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熄风解痉汤调控内质网应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应用
1
作者 向兴刚 周益凡 +4 位作者 依马木·依达依吐拉 赵永 买买江·阿不力孜 林琳 马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89-1897,1905,共10页
目的:探讨熄风解痉汤(XFJJ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EBI)中内质网应激(ER应激)的调控作用。方法:将9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SAH+XFJJT组,每组24只。SAH+XFJJT组在造模成... 目的:探讨熄风解痉汤(XFJJ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EBI)中内质网应激(ER应激)的调控作用。方法:将9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SAH+XFJJT组,每组24只。SAH+XFJJT组在造模成功后3 h开始给药,每日早、晚灌胃XFJJT 1.5 mL,持续72 h。建模后6、12、24、48、72 h记录Garcia评分;建模后3、6、12、24、48、72 h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形态;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AAT/增强子结合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酶12(Caspase-12)表达,以及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完整性。结果:SAH组6、12、24、48、72 h神经评分低于对照组和Sham组,SAH+XFJJT组高于SAH组(P<0.05);对照组和Sham组各时点GRP78、CHOP、Caspase-12表达低于SAH组(P<0.05),SAH+XFJJT组6、12、24、48、72 h表达低于SAH组(P<0.05);SAH组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高于对照组和Sham组,SAH+XFJJT组6、48、72 h低于SAH组(P<0.05);SAH组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对照组和Sham组,SAH+XFJJT组降低(P<0.05);SAH组6 h TUNEL阳性细胞增多,24 h达高峰,72 h减少,SAH+XFJJT组24、48、72 h凋亡率低于SAH组(P<0.05)。结论:SAH后EBI中存在ER应激反应,XFJJT可调控GRP78、CHOP、Caspase-12表达,改善神经评分,减轻脑含水量,并对血脑屏障通透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熄风解痉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内质网应激 早期脑损伤 海马葡萄糖调节蛋白78 CAAT/增强子结合同源蛋白 半胱氨酸酶12 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通过下调NLRP3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
2
作者 刘凌云 曾淑金 +1 位作者 林森森 曾维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68只雄性SD大鼠通过颈动脉穿刺法建立SAH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SAH模型组,SAH+BBR治疗组。SAH+BBR组大鼠术后3 h、6 h口服给予B...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68只雄性SD大鼠通过颈动脉穿刺法建立SAH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SAH模型组,SAH+BBR治疗组。SAH+BBR组大鼠术后3 h、6 h口服给予BBR,第2 d给予2次BBR治疗。术后48 h对大鼠出血严重程度、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血脑屏障功能进行评价;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测定脑组织炎症因子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NLRP3炎症小体及ASC、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BBR可以促进SAH大鼠神经功能恢复(P<0.05),改善脑水肿和血脑屏障功能(P<0.05),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P<0.05),减轻脑组织损伤;与SAH组相比,BBR抑制NLRP3炎症小体及ASC、caspase-1蛋白表达(P<0.05);此外,BBR降低脑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P<0.05)。结论:BBR可能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激活,降低脑组织炎症水平,从而减轻SAH后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R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NLRP3炎症小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Sirt1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早期脑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梓轩 张忠华 +1 位作者 周晓明 张鑫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8-685,共8页
目的旨在明确二甲双胍(Met)能否通过Sirt1抑制神经元凋亡以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方法将小鼠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分为假手术组、SAH 24 h组、SAH+Met 24 h组、SAH 48 h组、SAH+Met 48 h组、SAH72 h组、SAH+Met 72 h组... 目的旨在明确二甲双胍(Met)能否通过Sirt1抑制神经元凋亡以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方法将小鼠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分为假手术组、SAH 24 h组、SAH+Met 24 h组、SAH 48 h组、SAH+Met 48 h组、SAH72 h组、SAH+Met 72 h组,每组10只。使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SAH小鼠模型。各组小鼠进行改良Garcia评分法评分、脑水含量测定、血脑屏障破坏评估及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Sirt1、Bcl-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并结合Tunel实验与Nissl染色分析Met是否抑制EBI过程中神经元凋亡。体外采用胎鼠原代神经元SAH模型,分为对照组、OxyHb组、OxyHb+Met组、OxyHb+Vehicle组及OxyHb+Met+EX527组,每组12只,检测各组Sirt1、Bcl-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并结合Tunel实验验证动物实验的结果。加入EX527抑制Sirt1研究Met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与SAH各组相比,SAH+Met各组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显著改善。与SAH 48 h组相比,SAH+Met 48 h组Sirt1与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显著降低(P<0.01),Tunel与Nissl染色结果显示SAH+Met组凋亡的细胞显著减少(P<0.01)。在体外实验中,与OxyHb组相比,OxyHb+Met组Sirt1与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此作用在加入EX527后受抑制。结论Met可通过激活Sirt1通路抑制EBI过程的神经元凋亡,改善SAH预后,为SAH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二甲双胍 SIRT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韩建一 冯秋芳 +5 位作者 李俞辰 王永朋 关明浩 徐善才 吴培 史怀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神经系统血管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介入放射技术的提高,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1]。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主要针对的是脑血管痉挛(cerebral...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神经系统血管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介入放射技术的提高,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1]。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主要针对的是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和再出血两方面,但患者的不良预后并未得到根本改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血流量 分子机制 细胞死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钢 安吉洋 +4 位作者 宋锦宁 孙雷涛 李丹东 马旭东 张斌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2-727,共6页
目的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中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通路的激活,探讨坏死性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Nec-1干预组、赋形剂组,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 目的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中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通路的激活,探讨坏死性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Nec-1干预组、赋形剂组,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干预组术前30min侧脑室注射坏死性凋亡的抑制剂Nec-1或赋形剂。各组于预定时间点评估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碘化丙啶(PI)荧光法检测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后RIP3的表达升高,并出现核移位,脑含水量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皮质及海马PI阳性细胞亦显著增加(P<0.01)。给予Nec-1后RIP3表达水平较SAH组降低,同时脑组织内坏死的神经细胞及脑组织含水量减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P<0.01)。结论坏死性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被激活并在神经功能损伤及脑水肿中发挥重要作用,RIP3可能作为坏死性凋亡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其中。抑制坏死性凋亡对SAH后早期脑保护及减轻脑水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坏死性凋亡 早期脑损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ZO-1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铎 袁江伟 +4 位作者 宋磊 魏翔泰 关俊宏 刘云会 宗志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3-71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皮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ZO-1表达的变化及JNK抑制剂SP600125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SAH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SAH+DMSO组、...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皮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ZO-1表达的变化及JNK抑制剂SP600125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SAH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SAH+DMSO组、SAH+SP600125(10 mg/kg)组和SAH+SP600125(30 mg/kg)组5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在SAH后24 h时,应用电镜观察各组脑皮层微血管血脑屏障形态学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脑皮层Claudin-5、ZO-1表达的变化。结果 SAH后早期脑皮层微血管发生明显损伤改变;与sham组相比,SAH组出血后24 h Claudin-5、ZO-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Jun氨基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明显改善了脑皮层微血管形态学损伤程度,并抑制了Claudin-5、ZO-1表达水平的降低。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血脑屏障结构破坏是早期脑损伤关键性机制之一;SP600125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发挥SAH早期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紧密连接相关蛋白 屏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P减轻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朝晖 洪溪屏 +1 位作者 兰频 潘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3,共7页
目的:分析tristetraprolin(TTP)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及TTP对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分析tristetraprolin(TTP)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及TTP对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SAH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SAH组分别于出血后0、12、24、48、72 h和1周取脑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TTP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另取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SAH组、SAH+对照质粒(vector)组和SAH+TTP组,SAH造模48 h后检测神经功能损伤和脑组织含水率;检测脑组织内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以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TUNEL法检测大脑皮层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TTP、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TTP在SAH后12 h开始表达下调,在48 h时表达最低,随后呈上升趋势;SAH组大鼠Garcia神经功能评分较sham组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率和EB含量较sham组均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中IL-6和TNF-α的表达上调(P<0.05);SAH组大鼠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1),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升高(P<0.01),而Bcl-2的表达下调(P<0.01);与SAH+vector组比较,SAH+TTP组大鼠Garcia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率和E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IL-6和TNF-α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下调(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下调(P<0.01),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下调(P<0.01),而Bcl-2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大鼠SAH后早期TTP表达下调,并通过其促凋亡机制参与EBI发生;上调TTP可显著减轻大鼠SAH后E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STETRAPROLIN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MMP-9/TIMP-1比值与早期脑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丹东 宋锦宁 +5 位作者 安吉洋 张明 孙鹏 庞宏刚 赵永林 程毛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7-721,727,共6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和MMP-9/TIMP-1比值的变化,及其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相关性。方法用大鼠枕大池单次注血法建立SAH动物模型,行外周血白...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和MMP-9/TIMP-1比值的变化,及其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相关性。方法用大鼠枕大池单次注血法建立SAH动物模型,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外周血MMP-9和TIMP-1浓度,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水含量,并行基底动脉HE染色,测量管腔内径变化。结果 SAH后6h脑组织水含量明显升高,24h时达到最高值,白细胞计数、外周血MMP-9含量均在24h时达到最高,基底动脉内径在12h时明显变化,24h时达到最低值,72h基本恢复正常。相关性研究发现,白细胞计数和MMP-9/TIMP-1比值的变化与基底动脉痉挛和脑组织含水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SAH后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MMP-9/TIMP-1比值呈明显的动态变化,此变化趋势与早期脑损伤相关指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外周血MMP-9/TIMP-1比值可以作为判断SAH后EBI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白细胞 MMP-9 TIMP-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9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宗铎 孙晓川 +2 位作者 何朝晖 朱继 张晓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23-62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参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分假手术组和SAH组。采用经额蛛...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参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分假手术组和SAH组。采用经额蛛网膜下腔插管至Willis环建立SAH模型,在SAH后6、12、24、48、72h时间点,应用明胶酶谱法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活性及mRNA表达变化;同时应用甲酰胺浸泡法检测大鼠脑内伊文氏蓝(Evan's blue)含量。结果大鼠SAH后12h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及mRNA含量明显升高,24h达到高峰,并于48h开始下降,72h降至最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蛛血后24h大鼠脑内伊文氏蓝含量最高,显著高于12、48、72h组,SAH后6h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活性与血脑屏障损伤呈正相关,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经Akt/eNOS通路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伟 朱继 +2 位作者 熊海兵 徐睿 郑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0-303,共4页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 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促进内皮细胞新生的机制及通路,为SAH患者的治疗提供...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 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促进内皮细胞新生的机制及通路,为SAH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SAH后12h、24h、48h组,每组各18只。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BDNF、VEGF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mRNA及总蛋白,并测量各组大鼠脑含水量。结果 大鼠SAH后12h海马中BNDF和VEGF mRNA和蛋白质含量开始明显增高,并于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并且其表达量相互之间成正相关(rBV=0.973,P=0.014)。大鼠脑含水量亦于出血后12h明显增高,24h达到高峰,48h后仍保持较高水平。BDNF蛋白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变化呈正相关(r=0.947,P=0.023)。同时还发现eNOs mRNA和蛋白质含量同样于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并与BNDF和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NV=0.964,P=0.021;rBN=0.948,P=0.016)。结论 BDNF可能在SAH后脑缺血缺氧的修复病理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很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eNOS途径增加VEGF的表达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早期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功能可塑性研究:早期脑损伤儿童的语言发育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花 陈卓铭 +3 位作者 莫雷 刘灵慧 冷英 王瑞明 《语言科学》 2004年第1期87-94,共8页
本研究通过测定一例左颞顶枕皮层萎缩儿童在词、句和篇章水平上的语言能力,对早期脑损伤儿童的语言缺陷特性及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提示:早期脑损伤儿童在篇章水平上同时存在语言产生和理解障碍,其目标指引下的句子加... 本研究通过测定一例左颞顶枕皮层萎缩儿童在词、句和篇章水平上的语言能力,对早期脑损伤儿童的语言缺陷特性及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提示:早期脑损伤儿童在篇章水平上同时存在语言产生和理解障碍,其目标指引下的句子加工能力也受损;早期脑损伤儿童大部分语言功能的获得可能是借助于半球内神经网络的重组而非半球间同源区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脑损伤儿童 语言能力 神经网络 视觉识别能力 听性语言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及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宋锦宁 安吉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5-703,共9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与迟发性脑损伤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关于EBI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SAH后脑组织内微血管改变、离子失衡、血脑屏障损伤、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与迟发性脑损伤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关于EBI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SAH后脑组织内微血管改变、离子失衡、血脑屏障损伤、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死亡通路激活等多种病理机制共同导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这些研究进展为SAH后神经功能保护提供了多个可能的干预靶点,其中钙通道拮抗剂、内皮素-1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抗炎药物以及抗氧化应激药物等可能对SAH后EBI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阐明SAH后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神经免疫炎症激活、皮层传播抑制、各种细胞信号通路激活等脑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以及这些诸多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发生演变的规律,将对减轻SAH后脑损伤,促进神经修复,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A/NO降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微血管痉挛及早期脑损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强 冯华 +4 位作者 喻安永 陈景宇 赵喆 吴国材 阮怀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2-356,360,共6页
目的通过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对雄性SD大鼠线穿法建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干预,观察其对微血管痉挛的防治及降低早期脑损伤作用。方法将6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SAH组)和治疗组(DETA/NO... 目的通过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对雄性SD大鼠线穿法建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干预,观察其对微血管痉挛的防治及降低早期脑损伤作用。方法将6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SAH组)和治疗组(DETA/NO组)。通过线穿建立SAH模型,观察大体动物Garcia神经功能评分,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血管肌动蛋白αSMA及PDGFRβ的表达,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脑组织NO浓度变化,观察血红蛋白刺激离体脑片微血管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3d,DETA/NO组较SAH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AH后大脑皮层微血管周围αSMA、PDGFRβ表达上调(P<0.05),DETA/NO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此过程(P<0.05);术后SAH 3h左右NO浓度显著降低(P<0.05),此后逐渐回升,DETA/NO能在早期维持NO浓度(P<0.05);观察到脑片皮层微血管受血红蛋白刺激收缩,DETA/NO能缓解微血管痉挛。结论 DETA/NO能降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微血管痉挛及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微血管痉挛 二乙烯三胺 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 NO)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胍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鹏 赵冬 +8 位作者 刘祺 姬云翔 朱立仓 戴晶 许晖 唐仕军 朱文学 李晓天 王业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4-798,共5页
目的近期研究表明早期脑损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文中初步探讨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起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8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对照组(仅钻孔)、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 目的近期研究表明早期脑损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文中初步探讨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起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8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对照组(仅钻孔)、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氨基胍组(分别钻孔并注入等渗盐水、股动脉血、股动脉血+AG),每组17只。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24 h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HE染色鉴定模型。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Garcia法),TUNEL法测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有较多红细胞存在。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分值[(14.47±0.62)分]较对照组[(17.94±0.24)分]、假手术组[(17.59±0.51)分]、氨基胍组[(15.71±0.47)分]显著降低(P<0.05)。TUNEL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组阳性细胞率[(42.38±2.38)%]较对照组[(6.35±0.94)%]、假手术组[(6.85±0.69)%]、氨基胍组[(30.48±2.89)%]显著升高(P<0.01);氨基胍组、对照组、假手术组阳性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组i NOS、NSE相对表达[(3.86±0.07)、(1.59±0.06)]较假手术组[(2.96±0.34)、(0.38±0.08)]、氨基胍组[(3.41±0.04)、(0.70±0.12)]、对照组[0,(0.35±0.09)]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i NOS、NSE蛋白表达量与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均呈正相关(r=0.879、0.935,P<0.01)。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AG可改善SD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抑制神经元凋亡并下调i NOS、NSE的表达,具有减轻早期脑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氨基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佳琳 姚声涛 +4 位作者 陈良勇 何朝晖 孙晓川 唐文渊 郭宗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47-1850,共4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injury,E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4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安慰剂组(v...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injury,E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4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安慰剂组(vehicle组)和米诺环素组(minocycline组),每组各12只。采用经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各组于处理后24h经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运用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 HE染色显示:SAH组大鼠海马CA1正常神经元数量(67.42±20.35)个较sham组(145.5±21.23)个明显下降(P<0.01),米诺环素组正常神经元数量(125.73±24.67)个较SAH组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海马MMP-9蛋白表达水平较低(1.94±0.39)%,SAH后24h MMP-9表达明显增高[(103.60±7.72)%,与sham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米诺环素组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74.52±6.47)%,较SAH组明显降低(P<0.01)]。明胶酶谱检测显示:sham组大鼠海马未检测到活性[(0.39±0.23)%]、SAH组MMP-9活性(201.81±6.31)%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1);米诺环素组MMP-9活性(148.96±6.02)%较SAH组明显降低(P<0.01)。TUNEL检测显示:sham组海马神经元未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SAH后24h海马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92.17±6.31)个],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诺环素组凋亡阳性细胞数(91.17±7.78)个较SAH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米诺环素能够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对早期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米诺环素抑制MMP-9活性及其蛋白表达,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池操控钙通道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明 吴媛 +4 位作者 宋锦宁 赵永林 付宙锋 马旭东 翟海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0-716,共7页
目的研究钙池操控钙离子通道(SOCC)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探讨SOCC与SAH后钙超载致神经元死亡的关系。方法枕大池单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使用2-APB干扰SOCC通道活性后建立SAH干预组,Fura-2AM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 目的研究钙池操控钙离子通道(SOCC)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探讨SOCC与SAH后钙超载致神经元死亡的关系。方法枕大池单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使用2-APB干扰SOCC通道活性后建立SAH干预组,Fura-2AM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SOCC通道蛋白STIM1和ORAI1的表达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较,TUNEL检测皮层神经元凋亡。结果 SAH后皮层中STIM1和ORAI1蛋白表达均持续升高,在3d时达到高峰,同时皮层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达到峰值。给予SOCC通道阻断剂后,皮层STIM1和ORAI1蛋白表达被抑制,皮层神经元钙内流减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结论 SAH后神经元的钙超载是造成早期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抑制SOCC产生的钙内流可缓解神经细胞死亡,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SOCC STIM1 ORAI1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靛玉红抑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清流 高宇峰 +6 位作者 张峰 颜红波 赵冬青 麦浩坚 李婷 袁忠民 陆永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16-3918,共3页
目的:探讨靛玉红减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小鼠早期脑损害的作用。方法:9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生理盐水组及SAH+靛玉红组,用血管内刺破法建立SAH模型。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神经病学评分评价小鼠的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靛玉红减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小鼠早期脑损害的作用。方法:9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生理盐水组及SAH+靛玉红组,用血管内刺破法建立SAH模型。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神经病学评分评价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TUNEL法检测出血侧脑皮层及海马凋亡神经元的变化。结果:SAH总病死率为23.3%,其中SAH+生理盐水组病死率为24.1%,SAH+靛玉红组病死率为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病学评分,SAH+生理盐水组24、72 h分别为11.13±2.45、13.81±2.46,SAH+靛玉红组分别为12.55±2.11、16.32±1.09,各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侧大脑半球,SAH+靛玉红组脑含水量较SAH+生理盐水组脑含水量减少明显[(77.57±0.35)%vs(78.12±0.47)%,P<0.05];SAH+靛玉红组出血侧脑皮层及海马区TUNEL法检测阳性细胞与SAH+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靛玉红可减轻SAH后的脑水肿、抑制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的变性凋亡,明显改善SAH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靛玉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佳琳 姚声涛 郭宗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安慰剂组和TNF-α抑制剂组。采用经视...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安慰剂组和TNF-α抑制剂组。采用经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各组于处理后24 h,对实验动物临床行为进行评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TNF-α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MMP-9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AH组大鼠皮层神经元TNF-α表达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NF-α抑制剂组TNF-α表达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MMP-9蛋白表达较低[(2.03±0.21)%];SAH组大鼠皮层MMP-9含量明显升高[(98.92±8.33)%,P<0.01];TNF-α抑制剂组MMP-9蛋白表达降低[(52.12±6.25)%],与SA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行为评估显示:TNF-α抑制剂组大鼠临床行为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TNF-α通过调节MMP-9蛋白表达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TNF-α抑制剂能够改善大鼠临床行为,对早期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表达下调减轻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清 车旭东 +4 位作者 谭关平 张红霞 蒋登志 孙晓川 何朝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表达变化,检测干预前后TXNIP及下游凋亡因子表达,探讨TXNIP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表达变化,检测干预前后TXNIP及下游凋亡因子表达,探讨TXNIP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可能机制。方法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97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17只)、SAH组(32只)、Control si RNA组(12只)、TXNIP si RNA组(12只)、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照组(12只)、RES干预组(12只)。Western blot检测SAH后各时间点及干预前后TXNIP、p-ASK-1、Caspase-3表达变化,荧光共聚焦检测TXNIP在神经元定位,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与TXNIP共定位,同时进行脑水肿评估(6只/组)和行为学评分(12只/组)。结果采用TXNIP si RNA和TXNIP抑制剂RES干预后死亡率、行为学评分及脑水肿(F=7.964,P<0.05)得到改善。荧光共聚焦显示TXNIP在大鼠脑神经元广泛表达,且主要位于胞浆。荧光TUNEL提示TXNIP与皮层区及海马区凋亡细胞共定位。Western blot发现与Sham组(0.476±0.043,n=3)比较,TXNIP在SAH后12h(0.729±0.548)表达逐渐增高,72h(1.509±0.071)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伴随下游凋亡因子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06,P<0.05)。采用TXNIP si RNA和TXNIP抑制剂RES干预后,TXNIP表达下调(F=900.849,P<0.05,n=3),下游凋亡因子出现下降(p-ASK1,F=32.897,P<0.05;Caspase-3,F=89.120,P<0.05)。结论大鼠SAH后早期TXNIP表达增加,通过其促凋亡机制参与EBI发生,下调TXNIP能减轻大鼠SAH后EBI,这可能为临床SAH早期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雁斌 杨柳 +1 位作者 李宜军 邓珊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甘草素低、高剂量组(7.5、30 mg/kg),每组15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甘草素低、高剂量组(7.5、30 mg/kg),每组15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连续3 d。术后3 d采用改良Garci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及数量变化,TUNE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Bcl-2表达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RP78、cleaved-caspase-1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异甘草素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元数量、Bcl-2表达升高(P<0.01),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caspase-3、Bax、CHOP、GRP78、cleaved-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P<0.01),异甘草素低剂量组大鼠以上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素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内钙离子超载而降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CA^(2+) 神经元凋亡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