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食管癌患者合并斑驳食管危险因素研究
1
作者 许婷婷 张朋悦 +2 位作者 冯慧 刘秋圆 王亚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患者合并斑驳食管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乙醇脱氢酶1B(ADH1B)和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因早期食管癌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样测定ADH1B和ALDH2的基因分型,依据其碘...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患者合并斑驳食管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乙醇脱氢酶1B(ADH1B)和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因早期食管癌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样测定ADH1B和ALDH2的基因分型,依据其碘染后的内镜特征分为斑驳食管组和非斑驳食管组,采用SPSS 27.0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3例,23例存在斑驳食管,多见于男性、饮酒、吸烟指数≥1000者,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OR=6.215,P=0.008)是其独立危险因素。ADH1B和ALDH2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斑驳食管无显著相关性,但在饮酒者中,相对于携带ALDH2 GG基因型且每日饮酒量<50 g的患者,携带ALDH2 A等位基因且每日饮酒量≥50 g发生斑驳食管的风险增加了12倍(P=0.045)。结论饮酒是早期食管癌患者合并斑驳食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乙醛的蓄积在其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携带ALDH2A等位基因者大量饮酒将显著增加斑驳食管的发生风险,对于此类患者应密切内镜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斑驳食管 乙醇脱氢酶1B 乙醛脱氢酶2 危险因素 饮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红平 唐波 +5 位作者 樊超强 唐媛 邓磊 柏健鹰 杨仕明 于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内镜下行ESD治疗的26例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内镜、...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内镜下行ESD治疗的26例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内镜、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一次性完整切除,ESD剥离病变成功率100%(26/26);ESD手术时间75—140rain,平均95min;术后未发生出血、穿孔、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所有剥离病变经病理进一步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明显病变累及;术后随访3~43(平均15.6个月)个月,创面完全愈合,仅1例病变复发;术后食管狭窄率50%,经扩张后随访,狭窄均得以临床治愈。结论对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仍然可以行ESD治疗,且操作安全,创伤少,术后食管狭窄通过扩张后仍然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巨大创伤,是ESD在治疗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环周3 4以上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雪 邢洁 +3 位作者 张倩 李鹏 吕富靖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日本食道学会(Japan Esophageal Society,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白光内镜检查高度疑似早期食管癌病灶或经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203...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日本食道学会(Japan Esophageal Society,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白光内镜检查高度疑似早期食管癌病灶或经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203处病灶,所有病灶均行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检查,并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放大内镜下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结果NBI-ME模式下JES分型B1型、B2型判断早期食管癌准确度分别为63.5%(95%CI:63.3%~63.8%)和71.9%(95%CI:71.7%~72.1%),灵敏度分别为65.7%(95%CI:58.0%~73.5%)和75.0%(95%CI:60.0%~90.0%),特异度分别为58.3%(95%CI 45.9%~70.8%)和71.3%(95%CI:64.6%~78.1%)。比较放大内镜JES分型及术后病理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的一致性,Kappa值为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JES分型能够诊断早期食管癌和预测肿瘤浸润深度,但效果欠佳,预测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低,需要更多多中心大样本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治疗 肿瘤浸润深度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温越 李渊 丁士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9-841,共3页
食管癌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预后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出现区域和(或)远隔转移的食管癌5年生存率不到20%[1,2]。早期食管癌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由于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淋巴结转移风险为0~3%,而浸润至黏膜下层时淋巴结转移风... 食管癌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预后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出现区域和(或)远隔转移的食管癌5年生存率不到20%[1,2]。早期食管癌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由于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淋巴结转移风险为0~3%,而浸润至黏膜下层时淋巴结转移风险可升至30%,亦有观点认为早期食管癌仅指局限于黏膜层的肿瘤[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下治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 淋巴结转移 黏膜下层 黏膜层 预后不良 高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其影像诊断的关系(附11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绍红 叶慧 张青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内镜、钡餐造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早期食管癌的内镜、钡餐造影、CT和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1例均为早期食管癌,鳞癌10例,腺癌1例。病理分型:4例...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内镜、钡餐造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早期食管癌的内镜、钡餐造影、CT和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1例均为早期食管癌,鳞癌10例,腺癌1例。病理分型:4例乳头型,4例斑块型,2例糜烂型,1例平坦型(隐伏型)。术前内镜检查发现病变10例,1例平坦型未发现。食管钡餐造影显示病变7例,其中隆起型、斑块型各3例,另1例为平坦型。CT检查示食管壁异常5例,其中隆起型、斑块型各2例,另1例为平坦型。结论内镜发现早期食管癌优于食管钡餐造影和CT。而食管钡餐造影和CT又为内镜和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f 病理分型 内镜 钡餐造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扩张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7
6
作者 马丽梅 张银 +1 位作者 钱云 范志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扩张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 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20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狭窄患者资料,内镜黏膜下注射地塞米...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扩张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 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20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狭窄患者资料,内镜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8ml,分4点注射,每点2m1)联合扩张术(观察组)和单纯扩张术(对照组)各10例,随访6个月,比较2组再狭窄发生的时间。结果2组操作均成功,观察组再狭窄发生时间(41.2±8.9)d,对照组为(28.2±5.8)d(t=3.875,P=0.001)。结论内镜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食管癌ESD术后狭窄是安全且有效的,可延缓再狭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糖皮质激素 早期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15
7
作者 夏芸 邹晓平 +1 位作者 吕瑛 吴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y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应用EPMR治疗110例111处病灶,病灶直径2~10 cm。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亚甲蓝溶液,... 目的评价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y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应用EPMR治疗110例111处病灶,病灶直径2~10 cm。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亚甲蓝溶液,病灶充分抬举后,使用透明帽法对病灶进行分片切除。结果上皮内瘤变92处,早期食管癌19处。完全切除96处(86.5%),不完全切除15处(13.5%)。出血率5.4%(6/111),穿孔率6.3%(7/111),不同病变直径、切除标本数量、病变环周范围的出血、穿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狭窄8例(7.2%),病变范围>1/3周、标本≥5片的狭窄率更高[病变范围>1/3周vs.≤1/3周:18.2%(6/33)vs.2.6%(2/78),χ2=6.283,P=0.012;标本≥5片vs.2~4片:15.8%(6/38)vs.2.7%(2/73),χ2=4.562,P=0.033]。110例随访6周~5年1个月,其中58例>2年。17处病灶复发(15.3%)。不完全切除、病灶范围>1/3周、标本≥5片的局部复发率更高[不完全切除vs.完全切除:40.0%(6/15)vs.11.5%(11/96),χ2=6.096,P=0.014;病变范围>1/3周vs.≤1/3周:30.3%(10/33)vs.9.0%(7/78),χ2=8.134,P=0.004;标本≥5片vs.2~4片:28.9%(11/38)vs.8.2%(6/73),χ2=8.279,P=0.004]。结论 EPMR适用于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对早期食管癌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蕾 李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7-610,共4页
食管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内镜技术不但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随着其迅速发展,已逐步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早期食管癌治疗的主流手段。现综述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食管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内镜技术不但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随着其迅速发展,已逐步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早期食管癌治疗的主流手段。现综述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多环黏膜切除术、隧道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射频治疗及光动力治疗等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族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娟 高志刚 王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5-1417,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哈萨克族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常规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黏膜病变的哈萨克族患者106例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常规内...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哈萨克族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常规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黏膜病变的哈萨克族患者106例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常规内镜检查食道黏膜未见异常)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观察两组患者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的形态学改变,统计其分型结果。同时对实验组行病理学检查,统计其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病理诊断结果:早期食管癌10例,低级别瘤变16例,高级别瘤变11例,食管炎69例;IPCL分型结果:对照组均为Ⅰ型;实验组中早期食管癌的IPCL分型主要为Ⅳ型,低级别瘤变主要为Ⅱ型与Ⅲ型,高级别瘤变主要为Ⅲ型,食管炎分型主要为Ⅱ型。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清晰的显示食管病变位置及病变范围,并能通过食管黏膜IPCL分型来分析组织学的病理类型,对诊断哈萨克族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哈萨克族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切除术后食管狭窄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丹 贺远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82-188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内镜下碘染色、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等诊断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成为治疗早期食... 近年来,随着内镜下碘染色、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等诊断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碘染色 早期食管癌 食管狭窄 切除术后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防治 早期诊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或是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8位,2008年新发病例统计数字达48.4万。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发病率为22.14/10万,是食管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早期诊断及治疗食管癌可...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8位,2008年新发病例统计数字达48.4万。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发病率为22.14/10万,是食管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早期诊断及治疗食管癌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黏膜下层早期食管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代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放疗治疗侵犯黏膜下层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8例侵犯黏膜下层早期食管癌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39例),参照组采纳EMR... 目的分析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放疗治疗侵犯黏膜下层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8例侵犯黏膜下层早期食管癌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39例),参照组采纳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联合放疗治疗,实验组采纳ESD联合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GQOLI-74评分。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参照组长,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参照组低,实验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94.87%、89.74%)均明显比参照组(74.36%、66.67%)高,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23.08%)明显比参照组(5.13%)高,实验组复发率(2.56%)明显比参照组(20.51%)低,实验组出院6个月后GQOLI-74评分明显比参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犯黏膜下层早期食管癌患者实施ESD联合放疗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切除率,且复发率较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近远期疗效显著,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故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黏膜下层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放疗 切除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早期食管癌1例
13
作者 冯秀洁 刘鸿章 +1 位作者 张彦芳 范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139-1139,共1页
关键词 微小早期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 碘染色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曹秋梅 龚宝丽 刘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3-154,共2页
为探讨内镜下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对90例可疑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行内镜下碘染色,并对黏膜不染色区活检。90例患者中72例为不规则片状不染色像,其中早期食管癌2例,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27例,慢性食管炎43例。提示:内镜下碘染色... 为探讨内镜下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对90例可疑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行内镜下碘染色,并对黏膜不染色区活检。90例患者中72例为不规则片状不染色像,其中早期食管癌2例,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27例,慢性食管炎43例。提示: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诊断 碘染色 内镜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15
作者 张聚真 赵立群 蔡访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11-311,共1页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免疫功能 SIL-2R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俊毅 温越 +4 位作者 李渊 王京弟 薛艳 马善吴 马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5-69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手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治疗的早期食管癌187例资料,T1a+Tis期157例,T1b期30例。外科手术47例,内镜手术140例。随访时间均>6个月,其中复发14例,未复发...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手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治疗的早期食管癌187例资料,T1a+Tis期157例,T1b期30例。外科手术47例,内镜手术140例。随访时间均>6个月,其中复发14例,未复发173例。对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完整切除、肿瘤最大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为T1b(OR=5.371,95%CI:1.488~19.387,P=0.010)是早期食管癌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早期食管癌经外科手术或内镜手术后的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治疗前应详细评估TNM分期,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手术 外科手术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黏膜白色苔藓样病变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雨琳 牟钊 +2 位作者 张罗姚 周海月 杨国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45-1150,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患者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且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患者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共198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内镜下判断是否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分为2组,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有无差异。结果:198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有119例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并与ESD术后切缘阳性有关(P=0.032)。ESD术后标本切缘阳性34例,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有白色苔藓样病变(P=0.036)、病变累计管周范围(>3/4管周,P<0.001)、术后病理(黏膜内癌以下,P=0.002)、病变浸润深度(M3以下,P<0.001)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患者ESD术后切缘阳性风险性增加;病变累计管周范围>3/4管周、病变浸润深度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白色苔藓样病变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切缘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伟 张莉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0期52-55,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进行ESD治疗,评估ESD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ESD,...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进行ESD治疗,评估ESD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ESD,一次性剥离病变成功率为93%,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3.4±8.5)分钟,术后发生胸骨后疼痛45例、穿孔3例、迟发性出血1例、腹痛10例、进食梗阻8例,复发2例,再次行ESD。结论 ESD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近环周(3/4以上)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
19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手段。但目前针对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因其ESD手术难度大,狭窄率高,国内专家对...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手段。但目前针对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因其ESD手术难度大,狭窄率高,国内专家对这类患者是否行ESD尚未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治疗 内镜技术 手术难度 E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是内镜治疗还是外科治疗?
20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早期食管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食管黏膜下层以内,未累及肌层,无淋巴结转移。以往早期食管癌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开胸手术切除病变及消化道重建解决进食、改善症状最确实可靠,部分患者尚能达到长期生存,故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 早期食管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食管黏膜下层以内,未累及肌层,无淋巴结转移。以往早期食管癌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开胸手术切除病变及消化道重建解决进食、改善症状最确实可靠,部分患者尚能达到长期生存,故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过去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一些疾病如早期消化道肿瘤、黏膜下肿瘤等,通过消化内镜下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外科治疗 内镜治疗 消化道重建 无淋巴结转移 手术治疗 消化道肿瘤 黏膜下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