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杂交育种组合规模与品种选育概率及亲本选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泰 郭美玲 +5 位作者 李灿东 王志新 郑伟 徐杰飞 赵星棋 王象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指导当前与今后的大豆杂交育种工作,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1952-2013年间杂交育种选用的有效亲本和配制的杂交组合及选育的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116个有效亲本和5610个杂交组合及110个品种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 为指导当前与今后的大豆杂交育种工作,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1952-2013年间杂交育种选用的有效亲本和配制的杂交组合及选育的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116个有效亲本和5610个杂交组合及110个品种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配制规模以每年150~200个为宜,选育品种概率为1.96%;亲本选择要依据育种理论、育种目标和遗传背景;亲本选用原则要坚持高起点、要考虑亲本血缘关系与遗传基础、亲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及目标性状遗传特点;亲本使用要确定核心亲本(骨干亲本)与改良亲本,要采用梯级杂交、连续改造或回交转育、定向改良或一母多父,集中围攻或采用多亲本杂交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杂交育种 组合规模 品种选育概率 亲本选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杂交品种(组合)的引种与高产栽培技术
2
作者 程叶青 周登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0期20-20,34,共2页
该文阐述了早籼杂交品种(组合)的引种的原则和要求,以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早籼杂交品种(组合) 引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杂交稻汕优89组合的选育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乃元 梁康迳 +3 位作者 陈启军 陈顺辉 陈青华 杨仁崔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00-404,共5页
本研究是以改良IR24恢复系的早熟性、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为育种目标,通过以IR50为供体亲本,用IR24杂交和2次回交(IR50/IR243),逐代鉴定、选择等方法,育成恢复系早恢89,使早恢89同时获得3个目... 本研究是以改良IR24恢复系的早熟性、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为育种目标,通过以IR50为供体亲本,用IR24杂交和2次回交(IR50/IR243),逐代鉴定、选择等方法,育成恢复系早恢89,使早恢89同时获得3个目标性状有关的表达基因,又保留了IR24良好株叶形态、丰产性、性复系和好米质,基本达到预期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 杂交水稻 汕优89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柞蚕新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凤成 仝振祥 +1 位作者 冀万杰 张博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个不同类型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柞蚕优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11个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确定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茧层与繁殖效率因子、生长发育因子,这3个主成分所表达...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个不同类型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柞蚕优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11个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确定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茧层与繁殖效率因子、生长发育因子,这3个主成分所表达的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90.25%。第1主成分来自产量和收蚁结茧率等性状,其贡献率为50.65%;第2主成分来自茧层率、茧层量及产卵量等性状,其贡献率为25.83%;第3主成分来自全龄经过及茧质性状,其贡献率为13.77%。基于3个主成分分值对5个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新品种金凤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突出,以该品种组配的4个杂交组合的综合得分排列前5位;10个杂交组合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是金凤×抗大、方山黄×抗大、金凤×青6号,显示出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杂交组合 经济性状 主成分分析 产量因子 茧层与繁殖效率因子 生长发育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杂交组合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程丽娟 谢志华 +2 位作者 周长忠 谬蕾 苏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39-40,87,共3页
[目的]拓宽棉花品种遗传基础,选育棉花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1个棉花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以及丰产性状进行综合分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结果]丰产性状:籽棉产量最高的是HA419,其次是HA417,最低的是HA310,次低的是HA42... [目的]拓宽棉花品种遗传基础,选育棉花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1个棉花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以及丰产性状进行综合分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结果]丰产性状:籽棉产量最高的是HA419,其次是HA417,最低的是HA310,次低的是HA420和HA116。经济性状:籽指最高的是HA310,最低的是HA420;衣分最高的是HA417,其次是HA421和HA418,最低的是H39。[结论]品系HA417、HA419、HA421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品系HA416、HA310、HA420可不再进入下一年度试验;其余可以继续试验以验证该品系的特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杂交组合 品种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的综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方良俊 尹青女 张建中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共4页
对23个早籼杂交稻新组合的14个籽粒性状进行因子分析.选取了5个公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5 99%;通过5个公因子作为综合指标的聚类分析,其结果可分为6类;并以23个组合的5个公因子选择指数,求得每个杂交组合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根... 对23个早籼杂交稻新组合的14个籽粒性状进行因子分析.选取了5个公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5 99%;通过5个公因子作为综合指标的聚类分析,其结果可分为6类;并以23个组合的5个公因子选择指数,求得每个杂交组合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根据综合选择指数的大小,不但可作为决选杂交组合的依据,而且可衡量决选的杂交组合达到理想组合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杂交 组合选育 籽粒性状 方差累计贡献率 聚类分析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中迟熟杂交早籼组合绮优1025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曼玲 粟学俊 +1 位作者 陈彩虹 禤绮琳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185-186,共2页
优质不育系绮 A与优质恢复系 10 2 5配组而成的感温早籼组合绮优 10 2 5在南宁种植 ,早稻全生育期 130 d,晚稻 112~ 114 d左右。一般每 hm2有效穗 30 0~ 330万 ,每穗粒数 15 0~ 170粒 ,结实率 80 %~ 90 % ,千粒重 18.5~19.5 g。米... 优质不育系绮 A与优质恢复系 10 2 5配组而成的感温早籼组合绮优 10 2 5在南宁种植 ,早稻全生育期 130 d,晚稻 112~ 114 d左右。一般每 hm2有效穗 30 0~ 330万 ,每穗粒数 15 0~ 170粒 ,结实率 80 %~ 90 % ,千粒重 18.5~19.5 g。米质优 ,除垩白米率、垩白度外 ,其他检测指标均达国标优质米三级以上标准。2 0 0 1年 12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籼 绮优1025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条件下家蚕杂交组合及其亲本品种血液免疫应激相关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季生 夏爱华 +4 位作者 李娜 贾漫丽 高玉军 杨贵明 钟伯雄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3-271,共9页
以家蚕品种秋丰(Q)、白玉(B)及其杂交组合秋丰×白玉(QB)为试验材料,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40℃热激处理对家蚕幼虫血液蛋白质组的影响,分析热激处理后亲本品种和杂交组合血液免疫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在双向电泳图谱显示的供... 以家蚕品种秋丰(Q)、白玉(B)及其杂交组合秋丰×白玉(QB)为试验材料,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40℃热激处理对家蚕幼虫血液蛋白质组的影响,分析热激处理后亲本品种和杂交组合血液免疫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在双向电泳图谱显示的供试家蚕品种及其杂交组合分离较好的蛋白点中,有87.67%的蛋白点表现为加性效应(additivity)的表达模式,7.15%的蛋白点表现超显性(over-dominance)表达模式,5.17%的蛋白点表现为超隐性(under-dominance)表达模式。对2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根据基因注释有7个蛋白点与免疫应激有关。在短时间的高温刺激后,热激关联蛋白(h2)、肽聚糖识别蛋白(h25)、亲环素样蛋白(h26)、促进蛋白(h27)和载脂蛋白Ⅲ(h28)等5个蛋白点在2个亲本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幼虫血液中均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尤其是杂交组合与2个亲本品种相比上调表达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家蚕在热激条件下,短时间内可以通过提高免疫系统的应激能力以增强自身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而且杂交组合与亲本品种相比在抗逆性方面表现突出,对高温刺激更加敏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家蚕的抗逆性存在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反应 家蚕品种 杂交组合 血液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质谱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纹甜瓜杂交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蔚玉红 田甲玺 +2 位作者 樊静华 黄昀 卢小露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第1期63-64,共2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上海市种植的优质网纹甜瓜杂交品种(组合),特对14个网纹甜瓜品种(组合)进行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网纹甜瓜303(243227)果肉细嫩多汁,口感清甜,中粗密网纹,果肉较厚,糖度较高,品质稳定,因此,该品种在上海市有较大的推广... 为筛选出适宜在上海市种植的优质网纹甜瓜杂交品种(组合),特对14个网纹甜瓜品种(组合)进行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网纹甜瓜303(243227)果肉细嫩多汁,口感清甜,中粗密网纹,果肉较厚,糖度较高,品质稳定,因此,该品种在上海市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甜瓜 杂交品种(组合) 生育期 果实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个苦瓜杂交组合耐冷性鉴定及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玉 刘子记 +3 位作者 于仁波 韩旭 戚志强 杨衍 《长江蔬菜》 2021年第10期59-63,共5页
对7份耐冷苦瓜种质配制的30个苦瓜杂交组合开展了苗期耐冷性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并对冷害指数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Z1901、Z1905和Z19183个杂交组合苗期耐冷性较强,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苦瓜产量与冷害指数呈显... 对7份耐冷苦瓜种质配制的30个苦瓜杂交组合开展了苗期耐冷性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并对冷害指数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Z1901、Z1905和Z19183个杂交组合苗期耐冷性较强,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苦瓜产量与冷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第一雌花节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度、单果质量和前期产量均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苦瓜耐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杂交组合 耐冷性鉴定 品种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邦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1-24,共4页
利用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5个抗条锈病品种,组配了10个小麦杂交组合,对杂种一代的不同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以及和双亲平均值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多数性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抗条锈病小麦品种 杂交组合 杂种优势 双亲平均值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组合)展示及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筱红 瞿德民 徐隆根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22-23,28,共3页
2006年引进30个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组合)在湖南省浏阳永安进行展示及比较试验,通过对其产量比较和性状分析,探索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组合)在浏阳市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综合表现以科超3218、准S/1243、C... 2006年引进30个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组合)在湖南省浏阳永安进行展示及比较试验,通过对其产量比较和性状分析,探索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组合)在浏阳市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综合表现以科超3218、准S/1243、C两优87、Y优7号、C两优396、58S/588等6个品种(组合)的丰产性、抗性及抗倒伏能力、分蘖能力、株叶型态等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突出,具有大面积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中稻 品种(组合) 展示 试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型黑麦新品种—科合3008
13
作者 张睿 赵海滨 +5 位作者 金慧 张举梅 杜若楠 高嫱 周春薇 杨淑萍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科合300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在2012年以国外引进的饲用型黑麦品种HZHM8为母本、白BK-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饲用型黑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4年1月通过黑龙... 科合300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在2012年以国外引进的饲用型黑麦品种HZHM8为母本、白BK-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饲用型黑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4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科合3008(审定编号为BV-2023-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谱法选育 配制杂交组合 饲用型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黑麦 品种 科合 草业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羊的优良品种及杂交组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晶晶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8期57-57,共1页
我国的绵羊和山羊品种资源丰富,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和耐粗饲等特点,并有肉用、毛用、羔皮用、裘皮用等生产品种。据调查,列入《中国羊品种志》的绵羊和山羊地方品种共有35个,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引入品种。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培... 我国的绵羊和山羊品种资源丰富,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和耐粗饲等特点,并有肉用、毛用、羔皮用、裘皮用等生产品种。据调查,列入《中国羊品种志》的绵羊和山羊地方品种共有35个,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引入品种。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培育出少量的新品种,但更多的是引入外来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品种 杂交组合 肉羊 山羊品种 资源丰富 生产品种 地方品种 引入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及杂交组合猪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试验
15
作者 张树敏 张云影 +1 位作者 吕礼良 李润藩 《吉林畜牧兽医》 1990年第3期1-4,共4页
发展瘦肉型猪,必须进行品种改良,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省现有品种及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和饲养的经济效益,我们做了本试验,现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
关键词 品种 杂交组合 生长性能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化性大茧型柞蚕新品种豫大1号的选育及杂交组合豫杂5号的组配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绪伟 包志愿 +4 位作者 郭剑 杨新峰 张凡红 刘彦群 聂磊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3-1028,共6页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蛹、丝兼用大茧型柞蚕品种,以河南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河33为亲本材料,以提高千粒茧质量和千克卵产茧量为育种目标,采用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5年15代育成一化性大茧型柞蚕新品种豫大1号,并与...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蛹、丝兼用大茧型柞蚕品种,以河南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河33为亲本材料,以提高千粒茧质量和千克卵产茧量为育种目标,采用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5年15代育成一化性大茧型柞蚕新品种豫大1号,并与现行一化性柞蚕品种101组配成杂交组合豫杂5号(豫大1号×101)。豫大1号属黄蚕血统,中熟性品种,全龄经过时间52 d 7 h,千粒茧质量8.55 kg,茧层率11.51%,一粒茧丝长933.60 m,在品种比较试验中的全茧量比亲本品种河33提高14.72%,在农村生产鉴定中的千克卵产茧量比河33增产16.66%。豫杂5号的全龄经过时间为48 d 8 h,全茧量8.43g,一粒茧丝长1 056.15 m,在杂交组合评比试验中的千粒茧质量比对照品种101提高12.02%,在农村生产鉴定中的千克卵产茧量比对照品种101增产18.25%。柞蚕新品种豫大1号及其杂交组合豫杂5号具有产量高、易繁育、茧型大、茧丝品质优等特点,适用于蛹、丝兼用的柞蚕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品种 杂交组合 豫大1号 豫杂5号 大茧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介绍--(五)杂交籼稻新组合中浙优1号
17
作者 章善庆 《中国农村科技》 2005年第11期11-11,共1页
1999年以中浙A与航恢570配组,育成优质高产兼顾的新组合中浙优1号,该组合于2004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 中浙优1号 组合 杂交籼稻 品种介绍 水稻 优质高产 品种审定 中浙A 农作物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黑蛾新品种选育及杂交组合筛选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镇海 杨宜林 +2 位作者 丛福君 张青文 苑晓东 《北方蚕业》 2011年第2期29-31,共3页
柞蚕黑蛾新品种选育,以杂交优势强、亲缘关系较远、稳产、高产为目标。以黑蛾做为表型标记,进行个体、区间选择,兼顾各项经济指标的平衡。经过3年6代的选育,形成了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柞蚕生物群体。同时筛选出了与吉柞882、选大二号... 柞蚕黑蛾新品种选育,以杂交优势强、亲缘关系较远、稳产、高产为目标。以黑蛾做为表型标记,进行个体、区间选择,兼顾各项经济指标的平衡。经过3年6代的选育,形成了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柞蚕生物群体。同时筛选出了与吉柞882、选大二号、L7698H等品种的杂交组合,增产幅度达22.61%~38.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黑蛾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杂交组合秋甘蓝品种比较试验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叶峰 王素 +3 位作者 戚士全 卢英杰 平庆江 张身嗣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19期66-67,共2页
为了筛选适合沿淮地区种植的圆球秋甘蓝新品种,提高菜农经济效益,本文进行了几种杂交组合圆球秋甘蓝品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6(0010×金亩-12)、组合7(GS×金亩-12)、组合9(GQ×GS)3个品种球形圆整、整齐度高、商品性... 为了筛选适合沿淮地区种植的圆球秋甘蓝新品种,提高菜农经济效益,本文进行了几种杂交组合圆球秋甘蓝品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6(0010×金亩-12)、组合7(GS×金亩-12)、组合9(GQ×GS)3个品种球形圆整、整齐度高、商品性好、抗病、高产、结球紧实,符合选种目标,可作为下一年进一步试验筛选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甘蓝 杂交组合 品种比较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Y两优919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祥华 任代胜 +2 位作者 丁卫东 翁同相 汤修竹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14-17,共4页
Y两优919是以Y58S为母本,R919为父本选育出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本文介绍了其亲本特性以及高产制种技术。Y58S是配合力优良、制繁种产量高的广适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R919是抗倒、抗病且配合力强的优势恢复系。Y两优919可在闽西北海拔... Y两优919是以Y58S为母本,R919为父本选育出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本文介绍了其亲本特性以及高产制种技术。Y58S是配合力优良、制繁种产量高的广适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R919是抗倒、抗病且配合力强的优势恢复系。Y两优919可在闽西北海拔300~500 m的地区进行烟后制种。高产制种技术包括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以父本5月中旬、母本6月中旬播种为宜;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且肥力水平中上的田块作秧田,采用适宜的播种量,药剂浸种消毒,同时施足基肥,适时适量追肥,科学管水和适时防治病虫草害,以培育壮秧;烟叶采收后及时打田除草移栽,设置父母本行比1∶8;大田全生育期做到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孕穗以及干湿壮籽;施足基肥,视秧苗长势适当追肥;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和当地病虫害测报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穗颈瘟等病虫害;该品种制种的理想花期相遇标准以父本始穗期较母本迟2 d为佳,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花期;见穗25%~30%时,喷施“九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确保齐穗和授粉,提高结实率;及时除杂保纯,去除早熟和异形株;拉花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田间90%籽粒黄熟时收割。本文为相关杂交水稻高产制种及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系组合 Y两优919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