线索,是主人公悲欢命运的缩影。影片减少了死亡人数,在细节设计上富有匠心,冲淡了小说的悲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个体悲剧 时代反思 皮影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并重建多元总体性是应对微文化的有效策略
6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8-248,共1页
周宪撰文《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指出,面对当下总有一个如何选择有效策略去应对微文化的问题。一个需认真考虑的策略是如何有意识地克服超级注意力的局限,避免微认知和微叙事的负面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微文化的各种有益因素来实现... 周宪撰文《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指出,面对当下总有一个如何选择有效策略去应对微文化的问题。一个需认真考虑的策略是如何有意识地克服超级注意力的局限,避免微认知和微叙事的负面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微文化的各种有益因素来实现理性公民主体性建构的目标。在此,可以借用一个流行的网络语来描述一种可能策略——“穿越”。所谓“穿越”就是以某种整体结构力穿越那些分离的微文化碎片,穿越主体的微认知范式和微装置范式,最终穿越离散式的微主体,把各种微能量聚集并关联起来,在碎微化中重新建构新的总体性,从而达到对社会和自我的系统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周宪 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