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古地磁学初步研究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姜南
吴汉宁
+10 位作者
李玉玉
卫弼天
周亚楠
张伟杰
高扬
于亮
武佳坤
霍斐斐
刘雨纯
王保锋
程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57-1070,共14页
本文报道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龙木措组灰岩古地磁研究初步结果,据此探讨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的古位置及其起源问题.在日土县龙木措北岸(34.4°N,80.3°E)龙木措组中采集了10个采点,共125块古地磁独立定向样品.岩相学与岩石磁学...
本文报道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龙木措组灰岩古地磁研究初步结果,据此探讨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的古位置及其起源问题.在日土县龙木措北岸(34.4°N,80.3°E)龙木措组中采集了10个采点,共125块古地磁独立定向样品.岩相学与岩石磁学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系统热退磁与交变退磁显示,退磁曲线具有双分量或单分量特征,单分量方向与双分量中稳定趋向原点的高温/高场分量方向一致,在采点水平下的平均方向为Ds=321.8°,I_(s)=41.7°,k_(s)=31.1,α_(95)=10.1°,N=8,该平均方向在样品水平下可通过C级倒转检验,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λ_(p)=-55.3°N,φ_(p)=163.3°E(dp/dm=7.6°/12.4°))显著区别于羌北地块晚古生代以来可靠的古地磁极位置,可能代表了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方向.结合地质学证据,本文提出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古纬度为24.0°S),此时羌北地块可能与华南地块位置接近,位于冈瓦纳大陆的印度板块北侧古大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北地块
早-中志留世
古地磁学
倒转检验
古地磁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扬子板块北缘早—中志留世硅质岩成因及古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岩
漆富成
+1 位作者
陈文
叶会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2-2350,共29页
本文对四川省若尔盖县北部-甘肃省迭部县中-下志留统[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温洛克统(Wenlock)]富有机碳硅质岩进行了无机化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环境,并建立研究区硅质岩形成及相关元素富集模式。主要对1个钻孔、2个剖面共2...
本文对四川省若尔盖县北部-甘肃省迭部县中-下志留统[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温洛克统(Wenlock)]富有机碳硅质岩进行了无机化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环境,并建立研究区硅质岩形成及相关元素富集模式。主要对1个钻孔、2个剖面共28件硅质岩的岩相学、扫描电镜、主量、微量、稀土元素、有机碳及Si、O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1)岩相学、扫描电镜分析,Fe/Ti、Al/(Al+Fe+Mn)(0.08~0.79)均值0.31、(Fe+Mn)/Ti,(La/Yb)N(0.12~1.41)均值0.54、δEu(0.81~3.36)均值1.55、∑REE(7.59~253.48)均值82.90,Si同位素(-0.2‰~2.1‰)均值0.66‰、O同位素(13.5‰~21.8‰)均值19.53‰、同位素对成岩温度的反演,显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并伴有生物作用(Si、O稳定同位素显示),益哇硅质岩形成时陆源物质供给适量,导致与碳酸盐相关生物繁盛,少量样品受陆源物质影响显著。(2)岩相学、扫描电镜分析,MnO_2/TiO_2、Al2O3/(Al2O3+Fe2O3)、Al/(Al+Fe)(0.08~0.80)均值0.33、Th/U、V(28.6×10^(-6)~2261×10^(-6))均值454.42×10^(-6)、Ti/V,δCe(0.65~1.58)均值1.01、(La/Ce)N(0.60~1.314)均值0.97、有机碳(TOC)-微量元素二元图解,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的热水喷流导致海底局部水动力较强的缺氧环境[特别是δCe、(La/Ce)N、稀土配分模式],部分硅质岩由于富集热液元素导致其具有洋脊、大洋盆地硅质岩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硅质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古商丹洋南缘)热水喷流系统发育(导致海底水动能较强的)、缺氧状态的陆缘拉张裂陷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U、V、Mo、Cu、Ni等变价元素的富集,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寒武纪-志留纪)黑色页岩系产自扩张的大陆边缘缺氧-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成因
古构造环境
早-中志留世
扬子板块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古地磁学初步研究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姜南
吴汉宁
李玉玉
卫弼天
周亚楠
张伟杰
高扬
于亮
武佳坤
霍斐斐
刘雨纯
王保锋
程鑫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57-1070,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4073,91855211,42074075)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704)资助。
文摘
本文报道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龙木措组灰岩古地磁研究初步结果,据此探讨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的古位置及其起源问题.在日土县龙木措北岸(34.4°N,80.3°E)龙木措组中采集了10个采点,共125块古地磁独立定向样品.岩相学与岩石磁学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系统热退磁与交变退磁显示,退磁曲线具有双分量或单分量特征,单分量方向与双分量中稳定趋向原点的高温/高场分量方向一致,在采点水平下的平均方向为Ds=321.8°,I_(s)=41.7°,k_(s)=31.1,α_(95)=10.1°,N=8,该平均方向在样品水平下可通过C级倒转检验,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λ_(p)=-55.3°N,φ_(p)=163.3°E(dp/dm=7.6°/12.4°))显著区别于羌北地块晚古生代以来可靠的古地磁极位置,可能代表了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方向.结合地质学证据,本文提出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古纬度为24.0°S),此时羌北地块可能与华南地块位置接近,位于冈瓦纳大陆的印度板块北侧古大洋中.
关键词
羌北地块
早-中志留世
古地磁学
倒转检验
古地磁极
Keywords
North Qiangtang Terrane
Early
-
Middle Silurian
Paleomagnetism
Reversal test
Paleomagnetic pole
分类号
P318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子板块北缘早—中志留世硅质岩成因及古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岩
漆富成
陈文
叶会寿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2-2350,共29页
基金
中国黑色岩系非常规铀资源矿集区成矿条件分析及资源预测评价(编号201493)
湘中地区黑色岩系非常规铀资源调查及远景评价(编号201768)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YYWF201707)共同资助的成果
文摘
本文对四川省若尔盖县北部-甘肃省迭部县中-下志留统[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温洛克统(Wenlock)]富有机碳硅质岩进行了无机化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环境,并建立研究区硅质岩形成及相关元素富集模式。主要对1个钻孔、2个剖面共28件硅质岩的岩相学、扫描电镜、主量、微量、稀土元素、有机碳及Si、O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1)岩相学、扫描电镜分析,Fe/Ti、Al/(Al+Fe+Mn)(0.08~0.79)均值0.31、(Fe+Mn)/Ti,(La/Yb)N(0.12~1.41)均值0.54、δEu(0.81~3.36)均值1.55、∑REE(7.59~253.48)均值82.90,Si同位素(-0.2‰~2.1‰)均值0.66‰、O同位素(13.5‰~21.8‰)均值19.53‰、同位素对成岩温度的反演,显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并伴有生物作用(Si、O稳定同位素显示),益哇硅质岩形成时陆源物质供给适量,导致与碳酸盐相关生物繁盛,少量样品受陆源物质影响显著。(2)岩相学、扫描电镜分析,MnO_2/TiO_2、Al2O3/(Al2O3+Fe2O3)、Al/(Al+Fe)(0.08~0.80)均值0.33、Th/U、V(28.6×10^(-6)~2261×10^(-6))均值454.42×10^(-6)、Ti/V,δCe(0.65~1.58)均值1.01、(La/Ce)N(0.60~1.314)均值0.97、有机碳(TOC)-微量元素二元图解,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的热水喷流导致海底局部水动力较强的缺氧环境[特别是δCe、(La/Ce)N、稀土配分模式],部分硅质岩由于富集热液元素导致其具有洋脊、大洋盆地硅质岩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硅质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古商丹洋南缘)热水喷流系统发育(导致海底水动能较强的)、缺氧状态的陆缘拉张裂陷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U、V、Mo、Cu、Ni等变价元素的富集,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寒武纪-志留纪)黑色页岩系产自扩张的大陆边缘缺氧-还原环境。
关键词
硅质岩
成因
古构造环境
早-中志留世
扬子板块北缘
Keywords
Siliceous rock
origi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Early
-
Middle Siluria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分类号
P588.244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古地磁学初步研究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姜南
吴汉宁
李玉玉
卫弼天
周亚楠
张伟杰
高扬
于亮
武佳坤
霍斐斐
刘雨纯
王保锋
程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扬子板块北缘早—中志留世硅质岩成因及古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张岩
漆富成
陈文
叶会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