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稻塑盘浆播旱育秧技术优势及操作要点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洪彬艺
-
机构
福建省漳浦县农业局
-
出处
《中国稻米》
2003年第2期20-20,共1页
-
-
关键词
水稻塑盘浆播旱育秧技术
技术优势
操作技术
-
分类号
S511.04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马飞
-
机构
黑龙江省庆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3期101-102,共2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我地区推广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截至目前,已经历了小棚育苗、中棚育苗、大棚育苗、平地育苗、高台育苗、两段式育苗、稀植、超稀植、抛秧、钵体摆栽等阶段。旱育稀植是寒地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为寒地水稻生产和产量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寒地水稻
小棚育苗
应用
两段式育苗
大棚育苗
水稻生产
超稀植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吴桂仙
-
机构
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
-
出处
《云南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38-40,共3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旱育秧与合理栽插密度相结合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及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隆阳区于1992年引进试验,并进行示范、推广,至2000年面积达到0.97万hm^2,占水稻总播种面积1.47万hm^2的66%,单产和总产均得到大幅度提高,为隆阳区水稻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稀植方面,各稻区栽插密度比推广旱育秧前平均下降了近50%,大田用种量下降了近70%,是隆阳区水稻栽培史上的又一次技术革新。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栽培技术体系
栽插密度
播种面积
隆阳区
高产高效
增产效果
引进试验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安龙县普坪镇水稻旱育水插技术
- 4
-
-
作者
王加斌
-
机构
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农业服务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6期45-46,共2页
-
文摘
介绍安龙县普坪镇旱育水稻技术,包括苗床制作、床土调酸和消毒、播种、苗床管理、移栽、栽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
关键词
水稻
旱育水稻技术
贵州安龙
普坪镇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挖掘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增产潜力
- 5
-
-
作者
袁钊和
-
机构
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
-
出处
《农机推广》
1997年第3期16-16,共1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推广的重大技术。这项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特别是水田秧床育秧方式,即改水床为旱床。由于苗期控水育壮秧,移植本田后迅速生长分蘖,从而为大幅度提高单产创造条件。据专家考证,河北省隆化县是近年来旱育苗技术实施最“正统”的地区。无霜期115-145天的隆化县,1990年开始推广100亩旱育稀植技术,直到1994年全县14.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技术实施
水田
增产潜力
机械化作业
秧苗
秸秆
重大技术
隆化县
提高单产
-
分类号
S233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浅谈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 6
-
-
作者
赵裕峰
-
机构
庆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年第8期9-9,共1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比常规栽培省水50%,省种30%,省秧田50%以上。同时,旱育秧栽后基本没有缓苗期,早生快发,增加水稻穗粒数,可增产10%~15%。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耕作技术
高产栽培
旱育秧
缓苗期
穗粒数
秧苗
省工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临沧市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包丽琼
-
机构
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云南农业科技》
2009年第B11期84-86,共3页
-
文摘
水稻早育稀植技术是一项将旱育秧和合理稀植相结合的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及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临沧市自1995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旱育稀植技术,至2000年面积达到2.33万hm^2,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40%,单产和总产均得到大幅度提高,为临沧市水稻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该技术通过节省秧田和种子,减少灌水和施肥,减轻劳动强度,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临沧市
高产高效技术
播种面积
合理稀植
水稻生产
劳动强度
旱育秧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中的秧田管理措施
- 8
-
-
作者
李立平
包天宇
-
机构
黑龙江省杜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省杜蒙县敖林西伯乡农村技术服务中心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年第9期5-5,共1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棺技术中的秧田管理包括3个方面,就是前期、中期和后期。其目的就是培育出壮苗。
1.前期(播种——出苗前)管理。主要是增温保湿,检查秧床农膜是否盖严,突然降温加盖草苫等保温物。女,有降雪要及时扫掉,以防压塌支架,透风受冻。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秧田管理
前期
壮苗
出苗
播种
秧床
草苫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中插秧技术的掌握
- 9
-
-
作者
马金禄
-
机构
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年第3期4-4,共1页
-
文摘
1 泡田整地与施肥
1.1 泡田整地与施底肥 一般秋翻地,要在早春化冻以后,能进行机械耙地时,及早抢耙,做到重耙、轻耙相结合。然后干打埂,用手扶拖拉机与人工进一步找平。最后,放花达水再进一步找平。没有秋翻地地块的早春稻田地化冻10厘米左右,及时组织机、畜力进行抡翻、抢耙、抢耢、结合人工找平,再灌上水。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插秧技术
手扶拖拉机
秋翻地
施底肥
找平
整地
人工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机插综合配套技术
- 10
-
-
作者
董存
王建合
-
机构
隆化县农牧局
河北省农机推广总站
-
出处
《河北农机》
2010年第6期22-25,共4页
-
文摘
日本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评价对中国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时是这样概括的:"佳木斯最早,隆化最好."旱育稀植技术由于提高了秧苗的素质,增强了如抗寒抗旱等各种抗逆性,对水稻增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机插
水稻增产
抗逆性
佳木斯
专家
中国
增强
秧苗
素质
日本
隆化
抗旱
抗寒
概括
-
分类号
S22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简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石广富
-
机构
黑龙江省依兰县江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年第5期8-8,共1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它大大的提高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现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栽培技术要点
综合配套技术
高产栽培
省工
省种
秧田
节本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走进中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方正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王滨
-
出处
《黑龙江粮食》
2014年第11期44-46,共3页
-
文摘
金秋八月,硕果累累。笔者有幸在这丰收在望的时节,跟随我国著名粮食经济学家、中国粮食经济协会常务理事丁声俊先生到方正县考察调研。8月27日,我们在方正县大米协会郭兆武秘书长陪同下进入了向往已久的富硒大米之乡——方正。一、独占鳌头的优越生态环境走进方正,才能感受到作为中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中国方正大米之乡”、中国富硒大米之乡、黑龙江省优质水稻重点产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方正县名副其实。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方正县
发源地
中国
寒地
富硒大米
粮食经济
经济学家
-
分类号
S511.6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秧技术解决“南南合作”生产难题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蒋柏茂
-
机构
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出处
《湖南农业》
2021年第6期54-54,共1页
-
文摘
往年,马达加斯加在11月便开始水稻育秧播种,但2020年马达加斯加直到12月中旬仍没下雨,河道、水渠干涸。马达加斯加农业部进行了多次人工降雨,但效果并不显著。最适宜水稻育秧播种的时期即将过去,播种过晚会导致水稻抽穗扬花期遭遇低温而减产,当地农户心急如焚。
-
关键词
播种过晚
水稻旱育秧技术
水稻育秧播种
马达加斯加
南南合作
人工降雨
生产难题
水稻抽穗扬花期
-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 14
-
-
作者
张立涛
-
机构
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年第2期5-5,共1页
-
文摘
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应用中,稻田耕作与移栽及施肥技术是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一定要正确掌握和实旌。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施肥技术
耕作
稻田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中的本田管理
- 15
-
-
作者
冯志栋
王志民
-
机构
黑龙江省通河县福林乡农技推广站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8期8-8,共1页
-
文摘
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简称,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旱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本田管理
栽培综合技术
水稻高产
优良品种
旱育壮秧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壮秧剂简化旱育秧和抛秧技术
- 16
-
-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9年第3期5-5,共1页
-
文摘
水稻壮秧剂简化旱育秧和抛秧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配套而成的,不仅节本增收优势更突出,更受欢迎的是可以大大简化育秧和栽秧的操作,降低劳动强度,实现水稻栽培的轻简高效化。实践证明,应用简化旱育秧一般可比常规旱育秧节省物资投入30%左右,增产5%以上,节本增收450元/hm^2以上;应用抛秧每人每天可抛0.33hm^2以上,是手工插秧的10倍以上,抛秧水稻由于根系完整、入土浅,有利于早生快发,一般比旱育稀植水稻增产5%以上,比水育手插秧则可增产15%以上。
-
关键词
水稻壮秧剂
抛秧技术
旱育秧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劳动强度
水稻栽培
抛秧水稻
手插秧
-
分类号
S511.04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江淮分水岭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
- 17
-
-
作者
吴荣金
-
机构
安徽省南礁区皇甫乡农技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5X期44-44,共1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由于技术先进、适用,与两段育秧比较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增产、节本、增效等优点。
-
关键词
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秧
江淮分水岭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两段育秧
省工
省种
节本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应用分析
- 18
-
-
作者
黄存娣
-
机构
墨江县联珠镇农业工作站
-
出处
《农村实用技术》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耐寒、抗病、增产、省水、省工、省种的栽培技术,联珠镇引进推广此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本文论述了水稻旱地培育壮秧、大田合理稀植、浅插促进早生蘖,穗大粒重的栽培技术,分析了推广示范情况,推广应用价值,提出了几点建议。
-
关键词
水稻旱育栽培技术应用
-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 19
-
-
作者
张中全
-
机构
安徽省定远县能仁乡农技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7X期45-45,共1页
-
文摘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将传统的在水田中育秧改为旱地育秧。在秧苗培育上,由重视地上部分转向重视加强用苗床土培养,重点放在地下部分,水浆管理也是控上促下,从而提高秧苗素质,增强抗逆性和发根力,培育出根系发达的壮苗。其特点是:秧苗耐寒力强、生长健壮;秧苗移栽大田后无缓苗期,早发快发;温光资源利用率高,提早成熟,可利用的分蘖多且低位分蘖多,成穗率和结实率均高,穗大,增产效果明显;节省投入,经济效益高,一般可省肥30%,省种30%~50%,省水30%,省秧田80%~90%,每公顷可减少投入900元以上。其栽培要点如下: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秧苗培育
旱地育秧
低位分蘖
资源利用率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水浆管理
秧苗素质
移栽大田
-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西充县义兴镇水稻旱育秧技术的做法与经验
- 20
-
-
作者
黄萧
刘春华
-
机构
西充县义兴镇农业服务中心
西充县农牧业局
-
出处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4期105-,共1页
-
文摘
义兴镇现有耕地862.07hm2,其中水稻田436hm2,占总面积的50.6%,平均产540kg/667m2,升钟水库控灌全镇,土壤多为蓬莱镇组母发育而成的紫色土,土层深厚肥沃、宜耕性好、宜种度广,适宜水稻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从80年代杂交水稻在我镇全面推广到2000年种子法出台期间,我镇水稻亩产量稳定在千斤以上。要使水稻持续增产,在目前水稻品种无突破的情况下,就必须在栽培技术上寻找突破口。
-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技术
种子法
水稻亩产
蓬莱镇组
西充县
控灌
义兴
旱育秧
紫色土
土层深厚肥沃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