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方旱育稀植水稻病害图像识别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刘丽娟
刘仲鹏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保定学院信息技术系
-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4,共3页
-
基金
河北省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编号:12ZN021)
-
文摘
引入图像预处理及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北方旱育稀植水稻叶部病害图像的预处理。结合水稻叶部图像的特征,对传统的算法进行调整或改进优化:以改进系数的方法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通过直方图均衡化提升图像的对比度;以改进矢量中值滤波算法保护图像边缘,滤除图像噪声;以优化的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图像分割,获得水稻病斑图像的主要特征,从而实现了对目标图像的去噪、增强,为病害进一步的智能化识别与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
关键词
旱育稀植水稻
病害图像预处理
图像识别
-
分类号
S126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苗乐宝在皖北砂姜黑土地区水稻旱育稀植上的应用效果
- 2
-
-
作者
张习奇
何传龙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6期605-606,共2页
-
文摘
苗乐宝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的一种作物幼苗全素营养剂,试验表明,它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增强苗质,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粒和千粒重,增产显著。苗乐宝使用方便,成本低,效益高,在农业生产上,特别在育苗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关键词
苗宝乐
作物幼苗全素营养剂
水稻旱育稀植
砂姜黑土
-
分类号
S5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马飞
-
机构
黑龙江省庆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3期101-102,共2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我地区推广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截至目前,已经历了小棚育苗、中棚育苗、大棚育苗、平地育苗、高台育苗、两段式育苗、稀植、超稀植、抛秧、钵体摆栽等阶段。旱育稀植是寒地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为寒地水稻生产和产量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寒地水稻
小棚育苗
应用
两段式育苗
大棚育苗
水稻生产
超稀植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吴桂仙
-
机构
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
-
出处
《云南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38-40,共3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旱育秧与合理栽插密度相结合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及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隆阳区于1992年引进试验,并进行示范、推广,至2000年面积达到0.97万hm^2,占水稻总播种面积1.47万hm^2的66%,单产和总产均得到大幅度提高,为隆阳区水稻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稀植方面,各稻区栽插密度比推广旱育秧前平均下降了近50%,大田用种量下降了近70%,是隆阳区水稻栽培史上的又一次技术革新。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栽培技术体系
栽插密度
播种面积
隆阳区
高产高效
增产效果
引进试验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稻瘟病发生的特点与防治对策
- 5
-
-
作者
仲心华
朱光时
-
机构
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1996年第S1期59-60,共2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稻瘟病发生的特点与防治对策仲心华,朱光时(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41100)水稻旱育稀植自1993年起。在我县试验、示范。由于具有省种、省肥、省工、省水。增产增收的特点。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四年迈了四大步,96年推广面积达到1.3万多公...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
特点与防治
旱育秧
水稻稻瘟病
旱育稀植水稻
旱育稀植技术
防治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水育秧
早稻穗颈瘟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挖掘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增产潜力
- 6
-
-
作者
袁钊和
-
机构
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
-
出处
《农机推广》
1997年第3期16-16,共1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推广的重大技术。这项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特别是水田秧床育秧方式,即改水床为旱床。由于苗期控水育壮秧,移植本田后迅速生长分蘖,从而为大幅度提高单产创造条件。据专家考证,河北省隆化县是近年来旱育苗技术实施最“正统”的地区。无霜期115-145天的隆化县,1990年开始推广100亩旱育稀植技术,直到1994年全县14.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技术实施
水田
增产潜力
机械化作业
秧苗
秸秆
重大技术
隆化县
提高单产
-
分类号
S233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浅谈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 7
-
-
作者
赵裕峰
-
机构
庆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年第8期9-9,共1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比常规栽培省水50%,省种30%,省秧田50%以上。同时,旱育秧栽后基本没有缓苗期,早生快发,增加水稻穗粒数,可增产10%~15%。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耕作技术
高产栽培
旱育秧
缓苗期
穗粒数
秧苗
省工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李鸣
-
机构
江苏省东海县岗埠农场农业中心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5年第5期11-11,共1页
-
-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
秧床
秧苗生长
硫酸钾
有机肥
立枯病
常规稻
床土
插秧田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临沧市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包丽琼
-
机构
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科技》
2009年第B11期84-86,共3页
-
文摘
水稻早育稀植技术是一项将旱育秧和合理稀植相结合的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及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临沧市自1995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旱育稀植技术,至2000年面积达到2.33万hm^2,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40%,单产和总产均得到大幅度提高,为临沧市水稻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该技术通过节省秧田和种子,减少灌水和施肥,减轻劳动强度,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临沧市
高产高效技术
播种面积
合理稀植
水稻生产
劳动强度
旱育秧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增产措施探讨
- 10
-
-
作者
吕陆春
姚高乾
安曈昕
-
机构
澜沧县糯扎渡镇农业服务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出处
《云南农业》
2019年第4期63-65,共3页
-
文摘
本文着重对云南普洱糯扎渡镇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运用推广、水稻生产现状、旱育秧的自然和生产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改善水利灌溉条件、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加大水稻旱育稀植种植技术培训力度和水稻旱育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探讨解决方法和技术措施,对糯扎渡更好的推广应用水稻旱育稀植种植技术,提高单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糯扎渡
水稻旱育稀植
生产现状
存在问题
-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中的秧田管理措施
- 11
-
-
作者
李立平
包天宇
-
机构
黑龙江省杜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杜蒙县敖林西伯乡农村技术服务中心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年第9期5-5,共1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棺技术中的秧田管理包括3个方面,就是前期、中期和后期。其目的就是培育出壮苗。
1.前期(播种——出苗前)管理。主要是增温保湿,检查秧床农膜是否盖严,突然降温加盖草苫等保温物。女,有降雪要及时扫掉,以防压塌支架,透风受冻。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秧田管理
前期
壮苗
出苗
播种
秧床
草苫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中插秧技术的掌握
- 12
-
-
作者
马金禄
-
机构
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年第3期4-4,共1页
-
文摘
1 泡田整地与施肥
1.1 泡田整地与施底肥 一般秋翻地,要在早春化冻以后,能进行机械耙地时,及早抢耙,做到重耙、轻耙相结合。然后干打埂,用手扶拖拉机与人工进一步找平。最后,放花达水再进一步找平。没有秋翻地地块的早春稻田地化冻10厘米左右,及时组织机、畜力进行抡翻、抢耙、抢耢、结合人工找平,再灌上水。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插秧技术
手扶拖拉机
秋翻地
施底肥
找平
整地
人工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王清绣
王晓英
-
机构
北安市农业机械总站
北安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5年第11期8-8,共1页
-
-
关键词
栽培技术
苗床
丁草胺
水稻旱育稀植
床土调酸
氧化乐果
秧苗
种子处理
叶期
育秧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简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石广富
-
机构
黑龙江省依兰县江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年第5期8-8,共1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它大大的提高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现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栽培技术要点
综合配套技术
高产栽培
省工
省种
秧田
节本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爆发力”探索(一)
- 15
-
-
作者
黄静珍
-
机构
云南省气象局
-
出处
《云南农业》
1998年第1期9-10,共2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爆发力”探索(一)云南省气象局650034黄静珍从1995年起,我省开始正规试验示范推广水稻旱育新技术,到1997年,秧床面积达到17.3万亩,比1996年扩大15.31万亩,增加7.7倍,大田面积达到303.94万亩,比1996年扩大...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
湿润秧
发力
旱育秧
旱秧
发根力
根系分布
官渡区
干鲜比
云南省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走进中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方正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王滨
-
出处
《黑龙江粮食》
2014年第11期44-46,共3页
-
文摘
金秋八月,硕果累累。笔者有幸在这丰收在望的时节,跟随我国著名粮食经济学家、中国粮食经济协会常务理事丁声俊先生到方正县考察调研。8月27日,我们在方正县大米协会郭兆武秘书长陪同下进入了向往已久的富硒大米之乡——方正。一、独占鳌头的优越生态环境走进方正,才能感受到作为中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中国方正大米之乡”、中国富硒大米之乡、黑龙江省优质水稻重点产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方正县名副其实。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方正县
发源地
中国
寒地
富硒大米
粮食经济
经济学家
-
分类号
S511.6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北方寒地养鱼稻田的水稻旱育稀植研究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赵连胜
-
机构
松花江地区行署水产局
-
出处
《渔业经济研究》
1996年第4期6-11,19,共7页
-
文摘
稻田之所以能够养鱼,并能获得“稻田养鱼鱼养稻,水稻增产鱼丰收”的效果,是由于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是鱼类在稻田生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这种“地位”和“作用”是在人们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下实现的,而实现这种“控制”和“调节”必须坚持“以稻为主,以鱼为辅”的原则。本文根据稻鱼双丰收的生物学原理。
-
关键词
养鱼稻田
水稻产量
稻田养鱼
水稻旱育稀植
稻田生态系统
稻鱼共生
松花江
水稻品种
生育期
土壤
-
分类号
F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原理及应用研究︵一︶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后栋材
-
机构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云南农业》
1998年第1期8-8,共1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原理及应用研究︵一︶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650032后栋材技术引进开发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著名日本水稻专家原正市多年研究完成并应用于大田推广的一项高新科技成果。80年代末期由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外国专家局引进我国东北地区试验、示范成...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
应用研究
技术原理
水稻旱育秧
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云南省
试验示范
智力引进
高海拔地区
旱育稀植技术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辽宁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技术
- 19
-
-
作者
钱棣
-
出处
《农机推广》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26,共1页
-
文摘
辽宁省从八十年代起,开始推广旱育壮秧技术,到1995年,全省90%水稻面积实现稀植化。“八五”期间又积极引进和推广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1993年至1995年三年累计推广了165万亩,今年可望达到230万亩。
-
关键词
抛秧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
栽培技术
旱育壮秧
辽宁省
水稻抛秧
八十年代
推广
技术措施
再高产
-
分类号
S511.6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 20
-
-
作者
张立涛
-
机构
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年第2期5-5,共1页
-
文摘
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应用中,稻田耕作与移栽及施肥技术是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一定要正确掌握和实旌。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施肥技术
耕作
稻田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