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滇西石鼓杂岩南部早白垩世以来剥露隆升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小宇
刘俊来
吴文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7-737,共11页
石鼓杂岩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叠加。为了揭示杂岩体的低温热演化与浅部剥露历史,采集了石鼓杂岩南段石鼓镇-拉巴支村剖面变质岩中的锆石和磷灰石,开展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石鼓杂岩从早白垩世(133~145Ma)到...
石鼓杂岩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叠加。为了揭示杂岩体的低温热演化与浅部剥露历史,采集了石鼓杂岩南段石鼓镇-拉巴支村剖面变质岩中的锆石和磷灰石,开展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石鼓杂岩从早白垩世(133~145Ma)到渐新世(31Ma)经历了一次缓慢的剥露(1.08℃/Ma),而从渐新世开始,其南部经历了较快速的剥露过程(3.23℃/Ma)。磷灰石热史模拟也反映出第二阶段较为快速的冷却过程。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认为,拉萨与羌塘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早白垩世以来藏东地区地壳结构的调整,导致石鼓杂岩南部出现了第一阶段的剥露作用;而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与后碰撞过程对于石鼓杂岩的新生代剥露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地区
石鼓杂岩
裂变径迹
早白垩世与渐新世剥露
板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石鼓杂岩南部早白垩世以来剥露隆升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小宇
刘俊来
吴文斌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7-73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430211
41172190)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120343)
文摘
石鼓杂岩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叠加。为了揭示杂岩体的低温热演化与浅部剥露历史,采集了石鼓杂岩南段石鼓镇-拉巴支村剖面变质岩中的锆石和磷灰石,开展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石鼓杂岩从早白垩世(133~145Ma)到渐新世(31Ma)经历了一次缓慢的剥露(1.08℃/Ma),而从渐新世开始,其南部经历了较快速的剥露过程(3.23℃/Ma)。磷灰石热史模拟也反映出第二阶段较为快速的冷却过程。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认为,拉萨与羌塘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早白垩世以来藏东地区地壳结构的调整,导致石鼓杂岩南部出现了第一阶段的剥露作用;而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与后碰撞过程对于石鼓杂岩的新生代剥露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藏东地区
石鼓杂岩
裂变径迹
早白垩世与渐新世剥露
板块作用
Keywords
eastern Tibet
Shigu complex
fission track
Early Cretaceous and Oligocene exhumation
plate interaction
分类号
P534.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滇西石鼓杂岩南部早白垩世以来剥露隆升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陈小宇
刘俊来
吴文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