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旱地系统地表植被-土壤状态演化路径识别与过程分析
1
作者
田一禾
焦心
+1 位作者
孙强强
孙丹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旱地系统作为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其地表状态的非线性演化深刻影响着生态平衡与人类福祉,但现有研究尚未全面揭示其复杂的动态演化过程。本文基于2001—2022年逐月植被和土壤地表要素丰度值时间序列产品,采用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趋势和...
旱地系统作为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其地表状态的非线性演化深刻影响着生态平衡与人类福祉,但现有研究尚未全面揭示其复杂的动态演化过程。本文基于2001—2022年逐月植被和土壤地表要素丰度值时间序列产品,采用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趋势和转折点检测算法,识别旱地系统植被-土壤状态演化路径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2001—2022年,中国旱地系统光合植被和非光合植被端元丰度值都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土壤生境端元丰度值呈显著减少趋势;②光合植被突然上升、A形上升和V形上升的状态演化路径类型分别占旱地总面积的9.9%、16.8%和21.9%,而非光合植被对应的3种状态演化路径则分别占9.1%、12.6%和28.8%;③整体上旱区的植被恢复促进了土壤裸露的减少,但局部地区水资源匮乏和人类活动导致植被退化。本文为理解中国旱地系统的地表状态演化及其响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土地退化监测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系统
植被-土壤状态
端元丰度值时间序列
离散小波变换
演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陕北延河流域旱地系统生态需水测评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丽霞
任朝霞
+1 位作者
任志远
马超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161,I0007,共7页
该文以延河流域旱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生态学和水文学意义的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应用"3S"技术,划分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各分区旱地系统的生态需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
该文以延河流域旱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生态学和水文学意义的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应用"3S"技术,划分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各分区旱地系统的生态需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基本划分为防风固沙区、防旱抗旱区、水土保持区、农业种植区和植被保护区等五大生态功能分区。景观尺度上,有林地-黏壤土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大,约为502.31mm/a;牧草地-砂壤土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小,约为300.01mm/a。生态功能分区尺度上,植被保护区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大,约为357.72mm/a,防旱抗旱区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小,约为304.73mm/a。该研究为明确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以及水土资源的利用方向和生态整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分析
生态
水分
植被
生态功能分区
旱地系统
生态需水
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残茬覆盖对旱地免耕系统控制风蚀的影响
3
作者
李俊志
窦爽
肖继兵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3年第6期4-5,共2页
通过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残茬覆盖对旱地免耕系统控制风蚀的影响,探明在旱地免耕系统下,相比于饲用作物,冬小麦残茬覆盖物具有更高的覆盖率和更长覆盖时间。基于小麦残茬覆盖率及其随时间的持续性,小麦轮作可为土壤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
通过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残茬覆盖对旱地免耕系统控制风蚀的影响,探明在旱地免耕系统下,相比于饲用作物,冬小麦残茬覆盖物具有更高的覆盖率和更长覆盖时间。基于小麦残茬覆盖率及其随时间的持续性,小麦轮作可为土壤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风蚀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饲用作物
旱地
免耕
系统
土壤表面覆盖率
残茬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
10
4
作者
徐炳成
梁银丽
黄占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根据长武试区 1 986年~ 1 995年连续 1 0年的统计资料并结合田间试验 ,对黄土旱塬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农田系统能量的投入产出、流向、流量与转化效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能量平衡中人工辅助能的投入逐渐增加 ,化...
根据长武试区 1 986年~ 1 995年连续 1 0年的统计资料并结合田间试验 ,对黄土旱塬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农田系统能量的投入产出、流向、流量与转化效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能量平衡中人工辅助能的投入逐渐增加 ,化肥能投入比例逐渐超过有机肥能 ;该区农业已发展到无机—有机复合阶段 ,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通过统计分析 ,得出提高无机能的投入比例可提高能量的产投比 ,增加化肥能投入水平则可提高能量的总产出 ,指出应在机械化条件下实行秸秆还田和多途径增加有机肥投入 ,调整能量投入结构 ,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
麦田
系统
能流
评价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物质平衡及评价
被引量:
3
5
作者
徐炳成
梁银丽
黄占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5-89,共5页
根据长武试区 1986~ 1995年的统计资料并结合田间试验 ,对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物质 (氮、磷、钾 )循环及平衡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中养分的流动量大 ,流通途径少 ,养分循环的开放性大 ,外循环规模大 ,内循...
根据长武试区 1986~ 1995年的统计资料并结合田间试验 ,对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物质 (氮、磷、钾 )循环及平衡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中养分的流动量大 ,流通途径少 ,养分循环的开放性大 ,外循环规模大 ,内循环率小 ;系统养分平衡中 N基本保持收支平衡 ,K2 O入不敷出 ,P2 O5 输入大于输出 ;养分输入中 ,人工投入的化肥与有机肥是养分的主要来源 ,输出中 N主要集中于籽粒 ,K2 O主要集中于秸秆 ,P2 O5 主要残留于土壤中。指出在农业生产中 ,应采用秸秆还田以增加钾的投入 ,同时要增加氮肥投入尤其是有机肥的投入 ,而磷应以提高其有效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
麦田
系统
物质流
评价
养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旱地系统地表植被-土壤状态演化路径识别与过程分析
1
作者
田一禾
焦心
孙强强
孙丹峰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电气与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401130)。
文摘
旱地系统作为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其地表状态的非线性演化深刻影响着生态平衡与人类福祉,但现有研究尚未全面揭示其复杂的动态演化过程。本文基于2001—2022年逐月植被和土壤地表要素丰度值时间序列产品,采用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趋势和转折点检测算法,识别旱地系统植被-土壤状态演化路径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2001—2022年,中国旱地系统光合植被和非光合植被端元丰度值都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土壤生境端元丰度值呈显著减少趋势;②光合植被突然上升、A形上升和V形上升的状态演化路径类型分别占旱地总面积的9.9%、16.8%和21.9%,而非光合植被对应的3种状态演化路径则分别占9.1%、12.6%和28.8%;③整体上旱区的植被恢复促进了土壤裸露的减少,但局部地区水资源匮乏和人类活动导致植被退化。本文为理解中国旱地系统的地表状态演化及其响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土地退化监测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旱地系统
植被-土壤状态
端元丰度值时间序列
离散小波变换
演化路径
Keywords
dryland systems
vegetation-soil state
endmember fractions time series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evolutionary path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陕北延河流域旱地系统生态需水测评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丽霞
任朝霞
任志远
马超群
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161,I000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37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40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40042)
文摘
该文以延河流域旱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生态学和水文学意义的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应用"3S"技术,划分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各分区旱地系统的生态需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基本划分为防风固沙区、防旱抗旱区、水土保持区、农业种植区和植被保护区等五大生态功能分区。景观尺度上,有林地-黏壤土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大,约为502.31mm/a;牧草地-砂壤土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小,约为300.01mm/a。生态功能分区尺度上,植被保护区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大,约为357.72mm/a,防旱抗旱区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小,约为304.73mm/a。该研究为明确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以及水土资源的利用方向和生态整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功能分析
生态
水分
植被
生态功能分区
旱地系统
生态需水
延河流域
Keywords
functional analysis, ecology, water, vegetation,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s, dry land syste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Yanhe watershed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残茬覆盖对旱地免耕系统控制风蚀的影响
3
作者
李俊志
窦爽
肖继兵
机构
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3年第6期4-5,共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500602-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6-14.5-B16)。
文摘
通过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残茬覆盖对旱地免耕系统控制风蚀的影响,探明在旱地免耕系统下,相比于饲用作物,冬小麦残茬覆盖物具有更高的覆盖率和更长覆盖时间。基于小麦残茬覆盖率及其随时间的持续性,小麦轮作可为土壤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风蚀保护。
关键词
冬小麦
饲用作物
旱地
免耕
系统
土壤表面覆盖率
残茬分解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
10
4
作者
徐炳成
梁银丽
黄占斌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8-134,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专题经费项目 ( G1 9990 1 1 7)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 ( KZCX1 -0 6-0 2 -0 1 )共同资助
文摘
根据长武试区 1 986年~ 1 995年连续 1 0年的统计资料并结合田间试验 ,对黄土旱塬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农田系统能量的投入产出、流向、流量与转化效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能量平衡中人工辅助能的投入逐渐增加 ,化肥能投入比例逐渐超过有机肥能 ;该区农业已发展到无机—有机复合阶段 ,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通过统计分析 ,得出提高无机能的投入比例可提高能量的产投比 ,增加化肥能投入水平则可提高能量的总产出 ,指出应在机械化条件下实行秸秆还田和多途径增加有机肥投入 ,调整能量投入结构 ,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
麦田
系统
能流
评价
特征
Keywords
Loess Plateau
wheat dryfarmland ecosystem
energy flow
evaluation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物质平衡及评价
被引量:
3
5
作者
徐炳成
梁银丽
黄占斌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5-89,共5页
基金
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 KZCX1-0 6-0 2 -0 1)
国家重点基础专题项目!( G19990 1170 8)
文摘
根据长武试区 1986~ 1995年的统计资料并结合田间试验 ,对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物质 (氮、磷、钾 )循环及平衡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农田中养分的流动量大 ,流通途径少 ,养分循环的开放性大 ,外循环规模大 ,内循环率小 ;系统养分平衡中 N基本保持收支平衡 ,K2 O入不敷出 ,P2 O5 输入大于输出 ;养分输入中 ,人工投入的化肥与有机肥是养分的主要来源 ,输出中 N主要集中于籽粒 ,K2 O主要集中于秸秆 ,P2 O5 主要残留于土壤中。指出在农业生产中 ,应采用秸秆还田以增加钾的投入 ,同时要增加氮肥投入尤其是有机肥的投入 ,而磷应以提高其有效性为主。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
麦田
系统
物质流
评价
养分平衡
Keywords
Loess Plateau
wheat farmland ecosystem
material flow
evaluation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旱地系统地表植被-土壤状态演化路径识别与过程分析
田一禾
焦心
孙强强
孙丹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陕北延河流域旱地系统生态需水测评
王丽霞
任朝霞
任志远
马超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残茬覆盖对旱地免耕系统控制风蚀的影响
李俊志
窦爽
肖继兵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及评价
徐炳成
梁银丽
黄占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物质平衡及评价
徐炳成
梁银丽
黄占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