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与“纯诗”:存在主义诗学上的建构与升华——兼论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通约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经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6,163,共6页
追求"纯诗"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共同创作取向。而音乐与艺术的关系则是存在主义诗学不可或缺的主题话语,一方面在存在主义话语体系中音乐(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和创造的原动力,另一方面"音乐是本原性的... 追求"纯诗"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共同创作取向。而音乐与艺术的关系则是存在主义诗学不可或缺的主题话语,一方面在存在主义话语体系中音乐(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和创造的原动力,另一方面"音乐是本原性的艺术"因而最逼近象征诗歌的艺术特质。法国象征主义诗潮和中国早期象征诗派都在存在主义诗学的价值层面进行自觉的实践和理论的建构,将"音乐性"或"音乐精神"视为"纯诗"的艺术内核和美学本质,亦即,"纯诗"中的"音乐"境界不仅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最高境界,也是象征主义诗艺的至高理念。与此同时,不同的文化语境和艺术背景又使得两者的象征诗作呈现出某些创作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 早期象征诗派 法国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墟美学”上的象征化诗歌——论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存在主义创作倾向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经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0-54,共5页
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潮之间的对应性关系不仅建立在象征诗艺上,更体现在存在主义哲学观上。本雅明的"废墟美学"说是对早期象征派诗作最为确切的话语表述:一方面,早期象征诗派创作是在古典式象征"废墟"... 中国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潮之间的对应性关系不仅建立在象征诗艺上,更体现在存在主义哲学观上。本雅明的"废墟美学"说是对早期象征派诗作最为确切的话语表述:一方面,早期象征诗派创作是在古典式象征"废墟"中的重构;另一方面,只有在现代人有关存在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或象征。就早期象征诗派的存在主义诗作而言,可分为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恶之花"和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人的"花之恶"两类,两者都将中国传统艺术的唯美传统和现代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结合起来,以建立一种充分依托艺术把握或美学体验的心灵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象征诗派 废墟美学 恶之花 花之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