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上游水下爆破清礁对漂流性鱼类卵苗的影响
1
作者 胡玉鹏 张先炳 +4 位作者 杨威 吕韵鹏 李耕 杨胜发 李文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721-5729,共9页
长江上游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成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爆破清除碍航礁石是山区通航河流航道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备受关注,特别是缺乏主动游泳避让能力的漂流性鱼类卵苗。以长江上游漂流性鱼类卵苗的长期... 长江上游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成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爆破清除碍航礁石是山区通航河流航道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备受关注,特别是缺乏主动游泳避让能力的漂流性鱼类卵苗。以长江上游漂流性鱼类卵苗的长期观测结果为依据,归纳了鱼类卵苗漂流的时间分布特点以及种类和数量的空间差异性;而后分析了水下爆破冲击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影响冲击波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接着总结了水下爆破冲击波对鱼类损伤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冲击波对鱼类卵苗的影响;最后根据长江上游鱼类卵苗的漂流规律和冲击波的特性,提出了时间和空间避让、优化爆破施工工艺、气泡帷幕削减等系统性的生态防护措施,为长江上游航道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 冲击波 早期鱼类 生态保护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时间变化研究
2
作者 卞晓东 万瑞景 +2 位作者 单秀娟 金显仕 王凯传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共30页
渤海湾历史上为黄渤海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和育幼场。基于历史调查资料和补充调查,构建渤海湾鱼卵、仔稚鱼调查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阐述1982年以来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群聚特性和演替过程。结果显示,渤海... 渤海湾历史上为黄渤海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和育幼场。基于历史调查资料和补充调查,构建渤海湾鱼卵、仔稚鱼调查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阐述1982年以来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群聚特性和演替过程。结果显示,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结构、产卵和育幼场重心位置处于持续更替过程中,不同时期早期资源的种类组成、资源丰度、优势种类和物种多样性水平等呈明显季节更替,118°30’E以西湾中底部海域一直为产卵和育幼场集中分布区。相较1980s,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已发生结构性改变,且渤海湾作为传统经济鱼类的产卵和育幼场所的功能下降明显。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种数和资源丰度均在2010s前期跌至历史低值,近年来又显著回升。鱼类早期资源种数由1980s的39种,1990s前期的31种、后期的34种,2000s—2010s初期的22种,逐次下降至2010s前期的21种,2010s中后期开始逐步回升,至2020s初期已达40种。2020—2021年鱼卵种数约为1980s的80%左右,资源丰度约为彼时的88%;仔稚鱼种数与1980s大致相当,资源丰度则为彼时的1.33倍。鱼卵、仔稚鱼物种多样性水平呈年际和年代际剧烈波动,鱼类早期资源种类年际更替现象明显,且近年来呈明显加快趋势。产卵类型、栖息类型和适温类型亲体种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全年综合浮性卵种数比例下降,黏性卵和具卵膜丝卵种数比例升高;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种数所占比例升高,中底层和底层鱼类所占比例降低。斑(鱼祭)(Konosirus punctat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渤海湾传统经济鱼类早期资源密度显著降低;鳀(Engraulis japonic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和少鳞(鱼喜)(Sillago japonica)等鱼类早期资源密度显著增高。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发生量主要取决于产卵场的环境条件、捕捞强度和对鱼类早期资源的损害程度,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是环境和捕捞双重扰动下鱼类群落内生态位错位交替和结构性渔业资源衰退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补充量 产卵育幼场 物种多样性 长期变化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河龙溪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易燃 毕明亮 +7 位作者 唐会元 杨志 朱其广 张勇 徐薇 龚云 曹俊 刘宏高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研究大宁河鱼类早期资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生态调度等鱼类资源保护措施提供参考。调查时间为2020和2021年,采样断面为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回水末端的龙溪断面,每年5-7月每日早、晚各采集1次。2020-2021年采样期共采集到24种鱼的卵... 研究大宁河鱼类早期资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生态调度等鱼类资源保护措施提供参考。调查时间为2020和2021年,采样断面为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回水末端的龙溪断面,每年5-7月每日早、晚各采集1次。2020-2021年采样期共采集到24种鱼的卵412粒、仔稚鱼1074尾;2020年鱼卵、鱼苗平均漂流密度分别为0.852×10^(-3)粒/m^(3)、2.141×10^(-3)尾/m^(3);2021年鱼卵、鱼苗平均漂流密度分别为1.268×10^(-3)粒/m^(3)、2.925×10^(-3)尾/m^(3)。2020年调查期间,通过龙溪江段的卵苗径流量分别为166136粒、629781尾;2021年调查期间,通过龙溪江段卵苗径流量分别为351867粒、988608尾。RDA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纹胸鮡(Glyptothorax sinensis)、张氏䱗(Hemiculter tchangi)鱼卵漂流密度与水温变化呈现一定相关性,适宜水温促使产卵;随着流速和流量增加,多鳞白甲鱼(Scaphesthes macrolepis)和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卵漂流密度均相应增加;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 omeiensis)产卵期间江水酸碱度相对较低。建议采取生态调度、增加鱼类保护区等措施来保护大宁河鱼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环境因子 大宁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江津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繁殖需求 被引量:6
4
作者 朱俊 曹俊 +3 位作者 周涛 杨志 朱正强 朱其广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6,共12页
研究长江上游江津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和繁殖水文需求,可为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基础。2019-2022年鱼类繁殖季节,在长江上游保护区江津断面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以了解该区域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鱼卵密度的... 研究长江上游江津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和繁殖水文需求,可为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基础。2019-2022年鱼类繁殖季节,在长江上游保护区江津断面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以了解该区域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鱼卵密度的时间动态以及与水文、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所采集到的67种鱼类卵苗中典型产漂流性种类26种;从各种类繁殖规模比例来看,吻鮈(Rhinogobio typus)、圆筒吻鮈(R.cylindricus)、铜鱼(Coreius heterodon)、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等占比较高;长鳍吻鮈(R.ventralis)繁殖高峰集中在4月,圆筒吻鮈和铜鱼集中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四大家鱼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吻鮈的繁殖时间较长,高峰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主要产卵场分布在泸州弥陀镇、重庆朱杨溪-石门和金刚沱-油溪镇江段;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均鱼卵密度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分类回归树结果表明,涨水过程中的水位涨幅、初始流量和透明度最小值是影响保护区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规模大小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种类而言,所需的积温、流量条件不尽相同。长江上游保护区江段是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陆续运行后,原产卵场位置和规模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议在实施生态调度来减缓其影响时,不仅需要考虑水文、积温条件对鱼类性腺的影响,还需要考虑水文过程与产卵场形成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漂流性卵鱼类 产卵场 鱼类早期资源 水文条件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岛毗邻水域硬骨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雨轩 单秀娟 +3 位作者 卞晓东 韦超 张婉茹 崔培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81,共18页
长岛毗邻水域是黄渤海鱼类洄游迁徙的生态廊道,是黄渤海鱼类连通的关键区域。基于2021年3-12月对长岛毗邻水域开展的鱼卵、仔稚鱼逐月调查,分析了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丰度时空格局、群落结构更替规律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时空差异。... 长岛毗邻水域是黄渤海鱼类洄游迁徙的生态廊道,是黄渤海鱼类连通的关键区域。基于2021年3-12月对长岛毗邻水域开展的鱼卵、仔稚鱼逐月调查,分析了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丰度时空格局、群落结构更替规律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时空差异。结果显示,共采集到36种鱼卵、仔稚鱼,其中,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均为21种,鱼卵总数量为71 695粒,仔稚鱼总数量为1 161尾;主要产卵期为5-8月,主要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少鳞[鱼喜](Sillagojaponica)、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绯[鱼銜](Callionymus benitegur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等,鱼卵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至西南部的庙岛海峡毗邻水域;仔稚鱼主要集中于5-7月和11-12月,主要种类为鳀、白氏银汉鱼(Hypoatherina valencienne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等,仔稚鱼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春夏季(5-7月)鱼类早期资源群落功能丰富度、均匀度和离散度指数最高,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水域东北部和西南部。长岛毗邻水域鱼卵及仔稚鱼丰度、群落结构及功能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鱼类繁殖群体的洄游迁徙对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群落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骨鱼类 长岛毗邻水域 鱼类早期资源 种群补充 群落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武穴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被引量:32
6
作者 黎明政 姜伟 +2 位作者 高欣 段中华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1-1217,共7页
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聚焦于揭示鱼类的产卵与仔鱼阶段的时空分布特征,如产卵持续时间、产卵场位置,其研究结果对渔业资源科学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长江 武穴 鱼类早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肇庆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谭细畅 李新辉 +4 位作者 陶江平 李捷 王超 罗建仁 赖子尼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0,共4页
2006年5~7月对西江肇庆江段鱼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17日及6月1日前后该江段有苗汛发生,鱼苗密度平均值为0.83尾/m3,最大值为7.9尾/m3;鱼苗密度昼夜分布有显著性差异(n=26,P<0.01),夜间的密度比白天的高;鱼苗的种类... 2006年5~7月对西江肇庆江段鱼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17日及6月1日前后该江段有苗汛发生,鱼苗密度平均值为0.83尾/m3,最大值为7.9尾/m3;鱼苗密度昼夜分布有显著性差异(n=26,P<0.01),夜间的密度比白天的高;鱼苗的种类在昼夜分布上也有明显差异,四大家鱼鱼苗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夜间;鱼苗的分布具空间差异性,近岸的鱼苗密度高于江中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 鱼类早期资源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早期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汪珂 刘凯 +4 位作者 徐东坡 段金荣 张敏莹 陈永进 施炜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8-1107,共10页
鱼类早期生活史主要指从胚胎到稚鱼期的早期阶段,其资源量可反映鱼类繁殖规模及种群数量变动趋势,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并迅速发展。系统回顾了多年来国内外对鱼类早期资源的研究概况,重点综述了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分... 鱼类早期生活史主要指从胚胎到稚鱼期的早期阶段,其资源量可反映鱼类繁殖规模及种群数量变动趋势,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并迅速发展。系统回顾了多年来国内外对鱼类早期资源的研究概况,重点综述了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种群数量变动机制及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形态 生理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红丽 黎明政 +2 位作者 高欣 刘焕章 曹文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4-964,共11页
2014年4—7月鱼类主要繁殖季节于三峡库区(重庆丰都县)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以了解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四大家鱼在库区是否仍有产卵场等问题。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0种,分属5目9科。采集时,卵汛出现在6月后流速较高的时段,其中贝氏... 2014年4—7月鱼类主要繁殖季节于三峡库区(重庆丰都县)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以了解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四大家鱼在库区是否仍有产卵场等问题。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0种,分属5目9科。采集时,卵汛出现在6月后流速较高的时段,其中贝氏的数量最多,占86.24%。仔鱼出现的高峰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中旬,太湖新银鱼的数量最多,占58.36%,其次为子陵吻虎鱼,占27.04%。在仔鱼中,种类组成呈明显的月份差异,4月鲤、鲫占数量优势;5月太湖新银鱼、子陵吻虎鱼占数量优势;6月后鲌亚科、鳅科、鳜等种类开始出现,种类明显增多。通过估算,调查期间流经丰都断面的鱼卵总量为4.37×108粒,四大家鱼鱼卵为0.21×107粒;仔鱼总量为111.98×108尾,四大家鱼仔鱼为0.21×108尾。通过产卵场的推算,丰都断面采集的四大家鱼来自涪陵城区江段和三峡库区上游的重庆巴南区至朱沱镇江段的产卵场。通过对卵苗漂流密度的昼夜规律分析,6月之前夜间仔鱼密度显著高于白天,而6月后仔鱼昼夜漂流密度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从三峡库尾进入三峡水库的鱼类早期资源丰富,大部分鱼类繁殖发生在6月以后水温较高、入库流量大、库区流速较高的时段,库尾部分江段在流速较高时期,仍存在四大家鱼的产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鱼类早期资源 四大家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唐锡良 陈大庆 +3 位作者 王珂 刘绍平 罗宏伟 段辛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1,共5页
于2009年5—7月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卵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5月14日、6月3日及6月9日前后该江段有卵苗汛发生,卵苗的平均密度为9.36 ind/100 m3,最大密度为37.73 ind/100 m3;经威氏符号秩次检验,卵苗密度的昼夜分布没有... 于2009年5—7月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卵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5月14日、6月3日及6月9日前后该江段有卵苗汛发生,卵苗的平均密度为9.36 ind/100 m3,最大密度为37.73 ind/100 m3;经威氏符号秩次检验,卵苗密度的昼夜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卵苗密度垂直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平分布上,南岸和北岸之间的卵苗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岸和江中间的卵苗密度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江津江段 鱼类早期资源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涪陵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及其对水文和水温特征的响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志 龚云 +6 位作者 胡挺 朱其广 金瑶 曹俊 唐会元 徐薇 陈小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598,I0019,I0020,共15页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改变了库区江段的水文情势,影响漂流性卵苗在库区江段内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水库低水位运行时,具有流水生境特征的库中和库尾江段是产漂流性卵鱼类在整个三峡库区内重要的产卵江段。了解三峡库中和库尾江段产漂流性卵鱼...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改变了库区江段的水文情势,影响漂流性卵苗在库区江段内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水库低水位运行时,具有流水生境特征的库中和库尾江段是产漂流性卵鱼类在整个三峡库区内重要的产卵江段。了解三峡库中和库尾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状况及其对水文和水温特征的响应关系,对于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促进鱼类早期资源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2017-2020年5-7月在库中涪陵断面进行的逐日早期资源监测,了解三峡库中和库尾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的种类组成、产卵规模、产卵场分布及其年际变动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RF)模型,分析鱼类逐日产卵规模变动与水文、水温格局及其过程的关系,辨识影响不同种类产卵规模变动的关键水文及水温要素。结果表明:2017-2020年共采集到漂流性鱼卵21种,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鱼卵3种;以圆筒吻鮈Rhinagobio cylindricus、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等6种鱼类的鱼卵为主,占总采集鱼卵数的88.76%;各年的鱼卵规模分别为83.04×10^(8)、14.29×10^(8)、20.43×10^(8)和22.83×10^(8)粒;涪陵以上干流江段分布有6个鱼类的集中产卵场,是圆筒吻鮈、长鳍吻鮈R.ventrali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等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重要的产卵场所;逐日产卵规模主要受产卵时透明度及流量大小、产卵前流量或水位上涨过程以及产卵前积温大小的影响,且影响不同鱼类自然繁殖的关键水温、水文因素在不同种类间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特别是生态调度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鱼类早期资源 产卵规模 产卵场 生物-非生物关系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攀枝花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导群 田辉伍 +5 位作者 唐锡良 徐火清 刘绍平 向朋 陈大庆 段辛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47,共7页
为了解金沙江攀枝花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现状,2016-2018年6-7月在攀枝花市银江镇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江段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7种,分属1目3科,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5种,分别为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为了解金沙江攀枝花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现状,2016-2018年6-7月在攀枝花市银江镇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江段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7种,分属1目3科,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5种,分别为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短身金沙鳅(J.abbreviate)和红唇薄鳅(L.rubrilabris)。2016-2018年流经攀枝花断面鱼卵总量分别为24.62×10^6、28.1×10^6和41.57×10^6粒,其中特有鱼类鱼卵总量分别为7.74×106、9.41×10^6和9.42×10^6粒;调查期间共出现6次产卵高峰,鱼类的繁殖盛期处于6月下旬-7月初。对产卵规模及水文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2017和2018年鱼类的产卵规模同水位与流量均呈显著相关(P<0.05,n=50)。通过推算,该江段存在4个产卵场,分别为攀枝花东区、攀枝花西区、攀枝花格里坪镇和观音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鱼类早期资源 漂流性卵 产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江中游金陵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田振 李新辉 +4 位作者 李跃飞 杨计平 武智 朱书礼 李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5,共7页
2012—2013年3—9月在郁江金陵江段开展了漂流性鱼卵、仔稚鱼补充群体定点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共有鱼卵、仔稚鱼21种(类),隶属4目8科。优势种为鲳(Hemiculter leucisculus)(22.2%)、鳅虎鱼(Gobiidae)(15.0%)、逕属(Hemibarbus)(14.4%)、... 2012—2013年3—9月在郁江金陵江段开展了漂流性鱼卵、仔稚鱼补充群体定点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共有鱼卵、仔稚鱼21种(类),隶属4目8科。优势种为鲳(Hemiculter leucisculus)(22.2%)、鳅虎鱼(Gobiidae)(15.0%)、逕属(Hemibarbus)(14.4%)、银逗(Squalidus argentatus)(7.2%)和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5.5%)。每年流经金陵断面的卵苗总量平均为1.29×108尾,以产黏性卵和沉性卵鱼类仔稚鱼为主,产漂流性卵鱼类仔稚鱼占卵苗总量的22.3%,未采集到四大家鱼鱼卵和仔稚鱼。卵苗发生在5—8月,以6月为盛期,月平均卵苗密度达0.041 4 ind·m–3。鱼卵密度、仔稚鱼总密度与径流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270),径流量与鲳、银逗、逕属仔稚鱼密度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n=270)。与历史资料对比,郁江鱼类产卵场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四大家鱼产卵场基本消失,仅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鲮(Cirrhinus molitorella)、银逗等小型产漂流卵鱼类还能成功补充,但资源量较小。径流量的年际波动是影响郁江中游早期资源补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 鱼类早期资源 产卵场 郁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雯 高雷 +3 位作者 段辛斌 郑永华 陈大庆 刘绍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5,共7页
探究三峡库区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评估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对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可为三峡库区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5-7月,在三峡库区丰都江段利用圆锥网在左岸、江心和右岸进行鱼卵、鱼苗逐日... 探究三峡库区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评估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对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可为三峡库区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5-7月,在三峡库区丰都江段利用圆锥网在左岸、江心和右岸进行鱼卵、鱼苗逐日取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7426粒、鱼苗15461尾,隶属于5目、10科、40种(鱼卵16种,仔鱼36种),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9种。估算通过丰都断面的卵苗径流量为290.55×10^(8)粒(尾),其中鱼卵89.84×10^(8)粒,鱼苗200.71×10^(8)尾;四大家的卵苗总径流量为2.24×10^(8)粒(尾),其中鱼卵0.95×10^(8)粒,鱼苗1.29×10^(8)尾。调查期间出现3次产卵高峰,集中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各类仔鱼数量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动态,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吻鰕虎鱼属(Rhinogobius sp.)、鲤(Cyprinus carpio)主要出现在5月,四大家鱼以及宜昌鳅鮀(Gobiobotia filifer)主要出现在6月。研究表明,三峡库区靠近库尾段的鱼类早期资源丰富,库尾江段仍存在四大家鱼产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丰都江段 鱼类早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宜宾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兴坤 邵科 +6 位作者 阙延福 朱滨 叶卿 陈志刚 李成成 徐火清 李伟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0,共8页
为探讨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蓄水运行对下游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群聚动态的影响,基于2016-2020年宜宾江段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数据,探究其资源种群结构与年际变化趋势。使用半圆弶网采集漂流性卵,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 为探讨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蓄水运行对下游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群聚动态的影响,基于2016-2020年宜宾江段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数据,探究其资源种群结构与年际变化趋势。使用半圆弶网采集漂流性卵,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计算鱼卵丰度。结果表明,宜宾江段共计采集鱼卵20种,主要优势种为吻鮈(Rhinogobio typus)和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估算出鱼卵年均径流量为15.07×10^(6)粒,其中漂流性卵为9.89×10^(6)粒,年际间总体呈增加趋势;推算采样点以上分布有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3处;从多样性指数和相似度指数看,宜宾江段鱼卵种类组成结构较为稳定,年际间变化不大。尽管受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发的影响,宜宾江段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繁殖的重要分布区,但以小型鱼类为主,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等长距离洄游性鱼类鱼卵没有监测到。建议继续加强圆口铜鱼、长鳍吻鮈等鱼类的增殖放流;针对产漂流性卵小型鱼类的生态需求,开展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对其生态效应影响的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漂流性卵 金沙江 宜宾江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宜宾-江津与涪陵-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分布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先炳 杨胜发 +5 位作者 杨威 李文杰 肖毅 胡江 王丽 童思陈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59,共9页
为丰富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资料,探寻鱼类产卵与水文动态过程的相互关系,于2019年6-7月对上游宜宾-江津与涪陵-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和涨水动态过程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卵2 034粒,仔鱼1 086尾,隶属... 为丰富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资料,探寻鱼类产卵与水文动态过程的相互关系,于2019年6-7月对上游宜宾-江津与涪陵-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和涨水动态过程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卵2 034粒,仔鱼1 086尾,隶属于4目7科54种(鱼卵18种,仔鱼53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9种;优势种类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npharyngodon idellus)、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和铜鱼(Coreius heterodon)。大规模产卵发生在持续涨水2 d以后,且南溪-江津和涪陵-丰都江段所需的涨水条件差异很大。空间分布上,江津上游早期资源种类明显多于下游的涪陵和丰都,其中仔鱼的种类占了70%,上游鱼卵数量虽少但发育阶段分布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长江上游 涨水动态 鱼卵败育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Hg^(2+)、Cr^(6+)和Pb^(2+)对黑点青鳉(Oryzias melastigma)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穆景利 王莹 +1 位作者 王新红 王菊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52-360,共9页
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不容乐观,作为"一种潜在的海洋模式鱼种"黑点青鳉(marine medaka,Oryzias melastigma)对不同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水平却鲜有报道。为探究并比较海水鱼种黑点青鳉早期生活阶段对Cd2+、Hg2+、Cr6+和Pb2+等不同... 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不容乐观,作为"一种潜在的海洋模式鱼种"黑点青鳉(marine medaka,Oryzias melastigma)对不同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水平却鲜有报道。为探究并比较海水鱼种黑点青鳉早期生活阶段对Cd2+、Hg2+、Cr6+和Pb2+等不同重金属胁迫的响应,在实验室通过半静态方式,对黑点青鳉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分别进行了14d短期毒性和96h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当Cd2+、Hg2+、Cr6+和Pb2+浓度分别高于147μg·L-1、24μg·L-1、235μg·L-1和200μg·L-1时,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点青鳉胚胎发育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可显著降低胚胎的孵化能力和心脏跳动,并导致初孵仔鱼的发育畸形;Cd2+、Hg2+、Cr6+和Pb2+对黑点青鳉初孵仔鱼的96h-LC50分别为1.12(0.496~2.306)mg·L-1、0.097(0.042~0.196)mg·L-1、1.456(0.547~3.242)mg·L-1和>20mg·L-1;与其他海洋鱼种相比,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点青鳉初孵仔鱼的LC50相对较低,表明该鱼种对重金属胁迫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此外,该鱼种具有个体小,易于实验室长期培养,世代周期短和对内分泌干扰物敏感等多项优势,因此,笔者推荐将黑点青鳉作为潜在的海洋模式鱼种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青鳉 重金属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 胚胎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现状及水文需求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黎明政 马琴 +1 位作者 陈林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84-96,共13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对三峡水库调蓄的响应,研究于2016和2017年5—7月在三峡库区忠县江段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物种多样性较高,共采集到鱼类60种,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30种。鱼卵中贝... 为了解三峡库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对三峡水库调蓄的响应,研究于2016和2017年5—7月在三峡库区忠县江段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物种多样性较高,共采集到鱼类60种,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30种。鱼卵中贝氏䱗Hemiculter bleekeri、银Squalidus argentatus数量占优势,仔鱼中鲌亚科的䱗属和飘鱼属数量占优势。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量丰富,2016年和2017年调查期间流经忠县断面鱼卵的估算总量分别为70.41和34.54亿粒;仔鱼总量为1037.63和344.27亿尾;四大家鱼卵苗总量分别为29.09和21.17亿粒/尾。产漂流性卵鱼类在三峡库区忠县至涪陵江段的繁殖高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即三峡水库调蓄至防洪限制水位145 m之后的时段,而在6月上旬之前仅有少量繁殖活动发生;在涪陵以上,尤其是长寿以上江段5月中旬即有较大规模的繁殖。通过对三峡库区忠县至涪陵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水文需求的分析,表明四大家鱼仅在有持续涨水的条件下繁殖,而贝氏䱗和银对涨水的依赖程度很小。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鱼类早期资源物种多样、资源丰富,产漂流性卵鱼类在库区涪陵以下江段的繁殖时间主要在6月上旬以后,且产卵规模较小,而库尾及上游江段是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的主要来源地。在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的形势下,需要加强对三峡库尾及上游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所需水文条件的维护以及对产卵场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分类回归树 四大家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宜宾-江津段漂流性鱼卵纵向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小娟 杨志 +4 位作者 朱其广 曹俊 董纯 朱俊 潘增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203,共11页
通过2023年4-7月对长江上游宜宾、合江和江津断面鱼类早期资源的逐日监测,了解漂流性鱼卵种类组成、鱼卵径流量、产卵高峰期及产卵场的纵向分布特征,分析逐日产卵径流量变动与水文、水温条件的关系,明晰不同断面鱼卵径流量峰值出现的流... 通过2023年4-7月对长江上游宜宾、合江和江津断面鱼类早期资源的逐日监测,了解漂流性鱼卵种类组成、鱼卵径流量、产卵高峰期及产卵场的纵向分布特征,分析逐日产卵径流量变动与水文、水温条件的关系,明晰不同断面鱼卵径流量峰值出现的流量区间,辨识影响鱼卵径流量变动的关键环境要素。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漂流性鱼卵24种,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鱼卵8种,其中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长薄鳅(L.elongata)、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流经宜宾、合江和江津断面的漂流性鱼卵总径流量分别为729.45×10^(4)、17301.92×10^(4)和76027.44×10^(4)粒,鱼卵总径流量从上游到下游呈明显增加的特征;3个断面鱼卵径流量的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以后,其中宜宾断面最早,江津断面次之,合江断面最晚;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后,保护区干流江段产卵场的纵向分布特征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产卵场位置下移;流量上涨量、水位上涨量和流量日上涨率是影响3个断面鱼卵径流量变动的最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保护区干流鱼类早期资源保护、生态调度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漂流性卵鱼类 鱼类早期资源 鱼卵径流量 产卵场 纵向分布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建设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学红 张建新 田炜 《中国水产》 2019年第7期20-23,共4页
本文以改建铁路阳安线增建第二线(简称'阳安二线')铁路大桥跨越湑水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程为例,全面分析了铁路建设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水生生物及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对策,为促进铁路建设与... 本文以改建铁路阳安线增建第二线(简称'阳安二线')铁路大桥跨越湑水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程为例,全面分析了铁路建设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水生生物及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对策,为促进铁路建设与水域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构建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湑水河 鱼类早期资源 环境的影响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