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1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16
1
作者 路春 朱鸿 施彩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应用抗体芯片技术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谱及其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6例合并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16例未合并视网膜病变(DM组)。应用Raybiotec... 目的应用抗体芯片技术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谱及其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6例合并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16例未合并视网膜病变(DM组)。应用Raybiotech人类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同步检测血清中42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DM组相比,NPDR组中性粒细胞活化剂(ENA-78)、生长相关基因(GRO)、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血管生成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IL-1α表达水平下降(P<0.05)。在芯片所包含的42种细胞因子中ENA-78的水平变化明显,NPDR组是DM组的1.88倍和正常对照组的3.6倍。结论早期DR患者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提示炎症反应在DR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DR临床早期预警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血清 抗体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帕司他联合活血化瘀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欧阳茹 裴翔 +2 位作者 黎宗保 张丽 刘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活血化瘀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132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活血化瘀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132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沉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OD、TAC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RP、IL-2、TNF-a明显低于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活血化瘀制剂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疗效更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依帕司他 活血化瘀制剂 疗效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泰丸合密蒙花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思路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健生 接传红 +4 位作者 罗旭昇 胡世兴 陈晨 宋剑涛 谢立科 《世界中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早期糖尿病/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CXC趋化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朱鸿 胡海林 +4 位作者 苏梦茹 朱耀春 王雯秋 施彩虹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49,共4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机体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新生血管启动因子(EI.R^+CXC族趋化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ELR-CXC族趋化因子)的失衡则是血管新生的启动因素。目的悬浮抗体芯片法同步检测2型糖尿病人群患者中外周血...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机体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新生血管启动因子(EI.R^+CXC族趋化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ELR-CXC族趋化因子)的失衡则是血管新生的启动因素。目的悬浮抗体芯片法同步检测2型糖尿病人群患者中外周血CXC趋化因子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筛选不同DR阶段CXC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筛选出可用于监测早期DR病情的因子,探讨CXC趋化因子在DR临床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调查研究。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作为分组金标准,66例出现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DR组,并将其分为轻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中重度NPDR组,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XC趋化因子和血管增生因子的表达情况。以30例尚未出现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无DR组,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筛选。结果年龄、病程2个指标在DR不同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07,P=0.001;F=28.143,P=0,000)。与无DR组比较,轻度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还有生长相关癌基因-d(GROα)(t=-2.172,P=0.035,AUC=0.625)、全血黏度200(t=-3.724,P=0.001,AUC=0.904)和中性粒细胞(t=-2.562,P=0.0l3,AUC=0.577),中重度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还有干扰素1诱导蛋白10(IP-10)(t=-3.591,P=0.001,AUC=0.59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t=-3.233,p=0.003,AUC=0.73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3.617,P=0.001,AUC=0.776)、C肽(t=-3.366,P=0.002,AUC:0.962)、白细胞(t=-3.201,P=0.003,AUC=0.852)和中性粒细胞(t=-4.201,P=0.000,AUC=0.852)。结论ELR’CXC和ELR-CXC趋化因子的失衡在DR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促发作用,GROct和IP-10对于临床监测DR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定价值,CXC趋化因子失衡状态的评估可以成为DR临床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CXC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超广角OCTA与FFA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文韬 刘三梅 +2 位作者 李杰 王祎娅 钟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超广角OCT血管成像(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增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经FFA确诊为增生早期DR的患者62例(98眼)为... 目的 对比分析超广角OCT血管成像(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增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经FFA确诊为增生早期DR的患者62例(98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FFA和超广角OCTA检查。超广角OCTA检查选择以黄斑为中心的24 mm×20 mm扫描模式进行。所有图像均由同一位技术员采集,图像分析由同一位医师进行。以FFA的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超广角OCTA对增生早期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出率。结果 共93眼(94.9%)FFA显示出视网膜新生血管,超广角OCTA显示出其中82眼,检出率88.2%,遗漏的患眼均是由于超广角OCTA检测范围受限所致;在FFA未显示出视网膜新生血管的5眼中,超广角OCTA显示出1眼存在新生血管,该新生血管在FFA检查中被误诊为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共17眼(17.3%)FFA显示出视盘新生血管,超广角OCTA显示出全部17眼,检出率100.0%;在余下的81眼中,超广角OCTA更灵敏地显示出10眼存在视盘新生血管。在FFA检查中,因荧光素渗漏掩盖了新生血管的特征,导致漏诊。结论 超广角OCTA对增生早期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检出率高,且能发现被FFA遗漏的新生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盘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余钦其 魏蓉 易笃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3-435,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接受激光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52例DR患者共75眼,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术,并于光凝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视网膜血流动力学,随访3~5个月。结果:治疗后患...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接受激光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52例DR患者共75眼,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术,并于光凝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视网膜血流动力学,随访3~5个月。结果:治疗后患者视网膜的血流灌注有明显的改善,PSV(t=3.541,P=0.012)、EDV(t=2.62,P=0.027)、PI(t=3.321,P=0.019)和Vm(t=3.002,P=0.021)均下降,而RI增高(t=4.002,P=0.007)。随访3~5个月,66眼视力改善,有效率88.0%。术后视力提高值和患眼的PSV(r=0.784,P=0.018)、R(Ir=0.801,P=0.008)及Vm(r=0.752,P=0.031)的变化相关。而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改善则是影响光凝术后视力提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8)。结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患者的视网膜血流灌注有明显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和术后患者视力预后的改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光凝术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辅助治疗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7
作者 段毅琴 林丁 +1 位作者 陈忠平 王启常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5-948,共4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光凝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眼底改变以及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0Hd G)浓度的变化,以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光凝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眼底改变以及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0Hd G)浓度的变化,以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行眼底激光治疗的患者60例(60眼)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A、B、C 3组,A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安慰剂治疗,B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Vit C口服,C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普罗布考口服,口服药连续服用3个月。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判断眼底病变及黄斑水肿改善情况,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检查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送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8-0Hd G含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所有患者均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及测定血清8-0Hd G浓度。治疗后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C组血清8-0Hd G浓度逐渐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治疗后12个月与6个月时相比,血清8-0Hd 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C组血清8-0Hd G与A组、B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末次随访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14±15)μm,与B组的(245±19)μm及A组的(258±24)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B组和A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5%及30%,C组与B组、A组眼底改善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清8-0Hd G浓度是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普罗布考对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辅助治疗效果,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视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普罗布考 8-羟基脱氧鸟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莉 陈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7-671,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病变主要包括微血管病变和神经元功能的损害。治疗早期DR的研究从未间断,包括药物、生物制剂等,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细胞得到越来越多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病变主要包括微血管病变和神经元功能的损害。治疗早期DR的研究从未间断,包括药物、生物制剂等,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细胞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SCs具有多向分化及免疫调节等能力,MSCs治疗DR可能有多种机制,通过MSCs体外培养和动物体内实验的研究发现,不同途径移植MSCs对DR进行早期干预后,其对DR的抗炎及神经保护等作用可改善DR视网膜功能,延缓DR的发展。就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途径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辅助视网膜光凝治疗对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觉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文晓霞 谭德文 +1 位作者 方腾 李红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3期3322-3326,共5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辅助视网膜光凝治疗对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觉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014年12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增殖早期DR患者170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单纯视网膜光凝治疗的对照组107例、接受普...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辅助视网膜光凝治疗对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觉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014年12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增殖早期DR患者170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单纯视网膜光凝治疗的对照组107例、接受普罗布考辅助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普罗布考组63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指标及血清血管新生指标、炎症介质、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功能指标水平,血清血管新生指标、炎症介质、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普罗布考组平均视力、30°视敏度、30°~60°视敏度高于对照组;血清中血管新生指标HIF-1、VEGF、Ang-2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炎症介质ICAM-1、IL-2、IL-23、TNF-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M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TAC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增殖早期DR患者接受普罗布考辅助视网膜光凝治疗,可有效优化视觉功能并促使机体内环境稳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普罗布考 视网膜光凝 视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新利 苗慧鹏 +2 位作者 周忠友 赵平 刘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SD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炎性相关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SD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炎性相关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以及细胞通透性相关因子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表达的影响,探讨PEDF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生理盐水注射组(DM+NS组)和糖尿病PEDF注射组(DM+PEDF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第1周、2周、3周时,DM+PEDF组大鼠玻璃体内注射PEDF,而DM+NS组注射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第4周时处死大鼠,摘出眼球,进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及电镜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PEDF、VEGF、ICAM-1、MCP-1以及ZO-1、Akt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均造模成功。4周糖尿病病程尚不能导致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在透射电镜下,DM组大鼠视网膜可见神经节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变大,基质肿胀明显,可见大部分或全部的嵴消失,部分双侧膜融合,粗面内质网扩张,而玻璃体内PEDF注射可以明显地改善这一病理改变。DM组大鼠PEDF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以及内丛状层、光感受器基质以及色素上皮层、脉络膜等部位;VEGF主要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ICAM-1主要表达在光感受器层,MCP-1主要表达在视网膜内层细胞,包括节细胞层和内核层,ZO-1蛋白主要表达于内核层的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Akt主要表达于内丛状层以及脉络膜的细胞浆中。同CON组相比,DM组、DM+NS组视网膜中PEDF、VEGF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ICAM-1、MCP-1表达增加,ZO-1、Akt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ICAM-1、MCP-1表达减少,ZO-1、Akt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EDF可以明显地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和增加细胞连接蛋白而减轻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从而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紧密连接蛋白-1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黄明目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榕 回世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704-1707,共4页
目的:观察芪黄明目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影响,以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眼科门诊部和住院部就诊的早期DR患者120例,以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单盲随... 目的:观察芪黄明目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影响,以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眼科门诊部和住院部就诊的早期DR患者120例,以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根据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DR诊断标准1期患者37例、2期患者41例、3期患者42例。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素和视觉诱发电位等眼科检查。结果: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经x^2检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时、幅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短于对照组(P<0.05),视觉诱发电位P100幅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和幅值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早期DR各期均与P100潜时和幅值有明显的相关性,早期DR患者随着病情由1-3期的进展,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明显延长(P<0.05),幅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芪黄明目胶囊在治疗早期DR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早期DR患者视力,缩短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时和提高P100的幅值。视觉诱发电位P100不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还可以预测早期DR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明目胶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觉诱发电位P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瘀通脉煎剂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例
12
作者 王连方 任钰萍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期327-328,共2页
目的观察散瘀通脉煎剂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Ⅰ~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口服散瘀通脉煎剂,每天1剂,同时给予羟苯磺酸钙500mg,po,tid;对照组给予羟苯... 目的观察散瘀通脉煎剂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Ⅰ~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口服散瘀通脉煎剂,每天1剂,同时给予羟苯磺酸钙500mg,po,tid;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500mg,po,tid,疗程均为90d。通过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观察评价疗效;同时检测肾功能、空腹血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散瘀通脉煎剂联合羟苯磺酸钙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的缺血低氧状态,促进视网膜微血管瘤的吸收,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散瘀通脉煎剂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28
13
作者 马梦瑾 田晨光 +3 位作者 赵志刚 秦贵军 郑丽丽 姜宏卫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450-453,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降糖、降脂和降压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降糖、降脂和降压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次/d,15粒/次口服,疗程为24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以及眼底镜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眼底造影等,以观察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眼底病变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微血管瘤、出血斑、渗出及黄斑水肿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更显著地减少DR患者眼底微血管瘤数目、眼底出血面积、眼底硬(软)性渗出和眼底黄斑水肿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复方丹参滴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媛媛 陈蕾 +3 位作者 柳力敏 胡悦东 陈亢 华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寻求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52例52眼,健康教育对照组70...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寻求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52例52眼,健康教育对照组70例70眼。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各项检查指标。结果卡托普利治疗组31眼有效(59.62%),21眼无效;健康教育对照组25眼有效(35.71%),45眼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8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肌酐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可以明显延缓早期DR的发生和发展,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早期DR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雷雨 郑宏华 +2 位作者 陈小红 梅雪 陈梅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6-659,共4页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类似物(利拉鲁肽)治疗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NPD...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类似物(利拉鲁肽)治疗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NPDR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强化控制血糖,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降低血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视网膜病变分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总波幅值。结果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别是(284.98±28.54)μm、(278.84±27.9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及2组患者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OPs总波幅治疗前后分别是(140.99±38.34)μV、(157.18±40.33)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OPs总波幅治疗前后分别是(140.80±38.60)μV、(133.76±43.29)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后试验组OPs总波幅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GLP-1类似物可以延缓轻、中度NPDR的进展,对其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P-1类似物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振荡电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通散眼部热熨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浩 蔡江雄 +1 位作者 林然 江灵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09-2012,共4页
目的:探讨温通散眼部热熨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64眼),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32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温通散眼部热熨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64眼),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32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温通散眼部热熨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眼动脉血流情况,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情况,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情况,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血流最大值,舒张期血流最大值,均出现增高,但是治疗前后比较与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959,-1.293,-1.322,-1.615,-0.446,-0.175,-0.406,-0.196,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均出现增高,但是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835,P>0.05),观察组为治疗后数值高于治疗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39,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阻力指数均降低,但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2,1.248,P>0.05),观察组为治疗后数值低于治疗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86,3.795,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187,P>0.05)。结论:使用温通散眼部热熨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可以降低眼动脉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提升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与NLRP3炎症小体的相互作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亦山 罗向霞 +1 位作者 苏莉 柳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0-605,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视网膜血管损伤、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在维持视网膜细胞的功能稳态和防止氧化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核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视网膜血管损伤、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在维持视网膜细胞的功能稳态和防止氧化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是DR中促炎性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线粒体自噬通过清除受损线粒体,减少线粒体源性活性氧(ROS)的过度产生,进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相反,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导致NLRP3炎症小体的过度激活,进一步加剧视网膜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因此,本文综述了线粒体自噬与NLRP3炎症小体在DR中的独立作用及其相互调控机制,为以线粒体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为靶点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线粒体自噬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昆布多糖对C57BL/6小鼠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蕾 张素梅 +7 位作者 杨振 胡韦康 白红枚 周文静 王子涵 李名聪 张胜权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398,共7页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探讨昆布多糖(LAM)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观察LAM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模型(Model)、昆布多...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探讨昆布多糖(LAM)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观察LAM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模型(Model)、昆布多糖治疗(LAM)组,每组8只小鼠。在建模8周后,LAM组接受为期4周的LAM腹腔注射治疗。记录3组小鼠血糖体质量变化,HE染色检查视网膜病变情况,采用RNA-seq挖掘STZ及LAM作用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键差异基因(DEGs)。结果使用STZ可以成功建立DR模型,而LAM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并改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结构疏松的病理形态。经过RNA-seq对DEG挖掘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小鼠视网膜共有214个DEGs,通过富集分析发现DR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加重病变程度。Model组与LAM组小鼠视网膜共有DEGs 42个,富集后显示LAM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通路改善其病变程度。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FBJ骨肉瘤致癌基因(Fos),核受体亚家族4A成员1(Nr4a1),盐诱导激酶1(Sik1)受STZ调节,而LAM能显著回调其表达,可能与LAM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密切相关。结论DEG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LAM可以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通路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Egr1、Fos、Nr4a1、Sik1是LAM治疗STZ诱导DR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昆布多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C57B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通过促进lncRNA MEG3表达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能 来坚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C57BL/6J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289 mg·kg^(-1)当归多糖干预)、阳性对照组(217 mg·kg^(-1)羟苯磺酸钙干预)、模型组...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C57BL/6J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289 mg·kg^(-1)当归多糖干预)、阳性对照组(217 mg·kg^(-1)羟苯磺酸钙干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每组6只,选取6只正常小鼠设为空白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28 d。ARPE-19细胞高糖培养基(25 mmol·L^(-1)葡萄糖)培养建立DR细胞模型,设为阴性对照组(对照载体)、lncRNA MEG3组(lncRNA MEG3过表达载体)、模型组(未转染载体的DR细胞),未经25 mmol·L^(-1)葡萄糖处理的细胞设为空白组,均培养24 h。检测小鼠空腹血糖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lncMEG3 mRNA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ARPE-19细胞的细胞活性;ELISA实验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和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和ARPE-19细胞中细胞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NLRP3、IL-1β及IL-1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糖含量较空白组上升,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血糖含量较模型组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损伤严重,细胞排列紊乱、疏松;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排列较整齐、紧密,组织损伤减轻。空白组、模型组、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lncMEG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5±0.114、0.423±0.054、0.701±0.101及0.593±0.084。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lncMEG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CCK-8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MEG3组ARPE-19细胞在48、72 h时存活率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与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与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MEG3组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当归多糖可通过促进lncRNA MEG3表达,下调炎症因子IL-1β与IL-6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NLRP3、IL-1β及IL-18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lncRNA MEG3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FAT1调控周细胞焦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
作者 岳江 李灵 +2 位作者 邓里 刘政群 张亚兰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环状RNA(circFAT1)调控周细胞焦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两部分:(1)将30只(60眼)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R组及过表达circFAT1组,每组10只。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环状RNA(circFAT1)调控周细胞焦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两部分:(1)将30只(60眼)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R组及过表达circFAT1组,每组10只。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PG)。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HE染色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RT-q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circFAT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成孔蛋白D(GSDM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2)提取5只(10眼)C57BL/6J小鼠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及过表达circFAT1+高糖组。Western blot检测周细胞中NLRP3、Caspase-1及GSDMD蛋白表达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DR组小鼠FPG、TC含量、TG含量均增加,视网膜组织中circFAT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减少(均为P<0.05);与DR组相比,过表达circFAT1组小鼠FPG、TC含量、TG含量均减少,视网膜组织中circFAT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增加(均为P<0.05)。与正常组相比,D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增加(均为P<0.05);与DR组相比,过表达circFAT1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减少(均为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周细胞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IL-18、IL-1β含量均增加(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过表达circFAT1+高糖组周细胞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IL-18、IL-1β含量均减少(均为P<0.05)。结论过表达circFAT1可通过下调周细胞焦亡改善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circFAT1 周细胞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